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歷史 中國現代史 考點17 現代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含解析)
《2020年中考歷史 中國現代史 考點17 現代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中考歷史 中國現代史 考點17 現代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含解析)(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現代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 1.“兩彈一星” 兩彈 核彈 原子彈 時間: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地點:我國西部戈壁 標志: 代表人物:鄧稼先 氫彈 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導彈 1966年,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試驗取得成功。我國有了可用于實戰(zhàn)的導彈 一星 人造地球衛(wèi)星 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 成功 原因 黨和國家領導下,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一大批
2、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難 意義 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2.載人航天工程 20世紀90年代 我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 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 2003年10月 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8年9月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 (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 1.袁隆平和
3、雜交水稻 袁隆平 成就 20世紀70年代,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始終走在雜交水稻技術的發(fā)展前沿 貢獻 國內 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際 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 榮譽 國內 我國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我國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獲得者 國際 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2.屠呦呦和青蒿素 背景 20世紀60年代,為尋找治療瘧疾的新型有效藥物,許多國家組織科研力量展開研究 發(fā)現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從中醫(yī)藥古典文獻中獲得靈感,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經
4、過數百次實驗,終于在70年代初發(fā)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 優(yōu)點 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開創(chuàng)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 作用 青蒿素類藥物得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 榮譽 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三)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1)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 (2)“雙百”方針提出后,文化領域出現了繁榮景象。長篇小說《紅巖》《青春之歌》、話劇《茶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電影《英雄兒女》《林則
5、徐》等,都是那一時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成果豐富。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二、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日常生活的變化 1.變化階段 (1)新中國成立前,物價飛漲,民生凋敝。 (2)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做主,經濟恢復,物價穩(wěn)定,人民生活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3)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2.衣、食、住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后 衣 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不僅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也很單調 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服飾已經不僅僅是滿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
6、方式 食 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wèi)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住房比較擁擠,室內設施也很簡單 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室內裝修和居住環(huán)境明顯改善 3.其他變化 (1)改革開放以來,城鄉(xiāng)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總量不斷增長,消費結構也不斷優(yōu)化。 (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娛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人們開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種休閑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斷發(fā)展 1.交通
7、設施的發(fā)展 (1)總體表現: 新中國成立前 我國交通條件很落后 新中國成立后 國家投入巨額資金改善交通條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2)具體表現 鐵路 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鐵路營運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發(fā)展,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 1997年以來全國鐵路實現了幾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 公路 全國建立起比較密集的公路網,在黃河、長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設了一座座公路大橋,許多偏遠閉塞的山區(qū)也通了汽車 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民航 現在全國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勝地都有航線,并與世界許多國家的大城市設有直通航
8、線,中國已成為世界民航大國 軌道 交通 城市道路建設也發(fā)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發(fā)展軌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2.人們出行方式的變化:除了自行車、公交車、出租車,還有方便快捷的地鐵,私家汽車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長途旅行,火車、汽車、飛機、輪船任人選擇。 3.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通信方式的變遷: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電信事業(yè)的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不斷增加對電信事業(yè)的投資,逐漸形成全國電信網絡 改革開放后,電信產業(yè)快速發(fā)展 如今,我國的電信網絡規(guī)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發(fā)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國大多數地區(qū),固定電話已經進入千家萬戶
9、,移動電話的使用十分普遍 互聯網的發(fā)展 中國的互聯網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迅速。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6.6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8% 考向 新中國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建設 “文革”期間,我國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A.三條入藏公路建成通車 B.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 C.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D.首次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53—1957年的“一五”計劃期間,青藏、川藏、新藏三條入藏公路建成通車,A不屬于“文革”期間的成就,符合題意。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的
10、時間是1967年;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時間是1970年;首次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的時間是1973年。由此可知B、C、D三項屬于“文革”期間的成就,不符合題意。故選A。 1.1964年10月某報紙上的新聞頭條是“看西北荒漠,萬里人罕見。蘑菇云突起,舉世皆驚”,這篇新聞報道的是我國 A.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 B.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C.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D.神舟一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2.“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狈▏暮腊蜖栐说目Х让?,讓人感到文學家的浪漫。而“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則真
11、實地反映了著名科學家______的科學品格。 A.錢學森 B.鄧稼先 C.焦裕祿 D.袁隆平 3.屠呦呦因開創(chuàng)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于瘧疾治療而獲得了 A.諾貝爾化學獎 B.諾貝爾物理學獎 C.諾貝爾和平獎 D.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4.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后發(fā)表感言指出:青蒿素的發(fā)現是集體發(fā)掘中醫(yī)藥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著祖宗的寶貝、固步自封,中醫(yī)只能是“一筐草”,無法變成“一塊寶”。在這里,屠呦呦告訴人們對待傳統(tǒng)文化應該秉持的態(tài)度是 A.否定傳統(tǒng),學習西方 B.取其精華,推陳出新 C.脫離傳統(tǒng),徹底創(chuàng)新 D.全部繼承,發(fā)揚光大
