電大古代漢語(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1]
《電大古代漢語(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電大古代漢語(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電大古代漢語(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作業(yè) 1:一、 名詞解釋1、 許慎:東漢文字學(xué)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著《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漢字的文字學(xué)專著。2、 六書:是正式討論漢字形體構(gòu)造的學(xué)說,其名稱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 ,到了西漢末年,六書理論臻于成熟。東漢許慎繼承發(fā)展了前代六書理論,自著作《說文解字》將六書概括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種。3、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著,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漢字的文字學(xué)專著。全書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 《敘》一卷,正文收 9353 字,重文收 1163 字。4、 象形:是通過描摹詞所概括的客觀實體來表達(dá)詞義的造字法。5、 指事:是用指示性符號來表現(xiàn)詞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6、 會意:是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表意符號以表示新義的造字法。7、 形聲:是以聲符表示詞的聲音,形符表示詞義范疇的造字法。8、 假借:是本來沒有這個字,靠借用的同音字來寄托所寫詞的意義。9、 因形示義:漢字具有表意性,字形與意義有這密切的聯(lián)系,因形示義、義寓形中,字形結(jié)構(gòu)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所寫詞的意義。10、隨體詰詘:許慎用以表達(dá)對象形字的解釋。即字體隨著物體形狀曲折婉轉(zhuǎn)即成。詰詘:屈曲,曲折。11、獨體:指事字一種,用純粹的抽象符號構(gòu)成,不代表任何具體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12、合體:指事字一種,以象形字為基礎(chǔ),于其上附加指示符號。13、變體:指事字一種,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來表現(xiàn)詞義的。14、四體二用: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可以轉(zhuǎn)注字的形體范圍而稱為造字法,而“轉(zhuǎn)注”和“假借”不能轉(zhuǎn)變其形體范圍,只是用字法,故稱“四體二用”二、簡答1、簡述漢字與漢語的關(guān)系漢字時記錄傳遞漢語的社會性書寫符號體系,是人們?yōu)榭朔Z言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把語言信息傳向遠(yuǎn)方和傳給后世的最重要的輔助工具。漢字是記錄漢語、表達(dá)漢語詞義的。2 六書中,哪些屬于造字法?哪些屬于用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法,轉(zhuǎn)注和假借是用字法。3、象形造字法主要特點是什么?它在六書中所處的地位怎樣?象形造字法主要是通過描摹詞所概括的客觀實體來表達(dá)詞義的。以生動的圖像表達(dá)詞義。在六書中,象形字歷史悠久,是漢字構(gòu)形的基礎(chǔ)。4、指事造字法與象形法相比較有什么特點?象形字所表達(dá)的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的客觀實體,而指事字一般所表達(dá)的多是抽象概念;象形字采用的是描畫物象的寫實法,指事字則是運(yùn)用抽象符號的象征法。5、說明異體字與古今自得主要區(qū)別異體字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換。古今字只是把所兼的某個意義交給了今字,今字意義與古字意義不完全相符。6、什么是六書假借六書,指古人分析漢字形體的構(gòu)造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其中前四書是造字法,后兩書是用字法。假借就是本來沒有這個字,靠借來的同音字寄托所要表達(dá)的詞。7、什么是用字假借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臨時借用一個音同音近字來代替,是“本有其字” 。8、假借與通假有什么區(qū)別用字通假和六書假借不同:①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臨時借用一個音同音近字來代替,是“ 本有其字” ;六書假借是為了全面記錄漢語,對沒有造字的詞借用音同字來書寫,是“本無 其字” 。