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共政策概論習題及答案

上傳人:w****3 文檔編號:120937753 上傳時間:2022-07-18 格式:DOCX 頁數(shù):43 大?。?4.71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7公共政策概論習題及答案_第1頁
第1頁 / 共43頁
2017公共政策概論習題及答案_第2頁
第2頁 / 共43頁
2017公共政策概論習題及答案_第3頁
第3頁 / 共43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7公共政策概論習題及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7公共政策概論習題及答案(4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17公共政策概論習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道試題,共40分。) 1 .公共政策是(A)依據(jù)特定時期的目標,通過對社會中各種利益進行選擇與整合,在追求有效增進與公平分配社會利益中所制定的行為準則。A.政 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A.利益 3 .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公共政策制定、執(zhí)行、評估和監(jiān)控等活動有影響或試圖施加影響的個人、團體或組織是指(A)A. 公共政策主體 4 .在西方,與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并列的“第四種權力”是指(D) A.公民B.非政府組織C.利益集團D.大眾傳媒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規(guī)范、管制、調節(jié)和制約的社會成員

2、被稱為(B) A.公共政策客體B.目標群體C.思想庫D.政策目標 6 .(A)構成政策系統(tǒng)運行的外部條件,影響和制約著公共政策過程。 A.公共政策環(huán)境B.全球化C.國際化D.信息化 7 .國內政策環(huán)境中的文化環(huán)境不包括(C) A.傳統(tǒng)習俗文化B.政治文化C.精英文化D.普通文化水平 8 .荷蘭經濟學家(D)是最早試圖對政策工具加以分類的學者。 A.薩拉蒙B.羅威C.林布隆D.科臣 9 .(C)是指政府通過一系列行政管理過程(通常由特別指定的管制機構來執(zhí)行),要求或者禁止個人和機構的 A.管理B.強制C.管制D.限制 10 .卡爾.帕頓和大衛(wèi).沙維奇在(A)一書中提出了確定問

3、題邊界的便捷計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規(guī)劃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導論》 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問題界定》 11 .(B)的建立是社會問題轉化為政策問題的關鍵一步。 A.政策問題B.政策議程C.政策目標D.政策對象 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個政策過程中居于(D)地位。 A.權威B.重要C.次要D.樞紐 13 .政策方案評估的重點內容是(B)。 A.效果評估B.可行性評估C.風險評估D.價值評估 14 .完全理性決策模型的理論前提是決策者是(C)。 A.政治人B.文化人C.經濟人D.精英 15 .政策執(zhí)行研究作為一種新的現(xiàn)象興起是以1973年的普

4、雷斯曼和韋達 夫斯基寫的(A)出版作為標志。 A.《執(zhí)行》B.《政策執(zhí)行與評估》C.《奧蘭克計劃》D.《公共政策學》 16 .公共政策評估過程包括評估準備、(C)和評估總結三個階段。 A.評估調查B.評估實施C.評估執(zhí)行D.評估完成 17 .政府機構為了滿足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務, 實現(xiàn)行政目標所需要的各類資源和條件的總稱為(A) A.正常利益B.超常利益C.失常利益D.合理利益 18 .維護和實現(xiàn)(B)是國家和公共權力產生的主要原因。 A.集體利益B.公共利益C.家庭利益D.個人利益 19 .公共政策政治學分析模型主要包括(C)和集團分析模型。 A.

5、價值分析模型B.史密斯模型C.精英分析模型D.多源流分析模型 20 .公認的福利經濟學之父是(B)。 A.帕累托B.庇古C.肯尼思?阿羅D.薩繆爾森 二、多項選擇題(共5道試題,共20分。) 1 .社會利益的內容包括(ABC) A.社會分享性的公共利益B.組織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獨享性的個人利益D.集體分享性的個人利益 2 .在我國,官方決策主體主要包括(ABCD) A.立法機關B.行政機關C.司法機關D.執(zhí)政黨 3 .麥克唐奈和艾莫爾根據(jù)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標,將政策工具分為(ABCD)。 A.命令型工具B.激勵型工具C.能力建設型工具D.系統(tǒng)變遷型工具 4 .公共

6、政策問題構建的步驟包括(ABCD) A,以“問題感知”體悟“問題情境”B.以“問題搜索”認定“元問 題” C.以“問題界定”發(fā)現(xiàn)“實質問題”D.以“問題陳述”建立“正式問題” 5 .政策方案優(yōu)選中共識的形成途徑有(BCD) A.領導B.交換C.說服D.強制 三、判斷題(共20道試題,共40分。) 1 .學者羅伯特?達爾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與其字面意思相同,即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A)A.錯誤B.正確 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導向功能、調控功能與分配功能。(B)A.錯誤B.正確 3 .利益集團具有兩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張;二是影響而非主導公共政策的制定。(B

7、)A.錯誤B.正確 4 .按照地域原則劃分,一個國家的政策環(huán)境可簡單劃分為國內政策環(huán)境和國內政治法律環(huán)境。(A)A.錯誤B.正確 5 .政策環(huán)境是政策賴以產生和發(fā)展的先決條件,決定和制約著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導地位。(B)A.錯誤B.正確 6 .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環(huán)境下,政策主體選擇的、用以影響政策客體、實現(xiàn)政策目標的手段和途徑。(B)A.錯誤B.正確 7 .公共責任是第三部門研究中的一個核心課題。(B)A.錯誤B.正確 8 .政策問題的論證可以分為一級論證、二級論證、多級論證和小論證。 (A)A.錯誤B.正確 9 .頭腦風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數(shù)目的人員,尤其是相關的專家學

