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試題答案.pdf

上傳人:小** 文檔編號:15807103 上傳時間:2020-09-07 格式:PDF 頁數(shù):21 大?。?92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9年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試題答案.pdf_第1頁
第1頁 / 共21頁
2019年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試題答案.pdf_第2頁
第2頁 / 共21頁
2019年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試題答案.pdf_第3頁
第3頁 / 共2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5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9年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試題答案.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試題答案.pdf(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 / 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理論考試試題解答 2019年9月21日 一(40 參考解答: 1)以凳面中心O為坐標原點,以過O點向上的豎直線為y軸. 茶杯(包括茶水在內(nèi))的質(zhì) 心位置 CM y 為 2 CM 2 4 ( ) 5 2 2 ( ) m H h r h y m r h (1) 5分 式中h是杯中茶水的高度. 令 2 r ,(1)式即 2 CM 4 5 2 2 m H h y m h 事實上,考慮在茶杯中茶水的水平面從杯底逐漸緩慢上升的過程,茶水杯整體的質(zhì)心先 是逐漸降低,然后再逐漸上升. 為

2、了使茶水杯盛盡可能多的茶水并保持足夠穩(wěn)定,茶水杯整 體的質(zhì)心應盡可能接近凳面,處于最低點的位置 CM max CM min ( ) ( )y h h y ,故有 max CM d 0 d h h y h (2) 5分 由(1)(2)式得 max 4 1 1 5 m H h m (3) 舍棄負值(不合題意),杯中茶水的最佳高度為 分) max 2 2 4 1 1 5 4 1 1 5 m H h m m r H r m

3、(4) 3分 另一解法: 事實上,考慮在茶杯中的茶水的水平面從杯底逐漸緩慢上升的過程,茶水杯整體的質(zhì)心 先是逐漸降低,然后再逐漸上升. 為了使茶水杯盛盡可能多的茶水并保持足夠穩(wěn)定,茶水杯 整體的質(zhì)心應盡可能接近凳面,處于最低點的位置 CM max CM min ( ) ( )y h h y . (1)式即 2 CM 2 5 2 2 mH m m h m y m h 它滿足代數(shù)不等式 2 2 CM CM min 2 2 5 2 5 2 2 2 ( ) 2 2 mH m mH m m h m m y y m h

4、(2) 5分 式中當h滿足 2 2 5 2 2 mH m m h m h (3) 即 max 2 2 4 1 1 5 4 1 1 5 m H h h m m r H r m (4) 3分 2 / 時取等號, max h 即杯中茶水的最佳高度. 2)記凳子質(zhì)量為 M. 該茶水杯的底面邊緣剛好滑移到與圓 凳的邊緣內(nèi)切于 D 點靜止后,坐標系及三腳圓凳的受力分 析分別如解題圖a和解題圖b所示,其中 A N 、 B N 和 C N 分 別是車內(nèi)底板對凳腳A、B和

5、C的支持力由幾何關系有 / 2 o A o B cos30 3 a a (5) 3分 o o tan30 2 2 3 a a (6) 3分 三腳圓凳處于力平衡狀態(tài),豎直方向合力為零 A B C 0N N N Q P (7) 3分 A C N N (8) 3 分 式中, max Q mg h g, P Mg . 由(7) (8)式得 A B 2 0N N Q P 以x軸為轉(zhuǎn)動軸,力矩平衡 B A C o B ( )o o 0Q R r N N N (9) 5分 記R R r ,由(

6、5)(6)(9)式有 A C B o o a x 解題圖a Q G R D A N A N C N B C B O o x o 解題圖b B A 2 0 3 2 3 a a QR N N 另一解法: 以AC為轉(zhuǎn)動軸,由力矩平衡條件有 B ( o o ) (o B o o ) o o 0Q R N P (9) 5分 即 B ( ) ( ) 0 2 3 3 2 3 2 3 a a a a Q R N P 聯(lián)立以上各式得 B 2 ( 2 3 ) 3 4 1 2 3 1 5 3 a R Q aP N a

7、R r r H g m M a m (10) A C 2 ( 3 ) 3 4 1 3 1 5 3 a R Q aP N N a R r r H g m M a m (11) 值得指出的是,解(10)滿足 B 0N ,即 2 2 3( ) 4 1 5 R r a r H M m a m (12) 這已由題給條件保證了 3 / 由(7)(10)(11)式得,此時旅行車內(nèi)底板對各凳腳的支持力相對于茶水杯滑移前的改變?yōu)? B 2 ( 2 3

