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9課《畫里陰晴》教案 上海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9課《畫里陰晴》教案 上海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畫里陰晴》教案上海版
一、教學要求:
1、把握文章論述的中心。
2、學習本文起、承、轉(zhuǎn)、合的獨特的行文結構。
3、學習文中的修辭手法。
4、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畫作中體現(xiàn)它的創(chuàng)新思想的。
二、教學重點:
1、作者的藝術觀點;
2、本文獨特的行文結構。
三、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的中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的微風細雨總讓人感覺到詩情畫意,盡管生在江南,長在江南的我們有時對于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也會感到不耐煩。但是在連續(xù)的幾天晴空萬里、艷陽高照后,我們往往又會情不自禁地懷念起紛飛飄墜的雨絲、淅淅瀝瀝的雨聲了。而在有著特別敏銳的
2、審美觸覺的畫家眼里,這絲絲細雨又該有怎樣的韻味呢?
今天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就要跟我們談談“畫里陰晴”。
(二)范讀全文
(三)分析課文:
1、細讀第一段:
(1)第一段寫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壽先生的題畫詩“默看細雨濕桃花”。
(2)窗外是怎么樣的景色?作者為什么要引用這句題畫詩呢?
桃紅柳綠,春雨霏霏。作者把這幅美景比作“濃酣的水彩畫”,水彩畫給我們透明、濕潤的感覺,而“濃酣”不僅告訴我們色彩的濃重,更讓我們感受到這雨中春景帶給人酣暢淋漓的快感。潘天壽先生的這句題畫詩確實與這雨中春景珠聯(lián)璧合。
(3)這句詩中最富韻味的是那一個詞?
“濕”。作者不僅需要這一詞所帶來
3、的意境,更需要由這一詞來引出“畫家的審美觸覺”這一話題??梢娺@一句引用是全文的起筆。
2、朗讀課文第二段:
(1) “衣服濕了,顏色變深,濕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濕了的大自然景色卻格外地有韻味?!庇昧耸裁葱揶o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襯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麗怡人。
(2) 為什么濕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韻味?
因為“濕”“渲染了山林、村落,改變了大自然的色調(diào)”,使本來不協(xié)調(diào)的顏色也協(xié)調(diào)了起來,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種美感,當然更有韻味。正如蘇軾詩中所詠:“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可見,在對雨意的獨特感悟上作者并不缺少知音。確實,那風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騷客化入文意,化為詩
4、意?!罢匆掠麧裥踊ㄓ?,吹面不寒楊柳風”,“絲絲楊柳絲絲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歷來的中國的畫家更是“愛畫風雨歸舟”,愛畫“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境。中國的詩者、畫家都從雨中找到了別具風格的意境。這微風細雨已不再是自然現(xiàn)象,而有著濃濃的文化意蘊,有著萬般風情。
西洋畫重形似,而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是寫實的,中國畫是象征的。中國畫追求傳神,追求意境,畫的是心中的景,而非眼中的景。雨濕的山水草木有著別樣的韻味、情調(diào),表達著不同的意境。所以被內(nèi)心有著深深的傳統(tǒng)文化情結的作者所贊賞,,并融入他的繪畫中。
可是作者留學法國多年,而且學的主要是西洋畫和水彩畫。那么作者到底是如何處理傳統(tǒng)和西洋的關
5、系?
3、閱讀第三段:
作者說,“他特別喜歡畫陰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畫,“從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國畫的成分多?!睘槭裁??
這是因為中國畫和西洋畫對陽光、陰雨的感受和表現(xiàn)截然不同。西洋畫崇尚陽光,追求強烈的色彩感,即使畫風雨,也只是理性地寫實地表現(xiàn)其形態(tài),僅僅把它當作大自然的一種形態(tài)。而中國話畫中的風雨確實一種意境,一種情致。(可用兩幅典型的中國畫和西洋畫做比較)。
“喜歡畫陰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吳冠中的繪畫風格當然“受益于中國畫的成分多”了。他學的是西畫,追求的卻是中國畫的高遠趣味,作者把兩者統(tǒng)一于他的創(chuàng)作中了。
文章讀到這里,我們已隱隱體會出
6、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張了。
4、讀最后一段:
(1)為什么有人會認為“江南不宜畫油畫”?