8、者或利益 當事者,從不同角度討論相關的政策問題,在短時間內激發(fā)大量新構想的方法。(B)A.錯誤B.正確 10 .影響政策目標確定的主要因素有價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標的多重性及其沖突。(A) A.錯誤B.正確 11 .成本效益分析以貨幣價值作為測量標準,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經濟價值。(B) A.錯誤B.正確 12 .美國公共政策專家保羅?A?薩巴蒂爾指出政策執(zhí)行研究有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徑。(B)A.錯誤B.正確 13 .美國政治學家P鍬辛將人類社會追求的五種理性作為政策評估的標準:技術理性、經濟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會理性。(A)A.錯誤B. 正確 14 .政策終止

9、既是公共政策過程的結束,也是公共政策過程的開始。(B)A.錯誤B.正確 15 .公共政策終止可能遇到的障礙有心理上的抵觸、組織的持久性、反對勢力的聯(lián)盟、法律上的障礙和高昂的成本。(B)A.錯誤B.正確 16 .確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圍的三大原則性標準:目的上的公益性; 實現(xiàn)途徑上公開化、制度化;內容上的合理性。(B)A.錯誤B.正確 17 .公共利益具有主觀性、客觀性、獨立性、穩(wěn)定性、相對性和群體性等特點。(A) A.錯誤B.正確 18 .集團分析模型的理論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魯門和哈羅德?拉斯韋爾。 (A) A.錯誤B.正確 19 .從政治學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過

10、程看作各種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協(xié)調適的博弈過程。(B)B.正確 20 .公共選擇是指非市場的集體選擇,實際上就是政府選擇。(B)B.正 確 【選擇題】 1 .美國學者戴維。伊斯頓認為(D) A凡是政府決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B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權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員執(zhí)行的法律和法規(guī)。C公共政策是一種具有目標、價值與策略的大型計劃 D公共政策是對全社會的價值做權威性的分配 2“政策科學”的概念是由美國政治學家(a)最早提出的 A拉斯韋爾B伊斯頓C西蒙D史密斯 3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公開政策制定、執(zhí)行、評估和監(jiān)控等活動有影響或

11、試圖施加影響(d) A非官方決策主體B執(zhí)政黨C公共政策客體D公共政策主體 4在西方,與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并列的“第四種權力”是指(C) A利益集團B非政府組織C大眾傳媒D公民 5社會的實際狀態(tài)與社會期望之間的差距就形成了(C) A集體問題B個人問題C社會問題D公共問題 6那些受公共政策規(guī)范、管制、調節(jié)和制約的社會成員被稱為(B) A思想庫B目標群體C公共政策客體D政策目標 7認為政治文化主要有地區(qū)型、依附型和參與三中類型的是學者() A古德諾B德羅爾C阿爾蒙德D托馬斯?戴伊 8 .公共政策環(huán)境的特征不包括(D) A互動性B系統(tǒng)性C復雜性和多樣性D全球性 9 .在政治

12、法律環(huán)境中,對公共政策直接影響最強的是() A執(zhí)政黨B政治制度C政治文化D法律 10 .第三部門研究的一個核心課題是(A) A公共責任B公共利益C公共道德D公共服務 11 .加拿大學者邁克爾?豪利特和M?拉米什的著作是(C) A《公共政策分析導論》B《政策分析中的問題界限》 C《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環(huán)與政策子系統(tǒng)》D《公共政策分析和規(guī)劃的 初步方法》 12 .由負責政策制定的具體組織來進行的是(B) A一級論證B功能論證C小論證D二級論證 13 .“問題界定之父”是學者(D) A格斯頓B安德森C林布隆D德瑞 14 .學習理論最典型的理論類型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坎貝爾的(A

13、) A實驗理論B過程理論C選擇理論D企業(yè)精神理論 15 .公共權力機關爭對特定的政策問題,依據(jù)一定的程序和原則確定政策 目標、設計政策方案并進行優(yōu)選抉擇的過程是(D) A政策評估B政策終止C政策執(zhí)行D政策方案規(guī)劃 16 .政策過程的中介環(huán)節(jié)是指(B) A政策評估B政策執(zhí)行C政策制定D政策問題建構 17 .自上而下模式是以(D)為基礎的。 A行動理論B組織理論C現(xiàn)代行政模式D古典的行政模式 18 .公共政策評估是對(A)所進行的研究。 A公共政策實施效果B公共政策全過程C政策方案D公共政策執(zhí)行 19 .公共政策評估在本質上是一種(D) A事實判斷B經濟效益判斷C社會效益判

14、斷D價值判斷 20 .階級斗爭產生的物質根源是(A) A利益糾紛B權力C土地D資源 【多選題】 21 .社會利益的內容包括(ABC) A社會分享性的公共利益B私人獨享性的個人利益 C組織分享性的共同利益D集體分享性的個人利益 22 .國內政策環(huán)境包括(ABCD) A自然地理環(huán)境B政治法律環(huán)境C經濟社會環(huán)境D文化環(huán)境 23 .層級分析的技術可以幫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ABC) A客觀原因B可能的原因C似然的原因D受控的原因 24 .政府失靈的原因是(ABCD) A官僚機構的低效率B政府擴張或政府成長C公共決策的失誤D尋租 25 .價值評價的一般原則(ABCD) A

15、兼顧與急需的統(tǒng)一B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 C社會選擇與個人選擇的統(tǒng)一D擇優(yōu)與代價的統(tǒng)一 【判斷題】正確的”錯誤的“X” 26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運行的出發(fā)點和歸宿(V) 27 .在我國,司法權力機關的構成要素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法院 (,) 28 .利益集團對公共政策的影響都是積極的(X) 29 .目標群體,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規(guī)范、管制、調節(jié)和制約的社會成員(,) 30 .目標群體對于某項公共政策的態(tài)度選擇有兩種形式,一是接受,二是不接受(,) 31 .政策環(huán)境直接決定一國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態(tài)性、適應性和適度化(V) 32 .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近年來電子政務的發(fā)展