②用字通假是偶爾的、暫時的借用,很快恢復(fù)使用本字;六書假借是長期的永久的 借用,所謂“久假不歸” 。9、秦漢時期用字通假現(xiàn)象為什么較為普遍?因為那個時期,字詞關(guān)系尚不穩(wěn)定。魏晉以后,逐步形成了詞有定字的局面,用字通假現(xiàn)象日益減少。10、漢字通假必備的條件是什么?一是 必須是音同或音近。 二是音同或音近是以上古音為標(biāo)準(zhǔn)的。三、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字并說明意義1、 乃有意欲為文收責(zé)于薛乎?責(zé),今作債,債務(wù)。2、 從臺上彈起,而觀其辟丸也。辟,今作避,躲避。3、 天下云集而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景,今作影,像影子。4、 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益,今作溢,溢出。5、 是亡荊國之社稷而不恤吾眾也。亡,今作忘,忘記。6、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內(nèi),今作納,接納。7、 初,宣子田于首山。田,今作畋,耕種。8、 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共,今作供,上供。9、 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見,今作現(xiàn),出現(xiàn)。10、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坐,今作座,座位。1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弟,今作悌,敬愛兄長。12、韓厥執(zhí)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jìn)。奉,今作捧,捧起。13、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奉,今作俸,俸祿。14、吳起取齊女為妻。取,今作娶,迎娶。1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今作授,傳授。16、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采,今作彩,彩色。17、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采,今作彩,彩飾。18、失其所與,不知。 知,今作智,智慧。19、公賜之食,食舍肉。舍,今作舍,放置。20 一脛之大幾如要。要,今作腰,腰部。21 其劍自舟中隊于水,遽契其舟。隊,今作墜,墜入。22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今作暮,遲暮。四、 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說明意義。1、 鄒忌脩八尺有余。 鄒通修,修長2、 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違背。3、 秦與趙兵相距長平。 距通拒,抗拒。4、 錯法務(wù)明主長,臣之行也。 錯通措,廢棄。5、 我之懷亦,自詒伊嘁。 詒同貽,給。 6、 善!吾聞窮巷多怪,曲學(xué)多辨。 辨通變,變化。7、 魏文侯燕飲,皆令諸大夫論已。 燕通宴,宴會8、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惠,智慧。9、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壺通瓠,瓠瓜。10、繁啟蕃長于春夏,畜積收臧于秋冬。 臧通藏,收藏。五、 將下列古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1、 天下之事無窮,造字之初,茍無假借一例,則逐事而為之字,而字有不可勝造之?dāng)?shù),此必窮之?dāng)?shù)也,故依聲而托以事焉。視之不必是其字,而言之則其聲也;聞之足以相喻,用之可以不盡;是假借可救造字之窮而通其變。人們的認(rèn)識和宇宙間的事物是無窮無盡的,而漢字的字?jǐn)?shù)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出現(xiàn)一個新事物或者有了一種新的認(rèn)識,就又造一個新字,那樣的話,勢必導(dǎo)致漢字膨脹到不可估量的地步,成為難于作為交際工具、難于為人們掌握的文字。要使有限的漢字能應(yīng)付無窮的事物,就只好利用已有的音同音近字,而不另造新字。2、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予與爾言?!痹唬骸皯哑鋵毝云浒?,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他便贈送給孔子一只熟小豬,想要孔子去拜見他。孔子打聽到陽貨不在家時,往陽貨家拜謝,卻在半路上遇見了。陽貨對孔子說:“來,我有話要跟你說。 ”(孔子走過去。 )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lǐng)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 (孔子回答)說:“不可以。 ”(陽貨)說:“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jī)會,這可以說是智嗎?” (孔子回答)說:“不可以。 ”(陽貨)說:“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年歲是不等人的。 ”孔子說:“好吧,我將要去做官了。作業(yè)2一、 填空題1、 古今義異詞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詞義程度上)的差異;二是(詞義范圍)的差異 ;三是(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 2、從詞義演變的結(jié)果觀察,新義與原義比較,在詞義的(范圍上)古今有了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或是有所擴(kuò)大) , (或是有所縮?。?, (或是原義消失而轉(zhuǎn)成新義) 。 3、古今詞義的差異,還表現(xiàn)在感情色彩的差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詞義褒貶的差異) ;二是(詞義輕重的差異) 。4、古今義里的“古”和“今”是個相對的概念。所謂古義,不論是先秦的、兩漢的、六朝的、唐宋的、凡是沒有(流傳到現(xiàn)代的意義)都是古義。所謂今義,是指(現(xiàn)代義) ,但許多今義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在歷史上便產(chǎn)生了。因為詞義的演變不是(一朝一夕)發(fā)生的,而是錯落不一地發(fā)生在(各個語言時代) ,是一個(漫長的漸進(jìn))的過程。 5、所謂次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的意義) ,詞的本義并不一定是詞的(原始意義) ,因為漢語的產(chǎn)生,遠(yuǎn)在漢字發(fā)生之前,詞的本義是(造字時代的詞義)的詞義,是指與該詞(書寫形式相應(yīng))并有(文獻(xiàn)參證)的(最古的)意義,而不是漢語發(fā)生時代的(原始義)或(最初義) 。6、掌握詞的本義,就可以(提綱挈領(lǐng)) , (以簡馭繁) ,使紛繁的詞義(條例清晰) , (脈絡(luò)分明) 。7、推斷詞的本義,可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字形分析法) ;二是(多義歸納法) 。前者必須有(文獻(xiàn))的參證,后者運(yùn)用(詞義演變規(guī)律) 。二、說明下列句中詞的古義和今義1、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斃,古義,倒下去,今義,死 2、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 ,請以遺之。 羹,古義指帶汁的肉,今義指湯 3、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兵,古義是兵器,今義為士兵 4、登大墳以遠(yuǎn)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墳,古義土丘,今義,墓 5、愿無伐善,無施勞。 伐,古義夸耀,今義討伐 6、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 征,出征,與今義同 7、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 共,古義供,今義,共同 8、師進(jìn),次于召陵 。次,古義帳篷,這里引申為軍隊暫時駐扎義,今義,1、量詞,表次數(shù),2、形容詞,表次一等。 9、不介馬而馳之。 馳,驅(qū)馬奔馳 今義,奔馳 10、豈敢言???吾子忍之。 病,傷勢嚴(yán)重,今義,疾病 11、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 險,地勢不平,難行的路,今義是危險。12、韓厥執(zhí)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jìn)。 再,第二次,今義,再次 13、厲王虐,國人謗之。 謗,背后的批評議論,并不含貶義,今義是無中生有,惡意中傷,是個貶義詞 14、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bǔ)察。親戚 ,古義:父母兄弟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及其成員。15、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 恨:古義指遺憾,今義指痛恨。 16、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愛,古義:吝惜,今義:喜歡。 17、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怨,仇恨,今義,怨恨 18、太后之色少解。 色,古義神色,今義顏色 1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假,借用,今義虛假 20、穆公訪諸蹇叔。 訪:古義為詢問,咨詢,今義為探訪,訪問三、選擇正確答案。