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語論文寫作水平.doc

上傳人:good****022 文檔編號:116782213 上傳時間:2022-07-06 格式:DOC 頁數(shù):34 大小:108.02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如何提高英語論文寫作水平.doc_第1頁
第1頁 / 共34頁
如何提高英語論文寫作水平.doc_第2頁
第2頁 / 共34頁
如何提高英語論文寫作水平.doc_第3頁
第3頁 / 共34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如何提高英語論文寫作水平.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如何提高英語論文寫作水平.doc(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寫作能力 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科研論文是與同行交流、取得國際影響的必經之路。有些國內的科學家,實驗做得很漂亮,但常??鄲烙谡撐牡膶懽髁Σ粡男?,成為國際交流的一大障礙。本文從博主的親身體驗出發(fā),給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輕的PI提供一個借鑒。文章最后做簡短總結。 我大學時的同班同學都知道,那時我的英語不算好(英語四級考試僅為“良”),寫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國之時,對英文環(huán)境適應得很差,讀一篇JBC的文章要五、六個小時,還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意思,心里壓力極大。 很幸運,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讀博士學位時

2、,1991年4月遇到了學兄和啟蒙老師John Desjarlais。聽了我的苦惱后,John告訴我,“Spend 45 minutes every day reading Washington Post, and you will be cruising with your written English in two years”(每天花45分鐘讀華盛頓郵報,兩年后你的寫作能力會得心應手)。這條建議正合我意 - 我原本就對新聞感興趣!于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實驗后,都會在十點左右花一小時的時間閱讀華盛頓郵報,主要看A版(新聞版)。剛開始,我一個小時只能讀兩、三個短消息或一個長篇報道,中間

3、還不得不經常查字典看生詞。但不知不覺間,我的閱讀能力明顯提高,1992年老布什與克林頓競選總統(tǒng),我跟蹤新聞,常常一個小時能讀上幾個版面的消息或四、五個長篇報道,有時還把剛看到的新聞繪聲繪色地講給師兄師姐聽。 閱讀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寫作能力。看完一些新聞后,我常常產生動筆寫自己感想的沖動。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游泳隊取得了四金五銀的好成績,美國主要媒體紛紛指責這是中國運動員服用違禁藥物,但沒有任何檢測的證據(jù),完全憑美國運動員的感覺。此事讓我很氣憤,我生平第一次給華盛頓郵報和巴爾的摩太陽報(The Baltimore Sun)各寫了一封信,評論報道的不公平。沒想到兩天后巴爾的摩太陽報居然原封不

4、動的把我的信刊登在“讀者來信”欄目,同事祝賀,我也洋洋得意。受到此事鼓勵,我在此后三年多的日子里,常常動筆,有些文章發(fā)表在報刊上(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也曾代表中國留學生寫信向校方爭取過中國學生的利益。有時還有意外的驚喜。9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打電話告訴我:今天出版的巴爾的摩太陽報上有我的評論文章!我急匆匆趕到街頭買來5份報紙,果然,在A版的倒數(shù)第二頁,以15x15厘米的篇幅發(fā)表了我一個多星期前寄給報社、本以為不會發(fā)表的一篇抨擊吳宏達的文章。 以上是簡述我個人英文寫作提升的一段過程。但是,科研論文不同于讀者來信,有其專業(yè)特點、甚至是固定格式。1994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寫科研論文,感覺很差。好不

5、容易寫完的文章,連我自己都不愿意讀第二遍;勉強修改之后,交給了老板Jeremy Berg。他拖了三周沒看我的文章,我實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9點,Jeremy告訴我:今天看!11點,我去他辦公室催,秘書攔住我,說Jeremy正在辦理重要事務,兩點前不得打擾。我心里惴惴,不知Jeremy在干什么。下午一點半,Jeremy急匆匆過來找我,拿了一疊紙, “This is the draft.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We can aim for a Science report.”(這是初稿,你看看如何,我們可以試試科學)我仔細一看,天?。∫还?頁,四

6、個多小時Jeremy已經把文章的整體寫完了,只是缺少Method和 references。讓我郁悶的是,他根本沒有用我的初稿。 【其實,寫文章貴在一氣呵成。我也沿襲了Jeremy的風格。2006年10月,在我們處于劣勢的激烈競爭中,有兩個課題面臨被 scoop的危險,我曾經兩次、一晚上趕一篇文章。10月15日,傍晚8點左右開始寫、通宵,第二天早晨10點完成一篇按照細胞雜志格式的論文,包括abstract, introduction, results, discussion,仔細閱讀一遍后于下午4點半完成網(wǎng)上投稿。這篇文章最終發(fā)表在12月份自然的子刊結構與分子生物學上(電子版于11月10日發(fā)表)

7、。另一篇,10月18日,晚6點開始寫、通宵,第二天早晨8點完成,上午9點半完成投稿,最終發(fā)表在12月15日的細胞上。當然,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還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研究領域非常熟悉,對文章整體的大概思路已經深思熟慮,所有的Figures都事先做好了。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天?!?從1994年自己寫第一篇科研論文的艱難到現(xiàn)在寫起來得心應手、駕輕就熟,我總結出如下經驗: 1要寫好科研論文,必須先養(yǎng)成讀英文文章的習慣,爭取每天30-60分鐘。剛開始可以選擇以讀英文報紙、英文新聞為主,逐漸轉為讀專業(yè)雜志。我會在近期專門寫一篇博客文章介紹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強讀專業(yè)雜志能力的辦法。 2寫科

8、研論文,最重要的是邏輯。邏輯的形成來自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總體分析。必須先討論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來做圖(Figures),最后才能執(zhí)筆。 3具體寫作時,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寫一個以subheading為主的框架,然后開始具體寫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話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詞語的華麗,而主要留心邏輯(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邏輯關系、相鄰兩段的邏輯關系。寫作時,全力以赴,盡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擾(關閉手機、座機),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拿出第一稿。還要注意:一句話不可太長。 4學會照葫蘆畫瓢。沒有人天生會寫優(yōu)秀的科研論文,都是從別人那里學來的。學習別人的文章要注意專業(yè)領域的不同

