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統教程-信息系統的管理.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管理信息系統教程-信息系統的管理.ppt(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管理信息系統,主講人:成衛(wèi),第十章 信息系統的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的基本內容: 信息系統開發(fā)的項目管理 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 信息系統的評價 信息管理部門,第一節(jié) 信息系統開發(fā)的項目管理,一、信息系統開發(fā)的方式 常用的信息系統開發(fā)方式主要有三類: 1、全部專門開發(fā) 是早期就一直被采用的方式,由于當時信息系統開發(fā)方法與技術不成熟,缺乏開發(fā)經驗,幾乎沒有現成的商品軟件供選購,逐個地根據企業(yè)的具體情況開發(fā)信息系統是必然的。專門開發(fā)的工作量非常龐大,應用系統軟件的重復設計與編制耗去了大量的人力與時間。,2、全面購置商品軟件 隨著信息系統開發(fā)與應用的深入和普及,一些通用的解決企業(yè)管理中部分問題的商品軟件
2、陸續(xù)產生,其中典型的有ERP、財務管理、人事管理軟件等。購置商品化軟件可加快信息系統的開發(fā)進度,也可提高開發(fā)的成功率。 3、二者的集成 購置一些管理過程較穩(wěn)定、模式較統一的功能模塊,對結合企業(yè)具體特點的、穩(wěn)定性較差的或決策難度較大的功能模塊則采用專門開發(fā)。兩者有機地結合,構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不論采取何種開發(fā)方式,系統分析都是必要的。購置與專門開發(fā)并舉的集成方式除兼有兩種開發(fā)過程外,還有購置與專門開發(fā)兩類模塊的劃分選擇,二者的接口設計與集成等工作,見圖10.1。,商品軟件的購置與實施過程如圖10.2,近年來流行起來的業(yè)務外包(Outsourcing)概念也被應用到信息系統的開發(fā)和運行維護
3、活動中。 所謂業(yè)務外包,就是將組織的一些非主業(yè)業(yè)務或工作承包給外部的專業(yè)公司,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如印度的外包產業(yè),日本動畫制作在中國的外包等),二、項目工作計劃,信息系統開發(fā)項目管理的主要內容:是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為系統開發(fā)制定一份工作計劃,并對計劃的落實進行組織、監(jiān)督與控制。 (一)信息系統開發(fā)項目工作計劃的編制 編制項目工作計劃首先要確定: (1)開發(fā)階段、子項目與工作步驟的劃分; (2)子項目之間的依賴關系與系統的開發(fā)順序; (3)各開發(fā)階段、子項目與工作步驟的工作量。,確定開發(fā)階段: 開發(fā)階段是項目開發(fā)過程中的大段落,每個階段都要求有明確的成果。開發(fā)階段的劃分與采用的開發(fā)策略
4、、開發(fā)方法有關(如結構化系統開發(fā)方法的開發(fā)階段: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及系統實施); 確定子項目 子項目是因系統過于龐大,須分輕重緩急逐步開發(fā)而劃分的分項目(如系統開發(fā)中的生產管理、庫存管理、財務管理等子項目); 確定工作步驟 工作步驟是開發(fā)階段的進一步細分,每一個工作步驟完成一項具體的工作內容。 (如系統分析中的初步調查、可行性分析、業(yè)務流程調查等),確定子項目開發(fā)先后順序 子項目確定后,還要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以便能在時間上安排先后開發(fā)順序。 安排的一般原則是:基礎的、簡單的子項目先開發(fā);依賴性的、復雜的子項目后開發(fā)。(如庫存管理與生產管理的開發(fā)順序) 確定項目開發(fā)的工作量
5、信息系統各開發(fā)階段、子項目及工作步驟工作量的核定一般只能依據經驗統計數據給出估計數,通常用人月數表示。 信息系統的開發(fā)人員與開發(fā)時間不能正比互換,實際上,如果以增加人數來縮短開發(fā)時間,總人年數會變大,并且,人員增加將產生更多的協調與綜合工作。,編制信息系統開發(fā)項目工作計劃的常用方法有: 甘特圖 網絡計劃法 甘特圖(Gantt Chart,又稱線條圖)是一種對各項活動進行計劃調度與控制的圖表,它具有簡單、醒目和便于編制的特點,一般橫方向表示時間,縱方向列出工作。,,網絡計劃法是用網狀圖表安排與控制各項活動的方法,一般適應于工作步驟密切相關、錯綜復雜的工程項目的計劃管理。 網絡計劃法常用的符號
