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專題復習 虛詞
《中考文言文專題復習 虛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文言文專題復習 虛詞(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虛詞(16個) 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6個:“之、其、而、然、則、乃、以、于、焉、何、為、若、且、雖、乎、者 ”?!吨锌贾敢穚.52強調了前9個:“之、其、而、然、則、乃、以、于、焉”。 (11)復習“之” (一)用作代詞,有以下兩種情況: 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譯為“他”、“她”(他們)、“它”(它們)等。如:①愿陛下親之信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們)(《出師表》) ②太醫(yī)以王命聚之……謹食之(代物,指蛇)(《捕蛇者說》) ③操蛇之神聞之(代事,這件事)(《愚公移山》) ④肉食者謀之(代事,這件事)(《曹劌論戰(zhàn)》)
2、 “之”代人時,多指代第三人稱,但是,有時“之”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我們”。如:①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①主人處處款之(《于園》) 2.“之”用作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如: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②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曹劌論戰(zhàn)》) (二)“之”用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1.結構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譯為“的”。如: 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涉世家》)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③小大之獄。(《曹劌論戰(zhàn)》) 1、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在意義,不譯。如:何陋之有?(《陋室銘》)
3、 2、結構助詞,是定語后置的標志。如: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4.“之”用作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說》) 5. “之”用作音節(jié)助詞,用于湊足音節(jié),無實意,不譯。 如:久之,目似瞑。(《狼》) (三)“之”用作動詞。譯為:“去”、“往”、“到……去”。如:至之市?!多嵢速I履》 練一練 解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 1.輟耕之隴上( )(《陳涉世家》) 2.二世殺之 ( )(《陳涉世家》)
4、 3屬予作文以記之 ( )(《岳陽樓記》) 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 )(《岳陽樓記》) 5.悵恨久之( )(《陳涉世家》) 6.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二、復習“其” 1.用作人稱代詞,代第三人稱,譯為“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如: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八則》) ②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狼》)
5、 2.“其”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那”、“那個”、“那些”、“這”、“這種”等。如: 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②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③專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說》) 也可譯作“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3、“其”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問、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難道”等,或不譯。如: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可譯為“恐怕”)(《馬說》) 4、連詞,表示假設,可譯為“如果
6、”。如: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爾。(《送東陽馬生序》) 練一練 解釋句中“其”的意義和用法: 1.百姓多聞其賢( )(《陳涉世家》) 2.殫其地之出( )(《捕蛇者說》)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馬說》) 4.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岳陽樓記》) 5.專其利三世也 ( )(《捕蛇者說》) 6.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三、復習“而” (一)“而”用作連詞,主要
7、有以下五種情況: 1.表示并列關系,可譯為“又”、“也”等,也可不譯。如: ①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表示承接關系,譯作“然后”“就” 。如: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八則》) ②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③ 水落而石出(《醉翁亭記》) ④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說》) 3.表示轉折關系,譯作“但是”“然而”“卻”“可是”。如: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八則》) ②
8、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4.表示遞進關系。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如: ①敏而好學。(《<論語>八則》) ②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5.表示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視其缶(《捕蛇者說》) ③熙熙而樂(《捕蛇者說》) ④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魚
9、我所欲也) ⑤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 (二)用作副詞。常依附在表示時間的詞語后面,無實意,一般不譯。如: ①既而兒醒,大啼(《口技》) ②俄而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口技》)。 練一練 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弛然而臥( )(《捕蛇者說》) 3.一鼓作氣,再而衰( )(《曹劌論戰(zhàn)》) 4.傭者笑而應曰(
10、)(《陳涉世家》) 四、復習“然” 1.“然”用作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如: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然”用作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②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 (《出師表》) 3.“然”用作形容詞,譯作“對的”、“正確的”。如: 吳廣以為然(《陳涉世家》) 4.“然”用作語氣助詞,分三種情況: (1).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譯作“……地”。如: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
11、.用于詞尾,譯作“……的樣子”。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3).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當于“……的樣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五、復習“則” (一)用作連詞,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表示承接關系。說明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lián)系??勺g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如: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八則》) 2.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
