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教材梳理文言文課件必修1 .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省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教材梳理文言文課件必修1 .ppt(3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文言文,一、記常識 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文學常識。 1.荀子(約前313前238),名,字,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又要重視 ,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用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 2.韓愈(768824),字,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謂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韓愈是唐代的倡導者,他提倡三代兩漢散文,主張“”,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在文學形式上力主創(chuàng)新,對后世散文影響深遠。與孟郊、賈島等人自成一派,史稱“韓孟詩派”。詩文被門人輯為 。,況,卿,法制,
2、教化兼用“禮”治,退之,古文運動,文以載道,昌黎先生集,3.蘇軾,字子瞻,號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與父 、弟合稱“三蘇”。其詩風豪邁清新,尤長于比喻,與并稱“蘇黃”。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并稱“蘇辛”。在散文領域也有很高成就,與并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4.柳宗元,字子厚,世稱“”,也稱“”。提倡“古文”創(chuàng)作。其散文以山水游記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記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個人情懷融于自然風景的描繪中,代表作是。,東坡居士,蘇洵,蘇轍,黃庭堅,辛棄疾,歐陽修,柳河東,柳柳州,“永州八記”,二、明通假 找出下面句中的
3、通假字并作解釋。 1.木直中繩,車柔以為輪( ) 2.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4.君子生非異也( )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 6.或師焉,或不焉( ) 7.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 8.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 9.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 ) 10.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1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車柔,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有,同“又”,再一次;暴,同“曝”,曬干 知,同“智”,智慧 生,同“性”,天賦,資質 受,同“授”,教
4、授 不,同“否”,不從師 馮,同“憑”,乘 繆,同“繚”,連結,盤繞 尊,同“樽”,酒杯 僇,同“戮”,刑辱,這里是遭到貶謫 趣,同“趨”,往,赴,三、釋實詞 解釋下列實詞。,終止,與世隔絕,非常,橫渡,借,憑借,利用,與“真”相對,不真,假裝,向遠處看,盼望,希望,名望,月滿為望,指農歷每月十五日,聽見,見聞,見識,聽說,使聽見,聞名,出名,道理,主張,思想,學說,道義,說,談論,志向,理想,觀點,老師,有專門技藝的人,學習,效法,從師,以為師,名詞的意動用法,軍隊,讀作“chun”,傳達,傳授,讀作“chun”,流傳,讀作“zhun”,傳舍,賓館,讀作“zhun”,注釋
5、或解釋經義的文字,讀作“chun”,傳遞,傳送,善行,與友好,擅長,善于,好,對,做好,處理好,興起,發(fā)生,發(fā)動,調發(fā),興盛,復興,起,起來,興辦,舉辦,行走,去,前往,實行,做,行為,品行,古詩的一種體裁,端正,高,這個,正確,這樣,致意,引申為勸酒,通“囑”,囑托,類,連綴,寫作,等,輩,最終,士兵,死,通“猝”,突然,倉促,終于,最終,名詞,成功,名詞,功效,名詞,功績,讀作“qin”,形容詞,強壯,讀作“qin”,形容詞,弓強硬有力,讀作“qin”,形容詞,強大,讀作“qin”,有余,讀作“qin”,動詞,勉強,連詞,因為,名詞,用處,動詞,做,為,病,名詞,形容詞,快,速,動詞,厭惡
6、,憎恨,動詞,痛恨,動詞,嫉妒,四、析虛詞 說說下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處所,解釋為“從”;后者引進比較對象,解釋為“比” 介詞,引進動作對象,解釋為“對”“對于”,也可不譯 介詞,“向” 介詞,“被” 介詞,“自”“在”,代詞,代人 代詞,解釋為“這類”“這些” 助詞,解釋為“的” 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兩者都是助詞,表示賓語前置 代詞,代“它們” 兩者都是助詞,表示定語后置 代詞,代“我” 動詞,解釋為“到”“往”,他,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代詞,代詞,那些,代詞,作主語,他們,他們的,作定語,代詞,這,語氣副詞,表猜測,大概,語氣詞,豈,
7、難道,表反詰,卻,表轉折,就是,幫助表示判斷,兩者都是“的樣子”,形容詞詞尾 兩者都是語氣詞,不譯 疑問代詞,哪里 疑問代詞,怎么 于此,兼詞 轉折關系,卻 遞進關系,而且 轉折關系,可是 假設關系,如果 并列關系,不譯 并列關系,并且 修飾關系,地 因果關系,就,便,五、懂活用 找出句中活用的詞語并解釋。 1.名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 (2)名詞用作動詞 漁樵于江渚之上( ) 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8、而絕江河() 吾師道也() 順流而東也( ),西、東,向西、向東 日,每日 日,每天 上、下,向上、向下 漁樵,打魚、砍柴 夢,做夢 水,游泳 師,學習 東,向東流,(3)名詞的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 ) 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 吾從而師之( ) 孔子師郯子( ),侶、友,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異,以為奇特 師,以為師 師,以為師,2.動詞活用 正襟危坐( )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3.形容詞活用 恥學于師( ) 圣益圣,愚益愚( ) 小學而大遺(