6、有:,圖10.4 一個簡單的網絡計劃 為了利用網絡計劃對項目進度進行控制,要計算每個事件的最早時間與最遲時間,進而確定關鍵路線。 1、事件最早時間由始點事件順向計算,事件j的最早時間TEj等于前一事件i的最早時間TEi加上先行活動(i,j)的時間。,例如,圖10.4中事件2與事件3的最早時間分別為: TE2 = TE1 + T1,2 = 0 + 1 = 1 TE3 = TE2 + T2,3 = 1 + 5 = 6 2、當事件的先行活動有兩個以上時,事件的最早時間按其中時間最大的活動計算。 例如,事件5取最早時間12與7中之大者,所以TE512。 3、事件的最遲時間由終點事件逆向計
7、算。終點事件的TL與TE相等,事件i的最遲時間TLi是后繼事件j的最遲時間TLj減去活動(i,j)的時間。 例如,圖10.4中事件5的最遲時間為:事件TL4=8。 TL5 = TL6 - T5,6 = 14 2 =12,4、當事件的后繼活動有兩個以上時,事件的最遲時間取對應線路中的最小值。 如:事件4的后繼活動有5和6,分別計算有最遲時間8和9 ,則取其最小值,TL4=8。 如果事件的最早時間與最遲時間相等(既必須在指定時間準時開工),則稱其為關鍵事件,由關鍵事件聯結的各個活動所組成的路線稱為關鍵路線。 如:圖10.4中的關鍵路線為:l2356,信息系統開發(fā)項目的工作計劃一般應分兩個
8、層次: 第一層次按開發(fā)階段安排,以作總體進度的控制。該層次宜采用甘特圖;(總體控制) 第二層次按各開發(fā)階段的工作步驟安排,以便能在細節(jié)上安排人力,對項目進度進行控制。這一層次宜采用網絡計劃方法。(細節(jié)控制),(二)信息系統開發(fā)項目進度的控制,在實際中幾乎沒有一個管理信息系統開發(fā)項目能按計劃進度完成,因此開發(fā)項目的進度控制顯得尤為重要。(項目延遲的危害性) 項目進度控制通過計劃執(zhí)行的監(jiān)督和檢查、計劃延誤的分析和解決等活動實現。 信息系統開發(fā)進度延遲的特殊原因有: 開發(fā)活動的工作量是憑經驗估計的,與實際工作量存在較大的差別;(不確定性) 開發(fā)過程中產生不少事先末估計到的活動,使工作量增加;(如
9、用戶臨時提出新的需求) 由于需求或其他情況發(fā)生變化,使已完成的成果要作局部修改,造成返工。(需求錯誤的修改代價),針對不同的原因,可能采取的解決措施有: 1、事先在工作計劃中留有一定的寬裕度;(如預設機動時間以解決開發(fā)中的不確定性問題) 2、經常與用戶交換意見,及時明確遺留的不確定問題,以減少返工現象;(需求的不確定是項目延遲的主要原因) 3、當關鍵路線上的活動延誤時,必須集中資源重點解決。(關鍵活動的延遲是最致命的OPT) 4、在上述措施難以有效解決延誤問題時,對原定計劃作調整。(調整不合理的項目計劃),三、系統平臺與商品應用軟件的選擇,(一)系統平臺軟、硬件的選用 系統平臺軟、硬
10、件的選用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網絡設備、系統軟件及開發(fā)工具的選擇,以及與此相關的供應商的選擇,主要應根據系統目標、邏輯方案確定的系統規(guī)模、功能、技術指標等作為抉擇的依據。 (二)商品應用軟件的選用 商品應用軟件的選用除要確定是全部選用還是部分選用外,還要做好供應商的選擇、對軟件所包含的管理模式和業(yè)務流程的了解、軟件性價比的比較和購置策略的選擇等前期工作。(長期、穩(wěn)定的售后服務最重要),四、人員的培訓,信息系統培訓的對象主要是企業(yè)的各級管理人員及管理與維護信息系統的專業(yè)人員。 對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應該是基本概念與一些結合具體項目的必須知識。如信息系統的概念、計算機基本知識、管理方法、企業(yè)信息系
11、統的操作方法等。 對專業(yè)人員的培訓重點應放在系統知識與系統規(guī)范方面,培養(yǎng)方法除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外,還可以采取委托培養(yǎng)、進修與請人系統授課等。,第二節(jié) 系統的運行管理,一、運行管理的任務 信息系統運行管理的目的:使信息系統在其生命周期內保持良好的可運行狀態(tài),保證其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產生其應有的效益。 信息系統運行管理的任務: 日常運行管理; 系統文檔規(guī)范管理; 系統的安全與保密。,二、信息系統的日常運行管理 日常運行管理是系統投入運行后最頻繁的工作,其目的是使系統能夠保持良好的可運行狀態(tài)。 系統運行情況的記錄: (系統評估的重要數據) 系統運行的日常維護:定時的數據與硬件維護,突發(fā)事件的處
