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3).doc
《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3).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3) [共18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宋代家訓的特點 馬泓波 家訓指古代家族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宋代家訓是家訓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從所搜集的資料來看,宋代的家訓,專著加上單篇計百余種,其數量遠遠超過了前代。這些家訓根據纂述者的身份,可分為宋代帝王家訓、宗室家訓、士大夫家訓、百姓家訓等類型。宋代家訓繼承了傳統(tǒng)家訓的散文、詩歌、條規(guī)等體裁,又有發(fā)展,如《集事詩鑒》將散文與詩歌融合于一體。宋代家訓體裁上的另一大發(fā)展則是輯錄體家訓的大量出現。輯錄體家訓就是將宋及宋前歷代的訓家教子的成文文獻或者相關的家庭規(guī)范的活動匯集在一起,以歷史上的人、事為榜樣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馬光《家范》等。 宋代家訓的繁榮,與宋代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有很大關系。宋代由以前的門閥政治時期轉變到官僚政治時代。選官以科舉為主,宋代長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經很少,貧富無定勢,甚至貧富易位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積極地纂述家訓,以期通過道德教化、行為規(guī)范等,令其家庭成員修身、齊家,維持家族在競爭中的優(yōu)勢地位,達到興旺、繁榮的目的。 宋代家訓都有治生、制用的內容。其中,治生方面,以葉夢得《石林治生家訓要略》最為詳盡;制用方面,以陸九韶《居家制用》更為具體。宋人重視家庭治生,與宋代商品經濟的高度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這也是維持大家族的正常運作所必備的經濟基礎。此外,科舉也需要經濟支持。宋代家訓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辯證的節(jié)儉,量入為出是其基本原則。宋人把儉樸當做自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代代相傳,但對公益事業(yè),則主張盡力而為,不要吝惜財產,如“鄉(xiāng)人有糾率錢物以造橋修路及打造渡航者,宜隨力助之”(袁采《袁氏世范》)。宋代家訓注重道德教育,倡導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婦順,即通過對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的規(guī)范,將儒家思想貫徹其中。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代家訓還重視參加科舉考試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識教育,以提高子孫的素質。宋人家訓中也涉及許多教育原則,其中教育貴早、寬嚴相濟這兩點對今天來說仍有借鑒意義。家族對子孫等家庭成員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之上。當好言相勸不能奏效時,家長便采取其他的懲罰方式,如庭訓、笞、杖、役、經濟懲罰、不承認身份、告官、驅逐、移鄉(xiāng)等。 家訓的纂述,是為家族的興旺長久,所以一般不會違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訓如范氏的《義莊規(guī)矩》及后續(xù)規(guī)矩還得到朝廷的許可與支持。家訓、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滲入,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家訓在強調修身、治家之后,仍然懷抱治國與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治天下也離不開家庭的修整、穩(wěn)定、繁榮。所以在禮、法社會之中,家訓與法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家訓與法律的出發(fā)點和目的還是略有側重的,家訓更側重家庭的發(fā)展,而法律則更關注社會的長治久安。 (有刪改) 1.下列關于宋代家訓的特點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數量眾多、種類繁多。