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教學設計】《位置和范圍》(人教)》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探究式教學【教學設計】《位置和范圍》(人教)(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位置和范圍》
成都市第二十中學萬曉琴
教學模式介紹
“探究式教學” 是以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 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 以
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為前提, 以現(xiàn)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 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
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一種教學形
2、式。學生
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以自我獲取,
自我求證的方式深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
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 其中認知目標涉及與學科相關知識、 概念、原理與能力的掌握;情
感目標注重科學素養(yǎng)與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
探究式教學的課程環(huán)節(jié):
創(chuàng)設情境 ——啟發(fā)思考 ——自主探究 —— 協(xié)作交流 ——總結提高
設計思路說明
首先以電影 《功夫瑜伽》 拍攝國家為誘餌,引發(fā)學生讀圖思考國家位置與所屬大洲,進
而認識亞
3、洲地理位置(經緯度、半球、海陸位置) 。緊接著讓學生獨自完成活動北美洲地理
位置探索,加強學生對地理位置的分析能力。 最后通過學生對亞洲范圍、 面積與分區(qū)的預習,
嘗試分析教師所給出案例與圖片所屬的亞洲區(qū)域。
教材分析
《亞洲位置與范圍》是人教版七年級下的第一節(jié)內容,作為世界區(qū)域地理的起始篇章,
在初中地理知識結構的行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將上冊所學的內容
只是運用于某一個具體區(qū)域的學習過程中, 也為后續(xù)學習不同地區(qū)和國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
方法和策略。 同時以它為開端, 讓學生首先對我們自己所屬的大洲深入了解, 增強學生的
4、自
豪感與對區(qū)域地理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了解亞洲的緯度、半球和海陸位置。
2. 了解亞洲的主要特征(范圍、面積) 。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運用地圖資料描述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
2. 通過案例與圖片明確亞洲的分區(qū)的主要特征。【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 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理的興趣。
2. 培養(yǎng)學生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簡述某大洲的半球、經緯度與海陸位置。
【教學難點】
運用資料簡述大洲的地理位置。
課前
5、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完成相應預習內容;
3、學生準備一幅世界政區(qū)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辨認國家與大洲
1、展示電影《功夫瑜伽》拍攝國家圖片,中國、冰島、迪拜、印度。請學生在世界政區(qū)圖
中找到這些國家,并說出哪些國家屬于亞洲。
2、展示世界輪廓圖,指出亞洲。并請學生嘗試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
二、《啟發(fā)引導》認識亞洲地理位置
1、快速預習第一板塊內容,說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即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
陸位置。
2、展示半球位置圖片,學生回憶南北、東西半球分
6、界線,讀圖分析亞洲所在半球位置。
3、展示亞洲經緯網圖,學生找出四至大致經緯度,并延伸所處溫度帶。得出東西跨度大,
南北距離廣的結論。
4、解釋海陸位置。展示亞洲位置圖片,引導學生閱讀地圖,找出其分別瀕臨的海洋與相鄰
的陸地,分析出海陸位置。
5、總結亞洲半球、經緯度、海陸位置。
三、《自主探究》方法遷移
結合“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圖 6.1 和 6.3 ,用剛學習的方法,分別描述北美洲的半球、經緯度和海陸位置。
四、《自主學習,探究交流》亞洲特征
1、板書學習問題,學生按問題自主學習“世界第一大洲
7、”框題內容,并回答問題。
A.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
B. 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
C. 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D. 亞洲共分為幾個亞?分別是?
2、展示亞洲分區(qū)地圖,帶領學生分別認識各大亞區(qū)域的位置、范圍、國家。
3、交流探究活動: “猜一猜:下列景觀或活動可能出現(xiàn)在亞洲的哪個區(qū)域。 ”學生在觀察、
思考、探討的過程中了解亞洲不同區(qū)域存在的顯著差異, 并掌握一些常見國家所處的亞洲分
區(qū)。
五、小結
板書設計
6.1 亞洲的位置和范圍
一、雄踞東方的大洲
半球位置
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教學反思
略。
二、世界第一大洲
1、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2、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3、亞洲六大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