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 模塊綜合測評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模塊綜合測評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中物理 模塊綜合測評 新人教版必修1.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模塊綜合測評 新人教版必修1 知識點 簡單 中等 較難 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1 運動圖象及應(yīng)用 3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及應(yīng)用 4 力的合成與分解 5 彈力、摩擦力的分析與計算 9、14 牛頓第二定律的應(yīng)用 2、6、8 7 16 動力學(xué)中的運用圖象問題 10、15 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1 測定動摩擦數(shù) 12 探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guān)系 13 C.a(chǎn)先增大后減小,v始終增大 D.a(chǎn)和v都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 質(zhì)點在多個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其中一個力必與其余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在該力大小逐漸減小到零的過程中,質(zhì)點所受合力從零開始逐漸增大,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在該力再沿原方向逐漸恢復(fù)到原來大小的過程中,質(zhì)點所受合力方向仍不變,大小逐漸減小到零,質(zhì)點沿原方向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故C正確. 【答案】 C 7.(多選)(xx日照期末) 如圖3,傳送帶的水平部分長為L,向右傳動速率為v,在其左端無初速釋放一木塊.若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木塊從左端運動到右端的時間可能是( ) 圖3 A.+ B. C. D. 【解析】 若木塊一直勻加速至傳送帶右端,則由L=μgt2可得,木塊從左端運動到右端的時間為t=,若木塊加速傳送帶右端時恰與帶同速,則由L=t可得:t=,若木塊加速至v后又勻速一段至帶的右端,則有:t=+=+,故A、C、D均正確. 【答案】 ACD 8.(多選)(xx威海期末) A、B兩球的質(zhì)量均為m,兩球之間用輕彈簧相連,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球左側(cè)靠墻.彈簧原長為L0,用恒力F向左推B球使彈簧壓縮,如圖4所示,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彈簧長為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4 A.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F/L B.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F/(L0-L) C.若突然將力F撤去,撤去瞬間,A、B兩球的加速度均為0 D.若突然將力F撤去,撤去瞬間,A球的加速度為0,B球的加速度大小為F/m 【解析】 由F=k(L0-L)可得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A錯誤,B正確;撤去F的瞬間,彈簧彈力不變,A的加速度為零,B的加速度aB=,C錯誤,D正確. 【答案】 BD 9.(多選)一個傾角θ為37的斜面固定不動,其上有一個重10 N的物體靜止不動,當給物體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從零逐漸增大到8 N的推力作用時,物體仍不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5 A.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一定一直增大 B.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會先變小后增大 C.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一定變大 D.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方向會發(fā)生變化 【解析】 分析物體受力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FN=G cosθ+F sinθ,F(xiàn)N隨F的增大而增大,F(xiàn)f+F cosθ=G sinθ,因8 cosθ>10 sinθ,故當F由0增大到8 N的過程中,F(xiàn)f先減小后反向增大,A、B、D均正確,C錯誤. 【答案】 ABD 10.(xx福建高考)如圖6,滑塊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夠長的固定斜面,從頂端下滑,直至速度為零.對于該運動過程,若用h、s、v、a分別表示滑塊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時間,則下列圖象最能正確描述這一運動規(guī)律的是( ) 圖6 【解析】 滑塊做勻減速運動,其速度均勻減小,加速度恒定不變,選項C、D錯誤;物體運動的位移s=v0t-at2,下降的高度h=s sinθ(θ為斜面傾角),可知,A錯誤,B正確. 【答案】 B 二、實驗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18分) 11.(4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中,其中的兩個步驟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并固定好,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兩根細線,通過細線同時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線的結(jié)點達到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記下O點和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F1和F2. (2)只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它的伸長量與用兩個彈簧秤拉時伸長量一樣,記下此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F和細線的方向.以上兩步驟均有疏漏,請指出疏漏: 在(1)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2)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1)中應(yīng)用時記下兩彈簧秤的讀數(shù)F1和F2及各自的方向,在(2)中應(yīng)使結(jié)點與(1)中記下的“O”點重合. 【答案】 (1)兩彈力F1、F2的方向 (2)使結(jié)點與O點重合 12.(6分)(xx威海期末)如圖7,把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固定在墻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屬板,金屬板向左運動,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圖中已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放大畫出),則物塊P與金屬板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N.