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14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精練 第十一章專題十一 第二單元 物質的制備、合成與性質探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用)2014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精練 第十一章專題十一 第二單元 物質的制備、合成與性質探究(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二單元 物質的制備、合成與性質探究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考 點
題 號
物質性質的探究
3
物質的制備與合成
1、2、4、5
1.(20分)(2012·常州模擬)二茂鐵(結構如圖)是一種典型的金屬有機化合物,實驗室常用氯化亞鐵和環(huán)戊二烯在堿性條件下反應得到。反應原理為:FeCl2+2C5H6+2KOH―→Fe(C5H5)2+2KCl+2H2O,二茂鐵的熔點為172~173 ℃,在100 ℃開始升華。能溶于乙醚、二甲亞砜等非極性溶劑,不溶于水,對堿和非氧化性酸穩(wěn)定。制備的步驟如下:
步驟1.在150 mL的三頸瓶中加入25 g細粉末狀KOH和60
2、mL無水乙醚,通入氮氣并攪拌約10分鐘使之盡可能溶解,然后加入5.5 mL環(huán)戊二烯,再攪拌10分鐘。
步驟2.向燒杯中加入25 mL二甲亞砜和6.5 g新制的無水氯化亞鐵,微熱至40 ℃并攪拌使其溶解,然后加入滴液漏斗中。
步驟3.按圖所示的裝置裝配好儀器,打開滴液漏斗的活塞,緩慢地將氯化亞鐵等加入三頸瓶中,并繼續(xù)攪拌1小時。
步驟4.反應結束后,將混合物倒入100 mL 18%的鹽酸溶液,將燒杯放在冰水浴中冷卻,攪拌約10分鐘,使結晶完全。
步驟5.抽濾,將獲得的產品以冷水洗滌2~3次,低溫風干得到粗制的二茂鐵。
(1)步驟1中通入N2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2中,滴液漏斗側邊的玻璃導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裝置中,冷凝管通水,水應從________口進(選填a或b)。
(4)步驟4將反應后的混合物倒入鹽酸中,發(fā)生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驟5用冷水洗滌是因為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進一步提純二茂鐵。
解析 (1)通入惰性氣體N2主要是排除空氣,防止氧化后面的FeCl2等。(2)滴液漏斗又稱恒壓漏斗,目的是平衡壓強,使溶液順利滴下。(3)冷凝管進水,無論是豎起的,還是橫放的,水流方向均為下進上出。(4)加入鹽酸的目的是中和過量的KOH。(5)結合題給二茂鐵的性質易升華,所以用冷水洗滌,可采用升華的方法,進一步提純二茂鐵。
答案 (1)排出三頸瓶內的空氣 (2)平衡漏斗內和三頸瓶內的壓強,便于液體放出 (3)b (4)H++OH-===H2O (5)二茂鐵易于升華 加熱升華
2.(20分)(2013
5、·南通調研)在蘋果、香蕉等水果的果香中存在著乙酸正丁酯。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欲以乙酸和正丁醇為原料合成乙酸正丁酯。
★乙酸正丁酯的制備
在干燥的5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11.5 mL(0.125 mol)正丁醇和7.2 mL(0.125 mo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濃硫酸,搖勻,投入1~2粒沸石。按圖安裝帶分水器的回流反應裝置,并在分水器中預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
打開冷凝水,圓底燒瓶在石棉網上用小火加熱。在反應過程中,通過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層液面原來的高度,使油層盡量回流到圓底燒瓶中。反應達到終點后,停止加熱,記錄分出的水的體積。
★產
6、品的精制
將分水器分出的酯層和反應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水洗滌。有機層繼續(xù)用10 mL10%Na2CO3溶液洗滌至中性,再用10 mL 的水洗滌,最后將有機層倒入錐形瓶中,再用無水硫酸鎂干燥。將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濾入50 mL 燒瓶中,常壓蒸餾,收集124~126 ℃的餾分,得11.34 g產品。
(1)冷水應該從冷凝管________(填a或b)管口通入。
(2)判斷反應終點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實驗提高產品產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產品的精制過程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滌完成后將有機層從分液漏斗的________置入錐形瓶中。