12、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于“那么”“就”。如: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②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捕蛇者說》) 3. 表示轉折、讓步關系。可譯為“可是”“卻”。如: ①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②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說》) ③至則無可用 (二)“則”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練一練 解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
13、1.非死則徙爾 ( )(《捕蛇者說》)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捕蛇者說》) 3.欲速則不達 ( )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魚我所欲也》) 六、復習“乃” (一)作副詞。有三種情況。 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才”。如: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狼》) 2.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就”。如: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譯作“竟”“竟然”。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
14、晉。(《桃花源記》) 4.用于判斷句中,相當于“是”“就是”。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二)作連詞,表示前后的銜接或轉折,可譯為“于是”。如: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三)作代詞,譯為“你、你的”。如: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練一練 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 1.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 )(《黔之驢》) 2.2.乃大驚 ( )(《桃花源記》) 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趙普》) 4.乃重修岳陽樓(
15、)(《岳陽樓記》) 5.陳涉乃立為王 ( )(《陳涉世家》) 七、復習“以” (一)“以”用作介詞 ,有三種情況: 1.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本句中前一個“以”表原因,“因為”,后一個“以”表目的,“用來”。)(《出師表》) 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根據(jù)”等。 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
16、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以天下之所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懼,投以骨(《狼》) ②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說》) ③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出師表》) (二)“以”用作連詞,有三種情況: 1.表示目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用來”、“來”。如: 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③屬予
17、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致”、“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3.“以”有時相當于連詞“而”。如: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黔之驢》) (三)“以”用作動詞,可譯為“認為”。如: ①一兒以日初遠(《兩小兒辯日》) ②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 ③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以”用作副詞,表示時間,譯為:“已”、“已經”。如: 固以怪之矣。(作副詞,通“已”,譯
18、為“已經”)《陳涉世家》 練一練 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2.策之不以其道 ( )(《馬說》) 3.屬予作文以記之 ( )(《岳陽樓記》) 4.以傷先帝之明 ( )(《出師表》) 5.可以為師矣( )(《<論語>八則》) 八、復習“于” 介詞“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種: 1.表示處所,譯作“從”、“在”、“到”等。如: ①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百里奚舉于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9、 ②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③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出師表》) 3.“于”表示被動,可譯為“被”。如: “受制于人”的“于”。 4.“于”表示時間,可譯為:“到”。如: 積于今六十歲矣。(《捕蛇者說》) 5.“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如:
20、 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 ②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魚我所欲也》) 練一練 解釋句中介詞“于”的意義: 1.管夷吾舉于士(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3.所欲有甚于生者( )(《魚我所欲也》) 4.吾祖死于是( )(《捕蛇者說》) 5.有求于我也 ( )(《鄒忌諷齊王納諫》) 九、復習“焉” 1.焉”用作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焉”用作句末語氣助詞,可譯為“呢”。如:
21、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疑問語氣) (《曹劌論戰(zhàn)》) ②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肯定語氣) (《愚公移山》) 3.“焉”用作代詞,相當于“之”。如: ①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它,代這篇文章)(《捕蛇者說》) ②時而獻焉。(它,代蛇)(《捕蛇者說》) 4.“焉”用作兼詞,用于動詞、形容詞之后,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于相當于“于之”,即“從這里”“在那里”。如: ①不復出焉。(《桃花源記》) ②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 十、復習“何” (一)“何”用作疑問代詞。 1.單
22、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2、“何”用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3.“何”用作賓語,可譯為“什么”“哪里”。如:子何恃而往?(《為學》) (二)“何”用作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如: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罚? (三)用作復音虛詞。
23、 1.“如……何”相當于“把……怎么樣”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 。如: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3.“何以” 即“以何”,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如: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練一練 解釋句中“何”的意義和用法: 1.何夜無月( )(《記承天寺夜游》) 2.其如土石何 ( )(《愚公移山》) 3.何有于我哉 ( )(《魚我所欲也》) 4.又何間焉(
24、 )(《曹劌論戰(zhàn)》) 5.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陳涉世家》) 十一、復習“為” (一)“為”用作介詞,讀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給”等。如: ①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2.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魚我所欲也》) 3. 表示被動,譯作“被”。如: ①二蟲盡為所吞(《幼時記趣》)
25、 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③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二)“為”用作動詞 ,讀作“wéi ”。 1.可作判斷動詞,譯作“是”。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核舟記》) 該文章轉自[中學語文在線-免費資源站]: ③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兩小兒辯日》) ④若為傭耕(《陳涉世家》) 2.“為”也可作一般動詞:如: ①為壇而盟(筑)(《陳涉世家》) ②以叢草為林(當作,作為) (《幼時記趣》) ③孰為汝多知乎?。ㄕJ為) (《兩小兒辯日》) ④ 為