8、) 3 3 2 3 4 1 3 5 a R Q aP P Q N a R r r H mg a m (13) 4分 A C 2 ( 3 ) 3 3 3 4 1 3 5 a R Q aP P Q N N a R r r H mg a m (14) 6分 評分標準:本題40分. 第1)問13分,(1)(2)式各5分,(4)式3分; 第2)問27分,(5)(6)(7)(8)式各3分,(9)式5分,(13)式4分,(14)式6分. 二(50 參考解答: 1)車輪被一裝置卡住而不能前后移動,但仍可繞輪軸轉(zhuǎn)動. 把

9、手繞車軸的轉(zhuǎn)動慣量為 22222 1 6 7 ) 4 1 12 4 (2) 2 1 ()2( 12 1 2 mlmlmlmlmJ 平板繞車軸的轉(zhuǎn)動慣量為 22 2 6 1 2 12 1 mlmlJ 平板與把手整體繞車軸的轉(zhuǎn)動慣量為 222 21 3 4 6 1 6 7 mlmlmlJJJ (1) 4分 把手和平板整體的質(zhì)心位置到車軸的距離 C r(見解題圖a)為 2 2 4 4 C l m l r m (2) 2分 設把手與地面碰撞前的瞬間的角速度為,由機械能守恒有 mghJ 4 2 1 2 (3) 2分 式中h是把手和平板

10、整體的質(zhì)心下降的距離(見解題圖b) 23l/ r r h C 將(2)式代入上式得 643 2 rl l r h 由上式和(1)(3)式得 l gr (4) 2分 2)在把手與地面碰撞前的瞬間,把手和平板整體的質(zhì)心的速度大小為 1 4 4 C C gr grl r l v 由幾何關系有 r C C o r C r h 3l/2 o 解題圖a 解題圖b 分) 2 sin 3 r l , l rl 3 49 cos 22 碰前瞬間把手和平板質(zhì)心速度的水平與豎直分量(從把手末端朝向把手前端為正)分別為

11、 l grr l rgr CxC 63 2 4 sin 11 vv (5) 2分 2 22 2 1 1 (9 4 )9 4 cos 4 3 12 C y C gr gr l rl r l l v v (6) 2分 記碰撞時間間隔為 t ,由題設,把手、平板與車輪組成的系統(tǒng)在碰撞過程中可視為一 個物體. 剛碰時,由于把手末端與地面之間有相對速度,把手末端與地面之間在碰撞過程中 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力是滑動摩擦力. 設碰撞過程中地面對系統(tǒng)在豎直方向上總的支持力 為N,在碰撞后的瞬間系統(tǒng)的水平速度為v 0 ( 0 0v ). 在水平和豎直方向上分別對此

12、系統(tǒng) 應用動量定理有 0 1 0 ( d 6 4 t C x N t m m v v) (7) 2分 1 0 d 0 ( 4 ) t C y N t m v (8) 2分 值得注意的是,(8)式左端的沖量不可能等于零,因而(7)式左端的沖量也不可能等于零. 由 (7)(8)式得 cos4sin4446 11110 CCyCxC mmmmm vvvvv 即 0 1 2 2 (sin cos ) (sin cos ) (sin cos ) 3 3 4 6 C gr gr

13、 v v 當 2 2 2 tan 9 4 r l r 系統(tǒng)靜止,故 s = 0 (9) 2分 當 2 2 2 tan 9 4 r l r 系統(tǒng)開始運動. 下面分兩階段討論系統(tǒng)開始運動 后直至停止的過程: 階段I. 車輪又滑又滾階段 兩車輪的受力如解題圖c所示,圖中 01 N 是 地面對兩車輪的正壓力, ox N 和 oy N 是把手和平 板通過軸對兩車輪分別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 作用力,地面對車輪的滑動摩擦力 1 01 f N . 把 手和平板作為一個整體的受力解題圖d所示,圖 中N是地面對把手末端的正壓力.

14、 地面與車之間的總滑動摩擦力為 01 ( ) (6 )f N N mg (10) 2分 把手、平板和車輪組成的系統(tǒng)的質(zhì)心加速度 C a 為 C 6 f a g m (11) 2分 對把手和平板系統(tǒng)應用質(zhì)心運動定理有 4 ox C N N ma (12) 1分 4 0 oy N N mg (13) 1分 解題圖c 解題圖d f 1 o N ox N oy N 01 2mg a C N N 4mg N oy N ox c r c o 對把手和平板系統(tǒng)應用相對于過質(zhì)心的水平軸的轉(zhuǎn)動定理有 5 5 sin cos s