9、,有些領域(包括我所在的結構生物學)有它內在的寫作規(guī)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話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兩次以后,就逐漸學會靈活運用了。在向別人學習時,切忌抄襲。在美國一些機構,連續(xù)7個英文單詞在一起和別人的完全一樣,原則上就被認為抄襲(plagiari

10、sm)。 5第一稿寫完后,給自己不要超過一天的休息時間,開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時,還是以邏輯為主,但對每一句話都要推敲一下,對abstract和正文中的關鍵語句要字斟句酌。學會用“Thesaurus”(同義詞替換)以避免過多重復。第二稿的修改極為關鍵,再往后就不會大改了。 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體的字句,不會改變整體邏輯了。投稿前,一定要整體讀一遍,對個別詞句略作改動。記?。簩W術期刊一般不會因為具體的語法錯誤拒絕一篇文章,但一定會因為邏輯混亂而拒絕一篇文章。 這套方法行之有效,我對所有的學生和博士后都會如此教導。我的第一個博士后是柴繼杰,1999年加入我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實驗室。繼杰當時的

11、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很差。我對他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每天花半小時讀英文報紙”。難能可貴的是:他堅持下來了!經過幾年的努力,2004年繼杰已經能寫出不錯的grant proposal,2006年他的第一篇獨立科研論文發(fā)表在Molecular Cell上,隨后相繼在自然發(fā)表兩篇、在其它一流學術期刊發(fā)表十多篇論文。寫作能力開始成熟。 發(fā)表論文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要明白:論文只是一個載體,是為了向同行們宣告你的科研發(fā)現(xiàn),是科學領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論文寫作時,一定要謹記于心的就是:用最簡單的話表達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要邏輯嚴謹!其實,中文和英文論文皆如此! 學生如何提高專業(yè)英文閱讀能力 【

12、 序:此文針對本科生和一、二年級的博士、碩士生,對高年級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也應該有參考價值。該文的一些背景可以參考我此前關于提高英文寫作能力的博文: http:/ of Biochemistry,而且鄭老師要求我們每個學生每次課后閱讀10-20頁教材。我們同學大多感覺到專業(yè)英文閱讀有所提高。1990年4月至7月初,我在依阿華州Ames小鎮(zhèn)的Iowa State University度過了初到美國的前三個月,其中大部分時間在Herbert Fromm教授的實驗室做輪轉(rotation),跟隨劉峰和董群夫妻兩人做研究(劉峰現(xiàn)在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

13、enter做教授)。當時感覺最困難的就是讀專業(yè)論文。有一次,F(xiàn)romm教授要求我在組會上講解一篇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文章,我提前兩天開始閱讀,第一遍花了足足六個小時,許多生詞只能依靠英漢詞典,文章中的有些關鍵內容還沒有完全讀懂,當時的感覺是JBC的文章怎么這么長、這么難懂?!真有點苦不堪言。為了能給Fromm教授和師兄師姐留下好印象,第二天又花了好幾個小時讀第二遍,還做了總結。第三天我在組會上的表現(xiàn)總算沒有給清華丟臉。但是,前前后后,真搞不清楚自己為了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時間!90年7月我轉學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后,與本科來自北大的虞一華同在IPM

14、B program。虞一華大我一歲,來巴爾地摩之前已經在夏威夷大學讀了一年的研究生,對于科研論文的閱讀比我強多了。他常常在IPMB的辦公室里拿著科學和自然周刊津津有味地閱讀,看得我很眼饞,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的文章有什么意思。他告訴我:他在讀很有意思的科學新聞??茖W新聞能有什么意思?虞一華給我講了好幾個故事:洛克菲勒大學校長諾貝爾獎得主David Baltimore如何深陷泥潭、人類基因組測序如何爭辯激烈、HIV病毒究竟是誰發(fā)現(xiàn)的,等等。我還真沒有想到學術期刊上會有這么多我也應該看得懂的內容!從那時起,每一期新的科學和自然一到,我也開始嘗試著閱讀里面的新聞和研究進展介紹,這些內容往往出現(xiàn)在“N

15、ews & Comment”“Research News”“News & Views”“Perspectives”等欄目,文筆平實,相對于專業(yè)的科研論文很容易讀懂。有時,我還把讀到的科研新聞講給我的同事朋友們聽,而同事的提問和互動對我又是更好的鼓勵。除了科學和自然,我也常常翻看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與細胞(Cell)、生物化學期刊(JBC)等非常專業(yè)的期刊不同,科學和自然里面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用來做科普教育的。科學周刊的“Perspectives”和自然周刊的“News & Views”欄目都是對重要科學論文的深入淺出的介紹,一般1-3頁,讀起來比較通俗易懂

16、,較易入門。讀完這些文章后,再讀原始的科學論文,感覺好多了!而且可以把自己的體會與專家的分析比較一下,找找差距,有時甚至也能找回來一點自信!從199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任職到現(xiàn)在清華大學做教授,我總是告訴自己實驗室的所有年輕人(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下面這幾點讀科研論文的體會,也希望我的學生跟我學:1請每位學生每周關注科學和自然。(生命科學界的學生還應該留心細胞)。如果時間有限,每周花一個小時讀讀這兩種周刊里的文章標題以及與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科研論文的abstract,即可!這樣做可以保證一個學生基本上能夠跟蹤本領域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和進展,同時開闊視野,大概知道其它領域的動態(tài)。2在時間

17、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細讀科學和自然里的新聞及科研論文。如果該科研論文有“News & Views”或“Perspectives”來介紹,請先讀這些文章,這類導讀的文章會提煉問題,就好比是老師事先給學生講解一番論文的來龍去脈,對學生閱讀原始論文有很大幫助。3在讀具體的科研論文時,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主線邏輯。文章中的所有Figures都是按照這個主線邏輯展開描述的。所以,我一般先讀“introduction”部分,然后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這條主線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讀“results”和“discussion”。4當遇到一些實驗或結果分析很晦澀難懂時,不必花太多時間深究,而力求一氣

