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從地中海沿岸的早期輝煌到開放擴張中的工業(yè)文明 課時達標檢測(十)工業(yè)文明的曙光——近代前期的世界-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用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從地中海沿岸的早期輝煌到開放擴張中的工業(yè)文明 課時達標檢測(十)工業(yè)文明的曙光——近代前期的世界-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時達標檢測(十) 工業(yè)文明的曙光——近代前期的世界
(時間:45分鐘 滿分:85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8屆高三·山西五校聯(lián)考)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在以文學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反映時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時,又特別重視繼承和利用在中世紀遭到摧殘的古希臘羅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為反對封建神學的思想武器。這反映出( )
A.人文主義者反封建的軟弱性
B.文藝復興歌頌自然與人性
C.古希臘羅馬文化有反專制色彩
D.文藝復興摧毀了神學世界觀
解析:選B 材料中“重視繼承和利用……古希臘羅馬的‘世俗文化’……作為反對封建神學的思想武器”即
2、重視傳統(tǒng)的世俗文化,歌頌自然與人性,就是利用西方早期人文主義來反封建神學,故B項正確。
2.“1600~1763年間,西北歐強國荷蘭、法國和英國趕上并超過了西、葡兩國。這一發(fā)展對于整個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它使西北歐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最生氣勃勃的地區(qū)。”材料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是( )
A.西班牙與葡萄牙自身的衰落
B.英法兩國國力超過西班牙、葡萄牙
C.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D.殖民擴張的影響
解析:選C “荷蘭、法國和英國趕上并超過了西、葡兩國”一方面是由于西、葡自身的衰落,但更重要的是處于大西洋航線上的荷蘭、法國和英國自身的發(fā)展。新航路開辟導致歐洲出現(xiàn)了商業(yè)革命,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qū)域轉
3、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大西洋沿岸的西北歐成為1600~1763年世界上最有影響、最生氣勃勃的地區(qū),故C項正確。
3.馬丁·路德認為人在世間的一切工作,包括社會勞作和家庭生活、教會服侍和國家公務以及士兵作戰(zhàn)等,都是神圣的天職,瀆職即瀆神。馬丁·路德的實質目的是( )
A.維護世俗君主的權威 B.將世俗生活神圣化
C.否定教會的權威 D.促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解析:選C 材料的主要意圖是否定教會的權威,與維護世俗君主的權威無關,故A項錯誤,C項正確;材料內容應該是將神權世俗化,故B項錯誤;促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是客觀作用,并不是其實質目的,故D項錯誤。
4.15~17世紀,歐洲水輪、風車的制
4、造和使用,冶金、紡織、玻璃和眼鏡制造、鐘表制造等行業(yè),都有較快的發(fā)展。這些行業(yè)較快發(fā)展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動了歐美國家殖民擴張的進程
B.為近代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了技術條件
C.成為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的科技基礎
D.為近代代議制確立創(chuàng)造政治環(huán)境
解析:選B 工業(yè)革命推動了歐美國家殖民擴張的進程,故A項錯誤;這些行業(yè)的較快發(fā)展積累了大量的經(jīng)驗和技術,為近代科技創(chuàng)新奠定了基礎,故B項正確;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的科技基礎主要是造船和航海技術、地理知識等,故C項錯誤;這些行業(yè)的發(fā)展為近代代議制確立提供了經(jīng)濟條件,而非政治環(huán)境,故D項錯誤。
5.1592年,布魯諾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1600年被判
5、死刑;同時期,李贄被以“敢倡亂德,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下獄,并焚毀其著作。李贄和布魯諾被視為“異端”,是因為他們( )
A.誓死捍衛(wèi)理想信念
B.抨擊封建道德主張發(fā)展個性
C.宣傳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
D.挑戰(zhàn)正統(tǒng)思想威脅統(tǒng)治秩序
解析:選D 根據(jù)材料“被視為‘異端’”,是從傳統(tǒng)權威角度來看的,布魯諾的主張威脅到天主教會的權威,李贄的主張威脅到傳統(tǒng)理學的權威,故D項正確。
6.1688年,七位貴族領袖秘密策劃,邀請荷蘭執(zhí)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來繼承英國的王位。這樣,王權的擴張就會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喚一個克倫威爾。這反映了“光榮革命”( )
A.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B
6、.使國王“統(tǒng)而不治”
C.實現(xiàn)了權力中心的轉移 D.建立了責任制內閣