9、 ) 不恥相師( ) 窮山之高而止( ),正,使端正 舞,使舞蹈;泣,使哭泣 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第一個“圣、愚”,形容詞用作名詞,圣人、愚人 小、大,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窮,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六、通古今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思。,1.古義:長江、黃河。今義:泛指一切河流。 2.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3.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情感等放在某人身上或體現(xiàn)在某事物之中。 4.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 5.
10、古義:一般人。今義:很多人。,6.古義:不一定。今義:不需要。 7.古義:先秦、兩漢的散體文。今義:泛指文言文。 8.古義:古人從師之道。今義:古老的道路;古代的政治、思想、風尚等。 9.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10.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內心迷茫,沒有方向。 11.古義:廣博地學習。今義:一般指學問廣博精深。,12.古義:用來的。今義:表結果的連詞。 13.古義:跟從并且。今義:表結果、目的的連詞。 14.古義:成為美景。今義:指金幣、銀幣或器物中所含純金、純銀的量。也泛指質量。 15.古義:未嘗。今義:沒開始。 16.古義:這樣以后。今義:連詞,表示接著某種動
11、作或情況之后。 17.古義:從此,從這時。今義:遞進連詞。,七、明句式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特點及標志。 1.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3)此世所以不傳也( ) (4)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者,也,表判斷 ,也,表判斷 也,表判斷 也,表判斷,2.倒裝句 (1)主謂倒裝 渺渺兮予懷() (2)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凌萬頃之茫然()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1)正常語序為:予懷渺渺兮 (2)利爪牙,強筋骨;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之者”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12、3)介詞結構后置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3)介詞結構“于藍”后置,“于藍取之”,即“從藍草中提取出來”; “于藍青”,即“比藍草青” 正常語序為:于赤壁之下游 (4)不知句讀,不解惑;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在安,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為何,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3.被動句 (1)不拘于時()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省略句 (1)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2)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望西山
13、,始指異之() (4)木直中繩,車柔以為輪(),3.(1)“不拘于時”的“于”表被動 (2)“困于周郎”的“于”表被動 4.(1)省略主語和介詞:(余)居(于)是州,(余)恒惴栗 (2)“則”前省略“士大夫之族” (3)省略主語和賓語:(余)望西山,(余)始指(之)異之 (4)省略賓語:木直中繩,車柔(之)以(之)為輪,八、誦名句 將下面的名句填寫完整。 1.青,取之于藍;冰,水為之。 2.故木受繩則直,。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4.,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5.,風雨興焉;,蛟龍生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6.故不積跬步,;不積小流,。 7.,不能十步;,功在
14、不舍。 8.鍥而舍之,;鍥而不舍,。 9.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 10.是故無貴無賤, , ,師之所存也。,而青于藍,而寒于水,金就礪則利,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無以至千里,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駑馬十駕,朽木不折,金石可鏤,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11.句讀之不知,,或師焉,, ,吾未見其明也。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如是而已。 13.清風徐來,。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14.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 15.縱一葦之所如,。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16.其聲嗚嗚然,,。 ,