宋代家訓專著與單篇計百余種,是家訓史上數量最多的;有帝王家訓、宗室家訓、士大夫家訓、百姓家訓等。 B.注重家庭經濟管理。治生、制用是宋代家訓的主要內容之一,葉夢得的《石林治生家訓要略》與陸九韶的《居家制用》分別是其代表。 C.注重教育。為提高子孫的素質,宋代家訓不僅注重道德教育,還重視參加科舉考試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識教育。 D.與法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思想的角度推究,這種聯系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的。 1.A (①選項關于“數量眾多”的表述不準確?!凹矣枌Vc單篇計百余種”只是“從所搜集的資料來看”,并不是全部;“是家訓史上數量最多的”錯誤,原文只是說“其數量遠遠超過了前代”,并未提及“后代”的數量如何。②選項關于“種類繁多”的表述不完整。只從“纂述者的身份”說明類型多,未提及家訓體裁“又有發(fā)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宋代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為順應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維持家族在競爭中的優(yōu)勢地位,積極地纂述家訓,家訓因此而繁榮。 B.宋代家訓把儉樸當做優(yōu)良傳統(tǒng)代代相傳,提倡辯證的節(jié)儉,以量入為出為基本原則,但對公益事業(yè)則主張盡力而為,不能吝惜財產。 C.宋代家訓中有不少對今天來說仍有借鑒意義的東西,例如教育貴早、寬嚴相濟的教育原則。 D.宋代家族對子孫等家庭成員采用教育與懲罰并重的方法,這些懲罰方式包括肉體懲罰、經濟懲罰、精神懲罰等。 2.D (對原文轉述不準確。原文第3段最后兩句有“……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之上”和“當好言相勸不能奏效時……”兩條重要信息。) 3.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宋代家訓是家訓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內容豐富,涉及倫理道德、教育、經濟、法律等方面,有力地推動了儒學的發(fā)展。 B.宋代家訓適應當時商品經濟高度發(fā)展的形勢,重視治生、制用,以維持家族正常運作所必備的經濟基礎,也對科舉進行經濟支持。 C.宋代家訓的纂述雖然主觀上只是為了維護家族的繁榮、興旺,局限于家族的利益,但在客觀上對治國平天下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D.宋代家訓著眼于教導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法律是為了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宋代家訓與法律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因此迥然不同。 3.B (A.無中生有,“有力地推動了儒學的發(fā)展”于文無據。C.“主觀上只是……局限于家族的利益”與原文第4段中“家訓……仍然懷抱治國與平天下的崇高理想”矛盾。D.“迥然不同”錯誤,原文第4段說的是“略有側重”。)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佛教文獻與中國古代文學的關系 高華平 佛教文獻對中國古代文體形式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佛經文本的文體形式及傳播方式,影響了中國古代文體的存在形態(tài)并促成新文體的產生。漢傳的佛經文獻主要由梵文寫成,因此中土的佛教徒接受佛經,首先就要面對梵文。梵文為拼音文字,古印度人創(chuàng)立了一種關于梵文拼寫規(guī)則的理論叫“聲明論”。這種“聲明論”傳入中國以后,即被漢地文人摹擬于佛經的轉讀,并因此發(fā)明了“四聲”。陳寅恪指出,正由于佛經傳譯使印度“聲明論”在中土傳播,文人們“于是創(chuàng)四聲之說,并撰作聲譜,借轉讀佛經之聲調,應用于中國之美化文”,而這種注重漢字聲律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詩歌創(chuàng)作,便使中國詩歌固有的通過節(jié)奏、韻步來求和諧的路徑發(fā)生了改變,產生了以追求文字平仄交替、低昂互節(jié)效果的新詩體——“近體詩”或“格律詩”——史書一般稱此為“永明體”?!坝烂黧w”的出現,是中國詩歌體裁發(fā)生的一次根本的變化,它徹底改變了中國古代文體原有的發(fā)展方向。 此外,在佛教經典文本形式的影響下,中國古代小說文體也由先秦兩漢記“街談巷語”的“談叢”,變成為一種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的敘事文學體裁。