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功利主義》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講功利主義》PPT課件.ppt(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是一種以道德行為所產生的實際功效或利益作為道德評價標準的倫理學理論。外物、對象或行為中所具有的、能夠滿足行為者或其他人趨樂避苦欲望的特性就是功利。,第三講 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最早根源于伊壁鳩魯?shù)目鞓分髁x;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道主義者宣揚的是赤裸裸的享樂主義和感性縱欲主義;17世紀以霍布斯為代表的英國經(jīng)驗論者主張的是公開的趨利避苦、自保自存;而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倡導的是合理權衡基礎上的利己主義。這是一種逐步尋求合理性論證的理論調整。功利主義一方面從上述理論演進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另一方面又適應社會需要,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情感利他派的合理見解。,,功利主義作
2、為一種流派產生于18世紀后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國思想家邊沁(Jeremy Bentham, 17481823)和密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一、古典功利主義,(一)邊沁的功利主義,邊沁(Jeremy Bentham, 17481823),英國哲學家、倫理學家,功利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論片斷(1776)、道德和立法原理導論(1789)、謬誤論(1824)、審判證據(jù)原理(1827)、憲法典(僅第一卷于1830年出版)等。,邊沁本人早在1781年就使用了“功利主義”這個詞,而且他還主張這是他的信條的唯一名稱。后來,他更喜歡用“最大幸福原則”這
3、個短語。 邊沁的功績在于他把功利原則積極地應用到種種實際問題上,如政治、立法、行政、司法等各個實際領域,成為“無意之間為社會主義學說鋪平道路的人”。,1、快樂主義和功利原則,人性的本質:邊沁從快樂主義出發(fā),認為趨樂避苦是人人共有的自然本性。 苦樂原理:邊沁肯定了人們追求肉體享受與追求精神享受有同等的價值。認為快樂只有量的差別,沒有質的差別。 善與至善:一個對象、行為,凡是具有功利的特性,能夠增加當事人的幸福、減少當事人的痛苦,便是善的、正當?shù)?。如果能最大量地帶來幸福、最大程度地減少痛苦,便是至善。 功利原則:以“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為行為唯一準則。,2、苦樂計算與行為選擇,邊沁
4、對苦樂進行了具體分析,指出14種簡單的快樂和12種簡單的痛苦。 為了比較苦樂的價值,以求快樂、幸福的“大”和“多”,邊沁規(guī)定了7個指標:強弱(強度)、久暫(持續(xù))、虛實(確定性)、遠近(時空接近)、增殖(富饒它為同類的其他感情所伴隨的機會)、純雜(純度它不為相反種類的感情所伴隨的機會)、廣狹(范圍如果它不只牽連到一個人,那么,也就必須考慮到這些人的數(shù)目)。,具體步驟是:,計算最初由行為產生的明確可辨的每一快樂的價值; 計算最初由行為產生的明確可辨的每一痛苦的價值; 計算由行為產生的作為第一個快樂的結果的,和使第一個痛苦不純粹的每一個快樂的價值; 計算由行為產生的作為第一個痛苦的
5、結果的,和使第一個快樂不純粹的每一個痛苦的數(shù)量;,對于個人行為來講,總計所有的快樂和痛苦,并加以比較,如果苦少樂多,則此行為傾向為善,反之為惡; 對于社會來講,首先對其中的每一個人,重復上面的步驟,然后總計善傾向和惡傾向的人數(shù),如果苦少樂多,善傾向的人數(shù)多于惡傾向的人數(shù),則此行為將產生一般的善傾向;反之將為惡傾向。 經(jīng)過這樣的計算,將其結果加以比較,確定數(shù)量上最大的快樂,作為行為的最佳選擇。,效果論:邊沁重視對行為后果的認識和預見,即重視理性的判斷力和明智的計算。 一個人的行為無論抱有什么動機,只要其結果不好,他就要對行為負有完全的道德責任,就應該受到道德上的譴責。,3、道德行為責任,
6、邊沁把功利原則的約束力歸并為如下四種,他稱之為制裁(sanction),即自然制裁、政治制裁、道德制裁和宗教制裁,在晚年他又加上了另外三種:懲罰、同情和反感。,(二)密爾的功利主義,約翰斯圖亞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又譯為穆勒,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經(jīng)濟學家、實證主義和功利主義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倫理學著作有:功利主義(1863)、論自由(1859)、論邊沁等。,1、對功利原則的新說明,什么是功利主義?他說“承認功利為道德基礎的信條,換言之,最大幸福主義,主張行為的是與它增進幸福的傾向為比例;行為的非與它產生不幸福的傾向為比例。幸福是指快樂與免除痛