16、(X) 33 .政策工具是進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點(V) 34 .志愿者組織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爭議的自愿性工具(X) 35 .公共政策問題來源于社會期望與社會現(xiàn)狀之間的差距(V) 36 .層級分析是一種澄清概念的技術,這些概念用來界定問題情境,并對其進行分類(X) 37 .技術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規(guī)劃的具體產生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 (,) 38 .企業(yè)精神理論認為政策方案規(guī)劃是一種考驗、再考驗與不斷修正政策方案的澄清過程,直到政策方案完全適應政治環(huán)境為止(X) 39 .組織理論強調組織在政策執(zhí)行中的地位,認為只有了解組織是怎樣工 作的,才能理解所以執(zhí)行的政策以及它在執(zhí)行中是如何被

17、調整和塑造的() 40 .行動理論認為政策執(zhí)行被視為對某項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廣泛行動 () 41 .公共政策評估是一種有計劃、按步驟進行的活動,但很難找到規(guī)律可循的系統(tǒng)過程() 42 .美國政治學家P狄辛將人類社會追求的五種理性作為政策評估的標準:技術理性、經濟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會理性(X) 43 .確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圍的三大原則性標準,目的上的公益性,實現(xiàn)迷徑上公開化、制度化;內容上的合理性(,) 44 .利益是人們?yōu)榱松?、享受和發(fā)展所需要的資源和條件(V) 45.政治精英模型認為,政治精英是政治系統(tǒng)的決定因素,他們決定政治系統(tǒng)的性質、政治過程和政治系統(tǒng)的變遷

18、(,)40、以下屬于第三代政策執(zhí)行研究的是(CD)。 A.政策執(zhí)行循環(huán)模型B.政策執(zhí)行博弈模型 C.府際政策執(zhí)行溝通模式D.支持聯(lián)盟框架 41、以下屬于微觀層面的政策執(zhí)行模型是(AB)0 A.政策執(zhí)行循環(huán)模型B.政策執(zhí)行博弈模型 C.政策執(zhí)行過程模型D.政策執(zhí)行系統(tǒng)模型 42、政策效果評估包括(CD)的整合性評估。 A.環(huán)境發(fā)展B.社會公平C.事實層面D.價值層面內容 43、美國的卡爾?帕頓和大衛(wèi)?沙維奇認為大部分評估標準可以分為的類型包括(ABCD) A,技術可行性B.經濟和財政可行性C.政治可行性D.行政操作可行性44、政策主體通過政策評估獲得實施中的現(xiàn)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

19、,必須對該項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斷和選擇,大致的選擇有(BCD)。 A.政策制定B.政策補充C.政策修正D.政策終止 45、公共政策評估過程包括的階段(ABC) A.評估準備B.評估實施C.評估總結D.評估計劃 46、評估實施階段的主要任務是(ABD) A.采集評估信息B.分析評估信息C.落實評估資源D.得出評估結論 47、以下分析方法屬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BC) A.政治學分析法B.經濟分析法C.階級分析法D.倫理學分析法 48、公共選擇理論的特征有(ABC) A.個人主義的方法論B.理性經濟人假設 C.交易政治學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D.政府的主要職能通過改革交易

20、費用制度來降低交易費用。 49、政府利益的表現(xiàn)形式(ABC) A.政府工作人員的個人利益B.地方利益、部門利益等小集團利益 C.整個政府的機構利益D.領導的個人利益 50、按照政府內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們可以將政府利益分為(BCD) A.公共利益B.正常利益C.超常利益D.失常利益 51、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體現(xiàn)在(ABCD) A.政治領域的合法性功能B.經濟領域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 C.社會領域的凝聚性功能D.法律領域的限權和授權功能 52、美國學者戴維?伊斯頓認為公共政策是對全社會的價值做出有權威的分配,其定義內容包括(ABCD) A.公共政策的實質是分配B.分配的內容是價值

21、 C.分配是面向全社會的D.分配的行為與結果具有權威性 53、公共政策政治學分析模型主要包括(BC) A.多源流分析模型B.精英分析模型C.集團分析模型D.政策執(zhí)行博 弈模型 54、集團分析模型的理論代表人物是(BCD) A.拉斯韋爾B,杜魯門C.本特利D.萊瑟姆 55、美國學者波齊曼提出目前存在的公共政策分析途徑包括(BC) A.量化分析B.來自傳統(tǒng)公共行政的“政策途徑”,即P途徑。 C.產生于工商管理,由私營組織管理和經濟理論相結合,介入到傳統(tǒng)公共行政學之中的“商業(yè)途徑”,即B途徑。D.倫理學分析 56、經濟學從稀缺性角度看待人類行為,主要包括(ABCD) A.生產什

22、么,即總量為既定的生產資源用來生產哪些產品和生產多少。 B.如何生產,即如何組織生產使生產要素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C.為誰生產,即生產出來的產品如何在消費者、企業(yè)、政府和其他經濟組織之間進行分配。 D.既定的社會資源總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 57、英國經濟學家庇古采用的檢驗社會經濟福利的標準是(CD) A.社會政策的合理性B.制度法律的完善性 C.國民收入的大小D.國民收入的分配 58、公共選擇理論是研究集體決策的科學,它的含義包括(AD) A.集體性B.個人性C.合法性D.規(guī)則性 59、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ABC) A.政府源自個人間的社會契約B

23、.政府職能 C.政府失靈D.公共利益表達的康多塞悖論 60、政府失靈的原因是(ABCD) A.公共決策的失誤B.政府擴張或政府成長 C.官僚機構的低效率D.尋租 61、威廉姆森概括的新制度經濟學的重要特征包括(ABCD) A.新制度經濟學充分假設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 B.新制度經濟學堅持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技術本質,而且還在于管理方式結構。 C.新制度經濟學用的是比較方法 D.新制度經濟學認為行為假設被看做現(xiàn)實中的重要部分,這個層次的嚴重失敗將導致制度經濟學的危機。 62、新制度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括(ABC) A.交易費用理論B.產權理論與國家理論C.企