贊頌、傳記體裁,前者轉變成了韻散兼行的形式,后者則變成了具有一定傳奇色彩的“游記”或“旅行記”。 當然,最能反映佛教文獻對中國古代文體發(fā)生影響的,是從中古時代起中國社會出現了許多具有模擬佛經文體性質的、宣傳經義或世俗故事以吸引信眾的新文體、俗文體,重要的如變文、俗贊、偈頌、戲曲等。例如“變文”是“講唱”的。講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韻文。“變文的來源,絕對不能在本土的文籍里找到。我們知道,印度的文籍,很早便已使用到韻文散文合組的文體……大約曾經竭力的講經的時候,模擬這種新的文體,以吸引聽眾的注意”(鄭振鐸),因此,完全可以說“變文”是佛教經典文體引起中國佛教文士的模擬而新創(chuàng)造的一種俗文體。再如俗贊、偈頌。前者已由原先“褒貶兼施”或“義兼褒貶”(《文心雕龍頌贊》)的文體,變成了敦煌文書中的《南宗贊》《太子入山修道贊》和《大藏經》中的《轉經道行愿往凈土法事贊》《往生禮贊偈》等歌唱偈贊;后者則由佛經中的“應頌”或“重頌”變化而來,是類似于中國詩歌的印度品種。而戲曲,更明顯是佛經韻散兼行形式的進一步發(fā)展的一種形式:“完全是由印度傳入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佛教文獻對中國古代文體形式方面的這種影響既給中國古代文學貢獻出了大量的“俗文體”,也極大地推進了中國古代俗文學的發(fā)展。中國古代的文學,正如魯迅所說,“歌、詩、詞、曲原是民間之物”,只是后來變成了正統(tǒng)文學的一部分,變成僵尸而走向衰亡了。佛教文獻的輸入,一方面無疑給這些快枯萎的生命注入了生機;另一方面又在中西(天竺)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迸發(fā)出新生命的胚芽,形成了很多新的品種。文學隨佛教的傳播,得以重回民間,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并重新贏得了廣大的受眾。 (節(jié)選) 1.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受佛經文獻影響而產生的新文體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永明體是在注重漢字聲律的理論基礎之上產生的追求文字平仄交替、低昂互節(jié)效果的新詩體。 B.中國古代小說文體是由佛教經典文本形式演化而產生的一種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的敘事文學體裁。 C.變文是中國佛教文士模擬佛教經典而新創(chuàng)造的一種用散文講、用韻文唱的俗文體。 D.戲曲是由韻散兼行形式的佛經進一步發(fā)展而成的,是由印度傳入的。 1.B (原文第2段說中國古代小說文體是在佛教經典文本形式的影響下,由先秦兩漢的“談叢”演化而來,而非直接由佛教經典文本形式演化而產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漢地文人將傳入中國的古代印度的“聲明論”摹擬于佛經的轉讀,并因此發(fā)明了“四聲”。 B.中古時代起,中國社會出現了許多宣傳經義或世俗故事以吸引信眾的新文體、俗文體,這些文體大多具有模擬佛經文體的性質。 C.贊頌、傳記受佛教經典文本形式影響,變成有一定傳奇色彩的“游記”“旅行記”。 D.偈頌是由佛經中的“應頌”或“重頌”變化而來,其形式類似于中國詩歌,卻深深烙下印度的印記。 2.C (文中表述是“前者轉變成了韻散兼行的形式,后者則變成了具有一定傳奇色彩的‘游記’或‘旅行記’”。)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永明體”的出現改變了中國詩歌固有的通過節(jié)奏、韻步來求和諧的路徑,使中國詩歌體裁發(fā)生根本變化。 B.文章引用陳寅恪、鄭振鐸、魯迅的言論來說明中國古代文體形式受佛教文獻影響而產生的變化,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C.佛教文獻為中國古代文學貢獻出了大量的“俗文體”,對中國古代文體形式方面的這種影響極大地推進了中國古代俗文學的發(fā)展。 D.佛教文獻的輸入引發(fā)了中西(天竺)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迸發(fā)出新生命的胚芽,形成了很多新的品種,使文學重回民間,贏得廣大的受眾。 3.B (魯迅的言論,是陳述原為“民間之物”的“歌、詩、詞、曲”的變化,與佛教文獻的影響無關。)-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3 2019 年高 語文 一輪 復習 部分 15 單元 論述 文本 閱讀 檢測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320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