15、in cos 0 4 4 4 4 ox oy l l l l N N N N (14) 2分 由(11) (12) (13)式得 4 ( ) 4 ox N N m g N mg 4 oy N mg N 4 將以上兩式代入(14)式得 5 5 sin cos ( 4 ) sin (4 ) cos 0 4 4 4 4 l l l l N N N mg mg N 于是 2 3 N mg 因而 2 10 4 3 3 ox N mg mg mg 2 10 4 3 3 oy N mg mg mg

16、對兩車輪在豎直方向上應用質(zhì)心運動定理有 02 0 oy NmgN (15) 2分 對兩車輪應運用轉(zhuǎn)動定理有 2 0 2mrrN (16) 2分 由(15)式得 mgmgmgNmgN oy 3 16 3 10 22 0 再由(16)式得 r g mg mrmr rN 3 8 3 16 22 2 0 設車輪經(jīng)歷時間間隔t后開始純滾動,由純滾動條件有 0 C r tr a t v v (17) 2分 此即 0 ( ) C r a t= v 由此得 0 (sin cos

17、 ) ( ) 22 C - r t r a g v 車輪開始做純滾動時的速度為 1 0 (sin cos ) (sin cos ) 6 22 4 (sin cos ) 33 C gr r a t g g gr v v (18) 2分 在整個又滑又滾階段,車軸移動的距離 1 s 為 2 2 1 0 1 2 C a s v v 于是有 2 2 2 2 1 0 1 2 2 2 2 2 4 (sin cos ) (sin cos ) 33 6 2 2 57 57 (sin cos ) (2 9 4 ) 8712 78408 C

18、gr gr s a g r r r l r l v v (19) 2分 階段II. 車輪純滾動階段 兩車輪的受力如解題圖e所示,圖中 02 N 是地面對兩 5 車輪的正壓力, 2ox N 和 2oy N 分別是把手和平板通過軸對 兩車輪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作用力, 2 f 是地面對車 輪的作用力(靜摩擦力)。把手和平板作為一個整體的受 力解題圖f所示,圖中 2 N 是地面對把手末端的正壓力. 對兩車輪運用質(zhì)心運動定理有 2 2 2 2 ox C f N ma (2

19、0) 1分 對兩車輪運用轉(zhuǎn)動定理有 2 2 2 2f r mr (21) 1分 由純滾動條件有 ra C 22 (22) 2分 由(20)(21)(22)式得 22 4 Cox maN 對把手和平板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上應用質(zhì)心運動定理有 222 4 Cox maNN 聯(lián)立以上兩式有 m N a C 8 2 2 2 2 2 N N ox 對把手和平板系統(tǒng)在豎直方向上應用質(zhì)心運動定理有 2 2 4 oy N mg N 對把手和平板系統(tǒng)應用相對于過質(zhì)心C的水平軸的轉(zhuǎn)動定理有 0cos 4 sin 4 cos 4 5 sin 4 5 22

20、22 l N l N l N l N oyox 聯(lián)立以上三式消去 2ox N 和 2oy N 得 2 2 2 2 5 5 sin cos sin (4 ) cos 0 4 4 2 4 4 l l N l l N N mg N 解得 2 8 11 tan 12 mg N 于是 2 4 11 tan 12 ox mg N 2 4(11 tan 10) 11 tan 12 oy mg N N 2 N 2 4mg N oy2 N ox2 c r c o N oy2 N 02 2mg 2 a C2 N ox2

21、 o f 2 解題圖f 解題圖e 2 2 8 11 tan 12 C N g a m (23) 4分 在整個純滾動階段,車軸移動的距離 2 s 滿足 2 1 2 2 0 2 C a s v 于是 2 2 1 2 2 4(11 tan 12) (sin cos ) 2 2 33 C gr s a g v 6 2 2 2 2 2 2 3 2 2 8 (sin cos ) (11 tan 12) 1089 16 11 6 9 4 (2 9 4 ) 9801 9 4 gr g r r l r r l r l

22、l r (24) 2分 在車輪從開始運動直至靜止的整個過程中,車軸移動的距離為 1 2 2 2 2 2 2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57 16 11 6 9 4 (2 9 4 ) (2 9 4 ) 78408 9801 9 4 57 16(11 6 9 4 ) (2 9 4 ) 78408 9801 9 4 s s s r r r l r r l r r l r l l l r r l r r l r r l l r (25)2分

23、 評分標準:本題50分. 第1)問10分,(1)式4分,(2)(3)(4)式各2分; 第2)問40分,(5)(6)(7)(8)(9)(10)(11)式各2分,(12)(13)式各1分,(14) (15)(16)(17)(18)(19) 式各2分,(20)(21)式各1分,(22)式2分,(23)式4分,(24)(25)式各2分. 三(40 參考解答: 1)由于彈丸直徑d 很小,每根載流導軌均可視為半無限長載流直導線,彈丸上離某導軌軸 線距離為r處的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 0 0 4 4( 2 ) I I B r d b r