24、業(yè)理論D.政府職能 63、帕頓和沙維奇認為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包括(ABC) A.描述性理論B.規(guī)范性理論C.批判性理論D.事實性理論 64、西蒙指出在任何決策中均包含(BC) A.主觀因素B.事實因素C.價值因素D.客觀因素 65、價值分析標準的類型分為(ABCD) A.義務論標準B.目的論標準C.本質論標準D.品彳惠論標準 66、價值評價的一般原則(ABCD) A.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B.社會選擇與個人選擇的統(tǒng)一 C.兼顧與急需的統(tǒng)一D.擇優(yōu)與代價的統(tǒng)一 67、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表現(xiàn)在(ABCD) A.定量研究以數(shù)量分析來解釋現(xiàn)象的特征,因之缺少背景和實踐材料,對于

25、說明社會現(xiàn)象的特征不夠具體,不能給人們理解這些現(xiàn)象提供經驗基礎。 B.在現(xiàn)實社會中,自然界與社會都存在著大量的模糊現(xiàn)象,事物都具有精確性和模糊性所構成的二重性。 C.定量分析方法在為社會問題建模時,往往只關注其中可以量化的變量,不考慮那些無法量化的關鍵因素。 D.定量方法的科學主義方法論基礎遭到了歷史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的批判。 三、判斷題 1、學者羅伯特達爾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與其字面意思相同,即為 “公共”而制定的政策。(X)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導向功能、調控功能與分配功能。(V) 3、“政策”與“公共政策”之間的差別就體現(xiàn)在“公共”二字上。(V) 4、社會公共事務

26、應該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務、經濟性公共事務和法律性公共事務等。(x) 5、伍德羅?威爾遜認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權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員執(zhí)行的法律和法規(guī)。(V) 6、美國學者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五種。(V) 7、公共政策科學在西方經歷了創(chuàng)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幾個階段。(V) 8、公共性是公共政策運行的出發(fā)點和歸宿。(V) 9、利益集團具有兩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張;二是影響而非 主導公共政策的制定。(V) 10、司法機關是公共政策主體最重要的構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職責是制 定法律和政策。(x) 11、行政機關是

27、立法機構所確立的國家意志的執(zhí)行者。(V) 12、在我國,司法權力機關的構成要素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V) 13、亞里士多德認為,公民的身份意味著參政的權利。(V) 14、利益集團是“位于公民個人和國家龐然大物之間的緩沖器”,是國家和社會的鏈接紐帶。(V) 15、利益集團對公共政策的影響都是積極的。(X) 16、非官方決策主體包括利益集團、政治黨派、大眾傳媒、思想庫和公 民個人。(V) 17、風險性問題是指在解決此問題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風險性,政策價值目標相互沖突,許多方面又都具有不可預測性,需冒很大的風險。(V) 18、實質性的問題是以公共問題為核心,并能快速地解決使之排除

28、在政策議程之外的問題。(x) 19、象征性的問題是對社會有重大影響的存在爭論的問題。(x) 20、社會問題的“復雜動態(tài)性”強調,人們?yōu)檫m應自身直覺與環(huán)境變遷而選擇適應性策略策略的過程,是一種不斷反饋與無限循環(huán)的過程。(x) 21、目標群體,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規(guī)范、管制、調節(jié)和制約的社會成 員。(V) 22、目標群體對于某項公共政策的態(tài)度選擇有兩種形式,一是接受,二 是不接受。(V) 23、按照地域原則劃分,一個國家的政策環(huán)境可簡單劃分為國內政策環(huán)境和國內政治法律環(huán)境。(X) 24、政策環(huán)境是政策賴以產生和發(fā)展的先決條件,決定和制約著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導地位。(V) 25、

29、政策主體、政策客體和政策環(huán)境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的關系。(V) 26、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實施,依然不會對環(huán)境產生反作用,從而導致環(huán)境的改善和重塑。(x) 27、政策環(huán)境直接決定一國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態(tài)性、適應性和適度化。 (v) 28、政治文化是指一個社區(qū)成員對政治的認知、情感和評價,可具體表 現(xiàn)為其對政治的態(tài)度、信仰、價值觀和政治參與的技能等。(V) 29、我國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集權型的政治文化。(V) 30、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近年來電子政務的發(fā)展。(X) 3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環(huán)境下,政策主體選擇的、用以影響政策客體、實現(xiàn)政策目標的手段和

30、途徑。(V) 32、政策工具是實現(xiàn)政策目標的基本途徑。(V) 33、政策工具是進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點。(V) 34、志愿者組織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爭議的自愿性工具。(X) 35、自愿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導目標群體的行動。(X) 36、補貼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個人、公司或組織給予其他個人、公司和組織的各種形式的財政轉移。(V) 37、政策問題的論證可以分為一級論證、二級論證、多級論證和小論證。 (x) 38、頭腦風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數(shù)目的人員,尤其是相關的專家學者或利益當事者,從不同角度討論相關的政策問題,在短時間內激發(fā)大量新構想的方法。(V) 39、公共政策問題

31、來源于社會期望與社會現(xiàn)狀之間的差距。(V) 40、政策問題具有相互依存性、主觀性、人為性和動態(tài)性。(V) 41、層級分析是一種澄清概念的技術,這些概念用來界定問題情境,并 對其進行分類。(X) 42、類別分析是一種用于查明問題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術。(X) 43、影響政策目標確定的主要因素有價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標的多重性及其沖突。(X) 44、成本效益分析以貨幣價值作為測量標準,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經濟價值。(V) 45、過程理論認為政策設計是靈感而非汗水的產物,是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而非系統(tǒng)思考的過程。(X) 46、企業(yè)精神理論認為政策方案規(guī)劃是一種考驗、再考驗與不斷修正政策方案的調適過