18、把文章讀完。也許你的問題在后面的內容中自然就有解答。這與聽學術講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個細節(jié)都聽懂,留心每一個技術細節(jié),那你聽學術講座不僅會很累,而且也許會為了深究一個小技術環(huán)節(jié)而影響了對整個講座邏輯推理及核心結論的理解。5對個別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領域內的科研論文,應該精讀。對與自己課題相關的每一篇論文則必須字斟句酌地讀。這些論文,不僅要完全讀懂,理解每一個實驗的細節(jié)、分析、結論,還必須聯(lián)想到這些實驗和結論對自己的課題的影響和啟發(fā),提出自己的觀點。6科學論文的閱讀水平是循序漸進的。每個人開始都會很吃力,所以你有這種感覺不要氣餒。堅持很重要,你一定會漸入佳境。當你有問題時或有絕妙分析時,應該與師兄

19、師姐或找導師討論。7科研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科研論文的閱讀。每一個博士生必須經過嚴格的科研論文閱讀的訓練。除了你自己的習慣性閱讀外,你應該在研究生階段選修以閱讀分析專業(yè)文獻為主的一至兩門課,在實驗室內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論文討論(Journal Club)。如果你的實驗室還沒有這種討論,你們學生可以自發(fā)地組織起來。8前面幾條都是討論如何提高科研論文的閱讀能力,但是一旦入了門,就要學會critical reading。不要迷信已發(fā)表的論文,哪怕是發(fā)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要時刻提醒自己:該論文邏輯是否嚴謹,數(shù)據(jù)是否可靠,實驗證據(jù)是否支持結論,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實驗,你是否可以在此論文的基礎上提出新

20、的重要問題?等等。天外有天,讀科研論文是一件很簡單、但也很深奧的事情。一般的學生常常滿足于讀懂、讀透一篇好的論文,優(yōu)秀的學生則會舉一反三、通過查找references縱深了解整個領域的歷史、現(xiàn)狀,并展望該領域未來的可能進展。我從1990年對學術論文一竅不通到96年博士后期間的得心應手,還常常幫助同事分析,自以為水平了得。但是有一件事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嚴重不足,頗為羞愧。1996年,是SMAD蛋白發(fā)現(xiàn)及TGF-b信號轉導研究的最激動人心的一年,哈佛醫(yī)學院的Whitman實驗室在十月份的自然雜志上以“Article”的形式發(fā)表了一篇名為“A transcriptional partner for M

21、AD proteins in TGF-b signaling”的文章。讀完之后,正好遇到TGF-b領域的著名學者Joan Massague,我對Joan評論說:Im not so sure why this paper deserves a full article in Nature. They just identified another Smad-interacting protein, and the data quality is mediocre.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Joan馬上回應我:I disagree! This paper links the cytoplasmic Sm

22、ad protein into the nucleus and identifie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as its interacting protein. Now the TGF-b signaling pathway is complete. It is a beautiful Nature article! 這件事對我觸動極大:原來大師的視野和品位遠遠在我之上。從那以后,我也開始從整個領域的發(fā)展方面來權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這件事對我今后為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審稿、自己實驗室選擇研究課題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如今,我閱讀一篇本領域內的科研論文,非常順利,而且常常

23、可以看出一些作者沒有想到或分析到的關鍵點?;叵霃那埃锌f千,感謝蒲慕明、鄭昌學、虞一華、John Desjarlais、Jeremy Berg、Joan Massague等一批老師和同事對我的幫助。我很留心,也很用心。如何在頂級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1 魯 白(2002年9月25日在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的講課錄音記錄)我是上醫(yī)的校友,80年代中期在上醫(yī),然后出國多年,很慚愧到上醫(yī)的機會很少,跟大家沒有太多的交流。今天我講的題目不太容易講,第一是本人工作做得也不是非常好,第二是大家對我的期望也過分高了一點,好像來參加我的講演,就可以在很好的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如果有這種期望,我很抱歉,做不到。在講課前

24、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座的有多少人已經在英文雜志上發(fā)表過文章(課堂上回答發(fā)表過的人很少)? 看來相當少,這也難怪,很多學生剛剛進入課題,也許是來湊湊熱鬧, 看看魯白是個什么樣的怪物,沒有關系,反正我是來獻丑了 (笑) 。要寫好的文章,最重要問題的不是英文,也不是寫作的技巧,而是要有好的科學。研究工作做得好這是最重要的。有一個錯誤的印象,認為只要我寫得好,就可以發(fā)表在好的雜志上,這是不對的。要發(fā)表好的文章,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最主要的因素是一定要有一流的工作。所以今天我借這機會,主要講的不是怎樣寫,而要怎樣才能夠做好的研究工作。首先,什么樣的研究工作是一個好的工作,大家要有一個共識。抱歉,

25、今天我講的許多內容都是引用英文的,因為網(wǎng)上都有,所以不用抄,不保密,可以下載。怎樣的工作是一個好的工作其實很難用簡單的語言來概括,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工作。我認為,好的研究工作大概可以分為67 類:第一,Major advance in a classic field, 假如說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學科如組織胚胎學(讀醫(yī)學院的人,都要學),它已經不能再有很大進展時, 突然你有一個重大的突破,這樣的工作,應該是相當不錯的。比如說膽固醇,大家知道膽固醇一般被認為是壞東西,一個人的膽固醇要控制不能太高,因為它要造成心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但如果你突然發(fā)現(xiàn)膽固醇的另一個生理功效,那就很了不起。這個例子不是亂舉的,在

26、1999 至 2001年中,連續(xù)在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了三篇文章,認為膽固醇可以促進腦神經細胞突觸的形成,這就給膽固醇在生理功能的認識帶來了一個突破性的進展。你去看他們的工作,實在太簡單了,一般的實驗室都可以做,為什么大家都想不到? 一個經典的古老的學科,到了不能再有什么發(fā)展的程度時,只有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 才能有突破。 突然間膽固醇變成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今天有人認為膽固醇對神經細胞生長突觸的形成有作用,明天又有人認為膽固醇怎么樣,一下子一個古老經典的學科,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第二,New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hat can be widely