24、 (1) 4分 方向垂直于兩導軌對稱軸所在平面斜向下。彈丸長為dr的一段所受到的磁場作用力(安培 力)為 0 0 d d d 4 4( 2 ) I I F IB r I r r d b r (2) 2分 方向平行于導軌軸線斜向上. 彈丸所受到的安培力大小為 0 0 2 2 0 0 2 2 0 0 2 0 d d 4 4( 2 ) ( 2 ) ln ln 4 4 ( 2 ) ln ln 4 4 ln 2 d b b I I F F I r r d b r I Id b d b b b d b c b I Id

25、 b d b b b I d b b (3) 2分 方向平行于導軌軸線斜向上. 2)設彈丸的加速度大小為a.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sinF mg ma (4) 由(3)(4)式得,彈丸的加速度大小為 2 0 ln sin 2 I d b a g m b (5) 2分 方向平行于導軌軸線斜向上. 彈丸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彈丸的出射速度 max v 滿足 2 2 max 0 2aL v v

26、(6) 分) 7 由(5)(6)式得 2 0 max 2 ln sin 2 I d b L g m b v (7) 4分 方向平行于導軌軸線斜向上. 3)兩導軌之間離某導軌軸線距離為r處(不一定是彈丸上一點)的磁場為 0 0 2 2( 2 ) r I I B r d b r (8) 通過兩導軌各自從下端開始長為l的一段以及彈丸長為dr的一段組成平面回路的磁通量為 0 0 d d d 2 2( 2 ) r I I Bl r l r r d b r (9) 通過兩導軌各自從下端開

27、始長為l的一段以及彈丸組成平面回路的磁通量為 0 0 0 d ln 2 2( 2 ) a b b I I Il d b l r r d b r b (10) 4分 根據(j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回路中的感應電動勢為 0 d ln d I d b t b v (11) 2分 式中 d d l t v 是彈丸沿導軌的運動速度. 由全電路歐姆定律得 2U lI IR (12) 2分 式中U為恒流源兩端的電壓。彈丸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通電后任意時刻t有 atv

28、 (13) 2 1 2 l at (14) 由(11)(12)(13)(14)式得,在時刻t恒流源兩端的電壓為 2 0 1 2 ln 2 I d b U I at IR at b 即 2 2 2 0 0 0 ln sin ln ln sin 2 2 I d b I d b I d b U I g t IR g t m b b m b (15) 4分 由(7)(13)式得,彈丸的加速時間為 1/2 2 max 0 2 ln

29、 sin 2 I d b T L g a m b v (16) 由(15)(16)式得,彈丸出射時電源兩端的電壓 1/2 2 0 0 2 2 ln ln sin 2 T L I d b I d b U IL IR g b m b (17) 2分 4)在彈丸的整個加速過程中,恒流源所做的功為 0 2 2 2 2 0 0 0 2 2 0 0 0 d ln sin d d 2 ln ln sin d 2 T T T T W UI t I d b I g t t I R t m b I d b I d b g t

30、 t b m b (18) 3分 8 下面依次計算(18)式右端的第一項 1 W 、第二項 2 W 和第三項 3 W : 2 2 2 0 1 0 2 2 3 0 1/2 2 2 3 2 0 ln sin d 2 ln sin 3 2 2 2 ln sin 3 2 T / I d b W I g t t m b I I d b g T m b I I d b L g m b 1/2 2 2 2 0 2 2 ln sin 2 I d b W I RT I

31、 R L g m b 2 2 2 2 0 0 0 3 ln ln sin ln 2 2 I d b I d b I L d b W g T b m b b 于是 1 2 3 1/2 2 2 3 2 0 1/2 2 2 2 0 0 1/2 2 2 2 0 0 2 2 ln sin 3 2 2 ln sin ln 2 2 2 ln sin ln 3 2 / W W W W I I d b L g m b I d b I L d b I R L g m b b L I d b I L d b LI R g m b b

32、 (19) 3分 5)彈丸出射時的動能為: 2 2 2 0 0 max max 1 ln sin ln sin 2 2 2 k I d b I L d b E m mL g mgL m b b v (20) 在 =0的條件下,彈丸出射時的動能為 2 0 max ln 2 k I L d b E b (21) 2分 若導軌和彈丸的電阻可忽略,恒流源所做的功為 2 0 ln I L d b W b (2