12、5.下列科技成果,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試驗成功 ②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 ③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④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6.為了促進文學藝術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于1956年提出的“雙百”方針是 A.“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B.“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C.“百花爭艷,百家爭鳴” D.“百家爭鳴,推陳出新” 7.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衣食住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布票種類豐富,能購買的衣服越來越多 B.吃飯講究營養(yǎng)均衡
13、,粗細搭配 C.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有了顯著的改善 D.開私家汽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 8.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民對于時間的掌握發(fā)生著變化,有這樣的說法:50年代看天上(太陽),70年代看墻上(掛鐘),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機、手機)。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 A.我國人民的消費觀念發(fā)生變化 B.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發(fā)生變化 C.我國人民的消費結構不斷優(yōu)化 D.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發(fā)生變化 9.下列有關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通信方式的變遷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信息傳遞變得快捷、簡便 ②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 ③阻礙了人們的感情交流 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
14、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觀察下列兩幅圖片,回答問題。 (1)圖一、圖二中的人物分別是誰?他們的突出貢獻分別是什么? (2)請你再說出一位你熟悉的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及其代表性成就。 (3)你覺得這些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 1.(2019年湖北荊州卷)20世紀60、70年代,我國在國防尖端技術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這不僅增強了我國的戰(zhàn)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這項成就是 A.“兩彈一星”的成功 B.實施載人航天工程 C.開創(chuàng)治療瘧疾新方法 D.雜交水稻培育技術 2.(
15、2019年湖南株洲卷)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以表彰他 A.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B.發(fā)明了秈型雜交水稻 C.自主研制人造衛(wèi)星 D.研制原子彈爆炸成功 3.(2019年湖南株洲卷)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師帶著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們不可能看到的是 4.(2019年湖北黃石卷)1978年,我國很少有家庭擁有家用汽車和摩托車,2007年,城鎮(zhèn)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達到606輛,農村每百戶擁有摩托車達到48.52輛。我國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從1986年的2.5臺增長到2007年的10.2臺。這主要反映出我國 A.城市建設發(fā)展 B.思
16、維方式改變 C.傳統(tǒng)觀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考點沖關 1.【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1964年10月”“蘑菇云”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4年10月16日,在我國西部戈壁,伴隨著一聲霹靂巨響,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宣告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B項符合題意;A項的時間是1970年;C項的時間是1967年;D項的時間是1999年。故答案選B。 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袁隆平的有關知識,關鍵信息是“試驗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業(yè)科學家袁隆平經過多年反復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這種雜交水稻能比常規(guī)稻增產20%左右,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
17、平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彼J為,科學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頂著太陽,趟著泥水,下田”。A、B、C和題文材料無關,故選D。 3.【答案】D 【解析】中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從中醫(yī)藥古典文獻中獲得靈感,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經過數百次實驗,終于在70年代初發(fā)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chuàng)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由于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故選D。 4.【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屠呦呦認為不能死守
18、老祖宗的寶貝、固步自封,對傳統(tǒng)文化應該有繼承、有創(chuàng)新,即取其精華,推陳出新,B項符合題意。A、C、D的做法都太絕對。故選B。 5.【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試驗取得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故正確順序是③①②④,答案選A。 6.【答案】A 【解析】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半p百”方針提出后,文化領域出現了繁榮景象。
19、故選A。 7.【答案】A 【解析】改革開放前,由于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商品嚴重匱乏,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不僅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也很單調。改革開放后,隨著物資的豐富和思想觀念的解放,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布票是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A符合題意。B、C、D反映的都是改革開放后的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A。 8.【答案】B 【解析】題干材料中的“掛鐘”“手表”“BP機、手機”反映了新中國以來科技的發(fā)展,這些科技成果促進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發(fā)生變化。A、C、D與題意不符,本題選B。 9.【答案】D 【解析】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通信方式的變遷使人們的聯系更加方便,從而有利于人們的感情
20、交流,③的說法不正確。①②④正確,故選D。 10.【答案】(1)圖一: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圖二:屠呦呦,發(fā)現并提煉了青蒿素,開創(chuàng)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 (2)南仁東,主持建設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3)刻苦鉆研,勇于探索,善于創(chuàng)新,不怕困難等。 【解析】(1)圖一中人物是袁隆平,圖二中的人物是屠呦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從中醫(yī)藥古典文獻中獲得靈感,發(fā)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chuàng)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數億人受益。 (2)開放性題目,言
21、之有理即可,如南仁東、黃大年等。 (3)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刻苦鉆研,勇于探索,善于創(chuàng)新,不怕困難等。 直通中考 1.【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不僅增強了我國的戰(zhàn)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故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項。故選A。 2.【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袁隆平發(fā)明了秈型雜交水稻,首個選出雜交水稻優(yōu)質品種“南優(yōu)二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于2018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發(fā)改革獎章。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3.【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16年是科技信息發(fā)展的時代,在這個年代我們可以看到用微信支付、穿現代服裝、住小洋樓等,但是看不到用糧票買米。糧票是1955年發(fā)行的,而到了1992年底,已經停止使用糧票政策。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4.【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描述的是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生活質量也逐漸提高,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 11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業(yè)管理制度:常見突發(fā)緊急事件應急處置程序和方法
- 某物業(yè)公司冬季除雪工作應急預案范文
- 物業(yè)管理制度:小區(qū)日常巡查工作規(guī)程
- 物業(yè)管理制度:設備設施故障應急預案
- 某物業(yè)公司小區(qū)地下停車場管理制度
- 某物業(yè)公司巡查、檢查工作內容、方法和要求
- 物業(yè)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十大應急處理預案
- 物業(yè)公司巡查、檢查工作內容、方法和要求
- 某物業(yè)公司保潔部門領班總結
- 某公司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制度
- 物業(yè)管理:火情火災應急預案
- 某物業(yè)安保崗位職責
- 物業(yè)管理制度:節(jié)前工作重點總結
- 物業(yè)管理:某小區(qū)消防演習方案
- 某物業(yè)公司客服部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