27、 used, 我們在做研究工作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新的方法和技術。一個技術和方法要被非常廣泛地使用,那就是一個很好的工作,甚至可以得諾貝爾獎。PCR 技術是獲諾貝爾獎的,PCR 技術發(fā)明的當年,一下子就有幾十篇文章,后來到處都用PCR,現(xiàn)在已經被非常廣泛應用。不過這位發(fā)明 PCR 的人,Kary Mullis, 我覺得不怎么樣。 他從此就不干科學不干活,整天到海灘去沖浪玩。后來有人祝賀他得了諾貝爾獎,他說此獎早就該給他的了,那是題外話。事實上,應用這么廣泛的技術,你幾乎可以坐著等諾貝爾獎。還有Patch Clamp,膜片鉗技術,有了這個技術,在電生理方面完全改了個樣,不僅是神經細胞,還用到心肌細胞等各

28、種各樣的細胞,都可以用Patch Clamp技術,來記錄電信號變化。發(fā)明該技術的人也得了諾貝爾獎。我預測有可能得諾貝爾獎的是人類基因研究中的自動測序技術,應用非常廣泛,而且許多工作可以提前好多年完成。這樣的技術、方法,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有時候被非常廣泛引用的技術性文章,還不一定是發(fā)表在Science、Nature雜志上,我們也不能用Science、Nature上發(fā)表論文的標準來衡量。比如Patch Clamp技術的文章就是發(fā)表在一個你可能都沒有聽說過的雜志上。第三,Discoveries with obvious practical implications,過去在NIH有一中國人發(fā)表

29、了一篇文章,發(fā)現(xiàn)了AIDS virus 的受體。那不得了,艾滋病毒可以進入人類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里,找到了受體,顯而易見就可以想辦法阻止它進入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細胞, 根本不用去想,應用的前景顯而易見。又比如大家知道的老年癡呆癥,找到老年癡呆癥的基因,這樣就有可以及早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癥,否則無從入手。這樣的工作,如果你去看一本Science或Nature雜志的目錄,不需要看內容顯而易見就知道這工作是重要的。第四,Conceptual breakthrough, 完全一個新的概念,過去人家不是這樣認為的一個概念上的突破。這里我不太謙虛舉一個例子,當時我們做神經營養(yǎng)因子引起很大的重視,神經營養(yǎng)因子一直是

30、被認為起著促進神經細胞營養(yǎng)作用的如發(fā)育、分化。但從來沒有想到神經營養(yǎng)因子可以拿來調控突觸傳遞。突觸傳遞是學習記憶基本的細胞基礎,我們發(fā)現(xiàn)神經營養(yǎng)因子可以調控腦內突觸的可塑性,最終它也許可以調控學習記憶。這是我們96年發(fā)現(xiàn)的,當時被認為這是一個完全的新概念,當然現(xiàn)在已經被證實,逐漸開始想要應用到臨床上,而且在這領域進展很快。這樣一個概念方面突破,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工作。第五,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views, break dogma,dogma是教課書已經建立一個理論體系,你要能夠打破它,證明是錯的,就很了不起。 這與上面講的是對應的,一個是能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另外是打

31、破一個舊的觀念,就是說我要提出反對意見,原來的概念有問題,對它提出挑戰(zhàn),提出這樣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工作。舉一個例子,我在90年代做博士后時,受了蒲慕明先生(現(xiàn)任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外籍所長)很大的影響,他是我的老師, 我在做博士后時受了他很大的影響,今天講內容很多都是來自于蒲先生的影響。我就是從他身上學了非常多的怎樣做好的科學工作,他是非常杰出的科學家。舉個例子,我去美國沒多久,實驗室來了一位俄國的博士后,他是學物理的。當時實驗室的儀器大家都占滿了在用,他沒有儀器做實驗。所以蒲先生就拿了一本教科書讓他看看,說我們現(xiàn)在沒有時間同你討論課題。 他說我是來做實驗的,來做重大發(fā)現(xiàn)的,你怎么讓我看教

32、科書,還是給我一個題目做實驗吧。蒲先生說,你有什么題目,他說我問你呢,你是導師,你要告訴我做什么題目。蒲先生說你沒有題目,那你來干什么?那就這樣吧,你看看教科書,看看哪里有錯,自己想個題目。 然后蒲先生拿了一本細胞生物學給他,讓他找錯,三個星期后再談。結果他天天在看,三個星期后蒲先生與他談,問他看出什么來了沒有,那位博士后說,我看是全對的。蒲先生說,教科書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不要去相信權威,其實教科書上每一個概念,都是基于一到二個基本實驗或一二篇文章。你要想不出來的話,那我來給你想。大家都知道神經細胞的軸突,會生長出來,一個中學生就可以想象的問題,你要神經細胞越長越長,一定要有新的東西加進去,

33、大家知道細胞有細胞膜,神經細胞要長,肯定要有細胞膜加進去,那細胞膜從那兒來的,這是一個基本問題,教科書上講,在長的時候,細胞里面有囊泡,這囊泡上面有膜,當囊泡到達軸突最前端的地方,它一融合fuse,膜就加上去了。也就是說膜是在軸突最前面的地方加上去的,這是教科書上的定論。蒲先生說,這個定論在教科書上就憑了一篇文章,做了一個實驗,說是看到膜是在軸突最前面,囊泡一fuse就加上去了。我們可以試一下這種觀點是不是對的,然后浦先生就給了這位博士后一臺給中學生看的,很差的小顯微鏡。這位博士后就把顯微鏡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拿了一碟培養(yǎng)的神經細胞器皿看??戳舜蟾乓粌蓚€月,看完以后他就開始寫paper, 我說