33、2) 2分 彈丸出射時的動能與恒流源所做的功之比 max 50% k E W (23) 2分 評分標準:本題40分. 第1)問8分,(1)式4分,(2)(3)式各2分; 第2)問6分,(5) 式2分,(7)式4分; 第3)問14分,(10) 式4分,(11)(12)式各2分,(15) 式4分,(17)式2分; 第4)問6分,(18)(19)式各3分; 第5)問6分,(21)(22)(23)式各2分. 9 四(40 參考解答: 1)由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有 mol M pV RT M (1) 4分 式中,p、V和T分別為空氣的壓強

34、、體積和(絕對)溫度,M和 mol M 分別為空氣總質(zhì)量和 摩爾質(zhì)量。由(1)式得空氣密度為 mol M M p V RT 在標準狀態(tài)下(以下標“標”表示)有 3 5 mol 3 29.0 10 kg/mol 1.01 10 Pa 1.29 kg/m 8.31J/(K mol) 273K M p RT 標 標 標 (2) 2分 理想氣體的絕熱過程滿足 pV 常量 式中是熱容比。對上式兩邊微分得 1 0pV pV V (3) 4分 由(3)式可得,空氣的體積彈性模量為 分) p V

35、p V (4) 4分 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s p v 在標準狀態(tài)下有 5 s 3 7 1.01 10 Pa 331 m/s 5 1.29kg/m p v 標 標 標 (5)4分 2)細管內(nèi)的空氣柱的質(zhì)量為 m = Sl (6) 細管中的空氣柱的運動是由外界壓力與容器內(nèi)的壓力之差所引起的. 設這部分空氣柱運動 的位移為x(向外為正),容器內(nèi)的空氣體積的改變?yōu)? V Sx (7) 容器內(nèi)氣體壓力

36、的變化滿足絕熱過程,由(3)式有 p V p V (8) 2分 相應地,對于細管內(nèi)運動著的空氣柱的作用力為 2 pS x F S p V (9)4分 從而,細管內(nèi)空氣柱的運動方程可寫為 2 pS x mx Slx V (10) (10)式可寫成 2 x x (11)4分 這是簡諧振動的方程,是簡諧振動的圓頻率 pS lV (12) 10 將 s p v 代入(10)式

37、得,所述亥姆霍茲共振器吸收聲波的頻率為 s s 0 0 2 2 2 S S f lV lV v v (13) 6分 上式最后一步利用了單個微孔后的空氣腔體體積為 0 V V . 3)按題設,兩種需要通過所述亥姆霍茲共振器吸收聲波的頻率 01 f 和 02 f 之比為 01 02 120Hz 0.60 200Hz f f (14) 由(13)式可得 s 1 01 0 2 S f lV v , s 2 02 0 2 S f lV v (15) 式中

38、, 1 S 和 2 S 是相應的上述亥姆霍茲共振器的微孔的橫截面積. 由(15)式有 1 01 022 S f fS (16) 即 2 1 01 2 02 0.36 S f S f (17) 6分 評分標準:本題40分. 第1)問18分,(1)式4分,(2)式2分,(3)(4)(5)式各4分; 第2)問16分,(8)式2分,(9)(11)式各4分,(13)式6分; 第3)問6分,(17)式6分. 五(40分)、 參考解答: 1)進入光纖芯的光束只有在光纖芯與包層界面滿足全 反射條件,才能

39、使得光束在光纖中長距離傳輸. 設光線 最大入射角為 ,相應的折射角為,如解題圖a所示. 由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條件有 0 1 sin sinn n (1)2分 1 2 sin(90 )n n (2)2分 由(1)(2)式得 2 2 2 2 1 1 2 0 0 0 sin sin 1.46 1.45 0.17 n n n n n n (3) 由(3)式得 arcsin0.17 9.8 (4)4分 2)平行激光束首先在微球透鏡前表面一次成像,其成像位置 1 i(相對于

40、微球透鏡前表面頂 點)可利用球面鏡折射成像公式得到 0 0 1 1 n n n n o i r (5)4分 式中, 1 o 為物距,由于是平行光束 1 o , 1 i是一次成像位置,n是微球透鏡玻璃材料折射 率 1.50n ,r是微球前表面曲率半徑, 2 D r . 由(5)式得 1 0 1.50 3.00 mm 4.5 mm 2( ) 2(1.50 1.00) nD i n n (6)6分 解題圖a 11 光束在微球透鏡后表面第二次成像位置 2 i(相對于微球透鏡后表面頂點O)可由球面鏡折射

41、成像公式得到 0 0 2 2 2 n n n n o i r (7)2分 式中, 2 o 為相對于微球透鏡后表面頂點O的物距 0 2 1 0 (2 ) (2 1.00 1.50) 3.00 mm 1.50 mm 2( ) 2(1.50 1.00) n n D o i D n n (8)4分 由于此時是虛物, 2 o 應取負值,即 0 2 0 ( 2 ) 1.50mm 2( ) n n D o n n 而 2 r 是微球后表面曲率半徑 2 2 D r 將以上數(shù)據(jù)代入(7)式可得二次成像位置 2 i 為