26、人五(雕刻)(《核舟記》) (三)“為”用作名詞,如:或異二者之為(指心理活動) 《岳陽樓記》。 練一練 解釋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 1.以徑寸之木為宮室( )(《核舟記》) 2.行拂亂其所為(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項燕為楚將( )(《陳涉世家》) 4.愿為市鞍馬( )(《木蘭詩》) 5.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陳涉世家》) 十二、復習“若” 1.“若”用作代詞。表示第二人稱,相當于“
27、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如: ①若毒之乎?(你)(《捕蛇者說》)②更若役,復若賦…… (你的)(《捕蛇者說》) 2、“若”有時表示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等。如: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 3.復音虛詞“若夫、至若” 為句首語氣詞。用于引起下文,意思近似“像那”“至于”“又如”。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 4.“若”有時用作動詞,譯為“如同”、“像”。如: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若”有時相當于“如”、“比
28、得上”,如: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 十三、復習“且” (一)“且”用作連詞。主要有三種情況: 1.表遞進關系,譯為“況且、而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并列關系,如:河漢清且淺(《古詩十九首》); 3.表讓步關系,譯為“尚且” ,如: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 (二)“且”用作副詞,主要有兩種情況: 1.譯為“將要” “將近”,如: ①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虎大駭,以為且噬己也。(《黔之驢》) 2.譯為“姑且、暫且” ,如: 存者且
29、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十四、復習“雖” “雖”用作連詞,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如: ①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③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2.“雖”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如: ①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②雖不能察 ,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十五、復習“乎” 1.“乎”用作語氣助詞 。可表示各種語氣。如: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示疑問
30、語氣 )(《<論語>八則》 ) ②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表示感嘆語氣)(《捕蛇者說》 ) 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表示反問語氣)(《陳涉世家》 ) ④死國可乎(表示商量語氣)(《陳涉世家》 ) 2.“乎”還可用在形容詞詞尾,譯作“……的樣子”。如: 頹然乎其間者。(《醉翁亭記》) 3.“乎”用作介詞,相當于“于” ,可譯為“在”“對”“對于”。如: ①今雖死乎此……叫囂乎東西……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 )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十六、者 (一)結構助詞
31、,譯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的原因”等,相當于名詞性短語。如: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 (二)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尾,起判斷作用。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文言文專題復習——虛詞(參考答案) 解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 1.輟耕之隴上(動詞,去,到)(《陳涉世家》) 2.二世殺之 (代詞,代扶蘇)(《陳涉世家》) 3屬予作文以記之 (代詞,這件事)(《岳陽樓記》)
32、 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助詞,的)(《岳陽樓記》) 5.悵恨久之(語氣助詞,湊足音節(jié))(《陳涉世家》) 6.雖我之死,有子存焉(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愚公移山》) 解釋句中“其”的意義和用法: 1.百姓多聞其賢(代詞,代扶蘇)(《陳涉世家》) 2.殫其地之出(代詞,他們的)(《捕蛇者說》) 3.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詞,它)(《馬說》) 4.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代它的)(《岳陽樓記》) 5.專其利三世也 (代詞,這種)(《捕蛇者說》) 6.其如土石何(副詞,加強反問語氣)(《愚公移山》) 解釋句中“而”字
33、的意義和用法: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第一個“而” 表示承接,第二個“而”表示轉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弛然而臥(表修飾)(《捕蛇者說》) 3.一鼓作氣,再而衰(表承接)(《曹劌論戰(zhàn)》) 4.傭者笑而應曰(表修飾)(《陳涉世家》) 解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 1.非死則徙爾 (副詞,就是)(《捕蛇者說》)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連詞,那么)(《捕蛇者說》) 3.欲速則不達 (連詞,但是)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連詞,如果)(《魚我所欲也》) 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 1.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34、 (副詞,才)(《黔之驢》) 2.2.乃大驚 (副詞,竟然)(《桃花源記》) 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副詞,才)(《趙普》) 4.乃重修岳陽樓(副詞,于是)(《岳陽樓記》) 5.陳涉乃立為王 (副詞,于是,就)(《陳涉世家》) 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 1.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詞,因為)(《出師表》) 2.策之不以其道 (介詞,按照)(《馬說》) 3.屬予作文以記之 (連詞,來)(《岳陽樓記》) 4.以傷先帝之明 (連詞,以致)(《出師表》) 5.可以為師矣(介詞,憑、憑借)(《<論語>八則》) 解釋句中介詞“于”的意義:
35、 1.管夷吾舉于士(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到)(《愚公移山》) 3.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魚我所欲也》) 4.吾祖死于是(在)(《捕蛇者說》) 5.有求于我也 (對)(《鄒忌諷齊王納諫》) 解釋句中“何”的意義和用法: 1.何夜無月(疑問代詞,哪)(《記承天寺夜游》) 2.其如土石何 (把……怎么樣)(《愚公移山》) 3.何有于我哉 (代詞,什么)(《魚我所欲也》) 4.又何間焉(為什么)(《曹劌論戰(zhàn)》) 5.若為傭耕,何富貴也(怎么)(《陳涉世家》) 解釋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 1.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動詞,雕刻)(《核舟記》) 2.行拂亂其所為(動詞,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項燕為楚將(判斷動詞,是)(《陳涉世家》) 4.愿為市鞍馬(介詞,為了)(《木蘭詩》) 5.為天下唱,宜多應者(介詞,向、對)(《陳涉世家》)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川渝旅游日記成都重慶城市介紹推薦景點美食推薦
- XX國有企業(yè)黨委書記個人述責述廉報告及2025年重點工作計劃
- 世界濕地日濕地的含義及價值
- 20XX年春節(jié)節(jié)后復工安全生產培訓人到場心到崗
- 大唐女子圖鑒唐朝服飾之美器物之美繪畫之美生活之美
- 節(jié)后開工第一課輕松掌握各要點節(jié)后常見的八大危險
- 廈門城市旅游介紹廈門景點介紹廈門美食展示
- 節(jié)后開工第一課復工復產十注意節(jié)后復工十檢查
- 傳統(tǒng)文化百善孝為先孝道培訓
- 深圳城市旅游介紹景點推薦美食探索
- 節(jié)后復工安全生產培訓勿忘安全本心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
- 預防性維修管理
- 常見閥門類型及特點
- 設備預防性維修
- 2.乳化液泵工理論考試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