34、你有這么容易嗎?然后再過了三個月左右,拿了臺好一點的顯微鏡,加了熒光打一打,做了一些非常簡單的實驗,真的就準備投稿了。我說你準備投那里,他說Science,我說就這玩意兒也可以投Science嗎?他說是蒲先生讓我投的。再過幾個月,他說我的paper接受了。這下我傻眼了,在這樣的顯微鏡下看看寫出來的文章居然會被Science接受? 請你給我講講,為什么這種工作可以發(fā)表在Science雜志上。他說這個實驗非常簡單,這是一個神經細胞,這里是細胞核,里面有囊泡,過去教科書上說囊泡在軸突最前端融合,軸突就變長了,越長越長。他說在細胞培養(yǎng)皿里面有灰塵樣臟東西,有時候灰塵粘在軸突上,你可以找到一個軸突上這里

35、粘一個,那里粘一個,要是膜的囊泡不是在最前端融合,而是在兩個灰塵點之間融合,那么兩個灰塵點間的距離也可以增長,他每過五分鐘去量一量兩個灰塵間的距離,發(fā)現(xiàn)兩點之間的距離慢慢地增大了。后來我想了想他為什么會發(fā)表在Science雜志,主要是打破了傳統(tǒng)觀念,不是說教科書上的不對,而是也有例外。第六,opening up new area,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領域,也是從一個小事情做起,舉一個例子細胞凋亡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細胞凋亡這是個很大的領域,發(fā)現(xiàn)這現(xiàn)象的幾位科學家在今后哪一年給他們諾貝爾獎是肯定的。這樣的一個領域,他們在發(fā)表第一、二篇文章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領域。原來認為細胞死亡是由于

36、受傷等引起的被動過程,新的概念認為細胞的死亡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因為生物個體需要某些細胞去死亡,某些細胞故意要去死亡,這就是一個主動過程。這概念一提出,許多工作就在此基礎上開展,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在講完什么樣的工作是好的工作后,再講講什么樣的工作是不好的工作。我平時做很多雜志的評審工作,很多文章拿來給我評審,看的文章很多,總結出來幾點,什么樣的工作是不好的工作。第一,Horizontal growth,叫做橫向長,這類文章在國內很多。如果一個人,要橫著長怎么也不會好看 (笑)。舉例,你在大鼠上得到一個發(fā)現(xiàn),那我在小鼠上也做一下,也有同樣的發(fā)現(xiàn),這就沒有創(chuàng)新意義。這個例子

37、有點過分,當然如果你是在老鼠身上做,而在人身上從來沒有做過,我來做一下,那應該也是有意義的。第二,F(xiàn)illing gaps,有人發(fā)現(xiàn)了A,猜想A會到B,有人發(fā)現(xiàn)了C,你就在中間證實一下A是通過B到C的。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不是說不可以發(fā)表文章,但這種文章不會在很出色的雜志上發(fā)表,因為雜志的編委一看這種文章就認為是一種Filling gaps。舉例,已知EGF可以激活JNK,JNK可以造成C-Jun的表達,假如你發(fā)表一篇文章去說EGF可以促進C-Jun的表達,那人家已經知道JNK可以促進C-Jun的表達,EGF可以激活JNK,當然如果人家沒有做出來,這也是一種發(fā)現(xiàn),但這種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exciting,

38、這類文章屬于填補空缺的文章。第三,Working out details,有人把大的框架已經搞出來了,你把細節(jié)再搞清楚的文章,一般不會是特別好的文章。我今天講的不是壞文章,那我提也不提,只是講這類文章還可以在二流或三流雜志上發(fā)表,這是與前面講的好的工作有個反差。舉例,發(fā)現(xiàn)一個NO(一氧化氮)是個很重要的信號分子,發(fā)現(xiàn)者也得了諾貝爾獎。NO能產生cGMP,然后你做了一篇文章,說是用多少時間,怎樣的濃度,使NO產生cGMP,這類工作總是要有人去做,但這不會是一個最重要的貢獻。第四,Support existing idea, “me too”,這類文章很多,有些人文獻看得很多,而且手腳特別快,等你

39、的文章在Science、Nature上一發(fā)表,他馬上跟上一篇“me too”,你會,他也會。舉例,EGF受體吞噬時,需要dynamin, 已在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有人馬上發(fā)表PDGF受體也是需要dynamin,其實EGF-R與PDGF-R雖然受體完全不一樣,但都是個酪氨酸酶的受體,這兩個受體,你猜猜就可以知道。這種工作可以發(fā)表,但不會發(fā)表在最好的雜志,除非它在PDGF研究領域中有特殊意義。第五,F(xiàn)ollow up,有人在前面已經發(fā)表了,我在后面跟上。舉例,CREB是一個很重要的轉錄因子,它可以結合到DNA的一個成分上,這個成分叫CRE,這是一個很重大的發(fā)現(xiàn),CREB可以結合到CRE,過二

40、天他也發(fā)表一篇文章,一共需要幾個base,第一從哪里開始,最后到哪里結束,這里面到底要幾個堿基,A要多少個,要換掉的話binding就會不好。這種工作不是完全不重要,但屬于Follow up。第六,Incomplete study, preliminary,這類文章最令人討厭,國內這樣的文章很多,歐洲也多,還有日本。做了二個圖或四個圖,有這么一點點的現(xiàn)象,故事還沒有講完,馬上就送去發(fā)表。這類文章在二三流雜志也不會拒絕,總歸是一個發(fā)現(xiàn)。這種把故事講了一半,你把現(xiàn)象搞掉了,使得人家也不能去做一個完整的工作。我覺得這種文章是阻礙了科學的發(fā)展,就象寫小說一樣,你寫了第一節(jié),讓別人去寫第二、第三節(jié),人家

41、不會愿意去做。我是很討厭這類文章的,碰到這種文章,我做審稿時會讓他繼續(xù)去做,但不會拒絕,否則他會去投別的雜志。我會開個清單1,2,3,4,.,對他說,等你把這些工作全部做完,也會出一篇不錯的文章。我經常用這種方式來對待這類文章。在日本,在中國,很多人在壓力之下,都要在SCI幾點幾分雜志上發(fā)表文章,才可以拿博士學位。在座的各位都是研究生,通過這堂課,要逐漸地學會培養(yǎng)自己對科學的欣賞能力?,F(xiàn)在談一談怎樣閱讀科學文章。有誰能告訴我,你們是怎樣讀文章的(課堂上,有的說,先讀題目和摘要;有的說,先看材料和方法,再看結果;有的說,先看結果),我在讀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一周上二堂分子生物學,二堂生化課。老師

