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shù)學期末試卷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一數(shù)學期末試卷分析(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初一數(shù)學期末試卷分析
一、試題分析
1、試題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1)試題類型與試卷結構
分值
24 分
24 分
72 分
題型
選擇題 (1-8 小
填空題(9-16 小題)
解答題( 8 題)
題)
比值
20%
20%
60%
試卷總題量 24 道小題,試題由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三部分組成,其中選擇題、填空題的總分值占試卷總分值的 40%。
(2)知識點、分數(shù)分布表
知識點 有理數(shù) 整式 一元一次方程 圖形的認
2、
識
題 1、2、8、9、 3 、5、10 、19 、 4、6、12、14、18、 7、13、15、16、
號
11、17 題
20 題
23 題
21、 22 題
分
23 分
27 分
30 分
40
分
值
2、試題的特點
( 1)注重基礎 ,刻意創(chuàng)新
中學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中學生走向社會和進一步深造所必需的基本內容,是人人都必需獲得的數(shù)學。全卷重視對“三基”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試卷中,選擇、填空題中只考查一個知識點的基礎性題目就有 13 個, 解答題中
3、也有多個簡單試題的
設置,如 17、 18、19、 22 題以及后面各題的第( 1)問,基礎性題目貫穿試
卷始終是本套試題的一大特點,其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對每個題都有動手的
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得,體現(xiàn)出新課標最基本的理念—人人都能獲
得必須的數(shù)學。另一方面,這些試題雖考查基礎,但又不是知識的簡單再現(xiàn),
而是在以具體情境為背景,寓能力考查于基礎之中 ,從而做到基礎和靈活創(chuàng)新
能力的和諧統(tǒng)一。
如:第 8 題,這個來源于課本 73 頁活動 1 的找規(guī)律題目,很有趣味性,學
生愿做,樂做。
(2)注重對教材內容的考查
4、
《課標》是我們中學教育的總目標,而教材是讓《課標》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載體。學生對《課標》目標的掌握程度如何,首先體現(xiàn)在對教材的掌握程度,
試卷中的許多題目是課本中例題或習題的直接引用或變形引升。 如第 21 題便是直接引用課本 155 頁的 15 題 ;第 8 小題選材于課本 73 頁的活動 1,用火柴棍拼三角形,第 n 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改成了用火柴棍拼梯形。
( 3)注重背景設置,突出應用性,體現(xiàn)數(shù)學價值
試卷中很多題目的背景,關注社會熱點,貼近生活,與所提問題結合自然,展示了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全卷在數(shù)學應用問題的設計中,對有理數(shù)、
整
5、式、方程、圖形、四個知識點都進行不同程度的考查,共有 9 個題, 39 分,占試卷總分的 32%,數(shù)學的建模能力和應用意識在本套試題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
如第 4 題用天平這種直觀的工具,考查等式的性質,又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不等式思想。如第 23 題以“武廣客運專線(動車組)的正式通車”為背景,考查了列算式和列方程的內容,使剛入初中的學生思維從數(shù)到字母有個自然過渡。再如第 21 題讓學生看三視圖描述樓房。這道題一改簡單枯燥的畫三視圖的形式,真正體現(xiàn)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這一基本理念,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shù)學知識和思想方法去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問題。
(4)體現(xiàn)人文關懷,
6、落實“情感與態(tài)度”的目標
與以往相比 ,試卷結構正向“簡單、合理、題量適中的方向發(fā)展,各種題型的配置較為適宜,無論是試題本身的數(shù)學內涵,還是試卷的表現(xiàn)形式都有較好的體現(xiàn)。首先,貫穿試卷始末的基礎題,為后進生盡力提供“送分題”,使他們能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其次,本套試題打破原有的一題或兩題把關的格