42、 0 2 0 (2 ) 0.75 mm 4( ) n n D i n n (9)4分 即微球透鏡后表面中心頂點O與光纖端面距離應為0.75mm. 3)微球透鏡的等效主點與球心重合,而等效焦距為 0 e 0 0 (2 ) 1.50 3.00 mm 2.25 mm 4( ) 2 4( ) 4(1.50 1.00) n n D D nD f n n n n (10)4分 為了使進入光纖的全部光束能在光纖內(nèi)長距離傳輸,平行入射激光束的直徑d最大時,光束 在光纖端面上的入射角應滿足最大入射角條件: 2 2 2 0 0 1 2

43、 sin 1 2 4( ) 2 d d nD nD n n d n n (11)4分 注意到 0 2 2 0 0 2 0 0 0 1 2( ) 1 2( ) 1 1 2( ) 2( ) 1 2( ) 2( ) 1 2 n n d n D n n d nD n D n n d n n d n n d n n d n D n D n D 上式已略去 3 d D 項,將上式結(jié)果代入(11)式,結(jié)合(3)式和題給數(shù)據(jù)得 0 sin 0.76 mm 2(

44、) n d D n n (12)4分 平行入射激光束的直徑最大不能超過0.76 mm . 解法二 2)如解題圖b,O是微球球心,入射光束邊緣 的一根光線入射到微球面上的 A 點,入射角為 ,折射角為 O AB ;在微球的大圓內(nèi)射 到微球面上的B點,由于O A=O B ,光線在B 點的入射角 O BA ,折射角必定為; 折射出的光線與光軸交于F點(按題意,F(xiàn)點恰 好在光纖端面上),而AB的延長線與光軸交于 C點. n 解題圖b. F C O O A B 12 0 1.00n , 1.50n 由折射定律有 0

45、 n n 即 2 3 (5)4分 于是 1 2 3 , (6)6分 式中, BFO 是光線在光纖端面上的入射角. 而 CBF FCB (7)2分 BO C (8)4分 因而, BO C 和 FCB 均為等腰三角形. 于是 O O OC OF FC 0.75 mm 4 D

46、 (9)4分 這里由于小角度近似,可近似認為O點為線段O C 的中點. 3)為了使進入光纖的全部光束能在光纖內(nèi)長距離傳輸,平行入射激光束的直徑取最大值 d 時,光束在光纖端面上的入射角 BFO 應滿足最大入射角條件,即 0.17 (10)4分 由幾何關系和(6)(10)式得 3 2 d D (11)4分 由(10)(11)式得 3 0.17 0.76 mm 2 d D (12)4分 平行入射激光束的直徑最大不能超過0.

47、76 mm . 解法三: 2)如解題圖b,O是微球球心,入射光束邊緣的一根光線入射到微球面上的A點,入射角 為,折射角為 O AB ;在微球的大圓內(nèi)入射到微球面上的B點,由于O A=O B , 光線在B點的入射角 O BA ,折射角必定為;折射出的光線與光軸交于F點(按 題意,F(xiàn)點恰好在光纖端面上),而AB的延長線與光軸交于C點. 由折射定律有 0 sin sinn n (5)4分 在 BO F 中,由正弦定理有 O F O B sin sin (6)6分 式中, BFO 是光線在光纖端面上的 入射角. 記 BO C ,由幾何關系

48、有 2 (7)2分 2( ) (8)4分 由(6)(8)式得 n 解題圖b. F C O O A B 由題給條件有 13 2 2 2 2 2 2 2 0 0 0 0 0 sin O F sin2( ) 2 1 4sin 1 1 sin sin sin 1 sin (1 )(1 ) 2 2 2 2 D D n n n n n 于是 0 0 0 sin OF O F 1 2 sin2( ) 2 (2 ) 1 0.75mm 2( ) 2 4( ) D D n D

49、n n D n n n n (9)4分 式中第三步利用了近軸近似,略去了 2 O( ) 項. 3)為了使進入光纖的全部光束能在光纖內(nèi)長距離傳輸,平行入射激光束的直徑取最大值 d 時,光束在光纖端面上的入射角 BFO 應滿足最大入射角條件,即 (10)4分 由(8)(10)式得 2 2 2 2 2 2 2 2 2 2 0 0 0 2 sin sin2( ) 2sin( )cos( ) 2(sin cos cos sin )(cos c

