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三《歷史的回聲》測試卷蘇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三《歷史的回聲》測試卷蘇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三《歷史的回聲》測試卷蘇教版必修2.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三《歷史的回聲》測試卷蘇教版必修2 一、雙基提要 1.下面注音全都正確的是( ) A.賄賂(lu) 驪(l)山 妃嬪(pn)媵嬙 B.剽(piāo)掠 邐迤(yǐ) 鼎鐺(dāng)玉石 C.嘔(ǒu)啞 囷囷(qūn) 直欄橫檻(kān) D.雨霽(j) 杳然(yǎo) 架梁之椽(chuān) 2.下面解釋不正確的是( ) A.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和) B.始速禍焉(招致) C.洎牧以讒誅(等到) D.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寵幸) 3.下列選項加點詞語中古今意義相同的是( ) A.六國破亡之故事 B.可謂智力孤危 C.其實百倍 D、一旦不能有 4.下面加點字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B.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C.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D.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5.下列文言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A.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B.洎牧以讒誅 C.趙嘗五戰(zhàn)于秦 D.是又在六國下矣 6.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B.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C.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D.人固有一死 7.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②始速禍焉 B.①然后得一夕安寢 ②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C.①六王畢,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D.①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 8.下列各項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蘇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號老泉,眉山人,后人將他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蘇洵著有《嘉祐集》。 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學(xué)家。杜牧工詩、賦、文、辭,而以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詩壇獨樹一幟,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C.賦是介于散文與詩之間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diào)的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而結(jié)尾處往往發(fā)一點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賦常常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劉勰的《文心雕龍?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 D.《阿房宮賦》先抑后揚,一揚一抑,由鼎盛時的轟轟烈烈到覆滅時的煙消云散,國亡族滅,兩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構(gòu)成心理張力,給人以震撼。 9.補寫出下文空缺的詩句 ①長橋臥波, ?復(fù)道行空, ?高低冥迷, 。 ②明星熒熒, ;綠云擾擾, ;渭流漲膩, ;煙斜霧橫, 。雷霆乍驚, ;轆轆遠聽, 。 ③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 二、課堂反饋 閱讀下文,回答10—14題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10.解釋下面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暴霜露 ②暴秦之欲無厭 ③強弱勝負(fù)已判矣 ④此言得之 1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說明( ) A.先輩創(chuàng)業(yè)艱難,國土逐漸增多 B.先輩創(chuàng)業(yè)艱難,后人守業(yè)維艱 C.先輩創(chuàng)業(yè)艱難,成就功業(yè)有限 D.先輩創(chuàng)業(yè)艱難,后人本應(yīng)珍惜 1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的“理”是指( ) A.秦國實力強大,不斷攻取,最終導(dǎo)致六國顛覆 B.秦國為了擴展疆域,采用外交手段導(dǎo)致六國顛覆 C.六國屈從暴秦的強大,最終導(dǎo)致顛覆 D.六國因戰(zhàn)敗而把土地拱手相讓,最終導(dǎo)致顛覆 13.下列句子中,最能說明“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的原因的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B.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C.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14.翻譯下面兩句 ①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②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 閱讀下文,回答15—18題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15.