“大概就是因為江南陰雨多,或者他那油畫技法只宜對付洋式的對象?!?
(2)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畫家只注重強烈的色彩,難以把握江南陰濕景色的韻味。
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夠高。(文中說得委婉而已。副詞“大概”、連詞“或者”表示作者一種很有禮貌的推測,使得語言婉轉(zhuǎn)。)
(3) 第三句話是什么意思?
藝術創(chuàng)作不能墨守成規(guī)、泥古不化,西方的技法或我國傳統(tǒng)的技法都不是到處適用的靈丹妙藥。不同的表現(xiàn)對象需要與它相適應的技法。一一“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而且是永遠需要創(chuàng)新。
(4) “濃而滯的油畫里有
7、時要吸收水分,嬌艷的……則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边@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前半句:西洋畫法需要吸收中國的傳統(tǒng)技法。(借代的修辭手法)
后半句:中西兩種繪畫技巧和審美趣味應該結合起來。
用“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為比喻,巧妙地告訴我們:陰晴兩種審美趣味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藝術觀點:糅合中西方的繪畫技巧、繪畫方法。詳細地說:既繼承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技巧,又借鑒現(xiàn)代西方繪畫技法,在他的畫作中同時體現(xiàn)了陰、晴兩種審美趣味。
作者既對我國傳統(tǒng)繪畫有很深的造詣,又洞悉西洋油畫、水彩畫的優(yōu)點和不足,因此,他的油畫中滲進墨韻,水墨畫中也借鑒水彩、油畫技法,同時在油彩和
8、墨彩中探索。
(4) 下一句話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對自己立場的動搖?
這樣說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詼諧的語氣來表示他的自謙。作者以解嘲的語氣說:我的兩個畫種都不純了,頭發(fā)都灰白了,還拿不定主意。
其實,畫家終身探索的,正是油畫的民族話和中國畫的現(xiàn)代化,是兼取二者之長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技法,新的風格,因為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墨守成規(guī),盲目模仿,都是沒有出路的。
用作者自己的話更能說明他的藝術觀:“畫種只能在發(fā)展中得到保留,如不發(fā)展,便只能淘汰?!?
至此,作者在層層鋪墊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結論:要中西兼用、陰晴兼畫,創(chuàng)造一種獨特的繪畫風格。
總結:
1、本文文字簡短,作者采用起、承、轉(zhuǎn)、
9、合的傳統(tǒng)方法來安排文章,層層鋪墊,娓娓道來,篇末明志。
2、本文論述的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大原則問題,卻選擇了一個很小的切入點,進從中外畫家對陰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張、不同表現(xiàn)著筆,可謂“小中見大“。
3、語言鮮明生動,多用修辭,幽默詼諧,充滿智慧。
教學后記:本文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教學中突出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這就須深入字里行間把握作者思維跳躍的脈搏,引導學生順著行文前進,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起、承、轉(zhuǎn)、合,最終得出結論。但是在對文章的探討上學生總顯得力不從心,似懂非懂。自己的看法更無從談起。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童年》同步練習(無答案)冀教版
學習目標
1、學
10、會品味優(yōu)美凝練的語言。
2、理解本文所表現(xiàn)的主題。
3、理解修辭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一、積累整合:
1、本文選自,作者,浙江鎮(zhèn)海人,家家。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選詞填空。
⑴我的心里也(蕩起,漾起)了一線笑痕。
⑵在石榴花開得火一般紅的時候,我騎在牛背上,緩緩地(踱過,走過)
了綠的原野。
⑶在童年的寶座上,我跨著長虹,(飛翔,遨游)與大漠似的天空。
3、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
⑴白鳥在波濤上緩緩地翱翔
⑵晚風吹過垂柳,這上面散布著它的風韻
二、思考與探究
這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從體裁上回答)?它
表達了什么主題?