50、os sin sin ) 2(sin 1 sin 1 sin sin )( 1 sin 1 sin sin sin ) sin sin sin 2 sin 1 1 sin 1 sin 1 n n n n n 2 0 2 2 2 2 2 2 2 0 0 0 2 2 0 0 sin sin sin sin sin 2sin 1 sin (1 )(1 ) 2 2 2 2 n n n n n n n n n n n

51、 在(10)式右端略去了 3 O( ) 項后得 0 sin 2 1 sin n n (11)4分 由幾何關系得 sin d D 由上式、(11)式和題給數(shù)據(jù)得 0 1 sin 0.76 mm 2 1 d D n n (12)4分 平行入射激光束的直徑最大不能超過0.76 mm . 評分標準:本題40分. 第1)問8分,(1)(2)式各2分,(4)式4分; 第2)問20分,(5)式4分,(6)式6分,(7)式2分,(8)(9)式各4分; 第3)問12分,(10)(

52、11)(12)式(12)式結(jié)果在0.75mm0.76mm之間的都對各4分. 14 六(40 參考解答: 1)在相對于介子靜止的參照系S(介子的質(zhì)心系)中,由動量守恒有 0p p (1)4分 式中 p和 p分別是子和型反中微子 在S系中的動量 2 1 m u p u c (2)2分 由能量守恒有 2 E E m c (3) 4分 式中 E和 E分別是子和型反中微子 在S系中的能量

53、 2 2 1 m c E u c , ( )E p c (4) 4分 將(2)(4)式代入(1)(3)式得 2 2 1 1 u m c u m c (5) 即 2 2 2 2 2 2 2 2 139.57061 105.65837 139.57061 105.6583 . 7 0 2714 m m u c c c m m (6) 4分 另一解法: 在相對于介子靜止的參照系S(介子的質(zhì)心系)中,由動量守

54、恒有 0p p (1)4分 式中 p和 p分別是子和型反中微子 在S系中的動量;由能量守恒有 2 2 k ( )E m c E m c (2)2分 式中 k E 和 E分別是在S系中子和型反中微子 的動能。自由粒子的能量與動量滿足 2 2 2 2 ( ) ( ) , E p c m c E p c (3)4分 利用 2 E m c ,(2)式即 2 2 E m c m c

55、 (4)2分 式中 分) 2 2 1 1 u c 而 u是子在S系中的運行速度。利用(1)(3)(4)式得 2 2 2 2 2 2 2 ( ) ( ) ( 1) E p c p c E m c m c m c m m c m c 上式兩邊平方得 2 2 2 2 2 4 2 2 ( ) ( ) 2( ) ( 1) ( 1)E m c m m c m m m c m c 即 2 2 2 2 2 4 2 2

56、 ( ) ( 1) ( ) 2( ) ( 1) ( 1)m c m m c m m m c m c 解得 2 2 ( ) (139.57061 105.65837) 1 1 1.0390 2 2 139.57061 105.65837 m m m m (5)4分 15 由此可導出子在S系中的速度為: 2 2 1 1 1 1 0.2714 1.0390 u c c c (6)2分 假設在實驗室系S中,介子以及衰變后的子的飛行方向之間的夾角為,這一夾角 在S系中對應于夾角. 按相對

57、論速度變換規(guī)則,在實驗室系S中,子的飛行速度的大小 u滿足 2 2 2 2 2 2 cos sin 1+ cos u u u c u u c v v v v 此即 2 2 2 2 2 2 1 1 1 1 cos u c c u c u c v v 由上式可知,從介子衰變得到的子的最大速率 min u 和最小速率 max u 分別出現(xiàn)在 0 和 的情形,正好分別相應于 0 和 的情形. 于是由 2 cos cos 1 cos u u u c

58、 v v 可知,從介子衰變得到的子的最大速率 min u 和最小速率 max u 分別為 8 min 2 0.2714 0.9650 0.940 2.82 10 m/s ( ) 1 ( 0.2714) 0.9650 1 u u c c u c v v (7)4分 8 max 2 0.2714 0.9650 0.980 2.94 10 m/s 1 0.2714 0.9650 1 u u c c u c v v (8)4分 2)根據(jù)放射性衰變規(guī)律,子的衰變率滿足 1/2 t 0 2 t T N N

59、 (9)4分 式中,N 0 為初始子數(shù),N t 為t時刻的子數(shù),t為子走完 10000mh 路程所需的時間 間隔. t 在 max u u 情形下最短,從而在地面附近出現(xiàn)的概率最大,即 5 min 8 max 10000m ( ) 3.40 10 s 0.980 3.00 10 m/s h t u (10)2分 由于時間膨脹效應,其半衰期在地面參照系中為 1 2 1 2 (0) 6 5 2 2 2 1.523 10 s 0.765 10 s 1 0.980 1 T T u c