若用彈簧測力計測得物塊P重10.40 N,根據(jù)表中給出的動摩擦因數(shù),可推算出物塊P的材料為________. 圖7 材料 動摩擦因數(shù) 金屬-金屬 0.25 橡膠-金屬 0.30 木頭-金屬 0.20 皮革-金屬 0.28 【解析】 物塊P與金屬板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彈簧秤的讀數(shù)大小相等,為2.60 N.由Ff=μmg可得,μ===0.25,對應(yīng)表格可知,物塊P的材料為金屬. 【答案】 2.60(或2.6) 金屬 13.(8分)(xx江西新余期末)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8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guān)系”的實驗. 圖8 (1)在實驗中必須將長木板右端墊高,目的是________,當不掛鉤碼時小車能勻速運動時,表明已調(diào)好. (2)為了減小誤差,每次實驗必須通過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來改變小車所受合外力,獲取多組數(shù)據(jù).若小車質(zhì)量為400 g,實驗中每次所用的鉤碼總質(zhì)量范圍應(yīng)選________組會比較合理.(填選項前的字母) A.10 g~40 g B.200 g~400 g C.1 000 g~2 000 g (3)圖9中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紙帶的一部分:1、2、3、4、5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標出,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是________,由該紙帶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__.(計算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圖9 圖10 (4)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重復(fù)實驗,得到加速度a與合外力F的關(guān)系如圖10所示,分析線段OA,可得出實驗結(jié)論是___________。 【解析】 (1)將長木板右端墊高的目的是為了平衡小車的摩擦力.(2)為使鉤碼的重力更接近繩的拉力,必須滿足鉤碼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故鉤碼總質(zhì)量的范圍應(yīng)選A.(3)因打點周期為0.02 s,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標出,則兩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是T=0.1 s,由a=可得小車的加速度a=cm/s2 =1.11 m/s2 (4)因OA段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故有在小車質(zhì)量不變的條件下,小車的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 【答案】 (1)平衡摩擦力 (2)A (3)0.1 s 1.11 m/s2 (4)在質(zhì)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 三、計算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32分) 14.(10分)(xx日照期末) 如圖11所示,OA、OB、OC三段輕繩結(jié)于O點,下方輕繩OC懸掛質(zhì)量為m1=0.3 kg的物體甲.輕繩OB水平,B端與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質(zhì)量為m2=2 kg的物體乙相連,物體乙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物體乙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可認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求: 圖11 (1)輕繩OB對物體乙的拉力大?。? (2)輕繩OA的拉力大?。? 【解析】 (1)物體乙恰好靜止時, 豎直方向上:m2g-FN2=0 水平方向上:FB-μFN2=0 由以上兩式得:FB=μm2g 即輕繩OB對物體乙的拉力大小FB=4 N. (2)O點所受合力為零,根據(jù)勾股定理有: F=F+(m1g)2 解得:輕繩OA受到的拉力大小為 FA=5 N. 【答案】 (1)4 N (2)5 N 15.(10分)(xx蕪湖期末)如圖12甲所示,小球A從水平地面上P點的正上方h=1.8 m處自由釋放,與此同時,在P點左側(c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B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向右運動,B運動的v-t圖象如圖12乙所示,已知B物體的質(zhì)量為2 kg,且A、B兩物體均可看作質(zhì)點,不考慮A球的反彈,g取10 m/s2.求: (1)小球A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時間t; (2)要使A、B兩物體能夠同時到達P點,求物體B的初始位置與P點的距離S; (3)若作用在物體B上的水平拉力F=20 N,求B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甲 乙 圖12 【解析】 (1)由h=gt2可得,小球A從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時間t==0.6 s. (2)要使A、B兩物體能同時到達P點,則物體B運動的時間也為t=0.6 s,故S=at2,又a==8 m/s2,解得:S=1.44 m. (3)由F-μmg=ma可得 μ=0.2. 【答案】 (1)0.6 s (2)1.44 m (3)0.2 16.(12分)(xx寧波期末)風(fēng)洞實驗室中可產(chǎn)生方向、大小都可以調(diào)節(jié)控制的各種風(fēng)力.如圖13所示為某風(fēng)洞里模擬做實驗的示意圖.一質(zhì)量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桿上,直桿與水平面夾角θ為30.現(xiàn)小球在F=20 N的豎直向上的風(fēng)力作用下,從A點靜止出發(fā)沿直桿向上運動,已知桿與球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試求: 圖13 (1)小球運動的加速度a1的大?。? (2)若F風(fēng)力作用1.2 s后撤去,求小球上滑過程中距A點的最大距離xm; (3)若從撤去風(fēng)力F開始計時,小球經(jīng)多長時間將經(jīng)過距A點上方為2.25 m的B點. 【解析】 (1)在力F作用時有: (F-mg)sin 30-μ(F-mg)cos 30=ma1 a1=2.5 m/s2. (2)剛撤去F時,小球的速度v1=a1t1=3 m/s 小球的位移x1=t1=1.8 m. 撤去力F后,小球上滑時有: mgsin 30+μmg cos 30=ma2,a2=7.5 m/s2 因此小球上滑時間t2==0.4 s 上滑位移x2=t2=0.6 m 則小球上滑的最大距離為xm=x1+x2=2.4 m. (3)在上滑階段通過B點: xAB-x1=v1t3-a2t. 通過B點時間t3=0.2 s,另t3=0.6 s(舍去) 小球返回時有: mgsin30-μmgcos30=ma3,a3=2.5 m/s2 因此小球由頂端返回B點時有: xm-xAB=a3t,t4= 通過B點時間t2+t4=s≈0.75 s(沒有化到小數(shù)也正確). 【答案】 (1)2.5 m/s2 (2)2.4 m (3)0.2 s和0.75 s-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模塊綜合測評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模塊 綜合 測評 新人 必修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322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