32、程,直到政策方案完全適應政治環(huán)境為止。(X) 47、學習理論強調政策規(guī)劃者從政策環(huán)境中學習強化政策執(zhí)行力的知識 與技巧,以提高政策方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V) 48、技術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規(guī)劃的具體產出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 (v) 49、美國公共政策專家保羅?A薩巴蒂爾指出政策執(zhí)行研究有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徑。(V) 50、行動理論認為政策執(zhí)行被視為對某項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廣泛行動。 (v) 51、組織理論強調組織在政策執(zhí)行中的地位,認為只有了解組織是怎樣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執(zhí)行的政策以及它在執(zhí)行中是如何被調整和塑造的。 (v) 52、系統(tǒng)理論認為政策執(zhí)行是一個政

33、治上討價還價的過程。(X) 53、因果理論將政策看做一種假設,將政策執(zhí)行看做引導人們到達目的地的地圖,關心政策過程中的因果關系。(V) 54、府際政策執(zhí)行溝通模式屬于自上而下政策執(zhí)行研究。(X) 55、美國政治學家P狄辛將人類社會追求的五種理性作為政策評估的標 準:技術理性、經濟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會理性。(X) 56、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實施對客體及環(huán)境所產生的影響或效果。 (V) 57、公共政策終止可能遇到的障礙有心理上的抵觸、組織的持久性、反對勢力的聯(lián)盟、法律上的障礙和高昂的成本。(V) 58、政策影響是指目標群體和受益者所獲得的貨物、服務或其他各種資 源。(X

34、) 59、政策產出可以等同于政策效果。(X) 60、公共政策評估是一種有計劃、按步驟進行的活動,但很難找到規(guī)律可循的系統(tǒng)過程。(X) 61、確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圍的三大原則性標準:目的上的公益性 實現(xiàn)途徑上公開化、制度化;內容上的合理性。(V) 62、公共利益具有主觀性、客觀性、獨立性、穩(wěn)定性、相對性和群體性 等特點。(X) 63、利益是人們?yōu)榱松?、享受和發(fā)展所需要的資源和條件。(V) 64、政府公共管理的過程實際上是從利益選擇到利益綜合再到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實這樣一個動態(tài)過程。(V) 65、“高級贏利”思想認為:在社會主義社會,不僅要考察個別的微觀利益,而且要考察整體的

35、宏觀利益,不僅要考慮短期利益,而且更要考慮長期利益。(V) 66、在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產權理論和國家理論是兩個基本的支柱,并由此說明經濟增長和衰退的根源。(x) 67、集團分析模型的理論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魯門和哈羅德?拉斯韋爾(x) 68、從政治學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過程看作各種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協(xié)調適的博弈過程。(V) 69、政治精英模型認為,政治精英是政治系統(tǒng)的決定因素,他們決定政治系統(tǒng)的性質、政治過程和政治系統(tǒng)的變遷。(V) 70、精英分析模型認為,公共政策是不同利益集團之間達到均衡的結果。 (x) 71、公共選擇是指非市場的集體選擇,實際上就是政府選擇。

36、(V) 72、從公共選擇理論的角度來理解,公共政策本質上是關于個體和集體選擇的制度安排結構。(X) 73、福利經濟學不關注單個人的效用,只關注一個社群中所有人的共同福利-社會福利。(X) 74、帕累托效率是指這樣一種社會資源配置狀態(tài):在不損害任何一個社會成員境況的前提下,重新配置資源已經不可能使任何一個社會成員的境況變好,或者說,要改善任何一個社會成員的境況,必定要損害其他社會成員的境況。(V) 2017公共政策概論小抄 一、名詞解釋: 1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據(jù)特定時期的目標,在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綜合、分配和落實的過程中所制定的行為準則。 2 .公共政策主體:是指參與、影

37、響公共政策全過程,對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間接的決定作用的組織或個人。 3 .公共政策主體能力:是指政策主體能否成功地適應環(huán)境挑戰(zhàn)及其程度,即在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下,政策主體能否應付或適應這些挑戰(zhàn),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 .決策權力:可以定義為一種法律權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動中做出選擇的權力,或者影響政策主體、推動他去選擇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動的權力。 5 .集權制:是指權力集中于上級決策組織,上級組織包攬較多的決策事務,下級只能依照上級指令行事的決策機制。 6 .分權制:是指各級決策組織在各自管轄的范圍內享有決策權,上級無權干預下級決策活動的決策體制。 7 .監(jiān)控系統(tǒng):是指政策系統(tǒng)之外的

38、人員和機構,對政策行為、政策方案的內容和執(zhí)行,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的機構。 8 .行動理論:認為政策執(zhí)行是指對某一項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廣泛行動。 9 .組織理論:認為政策執(zhí)行需要組織,沒有組織就沒有執(zhí)行。在人們所建立的各種組織中,執(zhí)行組織是最嚴密的。因為它適應了執(zhí)行中所需要的迅速準確之特點。負責執(zhí)行的組織,其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屬性,往往影響到該組織執(zhí)行政策的能力。 10 .因果理論:大致包括兩類內容:(1)把政策決定看成是一種假設,一張“指導人們從當前情況導出設計目標的地圖”。政策執(zhí)行是按地圖所指引的方向到達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潛在因果假設分為兩個因素:貫徹影響力和技術能力。 13 .系統(tǒng)

39、理論:認為政策執(zhí)行過程的分析,可以理解為外界環(huán)境對政策系統(tǒng)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輸入,系統(tǒng)產生了政策輸出,由政策結果和反饋提供了政策的評價與再輸入過程。 11 .管理理論:認為主要負責政策執(zhí)行的行政機構,不僅受其合法委任權的影響,而且還要受到與之相關的利益集團的影響,政策系統(tǒng)中立法機關干預的影響,以及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中其它各種因素的影響。該理論把“管理 與“執(zhí)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義語。 12 .交易理論:認為政策執(zhí)行是一個政治上討價還價的過程。這中間,政策執(zhí)行者與政策對象之間通過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種力量的互動過程中,達成某種妥協(xié)、退讓或默契。依據(jù)某種價值標準制定的政策目標與方案是較為

