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文(創(chuàng)新班)
《高一歷史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文(創(chuàng)新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一歷史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文(創(chuàng)新班)(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屆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 1.考古工作者在甘肅嘉峪關魏晉墓葬中發(fā)現了一組壁畫,下圖是其中的一幅。這反映了當時 A.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已影響到西北地區(qū) B.西北在魏晉時率先實現了生產工具革新 C.中國的農業(yè)開始確立鐵犁牛耕的模式 D.西北地區(qū)已普遍使用先進的農耕技術 2.下表顯示了戰(zhàn)國至東漢鐵犁鏵文物分布狀況,此表可以證明 中原 西北 東北 江南 嶺南 戰(zhàn)國 117 29 — — — 西漢 238 54 13 47 — 東漢 467 95 41 138 29 (單位:件) A.農業(yè)呈現出明顯的區(qū)域性差異 B.漢代的鐵犁技術普及全國 C.漢代農業(yè)生產力有一定的發(fā)展 D.漢代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 3.《汜勝之書》成書于西漢,現存3700多字,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業(yè)科學著作。書中記載有“區(qū)田法”、“穗選法”、“浸種法”等等。這說明我國古代農業(yè)的特點之一是 A.劃分田地 B.因地制宜 C.精耕細 D.優(yōu)選種子 4.有氣候學者研究氣候變遷與朝代興衰的關系,指出明代大多時間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農耕民族發(fā)展。崇禎年間則是大降溫,大順、順治這類年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風調雨順的渴望.這一研究表明 A.氣候變遷是朝代興衰的根源 B.小農經濟經營方式應對天災能力脆弱 C.研究結果充滿迷信荒誕不經 D.作者用生態(tài)史觀準確還原了當時歷史 5.下圖是有關中國古代農業(yè)生產方式示意圖,推斷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寫的是 A.個體農耕 B.奴隸制經濟 C.集體勞作 D.自然經濟 6.唐末后晉天福二年(937年)的詔令中明文規(guī)定,“其銅鏡今后官鑄造,于東京置場貨賣,許人收買,于諸處興販去”。與此同時,官營手工業(yè)作坊所生產的紙張、雕版印刷品(如日歷等)也成為民間市場上的比較常見的商品,這種情況在唐代及其以前是很少見于記載。這反映了 A.官府賦稅來源多樣化 B.民營手工業(yè)趨于衰落 C.商品經濟的不斷發(fā)展 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7.東漢南陽太守杜詩“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八拧敝饕獞糜? A.灌溉 B.制瓷 C.耕種 D.冶鐵 8.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在一座古墓中發(fā)現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潔白如雪的白瓷,聞名中外的粉彩和琺瑯彩。這座墓葬的時間應不早于 A.魏晉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9.“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yè)生產面臨著一道難以突破的邊界:在自身的分工與專業(yè)化的發(fā)展中,分工越細,體系越復雜,代理鏈越長,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帶來的利益也就越低。當管理成本高過分工所帶來的收益的時候,分工發(fā)展的進程就會終止。”這反映了阻礙官營手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 A.分工過細 B.利益內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競爭 10.“從宋代起,棉花開始成為一種重要紡織原料……到了元代,絲、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過了麻。”出現這些變化的前提條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廣 B.棉紡織技術的改進 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棉花成為經濟作物 11.《中國經濟制度史論》中說:“中國傳統手工業(yè)各大部門都曾有過工場雇傭工人操作生產的記載,唯獨棉紡織業(yè)沒有任何手工工場的確切報道”。古代社會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A.歷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營 B.家庭作坊對規(guī)模生產的阻礙 C.棉花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晚 D.外來棉紡織品的強有力競爭 12.清《景德鎮(zhèn)陶錄》載:景德業(yè)制陶器,四方遠近,挾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趨之如鶩。