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科學六上《水滴里的生物》PPT課件4.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教版科學六上《水滴里的生物》PPT課件4.ppt(3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眼睛睜得再大也不能把它們發(fā)現(xiàn) 顯微鏡下方現(xiàn)出它們的容顏 像針、像線、像球. 形態(tài)各異,何止萬千 面包因為它們更加松軟 牛奶因為它們將會變酸 和動物、植物一樣 它們也是地球的孩子 生命世界就是這樣----- 千奇百怪,五彩斑斕,水滴里的微生物,從在自然界里取些水樣,看看里面有什么?(取水樣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安全?。?如果用肉眼觀察不到,該怎么觀察? 用放大鏡觀察也看不到該怎么辦? 還有什么工具可以觀察微小的東西?,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正確的操作步驟,一、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5厘米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二、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
2、意不要用手扳物鏡!),把一個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同時用兩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直到整個視野呈雪白色為止,試一試:1、比較反光鏡兩面的差異 2、轉換遮光器上的不同光圈,看看視野亮度的變化,三、觀察,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轉動粗準焦螺旋,順時針旋轉,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 注意: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長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1、把寫有“e”字的玻片放在物鏡下,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樣?
3、 2、玻片上、下、左、右移動市,視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動?,四、整理與存放,1、觀察完畢,先提升鏡筒,取下玻片標本 2、用紗布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 3、轉動轉換器,使兩個物鏡伸向前方,將鏡筒緩慢降至最低 4、將反光鏡放在直立的位置 5、將顯微鏡放回原處,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對實驗材料和 操作方法有哪些要求?,討論交流,歸納小結:,一、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 二、對光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睜。 (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注意: 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輕拿輕放。,顯微
4、鏡下的微生物, ,硅 藻,藍 綠 藻,硅 藻,帶藻,水滴里的生物,草履蟲,藍藻,輪蟲,藍藻,團藻,金藻,,,,草履蟲,,,,,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單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誰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嗎?,列文虎克, 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
5、,生卒地均在荷蘭的代爾夫特。幼年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當學徒。20歲時回到代爾夫特自營綢布店。中年以后被代爾夫特市長指派做市政事務工作。這種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輕松,使他有較充裕的時間從事他自幼就喜愛的磨透鏡工作,并用之觀察自然界的細微物體。由于勤奮及本人特有的天賦,他磨制的透鏡遠遠超過其同時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有玻璃、寶石、鉆石等。他一生磨制了 400多個透鏡。他的遺物中有一架簡單的透鏡,其放大率竟達270倍。,列文虎克和他的單片顯微鏡,,微生物 個子小 胃口大 繁殖快 分布廣,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N
6、O.3,乙肝病毒,艾滋病毒,SARS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一、填空題。 1、第一個揭開微生物秘密的是荷蘭人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通常要借助____________才可以看清楚。 二、選擇題。 1、下列屬于微生物的是( )。 A、蜂鳥 B、砂粒 C、病毒 D、樹葉 2、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 A、牙齒變白 B、容易睡覺 C、清理微生物 D、促進生長 3、對于微生物的特點,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種類繁多 B、生長繁殖慢 C、分布廣泛 D、容易變異,做一做:,三、判斷題 1、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種微生物。( ) 2、微生物一班
7、都存在與水中,他在其他地方不能存活。( ) 3、我們在觀察水樣時,用放大鏡是看不到水中的微生物的。( ) 4、列文虎克是最早發(fā)明顯微鏡的人。 ( ),,1665年,英國學者虎克(Robert Hooke)設計制造了首架光學顯微鏡,當時放大倍數(shù)為40140倍,并用此首次觀察并描述了植物細胞,同年發(fā)表顯微圖譜一書。 此后,荷蘭學者列文虎克(A。V。Leeuwenhoek)用自己設計的更先進的顯微鏡觀察了動物細胞,并描述了細胞核的形態(tài)。直到今天,光學顯微技術已從普通復式光學顯微技術發(fā)展為熒光顯微技術、共焦點激光掃描顯微鏡技術、數(shù)字成象顯微鏡技術、暗場顯微鏡技術、相差和微分干涉顯微鏡技術和錄像增加反差顯微鏡技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