15、。,惑之不解,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水波不興,歌窈窕之章,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 不絕如縷,17.,,,,固一世之雄也。 1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 ,舉匏尊以相屬。 19.寄蜉蝣于天地,。,。 20.挾飛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驟得,。,舳艫千里 旌旗蔽空 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抱明月而長終,托遺響于悲風,九、集成語 1.鍥而不舍:不斷地鏤刻,比喻堅持不懈。語出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16、鍥而不舍,金石可鏤?!?2.正襟危坐:整理一下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恭敬嚴肅的樣子。語出蘇軾赤壁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3.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將完或散席后桌上杯盤碗筷散亂雜陳的情景。狼藉,像被狼踐踏過似的。語出蘇軾赤壁賦:“肴核既盡,杯盤狼籍?!?4.如泣如訴:像在哭泣,又像在訴說;比喻聲音悲切凄涼。語出蘇軾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5.滄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某個人、某個事物非常渺小。語出蘇軾赤壁賦:“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十、積素材 (一)角度點撥 1.荀子勸學 (1)寫作素材: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7、,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點撥: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讓理想早日成為現(xiàn)實 (2)寫作素材: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角度點撥:持之以恒;優(yōu)勢與劣勢,2.韓愈師說 (1)寫作素材: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角度點撥:做任何事必須有一個準則;標準不是傳統(tǒng)經驗的再現(xiàn),而是遵循規(guī)律的必然結果 (2)寫作素材: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笔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角
18、度點撥:博采眾長者可成大器;學識的高下不完全取決于年齡的大小;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們要敢于超越前人,3.蘇軾赤壁賦 (1)寫作素材:方其(曹孟德)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角度點撥:“短暫與永恒”的思索 (2)寫作素材: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角度點撥:“選擇”決定于生活的態(tài)度;人要善于尋求精神的寄托;自然是人類最可靠的朋友,(二)運用指導 1.【高頻素材】(赤壁賦) (1)縱一葦之
19、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素材評析】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著堅貞的氣節(jié)和獨立的人格,絕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態(tài)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和積極向上的追求。這些性格特點適合話題“豐碑”“談意氣”“沉穩(wěn)與靈動”“高潔與志氣”等。,【運用實例】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或小如鵝毛,或大如山岳??此坪唵蔚谋澈?懷
20、著一個又一個無法釋懷的夢。白居易被貶時看似豪爽的放言,為的只是掩飾他的失落;李白在“欲渡黃河”時無奈“冰塞川”,浪漫的他將此感嘆為“行路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最后等來的卻只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蘇子月圓之夜的赤壁之行,在一片簫聲中留下“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凄涼 鑒赤壁賦,2.【高頻素材】(始得西山宴游記) 永州地處湖南和廣東交界的地方,當時甚為荒僻,是個人煙稀少荒蕪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他們到永州后,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后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在龍興寺寄宿。由于生活艱苦,到永州未及半載,他的老母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長期的
21、貶謫生涯、生活上的困頓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未老先衰。他的好友吳武陵多次奔走于執(zhí)政大臣裴度門下,設法營救他離柳州還京。元和十四年憲宗因受尊號實行大赦,經裴度說情,憲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然而為時已晚,詔書未到柳州,柳宗元便懷著一腔悲憤離開了人間,年僅47歲。,【素材評析】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積極從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但為時不久,他就在其政敵聯(lián)合反擊下失敗,受到殘酷迫害,從此他在描寫山水木石、鳥獸蟲魚的聲色動靜時,往往將自己橫遭貶謫、飽受壓抑的境況滲透在里面,以至于抑郁而終。其實,人生本是無常的,月尚有陰晴圓缺,更何
22、況人呢,如果子厚不是“恒惴栗”又怎會讓人感嘆他的英年早逝?“嗟嗟子厚,今也則亡”,實乃可嘆,熬盡長夜,方見黎明,可惜子厚再也沒有機會看見了。作為作文素材可以從勇敢面對現(xiàn)實、接受挑戰(zhàn)等角度和柳宗元進行對比,表達惋惜之情。,【運用實例】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分合死生;命有否泰變化;年有四季更替。只要你細細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他們看似無常,卻是有常;看似殘破,卻是完滿;看似動蕩,實則凝止。它們千年萬年總脫不開盈與虛、死與生、否與泰、寒與暖、消與長、日與夜、合與分、得意與失意、繁榮與凋零的更換。 所以熬盡長夜,你便能見到黎明;飽受痛苦,你便能擁有快樂;耐過殘冬,你便無需蟄伏;落盡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劉墉盈與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