42、在每次講課時都給我們開一個十幾篇文章目錄,這些文章并不是短文章,都是很長的文章,每堂課前,我們先把文章拷貝好,然后用熒光筆把重要的內容畫好。給我們上課的教授,教我們一個方法,是哈佛大學Walter Gilbert發(fā)明的,Gilbert應發(fā)明DNA序列測試法,得過諾貝爾獎。他在給本科生講課時說,你們是怎樣讀Paper的,會讀Paper是你一輩子受用的事情,這Paper不能夠先看序言、方法,然后結果,即化時間又給它牽著鼻子走,這是很可怕的。寫文章的人就是要牽著你的鼻子看他的文章,讓你去相信他寫的東西,但你先不要去相信他,拿到文章后,先看題目、摘要,然后就去看圖1,因為結果都在圖里,不要借助任何幫助

43、的情況下,先給圖1下一個你自己的結論,然后再看圖2,也下個結論,等到你把幾個圖都看完以后,再下個結論,然后去看文章,結果會發(fā)現(xiàn)你的結論經常與作者的結論不一樣,二個不一樣的結論,那總有一個是錯的,這時再去看文章,是你的錯,還是他的錯,也許你沒有看清楚那是你的錯,也許是他的解釋錯,這樣的話,你的收獲是很大的,而且速度也很快,不會被他牽著鼻子走。我評審文章一般不看討論,因為有誤導現(xiàn)象,專門領著你去上他的圈套,所以看Paper,首先了解他要探討怎樣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大框架,以及問題的重要性,假如是個吹毛求癡的小問題,who cares。然后用的實驗方法是否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如一個分子在細胞里面是怎么動

44、的,用光學顯微鏡是沒法看的,這肯定是胡說八道。一篇文章一定要有它的閃光的思想,如在一篇文章中有出人意料的新觀點,而且新的觀點是否有實驗結果來支持,如果實驗結果沒有支持新的觀點,那樣的文章要被拒絕。但是很多這樣的文章也照樣發(fā)表,所以你自己不一定要相信作者的觀點,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想說,希望你們養(yǎng)成這樣一個習慣,每周閱讀CNS,你們知道CNS是什么意思,有人說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課堂上引起哄笑)。CNS是Cell、Nature、Science, CNS 每周出一期,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瀏覽一下文章的目錄。我經常會問自己,為什么這篇文章會發(fā)表在CNS雜志上,如果能堅持一個學期下來,你必定會有很大的收益

45、。我這個習慣是在讀研究生時養(yǎng)成的,每周我與幾位同學一起網(wǎng)上瀏覽,這周Nature、Science上發(fā)表了哪些文章,當然很多東西你不懂,偶爾有一個東西你懂,你就會問為什么它可以發(fā)表在Nature、Science上,久而久之,你就養(yǎng)成兩個習慣,一個是批判精神,很多已經發(fā)表在Nature、Science上的文章,都有漏洞,所以要學會批判。過去我念書的時候,老師講要是能找出論文的錯誤,你就及格了。有一次生化考試,內容是對發(fā)表在Scientific American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找錯誤,Scientific American的文章往往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工作,一位非常有名的科學家寫在這個雜志上的文章,我們

46、的考試是對發(fā)表在這個雜志上的一篇綜述找錯,這篇文章寫錯了,叫大家找。結果大家傻了,這有名的大雜志怎么會有錯,所以就是要有批判精神。另一種你要養(yǎng)成欣賞別人做得好的工作,如到音樂廳去聽音樂或到展覽館去欣賞藝術品一樣。其實做科學家是很有趣的,政府給你出錢,讓你玩,你如同每天在聽音樂,每天在看電影一樣,那有什么不開心的。怎樣的科學工作是好的科學工作,如果今天我前面所講的內容你沒有聽進去的話,那現(xiàn)在講的內容是最重要的,這是貫穿于你每天的工作之中,你對人家要有這個要求,對自己更要有這樣的要求。沒有好的工作,再有寫作的技巧,也是沒用的。怎樣的工作算是好的工作?有三個基本要求,缺一不可。其一,必須被公眾認為是

47、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問題,你一說出來大家都點頭這是重要的問題。其二,要有創(chuàng)新的概念,DNA的合成過程大家都知道是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在你的工作中體現(xiàn)出來。在蒲先生的實驗室里你寫實驗設計,蒲先生經常會問你兩個問題,第一,你想到的問題,你的競爭對手有沒有想到,如果他已經想到,那么就扔垃圾筒。第二,他沒有想到,是你想到的問題,但能發(fā)表在Nature、Science雜志上嗎?雖然科學工作不是以發(fā)表Nature、Science為目的,但是你的工作達不到這樣高的水平,那也要考慮是否要去垃圾筒。所以我們有好多這樣情況,文章投Science被拒絕,投Nature被拒絕,投Nature Neuroscience被拒

48、絕,最后投Journal of Neuroscience也被拒絕了,碰到這樣的情況蒲先生會說,你有二個選擇,第一垃圾筒,第二你自己拿去,我的名字不要放上去。其三,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且別人想不到的,但能否過得了關,要看結果是不是可靠,結果是否被人信得過。這個問題怎么做呢?過去我在國內學習的時候,有一個我們十分崇拜的人,就是張香桐先生,你去看他的文章,他要闡明一個觀點,會從三至五個不同的方面來證明。他有一篇文章,發(fā)現(xiàn)下丘腦有一些神經元是痛敏感神經元,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工作做得很地道,針刺時放電會不會增加,不痛時放電會不會下降,針刺時,燒燒屁股會不會痛,從方方面面來加以證明。你說他的工作非常

