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作狀語 詳細(xì)舉例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名詞作狀語 詳細(xì)舉例分析(2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名詞作狀語 詳細(xì)舉例分析
在現(xiàn)代漢語里,名詞作狀語只限于時(shí)間名詞和方位名詞,普通名詞作狀語則比較少。而在古代漢語里,名詞(包括普通名詞、時(shí)間名詞和方位名詞)作狀語卻是常見的現(xiàn)象。名詞作狀語有的很富有修辭色彩,了解這種語法現(xiàn)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普通名詞作狀語 ①表示比喻。例如:A.嫂蛇行匍伏。B.子產(chǎn)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C.少時(shí),一狼逕去,其一犬坐于前。[簡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樣地爬行”,“蛇”是名詞作狀語,是用普通名詞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飾動詞。B句中“兒啼”是“像小孩一樣地啼哭”。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樣坐著”。②
2、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例如:A.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田單乃起,引還,東鄉(xiāng)坐,師事之。C.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簡析]A句的“兄”,名詞,在這里作“事”的狀語,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可譯為我要用招待兄長的方式招待他。B句的“師”與C句的“客”都與此同。③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憑借和方式。例如:A.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B.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C.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簡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別修飾動詞“運(yùn)”和“載”,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盎芜\(yùn)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運(yùn)到渤海邊上;“船載以入”,意思是用船載運(yùn)進(jìn)來。C句的“目”和“
3、耳”分別修飾動詞“見”和“聞”,表示憑借?!澳恳姸劇笨勺g為親眼看到親耳聽到。D句的“面”修飾動詞 “刺”,表示用面對面、直言不諱的方式進(jìn)諫。“面刺”可譯為當(dāng)面指責(zé)。④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例如: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B.劉備、周瑜水陸并進(jìn)。C.趙襄王郊迎甘羅。[簡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B句的“水陸并進(jìn)”,意思是從水路和陸路一齊進(jìn)軍。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⑤普通名詞作狀語雖和一般主謂結(jié)構(gòu)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樣。A.通過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來確認(rèn)[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兒啼”,如果是主謂結(jié)構(gòu),意思就是“蛇爬行”“小兒啼哭”,這顯然與全句意
4、思有很大出入。B.結(jié)合分析句法關(guān)系來確認(rèn)[辨析]分析句法關(guān)系,主要從兩方面著眼:一是弄清動詞的施事者(主語),就一般情況來看,名詞作狀語的句子往往在這個(gè)名詞前面還另有主語,如“嫂蛇行”“老人兒啼”,既然已有“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語,“蛇”“兒”就不可能還是主語,而只能是狀語了。二是看主語與用作狀語的名詞是否是并列關(guān)系。如果是并列關(guān)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語;如果不是并列關(guān)系,就先確定謂語動詞的施事者(主語),另一名詞必然是狀語。如果句中主語不容易確定,或根本就是無主語句,那就只能根據(jù)上下文意來判斷了。例如“少時(shí),一狼逕去,其一犬坐于前”。如不結(jié)合上下文,就很難確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語還是狀語
5、。如果是主語,則是“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狀語,則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樣坐在前面”。從上下文意看,這一句是說其中一只狼的情況,因而“犬”必然是 “坐”的狀語。(2)時(shí)間名詞“日”“月”“歲”作狀語①表示每一。例如:A.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B.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A句的“歲更刀”,意思是每年要更換刀;“月更刀”,意思是每月要更換刀。B句的“日攘其鄰之雞”,意思是天天(或每天)偷他鄰居之雞。②表示漸進(jìn)。例如:A.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B.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簡析]A句的“日以削”,意思是一天天地削弱。B句的“日密”,意思是一天天地密切起來。③表示往昔
6、。例如:A.日吾來此也,非以翟為榮,可以成事也。B.日宋之盟,屈建問范會之德于趙武。[簡析]這兩例中的“日”都可當(dāng)“往日”“從前”講。這種用法的“日”字多見于先秦作品中,秦、漢以后比較少見。(3)方位名詞作狀語方位詞是名詞的附類。單純的方位詞“東”“西”“南”“北”等在行為動詞前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把這些方位詞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shí),常常需加介詞“往”“向”等來理解。例如:A.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B.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xiàng)王勝。[簡析]A句的“南”“西”“東”“北”分別修飾其后的動詞,有往南、往西、往東、往北的意思。B句的“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邊(西邊)投靠,向左邊(東邊)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