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案例、反思
《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案例、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案例、反思(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探究活動要精心設計、有效引導 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案例、反思 【案例背景分析】 新課程標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實踐能力。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數(shù)學活動并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真正經(jīng)歷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研究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到數(shù)學知識,接觸到一些研究數(shù)學的方法,同時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三角形三邊的關系這一內容時,我把重點放在學生的探索上,精心設計了數(shù)學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82頁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教學設計的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量一量、擺一擺等實驗活動,探索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二是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特性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我認為“形”的教學重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必須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并在操作中進行思考和想象,從而獲得體驗和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小組活動上,通過拼擺三角形的活動,使學生將操作、思考、想象結合起來,體會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片段】 (一)從生活場景入手,激發(fā)探究欲望。 課件出示下圖 郵局 小華家 學校 師:“從小華家到學校有哪幾條路?” 生:兩條。一條是從家到郵局再到學校,另一條是直接從家去學校。 師:小華去學校走哪一條路比較近?” 生:由家直接到學校(下面一條)比較近。 師:同學們想一想,小華家、郵局和學校三個地點用路線圍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呢? 生: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對。(課件展示去掉三個建筑物),僅保留下三角形。 師:在上一節(jié)的學習中我們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今天我們要繼續(xù)自己來探索發(fā)現(xiàn)藏在這簡單的圖形里的其它數(shù)學奧秘。 (二) 分組活動,適時引導,探尋規(guī)律。 在這一過程中,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7根小棒(小棒的長度分別為:9厘米、8厘米、7厘米、5厘米、3厘米、3厘米、3厘米),并提出問題:如果任意給你們三根小棒當作三條線段,一定能圍成一個首尾相連的三角形嗎?(有的學生說“能”,有的學生說“不能” )讓我們動手實驗一下吧! 提出小組活動要求: 1、 從7根小棒中任選三根。 2、 記錄每一根的長度。 3、 看一看能否用選定的三根小棒首尾相連地圍成一個三角形?把每次研究結果記錄下來。 讓學生展示和報告本組的實驗記錄,說一說活動結果。(有些小棒能圍成,有些圍不成) 此處有意識找擺不成三角形的情況讓學生上臺展示一下。 師: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就能圍成三角形。) 師:你認為什么原因導致這三根小棒不能擺成三角形?(有一根太短了或太長了)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能圍成的三角形的三條邊,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小組討論) 在小組討論一會兒后,我接著提出:如果把一條邊叫a,一條邊叫b,一條邊叫c。能用算式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嗎? 經(jīng)過討論,同學們很快寫出:a+b>c; a+c>b; b+c>a。師生共同總結出: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并把總結板書在黑板上。 …… 至此,本節(jié)探究任務已順利完成。 …… (練習略) 【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我對如何更好的組織數(shù)學探究活動有以下幾點體會: 1、情景創(chuàng)設要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內容為標準。 數(shù)學教學應結合生活實際問題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使學生能在認識、學習和使用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培養(yǎng)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明確知道的拐彎要比走直路遠,利用這一生活經(jīng)驗,我在這一課的開始借鑒了課本中把學生從家到學校多路選擇的場景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覺更親切自然。但是在這兒我有意識的對課本原圖作了一些改變,取消了原圖中經(jīng)過商店的一條道路,目的是讓學生更容易把三點之間的道路抽象成三角形,跟本節(jié)內容更容易過渡銜接,跟以前教學本節(jié)內容時相比,我認為效果還是不錯的。 2、小組活動要精心設計,力求有序有效、目的明確、可操作性強。 新課程標準認為,數(shù)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應由學生在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中加以理解,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經(jīng)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進自信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給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驗、討論、及獨立思考的機會,通過共同的討論交流,從而得出結論。因此,在數(shù)學活動中,要充分給予學生動手和思考的空間,同時要保證學生活動的有序性,從而實現(xiàn)活動的有效性。