12、理等; 適應性維護:指為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及克服本身存在的不足而對系統的調整、修改與擴充。(如功能的完善與錯誤的修改等),三、系統文檔的管理 系統文檔管理是指對系統開發(fā)過程各階段產生的各種技術文件與檔案的保管,以及運行過程中更新文檔資料的工作,它也是使系統能正常運行的基礎性工作。(系統文檔是信息系統的生命線,沒有文檔就沒有信息系統) 1、文檔的分類: 技術文檔、管理文檔、記錄文檔 2、系統文檔管理的主要工作: 文檔標準及規(guī)范的制定;(國家標準,見P212) 文檔編寫的指導與督促;(按標準編寫與更新) 文檔的收存、保管與借用手續(xù)的辦理等。,四、系統的安全保密 系統的安全與保密是一項通
13、過各種軟硬措施保護系統資源,使其不受損失的管理工作。 信息系統的安全與保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安全是指為防止有意或無意的破壞系統軟硬件及信息資源行為的發(fā)生,避免企業(yè)遭受損失所采取的措施。(如信息系統的病毒防治、防火、防盜等) 保密是指為防止有意竊取信息資源行為的發(fā)生,使企業(yè)免受損失而采取的措施。(如信息系統的數據加密、身份認證等),四、信息系統的評價,信息系統建成并運行一段時間后,就要對其作技術性能及經濟效益等方面的評價。 信息系統評價的目的:是檢查系統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技術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系統的各種資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經濟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統的長處與不足,為以后的改進
14、與擴展提出意見。 信息系統評價的主要內容是:系統性能、經濟效益和定性效益。,(一)系統性能指標(技術評價) 系統的可使用性:(人機交互的靈活性與方便性) 系統的可靠性:(單位時間內的故障次數與故障時間) 系統的可擴充性:(系統結構與功能的調整、改進及擴展,與其他系統交互或集成的難易程度) 系統的可維護性:(系統故障診斷、排除、恢復的難易程度),系統的安全與保密性:(系統安全保密措施的完整性、規(guī)范性與有效性性) 系統文檔的完備性:(資料的規(guī)范、完備與正確程度),(二)經濟效益指標(也稱為直接經濟效益) 系統投資額:包括硬件、軟件的購置,應用系統的開發(fā),人力、材料,資金投入的時間及占用時間等因素
15、(利息) 系統運行費用:包括消耗性材料、系統折舊費及硬件日常維護費、系統管理人員費用等。 系統運行新增加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庫存減少、資金周轉加快等方面。 投資回收期:指通過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資金所需的時間,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統經濟效益好壞的重要指標。,經簡化后不考慮貼現率的投資回收期可用下式計算: T = t + I / (B C) 其中:T為投資回收期; t為資金投入至開始產生效益所需的時間; (系統開發(fā)期) I為投資額,萬元; B為系統運行后每年新增的效益,萬元年; C為系統運行費用,萬元年。,(三)定性效益指標 定性效益是通過改進組織結構及運作方式,提高
16、人員素質等途徑,促使成本下降、利潤增加而逐漸地間接地獲得的效益。定性效益也稱為間接經濟效益: 對組織為適應環(huán)境所作的結構、管理制度與管理模式等的變革會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這種作用一般無法用其他方法實現(機構的重組,人的觀念的重組) 能顯著地改善企業(yè)形象,對外可提高客戶對企業(yè)的信任程度,對內可提高全體員工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可使管理人員獲得許多新知識、新技術與新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技能素質,拓寬思路,進入學習與掌握新知識的良性循環(huán)(MIS本身就是新技術的結晶) 系統信息的共享與交互使部門之間、管理人員之間的聯系更緊密,這可加強他們的協作精神,提高企業(yè)的凝聚力(管理的結構及效率) 對企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工作規(guī)范、定額與標準、計量與代碼等的基礎管理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