景德鎮(zhèn)以致陶之業(yè)、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幾皆半于浮。材料說明當時 A.景德鎮(zhèn)制瓷行業(yè)開始興起 B.民營手工業(yè)產品占領整個市場 C.景德鎮(zhèn)全員參與陶瓷生產 D.出現靠出賣勞動力謀生的群體 13.下列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是 歷代稅賦構成 A.工商稅是主要財源 B.農業(yè)完全停止發(fā)展 C.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D.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 14.北宋時期,四川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墒嵌佳杆儋H值,明中期基本放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民間貿易發(fā)展起來的、最終獲得政府認可的白銀作為主要支付手段。這一時期紙幣的興衰表明 A.政府對市場的控制不夠 B.明朝中期商品經濟停滯 C.民間貿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農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15.在古代招牌廣告中,許多商家把“仁”、“義”、“德”、“信”等作為字號,刻寫于牌額之上,公之于眾。湖南沅陵出土的元代油漆顏料包上印有“潭洲,升平坊內白塔街,大尼寺相對住,危家,自燒洗無比鮮紅紫艷上等銀朱,水朱,雌黃,堅實匙筋。買者請將油漆試驗,便見顏色與眾不同”的字樣和“父業(yè)子傳”的印號。據材料可知 A.中國最早的商標命名受傳統思想影響 B.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弛 C.工商業(yè)者重視產品質量和信用的宣傳 D.商標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 16.北魏遷都洛陽后,對洛陽加以擴建,東西20里,南北15里。城內有大市、小市、四通市,總稱“洛陽三市”。市內有鐘鼓,開市、散市都以擊鼓為號。市內設有專門管理貿易和稅收的官吏。根據所學判斷正確的是 A.加強了對黃河流域的統治 B.城市管理為唐宋所仿效 C.有利于城市商業(yè)有序發(fā)展 D.推動了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起 17.“絲路商貿活動可謂奇貨可點、令人眼花繚亂,從外奴、藝人、歌舞伎到家畜、野獸,從皮毛植物、香料、顏料到金銀珠寶礦石金屬,從器具牙角到武器書籍樂器,幾乎應有盡有。而外來工藝、宗教、風俗等的隨商進入更是不勝枚舉”。材料說明古代“絲綢之路” A.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強了思想文化的傳播與溝通 B.商貿活動內容的不斷豐富促使商人改變了初衷 C.商貿活動承載了風俗習慣,所以推動文化相互融合 D.商貿活動加快民族融合,到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18.商鞅說:“農、商、官三者,國之常官也。農辟地,商致物,官治民?!薄叭儇?,必削?!边@表明商鞅認為 A.秦國的經濟政治貧弱,必須實行變法 B.商業(yè)在國家經濟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C.只有實行“重農抑商”,國家才能富強 D.社會經濟發(fā)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19.漢武帝時設置鹽鐵官專職管理鹽、鐵生產銷售征稅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購引(即取得販運銷售鹽專利的憑證)后,即可憑引支鹽運往指定區(qū)域,獨占區(qū)內食鹽銷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鹽運銷體制,賦予一些商人食鹽營銷的壟斷權,國家只對鹽商進行管理和征稅。對這一變化認識正確的是 A.封建政府與民爭利的出發(fā)點沒有改變 B.不放棄專營是為了抑制富商大賈勢力 C.政策雖有變化但是指導思想仍為法家的集權思想 D.從長遠來看會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 20.史載:康熙年間,蘇州府的吳江縣棉花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糧食的種植面積;松江府所屬的太倉州、海門廳、通州等地區(qū),農民種糧者不過十之二三,而種植棉花的已達十之七八;直隸保定一帶農村的農民見植棉獲利大,往往將種麥子的土地改種棉花。這一現象體現了 A.重農抑商政策的廢弛 B.農業(yè)商品化趨勢加強 C.個體小農經濟的衰敗 D.工商業(yè)市鎮(zhèn)經濟繁榮 21.“在廣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兩季是買賣季,他們可以住在廣州的十三行,買賣完了,他們必須到澳門去過冬。……他們在十三行住的時候,照法令不能隨便出游?!?蔣廷黻《中國近代史》)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國商人來華 B.重視維護外商利益 C.加強沿海軍事防御 D.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22.新航路開辟前,人類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發(fā)展,不同區(qū)域文明之間的交流少、相互影響小。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人類對世界尚缺乏整體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觀念差異 C.人類技術水平難以克服地理障礙 D.