(5)該實驗過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產率是________。
解析 本實驗的原理為正丁醇與冰醋酸在濃硫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正丁酯和水。(1)冷凝管進水均從下管口進上管口出。(2)反應生成的水不在增加,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3)提高產品的產率可從平衡移動的角度分析。(4)第一步用水是除去沒有反應的可溶性的乙酸和正丁醇,用Na2
8、CO3溶液洗滌是為了除去沒有反應的乙酸,此時酯中會溶有少量Na2CO3溶液,根據相似相溶原理知,Na2CO3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物,故需用水進行第二次洗滌以除去Na2CO3。又知酯的密度小于水,故應從上端倒出。(5)從給出的反應物的量可知,生成的乙酸正丁酯應為0.125 mol,所以其產率為×100%=78.2%。
答案 (1)a (2)分水器中的水層不再增加時,視為反應的終點 (3)使用分水器分離酯化反應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動,提高反應產率 (4)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 除去溶于酯中的少量無機鹽 上端 (5)78.2%
3.(20分)某品牌消毒液包裝說明的部分內容摘錄如下:主要有效成份
9、為次氯酸鈉,有效氯含量8 000~1000 0 mg·L-1。可用于各類家居用品、餐具、棉織衣物等的消毒,對彩色織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絲綢、毛、尼龍、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鋁、銅、碳鋼制品。本品須密封,置陰涼暗處保存。請完成以下實驗探究過程:
(一)閱讀材料,獲取信息
(1)推測該消毒液的酸堿性:________,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消毒液還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從該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
10、,導致其失效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確定要研究的問題
該消毒液對碳鋼制品是否有腐蝕作用?
(三)設計方案,實施探究
用燒杯取少量樣品,將一顆光亮的鐵釘放入燒杯,浸泡一段時間。對可能產生的現象有如下假設:
假設①:有明顯現象;
假設②:無明顯現象。
(4)基于假設①,結論是鐵釘被腐蝕,預期的實驗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于假設②,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請設計實驗進一步驗證該結論,敘述實驗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鈉是強堿弱酸鹽,ClO-水解使溶液呈堿性。(2)ClO-水解生成HClO,HClO具有強氧化性、不穩(wěn)定性。(3)CO2等酸性氣體可以促進ClO-轉化為次氯酸,光照、升溫均能加速次氯酸分解。(4)若鐵釘被腐蝕有明顯現象,會生成鐵銹。(5)鐵釘可能未被腐蝕,也可能被腐蝕但不明顯,若要證明其是否被腐蝕只要檢驗其中Fe3+的存在即可。
答案 (1)堿性 ClO-+H2OHClO+OH-
(2)氧化性 漂白性
12、不穩(wěn)定性(順序可以顛倒)
(3)CO2等酸性氣體、光和熱
(4)鐵釘表面出現鐵銹(或紅褐色固體)
(5)鐵釘可能未被腐蝕,也可能被腐蝕但無明顯現象 用試管取出少量浸泡后的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硫酸酸化,再滴加幾滴KSCN溶液。
4.(20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廢鋁屑制備明礬[KAl(SO4)2·12H2O]的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1:制備Al(OH)3。稱取4.5 g NaOH固體置于250 mL燒杯中,加入60 mL水溶解。稱取2 g廢鋁屑,分批放入NaOH溶液中,至不再有氣泡產生后再加入水,至體積約80 mL,趁熱過濾。將濾液轉入250 mL燒杯中,加熱至沸騰,在不斷攪拌下,滴加3 m
13、ol·L-1的H2SO4溶液,使溶液的pH為8~9,靜置、過濾、洗滌沉淀。
步驟2:制備Al2(SO4)3。將Al(OH)3沉淀轉入燒杯中,加入約16 mL1∶1H2SO4溶液,并不斷攪拌,小火加熱使沉淀溶解,得Al2(SO4)3溶液。
步驟3:制備明礬。將Al2(SO4)3溶液與6.5 g K2SO4配成的飽和溶液混合,攪拌均勻,充分冷卻后,結晶、過濾,烘干。