1、 (C)2、 (C)3、 (B )4、 (B )5、 (A)6、 (A )7、 (A)8、 (B )9、 (C)10、 (B)11、 (C )12、 (C)13、 (C)14、 (C)15、 (B )16、 (C )17、 (B)18、 (A ) 19、 (A)20、 (C)21、 (C )22、 (A )23、 (A)24、 (B)25、 (C) 26、 (B )四、分析下列字在句中的本義,引伸義和假借義。戒 1、引申為引以為戒 2、本義,戒備、警惕 3、引申為節(jié)制 莫 1、暮,假借 2、暮,假借 3、本義,相當(dāng)于“不” 賤 1、低賤,引申義 2、價格低,本義 3、引申為動詞,輕賤(之) 責(zé) 1、音 zhài,本義:債款 ,債務(wù) 2、本義,債務(wù) 3、責(zé)備,引申義 發(fā) 1、散發(fā),引申義 2、本義,放箭 3、引申義,捎帶 脩 1、假借。修,通“脩” 。干肉 2、身高,引申義 3、dí 音敵,洗滌之意 假借 五、說明下列詞語的句中義和今義。1、卑鄙,句中義:地位低微 今義:卑劣粗鄙 2、痛恨,句中義:痛心遺憾 今義:非常憎恨 3、身體,句中義:親身體驗 今義:即指人的身體 4、其實,句中義:他實際上 今義:實際情況 5、通知,句中義:透徹了解 今義:通告他人知道 6、然而,句中義:是兩個詞, “然”代指上文所說的情況, “而”表示轉(zhuǎn)折,等于說“如此(這樣) ,可是……” 。 今義:是一個表示轉(zhuǎn)折的連詞。 7、消息,句中義:消,消失;息,滋生 今義:信息 8、感激,句中義:感動,激動 今義:感謝 9、知道,句中義:不知大道 今義:知曉 10、影響,句中義:影子 今義:指對人和事所起的作用 11、地方,句中義:地土方圓 今義:泛指空間的一部分作業(yè) 3一、 簡答1、 什么是詞類活用?古代漢語詞類活用主要有幾種情況?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充當(dāng)其他類詞,詞的這種靈活運(yùn)用,便是此類或用。主要可以分為名詞、形容詞、名詞性詞組等活用動詞,名次或泳狀語等情況。2、 詞類活用和詞的兼類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詞類活用是臨時的偶然的用法,一旦離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原來屬于什么詞類,仍屬于原有詞類;詞的兼類則不同,他的詞義引申發(fā)展的結(jié)果,各種用法是其自身所固有的。3、 先秦漢語的詞分為哪十類?同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有何不同?先秦漢語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等十種,都是根據(jù)詞的語法意義和功能劃分的,但是不同的是前秦漢語中的詞存在或用的現(xiàn)象。4、 名詞活用為動詞,主要分為集中情況?舉例說明。(1)普通名詞用作動詞,如“左右欲刃相如。 ”(2)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如“日漸暮,遂前其足。 ”(3)名詞性詞組用作動詞,如“欲其子之齊語也。 ”5、 古代漢語名詞活用為動詞基本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1)名詞前面有副詞,如“皆共目之。 ”(2)名詞與能源動詞結(jié)合,如“左右欲兵之。 ”(3)名詞后有“我” 、 “之”等代詞,如“履我”(4)名詞前后有介賓詞組作狀語或補(bǔ)語,如“師還,館于虞。 ”(5)名詞用“而”連接,組成并列結(jié)構(gòu),如“外戶而不閉”(6)兩個名詞連用,既非并列關(guān)系也非偏正關(guān)系,如“衣褐,至良所”二、填空題1、名詞作狀語,是指(普通)名詞、 (方位)名詞和(時間)名詞直接用于動詞前作狀語,并不是包括名詞同介詞組成(節(jié)賓詞組)作狀語的情況。2、古代漢語普通名詞可以直接用作狀語,從其作用看,可以分為四個類型:表示(行為的狀態(tài)) 、表示(行為的處所) 、表示(行為的依憑) 、表示(行為的身份)或態(tài)度。3、表示行為的狀態(tài):用作狀語的名詞,所稱謂的事物常有某種(行為)特征,以這種特征來(比喻描寫)被修飾的動詞的(行為狀態(tài)) 。4、方位名詞作狀語,有的表示行為的(處所) ,有的表示行為的(趨向) 。5、時間名詞作狀語,表示行為變化的(時間) 。日、月、歲單用于動詞前,表示行為的(經(jīng)常性) ,含有(每日) 、 (每月) 、 (每年)的意思。6、使動用法:動詞和賓語的關(guān)系,需要用(使賓語怎么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或者音譯,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原來就是(動詞) ,有的是由(形容詞) 、 (名詞)活用為動詞的。7、意動用法:也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guān)系,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rèn)為賓語怎么樣的)或者(把賓語怎么樣)的意思,這種意動用法,只限于(形容詞)和(名詞) ,動詞沒有意動用法。8、所謂動詞的使動用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 ,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fā)出這一動作。