局,多題進行把關,每題又進行“問題串”的梯度設置 ,起點低,入口寬,層層遞進,學生思維順暢,但要拿到全分卻并不容易。
二、答卷分析
1、數(shù)學成績主要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均分
及格率
優(yōu)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七(一)班 69 人
7、
79.78
67.78%
26.43%
113 分
9
2、學生的答題情況
(1)出錯率較高的題目是 5、14、16、 21、24 題。失分原因:
①第 5 題,很有一部分學生選 D,因為大意,以為是把三位數(shù)放在兩位數(shù)的左邊;還有一部分選 C,完全不懂數(shù)的意義。
②第 14 題,很多學生沒有理清題意,把方程列為 X/3+1=X/4-2 ;還有一部分優(yōu)秀學生憑印象,以為 X 是小朋友的人數(shù),把方程列為 3X+1=4X-2 。
③第
16 題,全班只有
3 個學生答對,旋轉題對學生來說很陌
8、生,超過了考
查范圍。
④第 21 題,是失分最多的一題,全題 8 分,全校學生無一例外,都只得了 1-2 分。其原因,一是因為評卷人對學生要求過高, 二是學生平時沒訓練過用語
言對三視圖進行描述的題。
⑤第 23 題,①不能正確理解題意;②缺少用方程思想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錯誤理解驟減至的意思,認為普快的時間是 7 小時。
⑥第 24 題,前兩問得分率很高,第三問很多學生也知道有兩種情況,卻只寫了與前面不同的那種情況,這主要是題目中的“結果會有變化嗎?如果有,求出結果”,這句話誤導了學生。
(2)1、2、3、4、6、7、
9、8、9、11、 12、15、17、18、22 題總體得分率較高,反映出教師能很好的落實基礎。一部分學生失分的原因是:
①第 17 題得分率較高。 失分原因: ①基本算理和基本的運算技能掌握不到位;②缺少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
②第 18 題得分率較高。 失分原因:移項中的符號問題以及合并時有理數(shù)的加減運算不過關。
③第 20 題得分率較低。失分原因:數(shù)形結合思想應用不到位。
三、一份試卷帶來的反思
1、鉆研《課標》和《教材》,進行資源重新整合
我們教師的工作繁忙、瑣碎,靜心想一想,其實我們做的許多事都是急需做的事,而不是
10、最重要的事。在教學中常見的一些問題是,我們對知識的深度如何把握感到困惑,課本中,有時引例難度過大,引例耗時過長沖淡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等等,倘若我們對《課標》有足夠的研究,研究《課標》對這一知識點的總要求,研究一個知識點在初中不同學習階段的內容和相應的目標,一定有助于把握教材的深度,以《課標》為準繩,我們完全可以進行資源的重新整合,過繁、過難的引例完全可刪去,以學生熟悉的內容為題材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而由于我們對《課標》的不重視,在教學中不少老師仍然穿著新鞋走老路,走了不少彎路,如《課標》對有理數(shù)的要求是理解運算意義,掌握基本算理和基本的運算技能,混合運算以“三步”為主。但教學中,有的教師還在進
11、行繁難大數(shù)的機械、重復的訓練,耗費的時間不只是十分、二十分,而是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學生學不會,考試又不考,做著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其實,很抓基本功,適當加深難度即可。
2、訓練學生答題的規(guī)范步驟和答卷的技巧
從解答題的卷面反映出,學生的答題步驟不規(guī)范,如計算題、解答題開始不寫“解”,拿我班來說吧,全班 69 人,不少于 20 人因此丟分;解答步驟不嚴密,第 22 題,很多學生只是簡單的數(shù)的運算,沒有必要的推理等。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數(shù)學基本功底的訓練,教給學生閱讀題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答卷的規(guī)范性,不該丟的分絕對不丟。
3、關注后進生,降低低分率
12、
兩極分化一直是我們數(shù)學學科特有的問題, 盡管這次試卷的難度大大降低,
但是數(shù)學低分者仍不在少數(shù), 72 分以下的人數(shù)有 26 名,三四分的也有好幾人,
如何轉化后進生是我們數(shù)學教學的當務之急。其實差生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如
學生自身問題、家庭問題、教學問題、考試評價過高、班容量過大等等,在教
學中,教師要借助合理的情景設置和問題的梯度設置等各種途徑,幫助學生克
服“數(shù)學難”的畏懼心理,要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對
一些題目“錯誤”的解釋,要給他們更多的寬容和臺階,孩子可以學不好數(shù)學,
但我們能給他足夠的尊嚴和自信,我覺得,作為數(shù)學老師的我們,也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