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人文精神是歷史課寶貴的資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人文精神是歷史課寶貴的資源(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人文精神是歷史課寶貴的資源
【摘 要】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沒有科學、藝術,更不能沒有人文;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教師的使命。歷史是一門使人明智、使人洞察人生、使人凈化靈魂、使人理解人生意義并找到正確生活方式的人文學科。歷史教學要傳遞歷史知識,更要承載個人及民族精神塑造的重荷。本文將從歷史教學實踐角度,探究如何彰顯歷史教育的人文價值、構建人文課堂。
【關鍵詞】人文精神 內(nèi)化 體驗 評價 活動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那是一種人文精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是一種人文精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那是一種人文精
2、神。人文精神是涵括人的尊嚴、情趣、意志、道德、態(tài)度、人性等的一種文化精神,表現(xiàn)為人對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歷史學是人文學科,歷史教學的核心是進行人性教育,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xiàn),概而言之既是涵養(yǎng)人文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是社會和民族發(fā)展的需要。人文精神是歷史留給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科學時代人必備的素養(yǎng),是國民整體素質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青少年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最關鍵時期;需要讓學生在感悟中變得成熟、豐富、熱情、善良、富有情感和人性。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是
3、歷史教育的使命。德國哲學家亞斯貝爾思指出:“教育要培養(yǎng)一代人的精神,必須先使歷史進駐個人,使個人從歷史中汲取養(yǎng)分。”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要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品位,塑造一種文明、科學、進步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合理構建人文性歷史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呢?這里,我試圖揭開這位美神的面紗。
一、將歷史知識內(nèi)化為人文精神
歷史知識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載體,它本身便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如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民族精神;顧炎武“天下興亡,
4、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孫中山臨終不忘“同志們?nèi)皂毰Α钡膰谕?;像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像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或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責任感;或是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價值觀;或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于職守;或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幸福觀;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精神遺產(chǎn),是后人享用不盡的巨大精神財富。
品味歷史知識,讓學生感受悲壯與崇高,體會自豪與自尊,屈辱與責任。歷史教學就是要讓人格教育、人文精神貫穿歷史課堂教學傳授知識過程始終,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認同, 最
5、終內(nèi)化為他們?nèi)烁駱嫵傻挠幸娉煞帧?
二、借情境體驗并豐富情感
歷史原本是有生命的。我便用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生動典型的圖片和資料,創(chuàng)設出有生命的歷史情境,這種情境是豐富學生情感的好去處?!懊鎸v史,我們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追思,也可以戲說;可以歌唱,也可以怒罵。歷史給了我們宣泄情感、升華體驗、深化認識的處所”。如教學《戊戌變法》一節(jié),我播放相關片段:那拉氏為首的頑固派發(fā)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廢除變法法令,下令搜捕維新派,在黑云壓頂之際,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梁出逃,譚嗣同也完全有條件出逃保命,而他卻放棄了逃命的機會。在學生觀賞影視后,我設置如下問題:就義前,他寫下的悲壯話語應怎樣理解?表現(xiàn)了什
6、么精神?六君子為救國救民人頭落地,而圍觀者卻大多麻木不仁,說明了什么?戊戊變法的失敗又說明了什么?怎樣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我通過對戊戌六君子的情感世界的展示, 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讓學生把學習變成一種心靈體驗的過程, 掌握愛憎分明、善惡有別的情感判斷尺度, 學會欣賞美、愛護美, 懂得關心別人、關心社會。
三、學會評價,培養(yǎng)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指導學生對歷史情境進行分析和判斷。教學《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一節(jié),學生對課本中的一些人物如曹操、諸葛亮、劉備等更熟悉,我讓學生說出對這些人物的印象,學生都暢所欲言,但是他們所說的人物都是從電視劇或小說中看到的,都與歷史有很大的背離之處。我讓他
7、們帶著這些想法去閱讀學習文本,并找出課文中所講的與原來的印象的不同的內(nèi)容,告訴學生這就是藝術作品和歷史的區(qū)別。指導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人物,明確歷史人物的社會價值,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
通過反復進行分析和判斷,學生內(nèi)心的感動與歷史的血脈連接在一起,歷史的人文精神便一絲絲地滲入到他們的血脈中,進而成為他們?nèi)烁裰胁豢煞指畹囊徊糠帧?
第四、活動中培養(yǎng)情懷
從“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從“開眼看世界”的林則徐,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孫中山, 從周恩來到錢學森、李四光、華羅庚……他們面對威脅毫不退縮,面對利誘毫不動心,體現(xiàn)了“富貴不能
8、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jié),中華民族令每一個炎黃子孫自豪,值得每一位華夏兒女深深地愛。
我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開展課堂討論, 組織辯論會、歷史故事會、歷史講座、參觀歷史博物館、歷史遺跡、觀看歷史影片等,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
歷史是一條河,從野蠻流向文明海洋的河,養(yǎng)育了人類,進化了人類,文明了人類;我們所教的應是“有思想”的歷史、“有情感”的歷史、“有生活”的歷史。只有我們的課堂與思想、情感和生活相交匯與融合,學生才能通過我們的教學真切地體驗和感悟歷史,親自參與、主動探究、思考回味,以張揚個性,通過自我教育、自我調節(jié),構筑富有個性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