9、所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dāng)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后,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代表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 。10、所謂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dāng)名詞活用為動詞后,使并與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多代表的(人或物) 。11、形容詞意動用法,是主語(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 。12、名詞意動用法,是主語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用作(易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 。13、所謂為動用法,動詞和賓語的關(guān)系,是(為賓語而動) ,可以用“為……怎么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14、所謂對動用法,動詞和賓語的關(guān)系,是(對賓語而動) ,可以用“對……怎么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三、說明下列句中的名詞狀語1、賊作狀語 2、夜作狀語 3、人作狀語 4、狼作狀語 5、丹作狀語 6、蠶作狀語 7、客作狀語 8、景作狀語9、山和谷作狀語 10、劍作狀語 11、夜作狀語 12、兄作狀語 13、父作狀語 14、箕畚作狀語15、船作狀語 16、身作狀語四、說明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1、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衣冠,名詞或用動詞2、策蹇驢,囊圖書,夙行失道,望塵驚悸。囊,名詞活動動詞3、從左右,皆肘之。肘,名詞或用動詞4、今京不度,非制也。制,名詞或用動詞5、所友者以百數(shù)。百,數(shù)量詞活用動詞6、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難,形容詞活用動詞7、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名詞活動動詞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仁,形容詞活用動詞9、晉靈公不君。君,名詞活用動詞10、逐之,三周華不注。三周,數(shù)量詞活涌動詞11、孟嘗君客我??停~活用動詞12、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賈,名詞活用動詞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老、幼,名詞活用動詞1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名詞活用動詞15、[孟子] 曰:“許子冠乎”?[陳相] 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冠,名詞活用動詞16、父曰:“履我!”良也為取履,因長跪履之。履,名詞活用動詞五、說明下列各句詞屬于何種此類活用現(xiàn)象1、甘,形容詞易動用法,認(rèn)為……甘美。2、衣,名詞活用動詞,衣裹。3、生,名詞活用動詞,生出。4、飲,動詞使動用法,讓……飲酒。5、免,動詞使動用法,使……免。6、難,形容詞意動用法,認(rèn)為……難;免,使動用法,使……免7、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rèn)為……美。8、客,名詞作動詞。9、高,形容詞作動詞10、怪,形容詞意動用法,認(rèn)為……怪。11、虛,使動用法,使……虛。12、來,安,使動用法,使……來,使……安。13、合,離,然、可,使動用法,使……合,離,然,可。14、貧,形容詞作動詞。15、病,名詞作動詞16、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侶,友。作業(yè) 4一、填空題1、 詞序又稱(語序) ,是指由(詞)或(詞組)所充當(dāng)?shù)模ň渥映煞郑┰诰渲薪M合的(先后次序) 。2、 古代漢語賓語前置可以分為分為三個類型:一是(疑問代詞作賓語的) ;二是(否定句代詞作賓語的);三是(賓語用代詞“是” 、 “之”復(fù)指的) 。3、 在上古漢語中,有疑問代詞(何) 、 (誰) 、 (安) 、 (奚)等充當(dāng)賓語,或者附有疑問代詞作(定語)的,賓語一般要置于(動詞)之前。4、 在(否定句)中,由(代詞)充當(dāng)賓語的,賓語常常置于(動詞)之前。5、 為了(突出)而把賓語提前,然后再提前的賓語和動詞之間用代詞(是)或(之)復(fù)指。6、 古代漢語除賓語前置外,兼語也常常前置。兼語提到(主語前)或提到兼語前的(謂語動詞前) ,有(突出兼語)的效果。二、說明下列賓語前置屬于何種類型1、 姜氏何厭之有?疑問代詞作賓語2、 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賓語用代詞“是”復(fù)指。