解釋下面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剽掠其人 ②棄擲邐迤 ③奈何取之盡錙銖 ④多于九土之城郭 16.下列句子中,最能說明秦國破滅的根本原因的是( ) A.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B.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C.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D.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17.文中從“使負(fù)棟之柱”到“多于市人之言語”一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18.翻譯下面兩句 ①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②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三、鞏固練習(xí) 閱讀以下兩段文字,結(jié)合蘇洵的《六國論》回答19—24題 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dāng)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韓魏不能獨當(dāng)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dāng)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dāng)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yīng)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間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ㄌK轍《六國論》節(jié)選)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dāng)是時,山東諸侯立國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習(xí)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zé)o異也。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fù)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選自李楨《六國論》節(jié)選) 19.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 ①竊怪天下之諸侯(私下) ②未嘗不咎其當(dāng)時之士(過錯) ③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憑借) ④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完整) ⑤以陰助其急(暗地里) ⑥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勝過) ⑦視秦?zé)o異也(看待) ⑧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擅長) A.②③④⑧ B.②④⑦⑧ C.①⑤⑥⑦ D.①③⑤⑥ 20.下列句中加點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 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 ④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 ⑤若此可以應(yīng)夫無窮 ⑥而為天下出身以當(dāng)秦兵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⑥ D.②③ 21.李楨認(rèn)為“未可專以罪秦也”,其原因是( ) A.六國都想做秦國想做的事情。 B.六國在沉溺于攻戰(zhàn),慣于欺詐、弱肉強食等方面與秦國沒有差別。 C.當(dāng)時,崤山以東的國家沒有能勝過秦國的。 D.沉溺于攻戰(zhàn)的六國最終因為自己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滅亡。 21.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 ) A.蘇轍假設(shè)“彼秦者將何為哉”的條件是“韓魏無東顧之憂”,四國“陰助其急”。 B.蘇轍認(rèn)為六國滅亡的原因在于不知“厚韓親魏以擯秦”,而“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 C.蘇洵認(rèn)為齊、燕、趙失敗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賄賂秦國。 D.李楨認(rèn)為六國滅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勢,又未得到天助,否則,其中的任何一個也可以像秦國一樣統(tǒng)一天下。 23.蘇洵、蘇轍、李楨認(rèn)為六國滅亡的原因分別是: ①蘇洵: ②蘇轍: ③李楨: 2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②至使秦人得間其隙,以取其國 ③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 閱讀以下文字,回答25—27題 《阿房宮賦》被選入《古文觀止》卷七,編選者評論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所以一炬之后回視向來瑰麗,亦復(fù)何有!以下因盡情痛悼之,為隋廣、叔寶等人炯戒,尤有關(guān)治體。不若《上林》《子虛》,徒逢君之過也?!敝赋鲞@篇作品“為隋廣(隋煬帝)、叔寶(陳后主)等人炯戒,尤有關(guān)治體”,很有見地;但由于對杜牧的社會環(huán)境和政治態(tài)度缺乏了解,還未能準(zhǔn)確地揭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這篇作品的思想意義。 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而藩鎮(zhèn)跋扈,吐番、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于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內(nèi)平藩鎮(zhèn),加強統(tǒng)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為了實現(xiàn)這些理想,他希望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戲無度,狎昵群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又“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并命令度支員外郎盧貞,“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以備游幸(《通鑒》卷二四三)。