60、 (11)4分 從而,在地面上觀測到這個子的概率為 5 min 5 1/2 ( ) 3.40 10 0.765 10 max 2 2 0.0459 4.59% t T (12)4分 16 另一解法: 根據(jù)放射性衰變規(guī)律,子的衰變率滿足 t 0 exp N t N (9)4分 式中,N 0 為初始子數(shù),N t 為t時刻的子數(shù),為子的平均壽命. t為子走完10000 m 路程所需的時間間隔在 max u u 情形下最短,因而在地面附近出現(xiàn)的概率最大,即 5 min

61、 8 max 10000m ( ) 3.40 10 s 0.980 3.0 10 m/s h t u (10)2分 靜止的子的平均壽命 0 可從靜止的子半衰期 1 2 (0) T 求得 1 2 (0) 6 6 0 1.523 10 s 2.197 10 s ln2 ln2 T 由于時間膨脹效應,其平均壽命在地面參照系下, 6 5 50 2 2 2 2.197 10 s 1.10 10 s( 1.104 10 s) 1 0.980 1 u c 或 (11)4分 從而,在地面上觀測到這個子的概率為,

62、 5 3.09min max 5 5 3.082min max 5 ( ) 3.40 10 exp exp 0.0455 4.55% 1.10 10 ( ) 3.402 10 exp exp 0.0459 4.59% 1.104 10 t e t e 或 (12)4分 評分標準:本題40分. 第1)問26分,(1)式4分,(2)式2分,(3)(4)(6)式各4分,另一解 法:(1)式4分,(2)式2分,(3)式4分,(4)式2分,(5)式4分,(6)式2分,(7)(8)式各4分;

63、第2)問14分,(9)式4分,(10)式2分,(11)(12)式各4分. 七(70 參考解答: 1)該圓柱形雷電云空域的電荷分布可近似認為是一個平行板電容器,其電容為 0 S C d (1)2分 式中 2 S r , 2.5 kmr , 1.0 kmd . 該區(qū)域上下兩端的電勢差為 分) 150MVU Ed (2)2分 式中 0.15MV/mE . 所帶正電荷總量為 2 0 26 C rU Q CU d (3)2分 攜帶的總電能為 9 1 2.0 10

64、 J 2 W QU (4)2分 2)將地面考慮為平面導體. 應用鏡像電荷法,可得高度為h的點電荷Q產(chǎn)生的地面電場為 2 2 0 0 1 2 4 2 Q Q E h h (5)4分 雷電云正負電荷產(chǎn)生的總地表電場為 2 2 2 2 0 0 0 ( ) 1 1 + 3.5 kV/m 2 ( ) 2 2 ( ) Q Q Q E h d h h d h (6)6分 17 2 2 0 d 1 d 2 U x E x r x 雷電云負電荷圓盤在x h 產(chǎn)生的電場為

65、 2 2 0 1 2 h E r h 式中h為負電荷的高度. 正電荷圓盤在x h d 產(chǎn)生的電場為 2 2 0 1 2 ( ) h d E r h d 將地面考慮為平面導體. 應用鏡像電荷法,得到正負電荷產(chǎn)生的地面電場為 2 2 2 2 0 2 2 2 2 2 2( + ) ( ) ( ) h h d E E E r h r h d Q h h d r r h r h d 地面 (5) 4分 已利用了(3)式

66、. 代入題給數(shù)據(jù) 6.0 km 1.0 km 2.5 kmh d r , , ,得 2.8 kV/mE 地面 (6) 6分 結(jié)果為負,說明電場方向垂直于地面朝上. 已利用(3)式和題給數(shù)據(jù) 6.0 km 1.0 km 2.5 kmh d r , , . 結(jié)果為負,說明電場方向垂 直于地面朝上. 另一解法(較為精確的計算): 考慮圓盤上一圓環(huán)形的電荷微元 2 ddq r r 其中r為圓盤半徑, 2 / ( )Q r 為圓盤面電荷密度. 該電荷微元在圓盤中軸線(過圓盤中 心且與圓盤垂直的軸線)上與盤相距x處產(chǎn)生的電勢為 2 2 2 2 0 0 d d d 4 2 q r r U r x r x 整個帶電圓盤在圓盤中軸線上與盤相距x處產(chǎn)生的電勢為 2 2 2 20 0 0 0 d d 2 2 r r r r U U r x x r x ( ) 整個帶電圓盤在圓盤中軸線上與盤相距x處產(chǎn)生的電場為 3)閃電通道的線電荷密度為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