3、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賓語用代詞“是”復(fù)指,唯……是結(jié)構(gòu)。4、 棄人用犬,雖猛何為?疑問代詞作賓語5、 楚國方城以為城,汗水以為池。代詞“之”復(fù)指6、 君何患焉?疑問代詞作賓語7、 敢問何謂也?疑問代詞作賓語8、 “我之懷亦,自貽伊戚!”其我之謂矣!代詞“之”復(fù)指9、 責(zé)畢收,以何市而反?疑問代詞作賓語10、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疑問代詞作賓語11、求!無乃爾是過與?代詞“是”復(fù)指12、夫晉何厭之有?疑問代詞作賓語13、之二蟲又何如?疑問代詞作賓語三、說明詞的本義是什么?在句中用的是本義、引申義還是假借義1、暴,本義是日曬,句中用本義。2、集,本義是鳥棲息,句中用本義;木,本義是樹,句中用本義。3、集,本義是鳥棲息,句中用今義;從,本義跟從,句中用本義。4、構(gòu),本義是架木造屋,句中用本義。5、牢,本義是養(yǎng)牛馬的地方,句中用本義。6、節(jié),本義是竹節(jié),用引申義。四、說明下列形容詞此類活用現(xiàn)象,屬何種用法,表示什么意義1、廣:使動用法,使……擴(kuò)大;輕: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看不起。2、昂:使動用法,使……高。3、碩茂,使動用法,使……碩茂。4、美,使動用法,使……美5、老,幼,形容詞作動詞。6、遠(yuǎn),使動用法,使……遠(yuǎn)。7、廣,尊,使動用法,使……廣,使……尊。五、將下列古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公孫龍問于魏牟曰:“龍少學(xué)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dá)已。今吾聞莊子之言,茫然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 ”公孫龍問魏牟說:“我少年時就學(xué)習(xí)先王大道,年長后通曉仁義的行為,能把相同相異的事物論證為無差別的同一,能把堅白等屬性論證為與物體相分離;能在辯論中把別人認(rèn)為不對的論說成對,把別人認(rèn)為不可以的論說成可以;能困窘百家之見解,使眾多善辯者理屈辭窮;我自以為已經(jīng)是極力通達(dá)事理了?,F(xiàn)在我聽了莊子的言論;深感迷惆不解;不知是我的辯才不及他高呢?還是知識不如他博呢?現(xiàn)在我都不知道從哪里開口了,請問這是什么道理呢?”2、魯?shù)とf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復(fù)見,未語,而君與之食。魯?shù)こ觯环瓷?,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見,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魯?shù)ぴ唬骸胺蛞匀搜陨莆?,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惡之曰:“為趙來間中山。 ”君因索而罪之。魯?shù)ざ啻蝿裾f中山國的國君,而中山君不接受,魯?shù)び谑欠炙臀迨鸾o中山君左右的人。他再拜見中山君時,還沒說話,中山君就賜給他酒食。魯?shù)こ鰜恚环祷刈√?,就離開了中山國。為他駕車的人問:“一見面,國君就開始欣賞我們,為什么要離開呢?”魯?shù)ふf:“因為別人的話而對我好,也一定會因為別人的話而治我罪。 ”魯?shù)み€未走出國境,中山國的公子就中傷他說:“魯?shù)な菫橼w國刺探中山國的情報的。 ”中山國國君就下令搜捕他,治他的罪。3、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yīng)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的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與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當(dāng)作物一樣蓄養(yǎng)起來而控制著它呢?與其順從天而贊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而利用它呢?與其盼望、等待天時,哪里比得上適應(yīng)天時而役使它呢?與其依順萬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著人的需要有所變化呢?與其思慕萬物而使它成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萬物而不失掉它呢?與其希望于萬物能自然生長出來,哪里比得上掌握萬物的生長規(guī)律呢?所以放棄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萬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yáng)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電大 古代漢語 形成 考核 答案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37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