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我在這節(jié)課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中,注意了教師引導,在活動中從“有什么發(fā)現(xiàn)”到“為什么這樣”逐層提出問題,讓學生始終明確方向,有動手的強烈欲望,從而避免了以往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重結論輕過程,甚至直接去課本中尋找結論的現(xiàn)象,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深入探究的習慣和能力。 3、匯報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重點,選例有針對性。 每次活動過程中及結束后,必然存在討論交流的過程,這其中包括小組內的交流和在全班匯報交流。匯報不是小組交流的重復,在匯報過程中要看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存疑處適時引發(fā)下一次的實驗活動及討論過程。本課在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后,我先選擇不能組成三角形的兩組小棒組織學生討論,并在大屏幕上動態(tài)演示,學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導到研究三角形兩邊之和與第三邊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一次組織小組討論,研究其他幾組能圍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長度有什么共同點。通過比較分析,學生自然而然地發(fā)現(xiàn)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規(guī)律。 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設計與反思 [背景與導讀]:“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中的第三課時,該課時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不僅給出了三角形三邊之間的大小關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斷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的標準,熟練靈活地運用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是數(shù)學嚴謹性的一個體現(xiàn),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全面思考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它還將在以后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小學生喜歡玩的天性,首先設計讓學生搭建三角形的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也可產(chǎn)生認知沖突,為后面的學習鋪好路。在教師的引導下,當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后,教師這時再出示書上的一組數(shù)據(jù)讓學生判斷,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接下來教師出示書上的情景圖,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看書,畢竟書本是我們學習最直接的資料之一,我們應好好的加以運用。本節(jié)課的后半部主要是出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地過程中理解、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 [片斷一]:動手操作,產(chǎn)生問題 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首尾相連圍成的封閉圖形,今天,老師想讓同學們利用你們桌上的木條親手搭建一個個的三角形,要求是每個三角形只能用三根木條,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學生:想! 師: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開始活動。 (學生分小組活動) 師:每個小組利用桌上的六根木條共搭建了幾個三角形? 學生:我們搭建了一個三角形。 師:剩下的三根木條能搭建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不能。 師:你們知道剩下的三根木條為什么不能搭建成一個三角形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1:我發(fā)現(xiàn)剩下的三根木條怎么連也連不到一起。 學生2:我們也是這樣的。 師:“剩下的三根木條怎么連也連不到一起”說明了這三邊在長短上有某種關系,你們能找出這三邊在長短上有什么樣的關系嗎? 學生1:我們將較短的兩根木條連接在一起與最長的一根木條相比較,發(fā)現(xiàn)較短的兩根木條和起來還沒有另外一根木條長。 學生2:我們把較短的兩根木條連接在一起與最長的一根木條相比較,發(fā)現(xiàn)較短的兩根木條和起來不是沒有另外一根木條長,而是同另外一根一樣長。 學生3:我們發(fā)現(xiàn)的結論與學生(1)相同,我們是通過用直尺分別度量這三根木條的長度,再計算、比較后發(fā)現(xiàn)的。 學生4:我們發(fā)現(xiàn)的結論與學生(2)相同,我們也是通過用直尺分別度量這三根木條的長度,再計算、比較后發(fā)現(xiàn)的。 師:下面我們將能拼成三角形的三邊分開,象上面一樣比較一下這三條邊在長度方面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后匯報) 學生1:我發(fā)現(xiàn)較短的兩條邊加起來比最長的一條邊長,同剛才的結論正好相反。 學生2:我發(fā)現(xiàn)我這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加起來的和都比第三邊長。 學生3:我的發(fā)現(xiàn)同學生(2)一樣,也是這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加起來的和都比第三邊長。 學生4:“任意兩邊”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 學生5:“任意兩邊”就是指三角形三邊中的每兩條邊加起來的長度都比剩下來的第三條邊的長度長。 學生4:原來是這樣的。 (學生都有同感) 學生6:也就是說,任意一個三角形,它的三條邊都存在這樣一個特征: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邊。 學生7: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吧。因為我們的三角形不一樣,但我們得到的結論都是一樣的。 學生8:我看到書上也有同樣的結論。 (學生都翻書看) [反思]: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苯虒W中,教師有意設置這些動手操作,共同探討的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要,由讓學生在高昂的學習興趣中學到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 [片斷二]:及時練習,形成能力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xiàn)得非常棒,你們棒在不僅愛玩,而且能在玩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探討,你們也能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一起學習的三角形的另外一個特征,現(xiàn)在你能運用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判斷給出的三條邊能否組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能! 