40、理想的結果,但在實際中卻是行不通的。 14 .演化理論:認為在提出政策問題、制定政策目標、擬定政策方案的過程中,都存在著告許多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標實際上會產生矛盾與沖突,因而在實際執(zhí)行中,會對原有目標不斷地重新設計。政策制定是反復的形成、執(zhí)行、再形成的演化過程。 15 .公共政策評價:是指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對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價值進行判斷的一種政治行為,目的在于取得有關這些方面的信息,作為決定政策變化、政策改進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據(jù)。 16 .正式評價:是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評價方案,并嚴格按規(guī)定的程序和內容執(zhí)行,并由確定的評價者進行的評價。 17 .非正式評價:是指對評價

41、者、評價形式、評價內容沒有嚴格規(guī)定,對評價的最后結論也不作嚴格要求,人們根據(jù)自己掌握的情況對公共政策做出評價。 18 .完全理性思維:中存在一個基本的假定,即人類的行動是或者應當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夠從實用主義的觀點把人類的行動解釋為合乎理性的。擁有完全理性思維特征的公共決策者追求完美主義類型的決策。他們認為,決策者可以搜集完備所有的決策因素,并且決策系統(tǒng)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分析這些信息,因此可以選擇一個最佳的決策方案。 25 .系統(tǒng):指由兩個以上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與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 26 .經濟合理性思維:是對完全理性思維方式的一種改進或具體化,并且是現(xiàn)實公共決策

42、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這一思維方式將決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經濟可行性這個核心問題上,用經濟的數(shù)量規(guī)則來限定的理性追求,將對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預算約束之內。 27 .漸進思維:指導下的公共決策者通常認為,政策制定和貫徹是且應當是通過緩慢地進展和小心的改變實現(xiàn)的;目標應當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調整;他們認為所謂最優(yōu)化純粹是烏托邦,能夠較為滿意就已經不錯了;他 們懷疑人類是否有能力來劇烈地改造未來,主張走一步看一步。漸進思維是對完全理性思維的又一種修政。 28 .順序決策思維:主要用于當知識和意見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時候。在第一階段,決策者往往同時較多地選擇一些處理方法或決策,在取得

43、新的認識和更為一致的意見后再過渡到下一階段,然后選擇比較可行的決策。 29 .劇烈變革思維:主要運用于新設計,或者是終止和替換現(xiàn)有系統(tǒng)的決策類型。劇烈變革思維強調決策的迅速和徹底性,要求在較早的時間內和較大規(guī)模下改變系統(tǒng)的運行情況。當系統(tǒng)的問題很多而且積重難返,關系盤根錯節(jié)時,就可以運用這種思維方式進行決策。 30 .頭腦風暴法:是一種專家會議法,可用來產生有助于查明問題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標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創(chuàng)造性思維專家奧斯本(ALEXF.OSBORI#先提出的一種加強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手段。它可以用來產生大量關于解決問題的潛在辦法的建議。它通過召集一定數(shù)量的專家(通常在 10~1

44、5人之間)一道開會研究,共同對某一問題做出集體判斷。 31 .德爾菲法:是一種直覺預測技術。它是1948年由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首先發(fā)明的,以古希臘神話中的神諭之地、可預卜未來的阿波羅神廟原址“德爾菲(DELPHI)命名。這種技術最初是為軍事策略問題的預測而設計的,后來逐步為政府部門和工商業(yè)所采用,并擴展到教育、科技、運輸、開發(fā)研究、太空控測、住宅、部門預算和生活品質等領域。 32 .系統(tǒng)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tǒng)性把對象放在系統(tǒng)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種方法,也就是從系統(tǒng)的觀點出發(fā),始終著重從整體與部分(要素) 之間,從整體與外部環(huán)境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中,綜合而精確地考察

45、對象以達到最優(yōu)地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 33 .系統(tǒng)分析:最早是由美國蘭德公司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系統(tǒng)分析就是對一個系統(tǒng)內的基本問題,用系統(tǒng)觀點進行思維推理,在確定和不確定的條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過分析對比,為達到預期目標選出最優(yōu)方案;也可以說,系統(tǒng)分析就是為政策主體選擇一個行動方向,通過對情況的全面分析,對備選方案擇優(yōu),為政策主體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34 .決策支持系統(tǒng):是指輔助決策工作的一種計算機系統(tǒng),由美國麻省理 工學院的米切爾.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學、運籌學、控制論和行為科學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模擬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手

46、段,面對半結構化的決策問題,支持決策活動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如計算機系統(tǒng)。 35 .什么是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知識經濟是與農業(yè)經濟、工業(yè)經濟相對應的一種經濟形態(tài),是以知識資源為基礎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tài),是以信息的生產和利用為核心,以人力資本為動力,以高新技術產業(yè)為支柱,以強大的系統(tǒng)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體系為后盾,以追求知識價值的不斷更新為目標的經濟。 36 .扁平式組織:削減了許多內部層級,使自身結構變得相對簡單,這種組織結構強調信息共享,重視橫向聯(lián)系與協(xié)作,重視權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強調人力資源開發(fā)。扁平的學習型組織因其有利于信息傳輸?shù)膬?yōu)點而

47、成為公共組織的變革趨勢。 37 .公共決策體制:不僅指公共政策權力在政策主體之間進行分配所形成的權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體在政策過程中的活動程序。 38 .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領域內某個管理問題或政策問題的描述和記錄。 39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種。它是指運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對公共政策案例進行辨析,發(fā)現(xiàn)和解決公共政策問題,以促進對公共政策認識和研究的深化,改進公共政策實踐的一種研究方法。 40 .公共問題:是指那些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廣泛影響,具有不可分性,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性社會問題。 41 .公共利益:是個人與其他社會成員所共享的資源與條件。