7、苦;不幸福是指痛苦和喪失掉快樂?!? “合成說”:密爾提出把整個利益看作是個人利益簡單合成。為了增加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各人只要努力增進自己的幸福就可以了。 道德標準:密爾區(qū)分了道德行為和行為者。道德標準是評價行為善惡的標準,而不是評價善人或惡人的標準。對于人的評價,除了考慮他的行為是非、善惡之外,還要考慮他的內在品質。,2、快樂的質與量,密爾提出,快樂不僅有量的區(qū)別,而且有質的不同。感官的快樂是低級的快樂,精神的快樂是高級的快樂。人性都是愿意選擇高級快樂,甚至為此而放棄低級快樂。 密爾區(qū)分了“滿足”和“幸?!眱蓚€概念,一些稟賦低的人把一些不完滿的事物看作完滿的,并感到滿足,感到幸
8、福;一些稟賦高的人能夠認識到事物的不完滿,因此并不以此為滿足,因而也不感到多么幸福,但也不能說他不幸。所以,幸福不只是快樂的生活,它要求對人類公共利益的同情心、知識的澆灌和精神的修養(yǎng)。,3、功利原則的履行,(1)功利與公正 密爾認為公正的原始意義是遵從法律、維護法律權利。與權利相對的是人們的義務以及由此產生的美德。圍繞法律的義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完全強制性的義務,這種義務的美德便是公正;另一種是不完全強制性的義務,與這種義務相對的美德便是仁愛、慈善。 密爾把公正問題歸結為個人權利的問題,而個人權利的基礎是“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钡墓瓌t。功利不僅賦予公正以道德意義,而且是公正美德在具
9、體場合應用時的最終標準。,(2)個人權利的限度 密爾認為,“任何人的行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須對社會負責。在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獨立性在權利上則是絕對的?!? 個人有絕對權利的自由的領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意識的自由;第二,趣味的自由;第三,個人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自由。 個人權利的限度:第一,個人的行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個人就有完全的行動自由,社會和他人對個人的自由不得妨礙;第二,只有當個人的行為危害他人和社會利益時,個人才應當接受他人的譴責或社會的懲罰。,(3)實現(xiàn)功利原則的社會條件 一是法律和社會組織應該促進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調和;一是加強社會教育和輿論的影響。
10、 密爾說,“我必須再聲明,功利主義所認為行為上是非標準的幸福,并不是行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與這行為有關的人的幸福?!?功利主義學說需要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幸福與與別人的幸福,功利主義者就是利他主義者。,二、現(xiàn)代功利主義,20世紀50-60年代以后,由于元倫理學的衰落,規(guī)范倫理學再度興起,其中,功利主義也以新的面目出現(xiàn)。從實施功利原則的角度考慮,必須把功利原則應用于具體情況下的具體行為呢?還是應用于那些決定行為正確或錯誤的行為規(guī)則上?功利主義由此區(qū)分為行為功利主義(act utilitarianism)和規(guī)則功利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1、行為功利主義,行為功利主義
11、主要以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哲學教授喬治斯馬特為代表。他認為,正確的行為是該情況下具有最大功利的行為。一個人在決定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應直接考慮它的全部后果。如果一個行為的直接效果或直接價值是給相關的人們帶來的福利超過痛苦,那么,這個行為就是正當?shù)摹?2、規(guī)則功利主義,規(guī)則功利主義(或準則功利主義)以理查德布蘭特(Richard B. Brandt,出生年月未詳)、圖爾敏(Stephen Toulmin,1922)等人為代表。他們認為,一種行為是否正當,要看它是否符合道德規(guī)則;而道德規(guī)則是否正當,要看它是否導致人們的最大幸福。,總之,功利主義堅持最根本的目的是最普遍的善。一個行為或規(guī)則是正當?shù)模?/p>
12、它對整個人類來說,它所組成的善至少超過惡,反之則是不正當?shù)摹?三、功利主義的基本觀念,(1)功利主義是一種旨在增進公共利益的學說。 (2)由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事物的可意狀態(tài),功利主義成為一種改革的、實踐的學說。 (3)功利主義還是一種“理性主義”學說 。 (4)功利主義注重個體的選擇,強調個人行動,以便在每一個可能的情況下產出普遍幸福。 所以,從古典功利主義到現(xiàn)代功利主義,都明確主張個人自由、社會平等和政治民主,尤其是社會政策和制度安排要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人的選擇和欲望。,四、對功利主義的批評,(1)后果的難以計算問題。 (2)利益的不公平分配問題。 (3)用目的來證明手段的非道德性問題。 (4)混淆義務行為與非義務行為的問題。 (5)對我們提出“過分嚴厲”的要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