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安丘市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9課 新文化運動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省安丘市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9課 新文化運動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新文化運動
課 題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序號
9
授課時間
主備人
鄭曉龍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2.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即從歷史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具體內容,分析其歷史影響,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難點: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
板書設計
1. 新文化運動發(fā)生的背景
2.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
3. 新文化
2、運動口號、主陣地
4.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
5. 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教學策略
自主預習完成基礎知識,記下發(fā)現(xiàn)的問題,課中完成導學案中的自主學習部分,并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師生互動,點撥釋疑,共同提高。進行知識點總結,整合教材內容,最后完成達標鞏固。
教后反思
東西方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比如西方文化拜金主義。信息時代的今天,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吸引和融合,已成為歷史的必然之趨,而與此同時,文化的多元化和尋求本民族、本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的尋根意識也不斷增強,我們既不應融合而拋棄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也不應保存民族文化特質而拒絕吸收和融合。所以我們
3、要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舍,擇善而從
這樣,才是全面,客觀的結果,這才是學習歷史的價值所以。學史要努力以史為鑒,學以致用,辯證的看問題。
教與學過程設計
備注
一、獨立試航(預習課文,自主完成基礎知識,記下發(fā)現(xiàn)的問題)
1.從 年起,進步的知識分子 、 、胡適、
等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認真思考,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從根本上改造國民性。他們高舉 和 兩面大旗,以 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提倡 ,反對專制;提倡 ,
4、反對迷信盲從;提倡 ,反對舊道德;提倡 ,反對舊文學。
2.1918年,李大釗在 上發(fā)表《 》和《
》兩篇文章,頌揚十月革命。從此,中國的先進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
3.思考:活動與探究(42頁)
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二、合作探討(生生互助、師生互動,點撥釋疑,共同提高)
(一)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圍繞疑難點討論)
(二)班內交流展示(師生、生生互動,點撥釋疑,知識深化)
第一子目: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
1.指名說出自己
5、學到的知識,老師適當引導,補充
2.老師有針對地講解重難點內容
3.聯(lián)系實際討論解決“動腦筋”
第二子目:新世紀的曙光
師指名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識,老師酌情引導補充
活動與探究:
(小組競賽:每小組選出一名代表,選其中一題競答,其他組同學可修正補充,老師及時引導,點撥,評價)
三、扣標整合(圍繞學習目標,以知識樹、圖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識網(wǎng)絡)
四、達標測評(我達標,我快樂)
1.下列關于新文化運動發(fā)生的背景,不符合史實的是( )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觀念深入人心
B.知識階層,特別是青年學生非常認同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
C.袁世凱為
6、實現(xiàn)獨裁專制,企圖用封建思想禁錮人民
D.北洋政府為建設民主政治而發(fā)動知識階層進行改革
2.1915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掀起新文化運動的是( )
A.陳獨秀 B.梁啟超
C.康有為 D.譚嗣同
3.新文化運動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舊道德是指( )
A.農民階級的道德 B.封建倫理道德
C.資產階級道德 D.中華民族的道德
4.新文化運動后來有了新的內容。這一“新的內容”是指( )
A.極力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
B
7、.不再宣傳民主和科學
C.把文化運動發(fā)展為革命運動
D.對東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知識拓展】(知識拓展遷移,開闊視野,提高能力)
閱讀下列材料: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先生”(指民主)“賽先生”(指科學),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兩位先生才逐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陳獨秀等進步的知識分子高舉“德先生”和“賽先生”兩面大旗,掀起了一場什么運動?
(2)列舉出兩位代表人物的名字。
預習課文,自主完成
文中標注重點內容
歸納要點,小組合作學習
精講點撥,注意總結
精心設計
完成達標內容
教師公布答案
小組檢查評價
綜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