49、innovation或very, very important吧, 也不見得,但結果是非??尚诺摹N乙娺^有的文章做了一種結果就投出去了,人家不會相信的,特別是重要的文章。我在斯坦福大學有位熟人,我知道我的很多文章在他手里敗下陣來。我問他,你是怎樣審文章的,他告訴我,他評審有一個基本原則,文章一到手第一反應是拒絕,然后再到文章中去找,找到足夠的證據(jù)來改變我的拒絕,我才考慮去接受,所以你的實驗結果一定要用多種方法、從多種角度,反反復復來證明。這是對得起別人,也對得起你自己。不要過二天人家認為你的文章是錯的,你會沒面子的,所以結果一定要非??煽俊H绻銈兊奈恼履芊线@三個要求,進不了最好的雜志,那你

50、來找我(笑)。其實要做這三點對全世界搞科研工作的人來講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中國各種條件都比較差的情況下,我的加上第四點,你做的工作要unique and unusual, 就是要獨特非凡。你的科研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你要能做出來的東西,人家做不來,而且是unusual的科研工作。舉例,我在哥侖比亞大學時,生物系有20多位教授,每年要招20多學生,然后學生可以選教授,選來選去,很多是考慮二個實驗室。一個實驗室,他做的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轉錄是怎么轉錄的,他把轉錄中的二十多個蛋白一個一個都克隆出來,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怎樣的,他的工作很過硬,沒話可說,而且每篇文章都是很扎扎實實的,過硬的文章,

51、發(fā)表層次很高。他的基本要求是,到他實驗室去的學生要畢業(yè)的話,不管你做多少年,要有三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每篇文章的標準都訂得很高,所以這三篇文章的量很重。他的實驗室還有個基本情況,美國工作日每周五天,這與國內一樣,他說他每天晚上11點鐘回家,你如果每天要比他早回家的話,就不要到他實驗室去。他的lab meeting是星期天早上8:00, 那正好是睡懶覺時候,一開就是半天。他的實驗室是靠埋頭苦干,拼命用功,每人進實驗室時發(fā)一件棉襖,實驗室有一個很大的冷庫,在冷庫里一呆就是半天,純化蛋白。所以這個實驗室訓練很扎實,保證你有好的文章,如果想要早畢業(yè)沒門,至少在實驗室里要泡上67年,出來保證有好的出路,學

52、生要是雄心勃勃的,會選擇他的實驗室。如果不想work very hard,你就不要去他的實驗室。另一個是蒲慕明先生的實驗室,這是截然不同的實驗室,平均每三個月?lián)Q一個題目,有很好的idea, 做不出來就放棄,連續(xù)做到第6或7個題目,做順了,幾個月就結題,發(fā)個Nature文章。我后來仔細研究了一下這些文章,特點不是靠死打死拼,是靠自己有力的新穎的思想而取勝的,很多東西都是人家想不到的,一旦被你做出來一定是個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后來我與蒲先生談了這個事情,我說為什么你要選這樣題目,而不選辛辛苦苦地去做總會有結果的題目,他說做科學有二種人,一種叫紐約馬拉松,紐約馬拉松是全世界有名的,一年一次,你要贏這個馬拉

53、松比賽,你要very good,要work very hard,拼命練習,肌肉很發(fā)達,還要起跑快,每個地方都不能失誤。這種科學家叫紐約馬拉松式的,本身條件好,又work very hard,而且起步快。第二種叫做紐約導游,導游在紐約或上海都有,一幫人后面跟著,他拿著一面小旗子,他指向哪兒,一幫人就跟到那兒。他認為這方向走錯了,再朝另一個方向走,大家跟著他走,他不用跑得很快。這種叫做紐約導游,要做一個另路人,要開創(chuàng)新的,不用跑得很快。最后我引用一句杜甫的詩句:語不驚人誓不休。他每個句子都讓人拍案叫絕,句句非常精彩。他不是隨隨便便就寫,也不是天才,但他每次想句子就想跟人家不一樣。下面談一下投稿的基

54、本過程,特別是與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響因子比較高的雜志有關的一些技術性問題,也許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實這些雜志的主編,編輯們都經常在介紹其政策,評審標準,過程,等等。他們也經常來中國訪問。今天我來代替他們介紹一下。一個系列雜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來都是從Cell分出來的。這個雜志的基本特點是它有一個非常強的編委Editorial Board。怎樣的人可以當編委呢?他們往往是有名的科學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夠非常快地對投稿做出評估。這些科學家也經常被選來做評審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雜志社后,都要請該領域的23專家看,并

55、匿名寫出評審意見給作者。 你不知道是誰寫的,但這些專家會給你提出批評,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做實驗,怎么樣做,這就叫雜志評審。 Cell、Neuron、Immunity等這些雜志的評審不少就是編委做的。因為現(xiàn)在雜志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發(fā)表要快,而做編委的專家能很快寫出評審意見來。還有一個特點,Cell等雜志主編,編輯有非常大的權利,他們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樣去追科學家,去參加各種各樣的科學會議,當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們會去競爭,會問你,你的文章寫出來了沒有,我保證給你多少時間發(fā)表,等等。另一個系列是Nature衍生出來的,這些雜志的特點是沒有一個編委,但有一個評審專家?guī)? 也就是

56、說誰來評審,不是亂選的。這些雜志主編,編輯也有相當大的權利。這些是什么人呢?他們一般是讀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實驗室做博士后,這些人也許自己沒有做出什么特別重大的貢獻,沒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們欣賞能力特別好,文筆非常好,寫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們,雖然自己沒有做出什么偉大的工作來,但他們的思想水平學術水平都相當不錯,看得多,寫得快,Nature、Science的編輯大同小異,都是這樣一批年紀不大的人,很活躍,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和活動。 Science雜志的編輯權利相對小些,因為他們還有一個編委會editorial board,有相當大的權利。一般過程是,當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雜志社后

57、,編輯先做一個初審,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夠格,然后他還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編委會的某一個人那里,認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評審。兩道關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這樣被砍掉了。 PNAS雜志是美國科學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壞,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經過評審,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來一年可以五篇,后來減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寫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給你發(fā)表,不需要經過評審,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學論文應該有責任心的。第二種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覺得你的文章不錯,他來給你通訊,投到PNAS雜志,這文章要評審,但是評審專家由院士自己來選。所以這個也不怎么樣