解析:選C 1689年《權利法案》標志著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確立,光榮革命為君主立憲制政體奠定基礎,故A項錯誤;光榮革命后,國王還保留某些行政權力,國王“統(tǒng)而不治”的說法有誤,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可知光榮革命限制了王權,實現(xiàn)了權力中心的轉移(國王→議會),故C項正確;1721年,沃波爾擔任內閣首相時期,責任制內閣才逐漸形成,故D項錯誤。
7.(2017·濮陽模擬)啟蒙運動時期,啟蒙思想家試圖限制君主的權力,剝奪君主及其政府干預司法事務的權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為此,啟蒙思想家主張( )
A.分權制衡
7、必須成為建制原則
B.君主立憲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C.權力的運用須體現(xiàn)人民意志
D.人民有權反抗和改變違約政府
解析:選A 根據(jù)“剝奪君主及其政府干預司法事務的權力”可知啟蒙思想家主張司法獨立,以制衡君主及政府的權力,體現(xiàn)了分權制衡的原則,故A項正確。
8.(2017·咸陽檢測)有人說:“牛頓革命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自然科學的范疇,事實上極大地改變了整個歐洲思想界的精神氣候?!边@主要說明牛頓革命( )
A.激發(fā)了法國人極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
C.確立了理性化或科學化的思維傳統(tǒng)
D.推動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解析:選C 據(jù)材料“牛頓革命的影響遠遠超出了
8、自然科學的范疇,事實上極大地改變了整個歐洲思想界的精神氣候”可知,牛頓革命為法國啟蒙思想和唯物主義哲學奠定了科學基礎,確立了理性化或科學化的思維傳統(tǒng),促進了啟蒙運動的開展。
9.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其德意志遠親喬治一世入主英國,他不懂英語,不愿出席內閣會議而讓大臣們去料理國事,大臣遇事商議出對策后交國王確認。這表明此時的英國( )
A.國王的行政權已喪失
B.為責任制內閣形成提供了契機
C.責任制內閣開始形成
D.君主立憲制極易導致大臣擅權
解析:選B 材料中大臣商議出對策后仍交國王確認,說明國王并未完全喪失行政權,故A項錯誤;喬治一世不出席內閣會議,而由大臣們商議對策,這
9、就為逐漸形成責任制內閣提供了契機,故B項正確;1721年,沃波爾成為第一任內閣首相,標志著責任制內閣開始形成,故C項錯誤;英國君主立憲制下議會是權力中心,行政權受到立法權的約束,因而君主立憲制不會直接導致大臣擅權,故D項錯誤。
10.(2017·商丘三模)下表是法國貨幣圖爾里佛中含銀量的變化,對該現(xiàn)象的影響分析正確的是( )
時間(年)
1541~1550
1551~1560
1561~1570
1571~1580
1581~1590
1591~1600
含銀量
50%
39%
11%
17%
18%
5%
A.促進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
B.實現(xiàn)了貿易中心
10、地理轉移
C.引發(fā)了1789年的法國革命
D.促成了西歐的“價格革命”
解析:選A 根據(jù)表格材料可知,從1541~1600年正是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時期,用含銀量少的貨幣可對殖民地更加殘酷的掠奪,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故A項正確;表格里沒有貿易中心轉移的內容,其發(fā)生源于新航路開辟,故B項錯誤;這種變化對1789年法國大革命沒有直接關系,故C項錯誤;“價格革命”是金屬貨幣增多而貶值,故D項錯誤。
11.1776年,出席“大陸會議”的各邦代表在《獨立宣言》中莊嚴宣布:“這些聯(lián)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理應成為自由獨立之邦,解除它和英王的一切政治關系,及對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這表明當時北美“各
11、邦”( )
A.主張建立聯(lián)邦國家 B.屬于軍事聯(lián)盟國家
C.未形成統(tǒng)一國家概念 D.希望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
解析:選C 據(jù)材料“這些聯(lián)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理應成為自由獨立之邦”可知北美各邦主張建立政治聯(lián)盟國家,未形成統(tǒng)一國家概念,故C項正確。
12.(2017·衡水中學摸底)1791年,美國《權利法案》列舉了宗教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保留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無理搜查和扣押的權利。還規(guī)定憲法中未明確授予聯(lián)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保留給各州或人民行使。該法案內容( )
A.標志著美國政黨制度的形成
B.體現(xiàn)了美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C.使美國聯(lián)邦制得以確立
D
12、.是對《邦聯(lián)條例》的有效補充
解析:選B 材料與政黨政治的形成無關,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其都是在維護和保障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故B項正確;美國聯(lián)邦制確立的標志是1787年憲法,故C項錯誤;材料是對1787年憲法的有效補充,而不是《邦聯(lián)條例》的有效補充,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閣臣至仁宣,以部院職、兼三孤銜地位驟顯。也以票擬之預政形式,在明代最高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之裁決權、執(zhí)行權間構成一個中介程序。仁宣以來,閣臣多進士資格,翰林起身,識達大體,諳熟政令。且綜理庶務,少摻雜各部門本位之偏狹,平章政事
13、,更能拿出較為公允貼切之意見,其緩沖君主個人意志與國家機構職能之對立,調整國家機器合理運行之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姜德成《明代內閣制淺議》