對于這一切,杜牧是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白地說:“寶歷(敬宗的年號——引者)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笨梢姟栋⒎繉m賦》的批判鋒芒,不僅指向秦始皇和陳后主、隋煬帝等亡國之君,而主要是指向當(dāng)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霍松林《〈阿房宮賦〉鑒賞》節(jié)選) 25.《古文觀止》編評者認(rèn)為《阿房宮賦》與《上林》《子虛》不相同,請分析上文,回答他們不同在哪里? 答: 26.作者認(rèn)為《古文觀止》編評者未能準(zhǔn)確地揭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這篇作品的思想意義。請結(jié)合《阿房宮賦》分析上文,歸納杜牧的真正創(chuàng)作意圖和作品的思想意義(不超過15個字) 答: 27.選出對上文理解有誤的兩項( )( ) A.《古文觀止》編評者未能準(zhǔn)確地揭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這篇作品的思想意義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杜牧的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和他的政治態(tài)度。 B.《阿房宮賦》的產(chǎn)生是時代因素與詩人個體的政治抱負(fù)相碰撞的結(jié)果。 C.杜牧的批判鋒芒直指秦始皇、陳后主、隋煬帝和唐敬宗等亡國之君。 D.唐敬宗“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是為了學(xué)秦始皇,期望像他那樣成就一番霸業(yè)。 E、以上的一段文字采用了先破后立的寫法,先否定《古文觀止》編評者對《阿房宮賦》的理解,后提出了新的見解。 一、 雙基提要 1.答案:D 解析:A.賂(l)驪(l) B.鐺(chēng) C.檻(jin) 1.答案:A 解析:與(結(jié)交) 3.答案:D 解析:A故事:古,過去的事,舊事。今,真實或虛構(gòu)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 B智力:古,可分為“智”和“力”兩個詞,可譯為智慧、力量。今,指人認(rèn)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jīng)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C其實:古,可分為“其”和“實”兩個詞,譯為它實際上。今,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D一旦:古今意義相同,副詞,都表示某一天。 4.答案C 解析:C.名詞作狀語 。A.B.D都是名詞用作動詞。 5.答案B 解析:原句為被動句 A.D.判斷句 B.被動句 C.狀語后置句 6.答案C 解析:A.B.D都解釋為本來 C 固,頑固 7.答案B 解析:都解釋為這樣 A.①開始②才 C.①統(tǒng)一②數(shù)詞 D.①喜愛②愛護 8.答案D 解析:《阿房宮賦》是先揚后抑 二、課堂反饋 9.①暴露 ②同“饜”,滿意 ③分 ④適宜、得當(dāng) 10.答案D 解析:A.“國土逐漸增多”解釋不當(dāng) B.“后人守業(yè)”錯誤 C.“成就功業(yè)有限”不是作者用意 11.答案C 解析:蘇洵認(rèn)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所以是六國的屈從才導(dǎo)致滅亡,不是其他原因。 11.答案C 解析:A.秦得到的好處 B.六國子孫的做法 D.六國子孫的具體做法。 13.翻譯: ①比較秦國(六國行賄)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得到的土地,它的實際數(shù)目將多到百倍。 ②奉送得愈頻繁,(秦國)侵犯也就愈厲害,所以不需作戰(zhàn),誰強誰弱,誰勝誰負(fù),已經(jīng)分清了。 14.解釋:①搶奪、掠奪 ②連續(xù)不斷 ③重量單位,形容極為細微 ④九州 15.答案C 解析:A.指六國破滅 B.秦國不吝惜掠奪來的寶物 C.秦國失去民心是滅亡的根本原因 D.陳涉、吳廣起義,滅掉秦國是直接原因 16.排比、對偶、對比;極寫秦始皇濫用民財、民力,恣意揮霍浪費。 17.翻譯: ①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 ②起義軍振臂一呼,函谷關(guān)頓時攻破,楚國人一把大火,可惜啊,一片焦土! 三、鞏固練習(xí) 18.答案B 解析: ②責(zé)備 ④保全 ⑦ 比 ⑧占據(jù) 19.答案D 解析: ① 古:崤山以西;今:山西省 ②古今:認(rèn)為 ③古今:可以、能夠 ④古:休養(yǎng)生息;今:停止活動,恢復(fù)精力 ⑤ 古:可以憑借;今:能夠 ⑥古:挺身而出;今:個人早期經(jīng)歷或由于家庭經(jīng)濟情況所決定的身份 20、答案D 21.答案C 解析:“不賂者以賂者喪”,所以齊、燕、趙的失敗也是因為沒有賄賂秦國 21.①六國滅亡是因為賄賂秦國。 ②六國滅亡是因為韓、魏沒有“出身以當(dāng)秦兵”四國沒有“陰助其急”。 ③六國滅亡是因為六國都想做秦國所做的事,沉溺攻戰(zhàn),最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23.翻譯: ①所以不如厚待韓國親近魏國來抵擋秦國。 ②直到讓秦國人能夠趁虛而入,來吞并了他們的國家。 ③只是他們最終不能做秦國所做到的事。 24.《古文觀止》編評者認(rèn)為《阿房宮賦》是勸誡帝王的,而《上林》、《子虛》是迎合帝王過失的,兩者有本質(zhì)的不同。 25.勸誡唐敬宗節(jié)用愛民,使國家長治久安。 26.答案C.D 解析:C.唐敬宗不是亡國之君 D.“是為了學(xué)秦始皇,期待像他……”文中并沒有透露這一信息,無中生有-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歷史的回聲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三歷史的回聲測試卷蘇教版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專題 歷史 回聲 測試 卷蘇教版 必修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275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