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認識常見巖石》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認識常見巖石》教學設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認識常見巖石》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屬于“地球與宇宙”內(nèi)容。是在地球的物質(zhì)“水、空氣、土壤”之后,學習的又一個組成地球的物質(zhì)。巖石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之一,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領學生認識巖石、了解巖石,在教學中通過利用感官和工具,觀察巖石的顏色、質(zhì)地、顆粒、硬度和遇酸的反應等,全面了解巖石的各種特征,并能夠根據(jù)觀察研究的結果給巖石分類。通過對巖石的研究,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動手、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方法、習慣。
教學目標:
1.知道巖石的概念。
2、認識常見巖石的特征。
2.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觀察常見巖石特征,能根據(jù)巖石的特征的資料辨析巖石。經(jīng)歷制定計劃、收集證據(jù),表達與交流、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觀察記錄能力。
3. 意識尊重證據(jù)的重要性。
4. 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愿意與他人合作并交流。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巖石的特征。
難點:在觀察、交流、探究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不同特征。
教學準備:
巖石實驗盒 標簽 刻刀 銅鑰匙 放大鏡 稀鹽酸 滴管 彩筆 觀察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知道巖石概念
1、談話:來到山城重慶,朋友向我推薦了一個旅游景點,他說這里體現(xiàn)了山城“山”的文化,也展現(xiàn)了古
3、代重慶人的智慧與勤勞,還是重慶悠久歷史的見證,并給我發(fā)了幾張照片。同學們看出是哪兒了嗎?(大足石刻)
2、提問:大足石刻嗎,這些雕刻是什么材料的?
3、講解:石頭是我們習慣的叫法,科學上稱為巖石。
4、談話:今天,讓我們來做個小小雕刻家,一起來認識巖石,用巖石做個雕刻好嗎?(板書課題)
5、提問:在哪里能找到巖石?
調(diào)動學生生活經(jīng)驗,引發(fā)學生對于巖石分布和概念的認識
6、小結:自然界中處處可以找到巖石,因為它是組成我們地球表面的堅硬外殼主要成分。并且它們都是天然形成的。
二、辨別、選擇雕刻材料,發(fā)現(xiàn)巖石的特征
1、談話:老師這給大家準備了幾種常見的材料,要用巖石制作雕刻,就先請
4、大家把你認為是巖石的材料選出來。
2、學生小組討論后,動手挑選巖石。
3、提問:你們認為那幾個不是巖石?為什么?
鞏固學生對于巖石概念的認知。
4、你們找出的巖石不止一種,那你要怎么選擇?
學生討論交流中,引出巖石特征。(教師提煉、歸納四個特征:顏色 結構 硬度 遇鹽酸現(xiàn)象)
三、探究巖石特征
5、提問:想了這么多,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
師生制定研究方法,并交流
6、教師引導、講解、小結研究方法及實驗注意事項
(1)顏色,可以直接用眼睛看
(2)結構,巖石的組成形式叫巖石的結構。常見的結構有顆粒狀結構,組成巖石的顆粒有大有小,大顆粒的可能就粗糙,小顆粒的摸起來可能
5、就光滑一些。另一種結構叫層狀結構,從側面看起來像書頁。 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
(3)硬度,用硬度不同的兩種物體(鐵刻刀、銅鑰匙)在巖石表面劃刻,觀察劃痕。鐵刻刀刻不動為很硬、鐵刻刀能劃出痕跡,銅鑰匙不能稱為較硬、銅鑰匙就能劃出痕跡是很軟。
安全使用刻刀,刻劃方向由內(nèi)向外。
(4)腐蝕性,重慶還是著名的“霧都”且酸雨比較頻繁會對長期放在室外的雕刻制品造成腐蝕。在巖石表面滴稀鹽酸,觀察現(xiàn)象。冒泡說明耐酸腐蝕性差。
鹽酸有腐蝕性,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安全,實驗完成后及時洗手
7、談話:在實驗中,研究完一項或一塊巖石后,要及時把研究的結果填寫在觀察記錄單上。
8、提問:作為一個小小科學
6、家,怎么能把你觀察到的更好、更準確的表現(xiàn)出來?怎么準確描述你看到的顏色? 怎么表述巖石的結構?
9、提問:老師還有個問題,在這四項研究中,有實驗的順序要求嗎?