材料二 威廉統(tǒng)治末期,內閣成員的相對固定化以及內閣會議召開的慣?;?,促使內閣完成了從私密狀態(tài)向公開狀態(tài)的轉變,籠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紗被慢慢揭去了。與此同時,內閣也逐漸完成了從君主御用咨詢決策機構向國家最高決策和行政機構的過渡。內閣的公開化、正式化以及內閣與議會、政黨的關聯(lián),使得內閣的合法性逐漸增強,人們對于內閣的認可程度越來越高。此時,一個與內閣有關的新術語,即“政府”開始出現(xiàn)。議會辯論中,“新政府”“上屆政府”“現(xiàn)任政府”等常被議員們提及。而這里所謂
14、的“政府”,實際上就是“內閣”,二者之間幾乎可以通用。由此表明,內閣已開始取代樞密院而轉化為實際上的中央政府機構,在羅威爾看來這是過去兩百年間“文明世界所發(fā)生的行政機構的重大改革之一”。
——劉金源《論近代英國內閣制的形成》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朝內閣閣臣的特點和內閣對明代政治建設的意義。(14分)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威廉統(tǒng)治末期英國內閣發(fā)生的變化。并比較明代內閣和英國內閣在行政權力方面有何不同。(11分)
解析:第(1)問,從明朝內閣的地位、權力大小、閣臣品質和處理政務的方式等方面概括特點。根據(jù)材料一“其緩沖君主個人意志與國家機構職能之對立,調整國家機器合理運行
15、之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概括其意義。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二“從私密狀態(tài)向公開狀態(tài)的轉變”“從君主御用咨詢決策機構向國家最高決策和行政機構的過渡”“內閣的公開化、正式化”分析比較其變化。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二“內閣已開始取代樞密院而轉化為實際上的中央政府機構”并結合第(1)問中明朝內閣制的特點分析。
答案:(1)特點: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擁有票擬之權,但沒有決策權,也不負責執(zhí)行;德行高尚、政治業(yè)務精湛;學識淵博,但品級較低;處理事務較為公平、客觀。(10分)
意義:能夠緩沖皇帝個人意志與國家機構職能的矛盾,協(xié)調國家機器正常運轉;本質上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4分)
(2)變化:內閣從私密化轉
16、向公開化、正式化;從國王的御用咨詢機構向國家最高決策和行政機構過渡;內閣制度逐漸合法化。(6分)
不同:明代內閣沒有行政決策權力,也不具備執(zhí)行權,只是皇帝決策的咨詢機構;英國內閣則逐漸演化成事實上的政府機構,掌握行政權,甚至可以影響議會。(5分)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藝復興是一個法文詞語,意為“再生”。在文藝復興時期,根據(jù)一種新的歷史觀念,產(chǎn)生了“現(xiàn)代”與“古代”的概念,兩者為一個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稱為中世紀的漫長時期所隔開?!谶@樣的環(huán)境之下,在意大利興起了關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從前,所謂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棄塵世煩惱。此時,
17、珍惜的倒是塵世生活了。從前,貧窮備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義上是如此。此時,對正當財富的贊頌聲不絕于耳。這種尊重人類活動的新觀念使得社會和個人都發(fā)生了變化。如果說人文主義者因此而發(fā)起一個崇古運動,那是由于他們看到其中有與自己相仿的精神。他們感到有一種與他們自己時代有關的東西。
——摘編自[美]R.R.帕爾默《現(xiàn)代世界史》
根據(jù)材料并結合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與思想再生”自行擬定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分析論證。(要求:論題明確,史實運用準確,史論結合。)(12分)
解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思想。論題可結合與文藝復興相關的背景、內容和影響進行分析,如可選擇文藝復興的背景進行分析,結
18、合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狀況進行論述,從而對文藝復興思想的實質和核心進行把握。
答案示例:觀點:時代背景與思想“再生”。(3分)
闡述:中世紀歐洲,地中海是商業(yè)貿易中心,東方的財富吸引著西歐。14、15世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地商業(yè)和貿易繁榮,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在這些城市中,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渴望追求財富,追求現(xiàn)世的享樂,而在歐洲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天主教會卻宣揚禁欲苦行,要求人們祈求來世幸福。文藝復興時期,對宗教文化鉗制思想不滿的知識分子,把世俗的人性與宗教原則結合在一起,宣揚人文主義思想,其實質是借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從而適應了歐洲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時代需要。(準確說明時代特點3分,說明文藝復興體現(xiàn)時代主題的思想2分,論述體現(xiàn)二者關系2分)
總之,思想的復興或“再生”受時代發(fā)展潮流的影響而產(chǎn)生,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再生”有助于推動社會的思想解放。(能運用唯物史觀作出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歷史認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