缺少富有冒險精神的偉大航海家 23.迪亞士說,他們航行的目的是“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務,給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帶去光明”。材料中“給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帶去光明”的主要含義是 A.傳播基督教教義 B.傳播近代自然科學 C.傳播人文主義 D.傳播先進生產方式 24.16世紀以后,“馬尼拉”大帆船滿載中國商品,從馬尼拉(位于菲律賓)橫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這種貿易持續(xù)了二百多年。學者認為:“馬尼拉”大帆船代表著一條特殊的流通路線,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絲—銀”對流。與這條航線開通有關鍵聯系的航海家是 A.達伽馬 B.迪亞士 C.哥倫布 D.麥哲倫 25.新航路開辟以后,來自美洲的金銀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貨膨脹;同時,西班牙商人變得富有,他們紛紛取得地產,購買貴族頭銜。這些現象對西班牙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A.推動了殖民擴張活動 B.緩和了國內階級矛盾 C.阻滯了國內工業(yè)發(fā)展 D.提升了西班牙的國際地位 26.“荷蘭人由于缺少強大的王權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十分自然地選擇了依靠商業(yè)貿易來積累財富,同時也積累著足以讓自己強盛起來的競爭技巧和商業(yè)體制”,這里的“競爭技巧”主要指 A.積極開展黑奴貿易 B.造船技術和航運業(yè) C.組建大型商業(yè)公司 D.進行“海盜式劫掠” 27.消費價格指數是反映消費品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價格越高,價格指數越大。下圖是英國歷史上消費品價格指數變化情況,形成圖中價格指數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產萎縮使產品供應越來越少 B.貴族追求享受大量購買奢侈品 C.殖民掠奪使金銀輸入越來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為世界貿易中心 28.1584年,《論西方發(fā)現》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黃金、白銀,也肯定能給英國帶來財富。新市場將大大刺激英國工業(yè)的發(fā)展。英國的雇傭機會將增多,許多流民將成為繁忙的工匠?!睋丝芍? A.殖民擴張?zhí)峁┝舜罅孔杂蓜趧恿? B.殖民擴張給英國帶來更多就業(yè)機會 C.工業(yè)革命急需廣闊的海外市場 D.工業(yè)生產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業(yè) 29.“公元1500年前后,當西方進行海外擴張時,這種傳統的地區(qū)自治便開始讓位于全球統一。各個種族不再互相隔絕,因為成千上萬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陸?!边@段話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遷移都是被迫的 B.各地聯系逐步加強 C.隔絕狀態(tài)完全被打破 D.逐漸走向政治一體化 30.近代以來,亞非拉美許多地區(qū)形成了單一經濟,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東南亞的橡膠和錫、南部非洲的黃金和銅、中美洲的熱帶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歷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開辟促進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貿易推動區(qū)域資源優(yōu)勢互補 C.亞非拉美國家注重發(fā)展民族經濟 D.歐美列強大力推行殖民主義政策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綜合題 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國是最早發(fā)明植桑養(yǎng)蠶織絲綢的國家。秦漢時代,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農村,戶戶房前屋后種了桑麻,有的富戶擁有上千畝的桑麻。那時候,桑麻種植開始向南發(fā)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發(fā)展到今天的內蒙古地區(qū),漢朝的絲織品,以臨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產最為有名。那里的絲織品,種類多,產量大,有名貴的錦、絹、紗等……絲織業(yè)經過唐末五代及北宋一個長時期的發(fā)展,大大改變了唐中葉以前的面貌。北宋時,絲織業(yè)的產地逐漸形成江浙和四川兩個中心……整個沿海地帶都比較發(fā)達。 ——《簡明宋史》 材料二 中國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變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簡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隴山山脈,秦漢時代一片蔥籠。秦嶺及其北麓在漢代被人稱為“陸?!薄H欢?,關中作為許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宮室,營建墳墓,所耗樹木無法計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經明顯減少,航運也就不見記載。