48、 42 .公共責任:指社會成員對參與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責任心和自覺性,也意指他們對其行為結果承擔責任的程度。 43 .政策協(xié)調:政策執(zhí)行中的協(xié)調,最基本的是解決利益沖突。從利益關系上看,改革與發(fā)展就是要改變原 有利益格局,調整好利益關系。當政策措施涉及到社會階層的既得利益時,維護自己在原有利益格局中的地位的人們會反對政策,而能獲得新利益的人會擁護、支持政策。 44 .追蹤決策:選擇方案的過程,實際上是做出決策的過程。它既包括對原有決策方案失誤所作的調整、修政和跟蹤決策,還包括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因影響決策的各種主客觀條件發(fā)生重大變化,為保證方案目標最優(yōu)的致性,所進行的各種調整、改良、優(yōu)化等

49、補充決斷和對策措施。 45 .公共文化:從本質上來說,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為特征的。盡管公共性更多地被作為一個抽象的或哲學的概念,但它卻現(xiàn)實地影響著每一個社會成員及其行為方式,從而塑造著社會公共生活的形態(tài)。二、單項選擇題: 1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所制定的政策。 2 .公共政策的強制性經常與(懲罰性)措施相聯(lián)系,若缺乏這種措施就將失去權威性。 3 .政策的調控功能常常表現(xiàn)出特有的(傾斜性),即鮮明地強調政府工作的側重點。 4 .“政策科學”的概念是由美國政治學家(拉斯韋爾)最早提出的。 5 .(政府主體)是公共政策主體中心最核心,并發(fā)揮獨特作用的部分。 6 .新型的

50、公共政策理念視政策對象一公眾為(伙伴)。 7 .決策權力的角逐的核心問題是(權力),因為政治權力是實現(xiàn)經濟利益的手段。 8 .個人決策模式包括個人專斷式和(個人負責制)兩種具體形式。 9 .決策中的各種智囊組織經常被稱為決策者的(外腦)。 10 .決策權力的橫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結構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權力的 分化,以及行政部門的分化。 11 .在政策方案設計過程中,必須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間的互相(排斥) 12 .政策目標的有效性取決于不同的參與者對它的(共識)。 13 .在政策方案執(zhí)行過程中,偶然失效是指執(zhí)行過程進入(正常狀態(tài))的失效。 14 .(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

51、執(zhí)行模型。 15 .人們把分析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的失效現(xiàn)象所描述的曲線稱為(浴盆模 型)。 16 .史密斯認為,政策執(zhí)行中有(四)個基本要素是必須認真考慮的。 17 .人們把對政策接受的反應,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服從、認同與(內化) 18 .政策效果評價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價值)判斷。 19 .在任何決策過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總是混合在一起的。 20 .思維就是有意識的頭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性關系所作的(自覺 性、概括性與間接性)反映,而思維方法則是指人們依據(jù)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而形成的思維規(guī)則和手段。 21 .對于利益不相關的決策類型,一般來應當說強調“(公事公辦)”。這

52、 是一種十分恰當?shù)摹奥殬I(yè)行為”思維類型,無論是在利益相關決策還是利益無關決策中,我們都需要提倡。 22 .在某些認識媒介的誘導、啟迪下,突然豁然開朗的思維過程指的是(靈感思維)0 23 .完全理性思維中存在一個基本的假定是(人類的行動是或者應當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夠從實用主義的觀點把人類的行動解釋為合乎理性的)。 24 .科學家明確地直接把系統(tǒng)作為研究對象,一般公認以(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統(tǒng)論”的概念為標志。 25 .“系統(tǒng)分析”最早是由(蘭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26 .下列關于知識經濟時代基本特征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有(社會組織層級化)。 27 .在知識經濟時代,公共政策主體

53、應該樹立(發(fā)展型政策理念)。 28 .多者博弈的公共決策體制其實質是(公共決策權力多元化)0 29 .公共政策的邏輯起點是(公共問題)。 30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問題。 31 .公共利益是公眾(共享)的資源和條件。 32 .公共政策的歸宿在于(及時有效地解決公共問題)。 33 .決策過程中的第一步是診斷問題所在,確定決策(目標)。 34 .決策過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擬定)各種可能的備擇方案。 37 .政策評估對政策(目標)所做的分析。 38 .下策評估是對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斷。 39 .在任何決策過程中,()因素和超理性因素總是混合在一起的。P158三多項選

54、擇題: 1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對全社會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綜合、分配、落實) 中所制定的行為準則 2 .政策的導向是(行為、觀念)的導向。 3 .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導向功能、調控功能、分配功能)。 4 .公共政策核心主體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執(zhí)政黨)o 5 .公共政策主體體系包括(核心主體、準公共政策主體、社會公眾)o 6 .公共政策主體能力主要包括(規(guī)制社會成員行為的能力、引導公眾觀念、行為的能力、調控各種利益關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會資源的能力、公共政策體系內部的互動及整合能力)。 7 .公共決策體系包含著(信息、智囊、決斷、監(jiān)控)等子系統(tǒng)。 8 .外部監(jiān)控

55、體系是由(人民群眾、新聞輿論、社會團體)等組成。 9 .決斷系統(tǒng)在公共政策及其運行中的作用:(選擇政策方案、確定政策目標、設計政策方案、界定政策問題)。 10 .確定決策目標的標準是(目標具體明確、目標有效協(xié)調、目標具有可操作性、目標與手段的統(tǒng)一)。 11 .擬定公共決策方案的原則:(多方案原則、排斥性原則、多要素原則、可操作性原則)。 12 .決策過程中決策者形成共識的途徑通常有(交換、說服、強制)0 13 .追蹤決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點、雙重優(yōu)化、心理效應)。 14 .史密斯認為,(理想化的政策、執(zhí)行機構、目標群體、環(huán)境因素)是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所牽涉到的重大因素。