58、。還有一種叫Track C,就象一般雜志,你只要投過去,然后編輯部來給你選一個院士, 由他來找評審專家,相對來說,這比較客觀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質量就相對好一些。 我不是說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權,可以把在其他雜志發(fā)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樣的文章。投稿前先給主編寫一個E-mail,投石問路,是一種不錯的做法。有些不太出名的科學家,不光是中國,在美國也一樣, 編輯不認識也沒聽說過你,有名的科學家評審人也不認識你。 先把文章的摘要,用E-mail先給主編送去。他們一般最晚不超過48小時會給你回E-mail,告訴你文章可以或不可以投,省得你浪費很多

59、時間。當你有了一定的名聲后,也許就不一定要做這件事情。投稿時,你還要寫一個做簡單介紹的信,也叫封面信Cover Letters。一般一篇文章會送給2-3名專家評審,評審后你的論文一般有三種命運,接受,拒絕,或要求修改。 一般投Nature、Science等雜志的文章,絕對不會一投就接受。最常見的是,你會接到一封信說,感謝你的投稿,但你的文章不是我們所感興趣的,現(xiàn)在把文章退給你,感謝你對我們感興趣。這種拒絕是大多數(shù),不拒絕是少數(shù),所以拿到拒絕信也不要太難過,不要灰心。還有一種軟拒絕,感謝你的投稿,現(xiàn)在我們不能接受你的文章,假如說你的文章可以做A、B、C的話,我們可以再考慮。雖然是拒絕了,但還是留

60、了一條尾巴,還可以送過來。這第三種情況是最好的,希望你修改,給你每個評審的意見,一般好幾頁,然后再做些什么樣的實驗,作修改,這是你運氣最好的時候,趕快買瓶酒來慶賀一下。然后你花好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去做實驗,做完后,再寫一個為自己辯護的材料說,你要求我做這個東西我做了,你要求我做那個東西我也做了,你還要求我做的東西,我為什么做不到,為自己爭辯。你把這些材料再送去,他認為還不行,然后再送回來,再修改,再送去。正像毛主席說過的,投-失敗-再投-再失敗再投,直至接受。對一流雜志來說,每一百篇文章投過來,65篇文章馬上退回去,只由編輯來初審,不用送出去讓專家評審,在3035%的文章才拿去送審,其中又

61、有三分之而被淘汰。最終接受率大概1012%左右,Science、Nature雜志都是這樣。 雜志的主編們每天在計算機前做什么事情?多半在寫拒絕信。 很多雜志收到論文后幾周之內就給你回信說不能接受你的文章。主編們是憑什么這樣快就做決定的? 第一看文章是不是重要,是不是回答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第二看是不是有普遍意義。 有的文章也許對某一專業(yè)是重要,但不是大家感興趣,一百人中只有20人感興趣,不行。還有,假如你的工作思路,手段,方法非同一般,有與眾不同的東西,會讓編輯眼睛一亮,那也可以。比如中科院神經所的周專發(fā)表一篇文章,眾所周知,神經突觸傳遞需要Ca2+,但他的文章認為,神經突觸傳遞不需要Ca2+

62、,我不知道對不對,但至少是出人意料。是有新聞價值的文章。并不是說這類文章都會接受,但送審的機會是很大的。做編輯或主編是個非常不討人好的事情,一般大家對他們都是咬牙切齒,為什么把我文章拒絕,主編一定是很壞的人。大家都在想最好是我的paper接受,我競爭對手的paper都給他拒絕,其實天下那有這么好的事情,所以編輯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他們天天在寫拒絕信,天天在把人家的希望便成絕望。 大家都在詛咒編輯死后要進地獄。說個笑話。羅馬的教皇死后,都要升天堂。有個教皇死了,到天堂去了,看到住在他隔壁的有Nature的主編,他說主編怎么能住在這里,讓我來看看,他發(fā)現(xiàn)主編的房子不錯,裝潢也比他的要好。他要

63、打抱不平,就去找上帝,說我是教皇這樣對我不公平,上帝告訴他,你不要打抱不平了,到我這邊來的教皇少說也有65個,但我還沒有見過科學雜志主編,他是第一個呢 (笑)。主編做出初選后,還有個很重要的工作是選擇評審人。那么,他是憑什么去選擇呢?很多人在寫封面信時,往往會自我推薦35位他認為比較友善的人來做評審人,編委有時會選其中的一個人,但絕對不會再選第二個人。而且你認為是你朋友的人,不一定會給你說好話,寫好評語。很多資深科學家,審了很多的文章,也有些至少作者認為他是朋友,但他不一定會給作者說好話,他要對科學負責。你的文章實在太爛的話,我不會閉眼說瞎話,我一定會說,你這文章做的不好,我也會拒絕,也會提建

64、議。這跟中國文化不一樣,為了朋友往往是兩肋插刀,可以不管是對還是錯。所以朋友是朋友,在做科研上要有科學道德。最近我有一篇文章要發(fā)表,我一看就知道是我朋友寫的評審,把我的文章說的一塌糊涂,他說你剛剛發(fā)表過一篇好文章,現(xiàn)在把剩下來的數(shù)據(jù)搞在一起,再來一篇,那兒有這么好的事情,不行。我知道是誰寫的,大概能猜出來。我覺得他是我的朋友,他這也是對科學負責,我理解他。象這種文章不要在這么好的雜志再來混一篇。后來我把這篇雜志投到比較差一點的雜志上去。還有一個技巧,就是不讓某人做評審。假如說你覺得那個人可能會對你的工作有偏見,會做不公正的評價的話,你寫信給編輯時,就指出不要那個人做評審,這是可以的。但你不能寫上10個人的名單,這些人都不能評審,這樣不行,最多只能35個人。什么樣的人不能做評審呢?他做的工作與你做的工作非常象,非常近,是你的競爭對手。 他往往會失去理智,不會很公平,所以這種人不能做你的評審。 剛才我說過比較寬容soft和比較嚴厲harsh的評審,有些人非??量?。任何文章拿來,一概先拒絕。有一位斯坦福的教授對我說,他審文章時,一般先拒絕,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