引導學生規(guī)范的實驗,注重實驗有序進行。
10、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11、談話:請完成研究內(nèi)容的組整理好材料和工具。
四、匯報交流,認識常見巖石的名稱
12、提問:哪個小組來匯報你們的選擇,為什么選它做雕刻,為什么沒有選其它的?其他組有無不同意見。
學生交流中可能出現(xiàn)記錄上的不一致(如同一種巖石,觀察出的顏色表述不同;選擇制作雕塑的巖石不同)
13、提問你們覺得出現(xiàn)不同的原因在哪兒?科學家們會怎么解決?
體現(xiàn)語言
7、表達的局限性和確定科學研究標準的重要性。
14、小結:其實科學家們研究巖石時和我們的方法是一樣的,只是他們研究的更多、更細。并且科學家根據(jù)他們研究的巖石的特征或產(chǎn)地給這些巖石起了名字。你想知道你選中巖石的科學名稱嗎?對照老師這張表,找到它們的科學名稱。
五、拓展延伸
談話:老師這里還有一塊巖石,它被人們認為非常適合做雕刻。我想送給大家。但有個小小的要求:
1、請你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觀察研究它,然后找到它的科學名稱。
2、這是老師的郵箱,請大家課下用它來制作一副雕刻,然后把照片發(fā)給老師好嗎?
六、總結提升
其實在生活中人們選擇、使用巖石的過程中就像同學們今天做的一樣??茖W就
8、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善于思考,認真觀察,勤于動手,就能發(fā)現(xiàn)科學的樂趣是無窮無盡的。
板書設計:
認識常見巖石
巖石特征 顏色 結構 硬度 遇酸現(xiàn)象
探究方法 看 放大鏡 鐵刻刀 滴鹽酸
銅鑰匙
實驗記錄單
第____小組
實驗員____________________ 記錄員_________ 發(fā)言人_________
編號
顏色
軟硬
結構
滴鹽酸反應
巖石名稱
1
9、
2
3
4
5
最后我們選擇了編號為 的巖石來制作印章。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材料
一、教學設計特色及效果:
本課的重點在于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研究并發(fā)現(xiàn)不同巖石的不同特征。在教學過程中著力于探究方法的指導,著力于學生探究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尊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經(jīng)歷探究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鍛煉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探索精神。在設計中,運用任務型教
10、學方式,以雕刻巖石為線索,引導學生在完成此項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巖石的使用是和它的性質(zhì)密切相關的,最終體驗科學探究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學生親身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他們自身的認知能力,調(diào)動他們已有的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干”中學,“用”中學。
在教學中,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習方式也非常感興趣。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大大的提高,讓本來有些枯燥的知識變的有趣。
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動手能力,并落實在環(huán)節(jié)目標中,例如制定實驗計劃階段的對話,利用課件對結構這一難點的講解突破,與學生現(xiàn)場合作,分工進行實驗等環(huán)節(jié),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潛移默
11、化的引導示范,效果非常好。
二、授課效果
1能用科學的方法探究巖石的特征,會利用工具觀察巖石的軟硬,使用鹽酸判斷是否遇鹽酸冒泡,會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顏色和結構,對比觀察巖石的不同特征。
2本課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收集信息、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交流合作能力、收集記錄信息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得到訓練,探究技能進一步鞏固,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意識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3本課建立了建立了研究巖石的科學思維方法。
三、課后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抓住一條主線,兩個亮點開展教學。
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教師利用制作雕刻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圍繞任務進行探究,激發(fā)他
12、們認識巖石、研究巖石的積極性。此為課堂教學的一條活動主線。
兩個亮點分別是,⑴在實驗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學生的有效指導,使得實驗活動有序扎實,課堂氣氛活躍異常,孩子們的思維得以釋放,充分參與到實驗中。⑵在對巖石研究的過程中,問題情境貫穿始終,情境中有問題,一個問題解決后又產(chǎn)生新的問題,新的情境又激發(fā)了學生新的探究欲望。因此課堂教學層次分明,活動有效。不但完成了教學任務,還讓學生們體驗了研究的過程,學會了研究的方法。之所以有收獲,并感到快樂,是因為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體驗到了自身經(jīng)驗的價值。而這就是教師要在課堂上做的,把快樂帶給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
1、學生在實驗匯報的時應該有更多的交流展示和互評時間,應有一個信息整理的過程。
2、教學活動前的預設不夠。
3、沒有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補充。
4、對科學本質(zhì)的認識應有更多思考。
改進策略:
1、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提高應變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變成課堂的閃光點,做到課堂的有效生成。
2、課堂是靈動的, 學生是智慧的,要進行有效的交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不僅 “學會”知識,還“會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