秦嶺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無影無蹤了。 ——《滄海神州中國歷史地理談叢》 (1)根據材料一,概括說明我國古代絲綢生產格局的變化。(4分)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古代絲綢生產格局變化的原因。(6分)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徽郡商業(yè),鹽、茶、木、質鋪四者為大宗。茶葉六縣皆產,木則婺源為盛,店鋪幾遍郡國,而鹽商咸萃于淮、浙。 ──顧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材料二 當時在某些生產部門出現了不同于封建生產關系的新型的勞資關系。不少徽商恰恰成為新生產關系中“資”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轉“重農抑商”的傳統觀念?!鞔跗趯ι倘嗽诜棥⒆》?、交往、子女參加科舉等等方面均有一系列限制規(guī)定,決不允許突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這種等級限制又是在長三角首先被徽商沖破?!骱笃?,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發(fā)展,人們紛紛沖破封建禮法的等級限制,享受他們原來所不能享受的生活?;丈虒@股奢侈之風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摘選自王世華《明清徽商是長三角興起的重要力量》 材料三 以徽商為代表的富商大賈……賄賂官府關卡,廣結政界要人,宴請送禮,也包括主動被動地“捐帑”、“報效”。其費占其利潤比例,有人估計約不低于40%?!麄兓蛞跃杓{的方式,謀一“功名”虛銜以求保護,更將希望寄托于子孫后裔“光宗耀祖”,投資科舉,以擺脫“賤籍”。……徽商除了在其家鄉(xiāng)廣建縣學私塾、宗廟祠堂、助學恤貧外,經商之地也“樂助公益”,尤以救災恤貧、修橋鋪路、助建書院寺廟等最為突出。 ——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 (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徽商商業(yè)經營的主要特點。(4分) (2)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對“明清商幫是中國近世社會轉型的助推器?!边@一觀點進行評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100字以內)。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漢—隋唐前期的城市布局是嚴格按照坊市分開,坊有坊墻,嚴禁居民隨便出入,朝開晚閉,商業(yè)網點很少,而且大部分供奉上層人士。到唐中期,農副產品和手工業(yè)產品增多,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發(fā)展,人口也大增,“市”的擴大勢在必行,沿街設鋪,商業(yè)所在地便形成城市的“鬧市”區(qū)?!剿未?,城市更是徹底打破市坊限制,完全開放,市場高度繁榮?!肚迕魃虾訄D》即集中反映了城市商業(yè)繁榮的景象——民坊、店鋪交錯雜處。 ——摘自葉玲《唐宋城市經濟的變遷及影響》 材料二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商賈所從事的商業(yè)活動一直被視為“賤業(yè)”而為人們所鄙棄。然而,受商品經濟發(fā)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的驅動,宋人首先沖破了“農本工商末”價值觀念的束縛,“貨殖之事益急,商賈之事益重”,人們不再以經商為恥,社會各階層紛紛經營商業(yè),出現了“全民經商”的態(tài)勢。宋代的經商群體已“不再指單一的專職商人,而且,‘全民經商’中的‘民’不再是狹義上的下層民眾或被統治階級,而是包含了相當的上層社會的人群或說統治集團的成員”。 ——摘自郭學信、張素英《宋代商品經濟發(fā)展特征及原因析論》 (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漢到唐宋時期我國城市經濟發(fā)展的變化。(4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城市經濟發(fā)展迅速的原因。(4分) 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fā)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 材料二 《馬可波羅行紀》描寫日本時說:“據有黃金,其數無限……君主有一大宮,其頂皆用精金為之……宮廷房室地鋪金磚,以代石板,一切窗櫳亦用精金,由是此宮之富無限。” 材料三 15世紀的船只 葡萄牙亨利王子 材料四 美洲和東印度航路的發(fā)現擴大了交往,從而使工場手工業(yè)和整個生產的發(fā)展有了巨大的高漲。從那里輸入的新的產品,特別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銀(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階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土地所有和勞動者),冒險的遠征,殖民地的開拓,首先是當時市場可能擴大,而且規(guī)模愈來愈大地擴大為世界市場,所有這一切產生了歷史發(fā)展的一個新階段。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歐洲人在15、16世紀熱衷于開辟新航路的原因。(4分) (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航路開辟的條件。(4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影響。