(1)在步驟1中,有氣體生成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14、步驟1中,除可采用“在不斷攪拌下……pH為8~9”得到沉淀外,還可采用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氣體的方法得到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為了提高過濾分離的效率,而應該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稱是________。
(4)硫酸鋁鉀溶液中存在有Al3+、K+、SO42-等離子,則檢驗溶液中的Al3+所需要使用的試劑是________;檢驗溶液中的K+的實驗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驟3中,將含6.5 g K2SO4的飽和溶液與Al2(SO4)3溶液混
15、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鋁屑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Al+2OH-+2H2O===2AlO2-+3H2↑。
(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反應生成Al(OH)3沉淀:NaAlO2+CO2+2H2O===Al(OH)3↓+NaHCO3,且Al(OH)3與CO2不反應。
(3)抽濾可以提高過濾分離的效率。
(4)用鋁試劑檢驗Al3+生成玫瑰紅物質,用焰色反應檢驗K+[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溶液放在(接近)無色的火焰上灼燒,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
(
16、5)根據反應方程式K2SO4+Al2(SO4)3+24H2O===2[KAl(SO4)2·12H2O]可知,將含6.5 g K2SO4的飽和溶液與Al2(SO4)3溶液混合,可使K2SO4與Al2(SO4)3物質的量之比接近1∶1。
答案 (1)2Al+2OH-+2H2O===2AlO2-+3H2↑
(2)在溶液中偏鋁酸鈉與CO2氣體和水可生成Al(OH)3,Al(OH)3與過量的CO2不反應
(3)抽濾
(4)鋁試劑 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溶液放在(接近)無色的火焰上灼燒,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
(5)使K2SO4與Al2(SO4)3物質的量之比接近1∶1
5.(20分)(2013·鹽城模
17、擬)阿司匹林可由水楊酸與乙酸酐作用制得。其制備原理如下:
乙酰水楊酸的鈉鹽易溶于水。阿司匹林可按如下步驟制取和純化:
步驟1:在干燥的5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2 g水楊酸、5 mL乙酸酐和5滴濃硫酸,振蕩使水楊酸全部溶解。
步驟2:按圖所示裝置裝配好儀器,通水,在水浴上加熱回流5~10 min,控制水浴溫度在85~90 ℃。
步驟3:反應結束后,取下反應瓶,冷卻,再放入冰水中冷卻、結晶、抽濾、冷水洗滌2~3次,繼續(xù)抽濾得粗產物。
步驟4:將粗產物轉移至150 mL燒杯中,在攪拌下加入25 mL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充分攪拌,然后過濾。
步驟5:將濾液倒入10 mL 4 mol·L-
18、1鹽酸溶液,攪拌,將燒杯置于冰浴中冷卻,使結晶完全。抽濾,再用冷水洗滌2~3次。
(1)步驟1中濃硫酸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
(2)步驟2中,冷凝管通水,水應從________口進(填“a”或“b”)。
(3)步驟3抽濾時,有時濾紙會穿孔,避免濾紙穿孔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步驟4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過濾得到的固體為________。
(5) 取幾粒步驟5獲得的晶體加入盛有5 mL水的試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鐵溶液,發(fā)現溶液變紫色,可采用________方法,進一步純化晶體。
解析 (1)由制備原理可以看出,濃硫酸的作用是在該反應中作為催化劑。(2)冷凝水的流向是“下進上出”,故從b管進水,a管出水。(3)避免濾紙穿孔的措施是減小真空度或者加一層(或多層)濾紙。
(4)根據產物的結構特點可知是羧基(—COOH)與NaHCO3發(fā)生反應+NaHCO3―→+CO2↑+H2O;粗產品中還有發(fā)生副反應得到的聚水楊酸。
(5)發(fā)現溶液變紫,說明晶體中存在水楊酸,故仍需(用適當溶劑)重結晶,進一步純化晶體。
答案 (1)催化劑 (2)b (3)減小真空度或者加一層(或多層)濾紙 (4) +NaHCO3―→+CO2↑+H2O 聚水楊酸 (5)(用適當溶劑)重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