2、本文運用了擬人、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請任意
11、找出一句運用了修辭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你對童年有哪些記憶?請用一句比喻句回答。
三、課外拓展
童年的花裙子
那年我才9歲。
父親在外地教書,我和哥哥尚在念小學,外公多病。一天清晨,母親照例出門去了,清貧的家境逼迫著母親日日起早摸黑地為一家人的生計奔忙著。7點多了,我還呆呆地坐在床沿上發(fā)愣,腦子里不斷地回想著昨天老師的話:“明天'六?一'節(jié),各班的大合唱是要評獎的,服裝一定要統(tǒng)一,女同學白襯衫、花裙子,男同學白襯衫、藍褲子。”我沒有花裙子,只有一件白洋布舊襯衣可以充數(shù)。我知道母親為一家人的溫飽日夜操勞,又有何錢何心想到為我做條花裙子。平日,哥哥穿不下的舊衣褲經(jīng)母親稍改便成了
12、我的新衣褲。我從不曾為此抱怨過,可今天我該怎么辦?想了許久,我無計可施,硬著頭皮來到了學校。
心神不寧地走進教室,我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發(fā)呆。看著女同學們像一只只花蝴蝶在教室里飛來飛去,我更加不安了。不一會兒,老師進來了,叫大家依往日的隊列排好隊,先將合唱的曲目試唱一遍。小小的我也怯生生地走進隊列,在這群鮮艷的“花裙子”中,舊衣舊褲的我就像一只丑小鴨落入了美麗的天鵝群中,我竭力逃避著老師的目光。終于,試唱完畢。我逃也似的回到了座位,心里忐忑不安,慌亂得像在等待一張命運的判決書。終于,預料中的時刻到了,老師在同學的眾目業(yè)之下,走到我身旁,用責備的口吻對我說:“你怎么不穿裙子,呆會兒的合唱你不要去了
13、。”我強忍住在眼眶中打轉(zhuǎn)的淚水,倔強地點了點頭。接著,同學們陸續(xù)到大禮堂去了,留下我孤獨地坐在位子上,像一只被雁群無情拋棄的雛雁。我開始小聲地啜泣起來,小小的心靈中第一次感受到自尊心受創(chuàng)后的劇痛。我才9歲啊!從那時起,那位老師的形象在我心中便暗淡無光了。我在恍惚郁悒中度過了這個終生難忘的“六?一”節(jié)。
回到家里,終于忍不住滿腔委屈,撲在桌子上嚎啕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母親回來,聽完了我傷心的“控訴”,陰著臉,一言未發(fā)。第二天,我終于有了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漂亮的花裙子。綠色的底子上撒著一朵朵淡粉色的小花,我知道那是母親用被面連夜做成的??赡赣H又怎懂得我幼小的心靈上烙下的傷痕,豈是這條遲到的花裙
14、子所能熨平的?我賭氣地將裙子扔開了,母親無奈地嘆了口氣。后來,那條漂亮的花裙子因為我執(zhí)意不穿,被母親收進了箱底。
暑去寒來,時序更迭,我伴著“花裙子”的深深的記憶長天了。有了工作也就有了一份自己的收入,終于我可以隨心所欲地買自己喜歡的裙子了??粗约哼@些長短不一、花色各異的裙子,心底總是涌起那個夏日傍晚的苦澀。
今日,當我憶起往事,寫著這段心酸的故事時,我又一次淚流滿面。我終于理解了一顆為貧寒的無奈所迫卻同樣是眷眷的慈母之心。
那童年的花裙子?。?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結合句意解釋詞語:(4分)
①忐忑不安(
② 眾目睽睽(
③ 啜泣(
④ 恍惚郁悒(
)
)
)
2、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么?(2分)
答:
3、一條花裙子使“我”經(jīng)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2分)
4、文章的第二段“7點多了,我還呆呆地坐在床沿上發(fā)愣”,用一句話簡述“我”發(fā)愣的原因,并用一個詞準確概括“我”此時的心情。
5、作者為什么說這個“六?一”節(jié)令“我”終身難忘?(2分)
答:
6、“母親回來,聽完了我傷心的'控訴',陰著臉,一言未發(fā)?!闭埪?lián)系上下文,說說
“母親”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3分)
答:
7、文章結尾一句寄寓了作者怎樣的心情?(3分)
答:
8、你怎樣評價文中的那位老師?你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嗎?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3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