56、15 .從政策執(zhí)行者對執(zhí)行政策的態(tài)度分析,政策執(zhí)行問題有如下幾種:(抵觸型、僵化型、滯后型、折扣型、結構型)。 16 .政策環(huán)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多樣性、動態(tài)性、交叉性、突發(fā)性)。 17 .公共政策評價由哪幾個方面的基本內容所組成(規(guī)范、信息、分析、建議)。 18 .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公共政策評價可以分為(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事前評價、執(zhí)行評價和事后評價)。 19 .公共政策效果有如下幾種類型:(直接效果、附帶效果、潛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20 .(客觀、全面)的評價標準需要在各類人員通過協(xié)商、平衡利益關系中產生。 21 .處于不同地位的人們,對政策效果評

57、價的態(tài)度會(支持、反對) 22 .立體思維的內在特征表現(xiàn)為以下六個方面:(層次性、多維性、聯(lián)系 性、系統(tǒng)性、整體性、動態(tài)性)0 23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各種基本形式包括(直覺、靈感、判斷、頓悟)。 24 .頭腦風暴法的優(yōu)點是(它能夠發(fā)揮一組專家的共同智慧,產生專家智能互補效應、它使專家交流信息,相互啟發(fā),產生“思維共振”作用,爆發(fā)出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專家團體所擁有及提供的知識和信息量,比單個專家所有的知識和信息量大得多、專家會議所考慮的問題的各方面以及所 提供的備選方案,比單個成員單獨思考及提供的備選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25 .按照人們決策時對自然狀態(tài)規(guī)律的認識和掌握程

58、度,通常可將公共決 策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非確定型決策)。 26 .按照性質的不同,可以將公共決策劃分為(非程序化決策、程序化決策)。 27 .決策支持系統(tǒng)由(基恩、斯科特)提出。 28 .下列關于知識經濟時代基本特征的說法中,正確的有(社會主體知識 化、社會組織扁平化、政策信息公開化、民主參與大眾化)。 29 .下列關于知識經濟與公共政策的關系的論述中,正確的有(知識經濟 的興起要求實現(xiàn)政策創(chuàng)新、知識經濟的發(fā)展離不開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識經濟的發(fā)展影響公共政策的執(zhí)行)。 30 .發(fā)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內容包括(創(chuàng)新超前觀念、科學民主觀念、公平優(yōu)位觀念、人本觀念)。

59、 31 .知識經濟的發(fā)展要求建立(多者博弈決策體制、民主參與決策體制、網(wǎng)絡化決策體制)o 32 .為促進知識經濟的發(fā)展,各國政府需要調整的公共政策包括(產業(yè)政 策、教育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o 33 .在知識經濟時代,公共政策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包括(民主化、高效化、科學化、信息化)0 34 .公共政策案例的特點有(公共性、管理性)。 35 .以下選項屬于公共問題縱向層次維度的內容包括(全國性、國際性、社區(qū)性、地區(qū)性) 35 .根據(jù)公共政策案例記錄的過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為(未來公共政 策案例、實時公共政策案例、完全公共政策案例)0 36 .公共文化的內容包括(對公共道德觀念的

60、認識、對公共責任必要性的認識、對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認識)。 37 .以下選項屬于公共問題橫向性質維度的內容包括(管制性公共問題、服務性公共問題)。 38 .體現(xiàn)了公共政策的未來基本走向的談法有(公共政策應當是講究公平的、公共政策應當追求民主化、公共政策應當實踐科學化)。 39 .有人認為,集權的決策體制有利于(政治控制、社會穩(wěn)定)。四、問答題: 1 .簡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整體性;超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合法性。 2 .簡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所謂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會公共事務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它通過政策的地位、結構、影響力與結果表現(xiàn)出來

61、。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 (1)導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針對社會利益關系中的矛盾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而提出的。政策的導向,是行為的導向,也是觀念的導向。其導向功能,有兩種作用形式:一種是直接引導,另一種是間接引導。 (2)調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調控功能是指政府運用政策,在對社會公共事務中出現(xiàn)的各種利益矛盾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它既有調節(jié)作用,也有控制作用,這兩種作用往往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經常是調節(jié)中有控制,控制中達到了調節(jié)。公共政策的調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間接的兩種形式,常常還表現(xiàn)出特有的傾斜性。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應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每一項具體政策,都有一個"誰受益"的問題,即

62、把利益分配給誰?離開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給誰"這一核心問題,公共政策將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來也會失去其靈魂。 3 .簡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內容? 答:政策問題、政策目標、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資源、政策評價標準、政策效果、政策環(huán)境和政策信息。 4 .簡述公共政策主體體系? 答:公共政策主體應該包括政府主體、準公共政策主體和社會公眾。 5 .簡述公共政策主體能力的內容? 答:公共政策主體能力的內容主要包括:規(guī)制社會成員行為的能力;引導公眾觀念、行力的能力;調控各種利益關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會資源的能力;公共政策體系內部的互動及整合能力。 6 .簡述提升政策主體能力的必要性? 答:提升政策主體能力的必要性:從實踐來看,公共政策主體能力不足; 公共政策主體能力現(xiàn)狀不能滿足日益增加和多樣化的公眾需求;入世新環(huán)境 和經濟全球化挑戰(zhàn)公共政策主體能力;知識經濟要求公共政策主體能力的提升。 7 .簡述提升政策主體能力的途徑? 答:提升政策主體能力的途徑是:公共政策主體轉變政策理念;改善和優(yōu)化政策的外部環(huán)境。 8 .簡述公共政策系統(tǒng)的構成?及其各自的職責?P71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