(4分) 歷史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C B C C D D B B B D D A C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C B D C A D C C C B B D 31、【答案】(1)秦漢時,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已成為絲綢生產中心,并且植桑、絲織技術向南、向北發(fā)展;唐朝中葉以后,南方絲綢生產逐漸趕上并超過北方;北宋時,江浙和四川成為絲綢業(yè)中心。 (2)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人口密度大,開墾過度;歷代帝王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壞生態(tài)平衡;唐末五代以來,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方自然條件更適宜植桑養(yǎng)蠶。 32、【答案】(1)特點:經營地域范圍廣,住店經營和流動經營相結合;商品種類多,尤以鹽、茶、木等大宗商品交易為主。 (2) 9分 論點方面 論據方面 論證方面 一等 (開篇明確提出):應客觀看待這一觀點。既要看到明清商幫對近世社會轉型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要認識到其推動作用有限。 明清商幫對近世社會轉型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任答3點) ①生產關系的變化(出現新型勞資關系);②社會觀念的變化(重農抑商、追求財富);③社會秩序的沖擊(違禮越制);④社會風氣的改變(崇尚消費、助學濟貧)。 明清商幫對近世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有限:(任答3點) ①政治風氣敗壞(封建專制制度下,官商勾結,腐敗盛行);②社會風氣,出現奢靡之風;③經濟,大量財富投向非生產領域,如官場消費、科舉消費、買田置地、公益消費(建祠、助學、濟貧等),沒有將大量商業(yè)利潤用來擴大再生產。 兩個方面層次分明;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達流暢。 二等 論證過程中提出觀點;簡單抄材料 論據不夠充分 層次較分明,史論能結合。 三等 觀點片面; 論據欠缺,與論點不匹配 要點式列舉 四等 論點不合理;無論點 沒有論據 要點式列舉 33、【答案】(1)由坊市分開到坊市混雜;由對商業(yè)貿易的時間限制到完全開放;由較少的商業(yè)網點到沿街設鋪的眾多“鬧市”區(qū);商品由滿足上層人士需要到平民大眾化。 (2)農業(yè)、手工業(yè)經濟發(fā)展的推動;城市人口增長的需要;國家抑商政策的松動;傳統“農本工商末”價值觀念的沖破;商人群體的擴大;經濟利益的驅動。 34、【答案】(1)社會上:尋金熱;經濟上: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商業(yè)上:奧斯曼土耳其對傳統商路的控制;精神上:人文主義的提倡和天主教傳教的熱情。(任意2點都可) (2)生產力的發(fā)展;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王室的支持;地理知識的進步。 (3)(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出現;其他任意3點即可) 對世界:①結束了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tài),各地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②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初現。 ③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沖擊了神學理論。 ④西方史學界把地理大發(fā)現作為世界近代歷史的開端。 對歐洲:①引發(fā)了商業(yè)革命: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的增多、經營方式的變化、商業(yè)貿易中心轉移、商業(yè)強國的崛起(意大利衰落,西、葡、荷、法、英等國興起)、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 ②引發(fā)了價格革命: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封建地主衰落,資產階級實力上升。 ③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對殖民地:①西方國家對外殖民擴張開始,導致亞非拉等地區(qū)的貧困與落后。 ②客觀上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的發(fā)展進步。 對國際關系:由于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爭霸戰(zhàn)爭。 (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出現;其他任意3點即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一歷史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文創(chuàng)新班 歷史 學期 第一次 月考 試題 創(chuàng)新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相關搜索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1176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