師:請同學們翻書到第86頁,自己獨立做第4題。 (學生做完后匯報展示,并說明判斷的方法) 學生1:(1)、(2)、(4)這三組中的線段能拼成一個三角形,(3)中的線段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我是把每組中的三條線段兩兩相加,再與剩下的第三條線段相比較,其中(1)、(2)、(4)這三組中的線段每兩條線段之和都大于第三條線段,所以它們能拼成一個三角形,而(3)中2+2〈6,所以這組中的三條線段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 學生2:我的結論同學生(1)一樣,但我的判斷方法與他不同,我是先找出較短的兩條邊,比較它們的和與剩下的第三條邊的大小,如果和大一些,則能拼成三角形,如果和小一些,則不能拼成三角形。 學生3:學生(2)的方法只是一種巧合,他沒有判斷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所以這種方法不行。 ?。▽W生對學生(2)的方法產(chǎn)生了爭論,學生討論一會兒后) 學生4:學生(2)的方法是對的,因為較短的兩條邊之和如果大于第三條邊,則說明任意一條較短的邊與最長的一邊之和肯定大于第三條邊,這也就更進一步說明這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學生5:看來在判斷某三條邊能否拼成一個三角形時,用學生(2)的方法既快又對。 [反思]:課堂練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及時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教學中老師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即讓學生用所學內容來說明為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發(fā)現(xiàn),通過練習,學生還在原來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對原知識又有發(fā)展,找到了最佳的判斷方法。學生的能力不可限量啊! [片斷三]:結合實際,學會運用 師:通過剛才的練習,你們不僅掌握了判斷某三條邊能否拼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且還找出了最佳的判斷方法。從這里可以看出,只要同學們肯動腦思考,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結論。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小明上學示意圖(電腦出示書第82頁示意圖),如果小明想走離學校最近的路,你認為他會選擇那條路上學? 學生:他會走中間這條路。 師:你們是怎樣判斷的? 學生1:因為中間這條路是直的,其它的路是彎的,所以中間這條路最短。 學生2:如果小明走通過郵局到學校這條路上學,小明家、郵局、學校則構成一個三角形,由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可以知道,小明家到郵局,郵局到學校這兩條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即中間這條路,所以中間這條路最短。 師:思考問題既要靠直覺,更要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就像學生(2)一樣。另外請問從這副圖還可以看出連接兩點的線中,哪條線最短? 學生:線段最短。 [反思]:教材是學習的載體,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育人作用,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而不要把教材撇開一邊。從上面可以看出,這副圖既能讓學生領悟知識與實際的結合,又能從中學到另外的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片斷四]:拓展延伸,豐富充實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老師欣喜地發(fā)現(xiàn)同學們不僅能自主、能動地學習新知,而且能將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之中。下面老師這兒有幾道題不知怎樣解答,誰能幫一幫老師?(電腦出示題目) 題目一:已知兩條線段a、b,其長度分別是2.5cm與3.5cm。另有長度分別為1cm、3cm、5cm、6cm、9cm的五條線段,其中能夠與線段一起組成三角形的有哪幾條? 學生1:長度分別是3cm、5cm的兩條線段中任意一條線段能與a、b組成一個三角形,因為3+2.5>3.5,2.5+3.5>5。 學生2:長度分別是1cm、6cm、9cm的三條線段中任意一條線段不能與a、b組成一個三角形,因為1+2.5=3.5;2.5+3.5=6;2.5+3.5<9。 題目二:用長度為2cm、2cm、6cm、6cm、6cm這五條線段中的任意三條線段拼成一個三角形,你能拼成幾種不同的形狀?拼成的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1:我用長度為2cm、6cm、6cm三條線段能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的長度相等。 學生2:我用長度為6cm、6cm、6cm三條線段能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都相等。 學生3:我用長度為2cm、2cm、6cm三條線段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因為2+2<6,所以他們不能拼成三角形。 師:剛才學生1、學生2所說的三角形是兩種較特殊的三角形,這些三角形我們將在下次課中學習研究。 題目三:用15根等長的火柴棒擺成的三角形中,最長邊最多可以由幾根火柴棒組成? 學生1:我想最多可以由9根火柴棒組成。 學生2:我覺得最多可以由8根火柴棒組成。 ┈┈ 師:同學們敢于大膽猜想,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很好。不過同學們如果能通過實踐,講究事實依據(jù),用理由來說服人那就更好了! (學生分小組討論、拼擺) 學生1:我們通過實踐知道,最長邊最多可以由7根火柴棒組成。 學生2:我們通過討論知道,最長邊最多可以由7根火柴棒組成。此時另外兩條較短的兩條邊的和為8,大于最長邊7,根據(jù)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可知,此時能拼成三角形,且最長邊由7根火柴棒組成,為最多。 師: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非常棒,不僅能猜想,而且能通過實踐,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老師為你們驕傲,我相信,只要同學們一如既往,燦爛的明天一定會與你擁抱。 [反思]:數(shù)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敢于放手,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如此定會別有洞天。-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三角形三邊關系 新人 小學 數(shù)學 四年級 下冊 三角形 三邊 關系 教學 案例 反思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1084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