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下冊 22《安全用電》練習題1 青島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三年級科學下冊 22《安全用電》練習題1 青島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三年級科學下冊 22《安全用電》練習題1 青島版
注意事項:
1、本試題全部為筆答題,共4頁,滿分6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nèi)的項目填寫清楚,密封線內(nèi)禁止答題。
3、用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卷(或答題紙上)。
題號
一
二
三
四
總分
分數(shù)
一、填空題(此題8空,每空2分,共16分)
1、安全用電的基本方針是安全第一、 預防為主 。
2、安全用電包括兩方面:人身安全和 設備 安全。
3、觸電傷害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 電擊 和電傷。
4、按照人體觸及帶電體的方式,觸電可分為直接接觸觸電和
間接接觸觸電 。
2、5、電流流經(jīng)人體的 心臟 、中樞神經(jīng)和呼吸系統(tǒng)是最危險的。
6、人體電阻由 體內(nèi)電阻 和皮膚表面電阻組成,其中以皮膚表面電阻為主。
7、在心肺復蘇法中,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是,通暢氣道、
口對口人工呼吸 和胸外按壓。
8、所有運行的電器設備,如電動機、電氣柜等,必須進行妥善的 接地 或接零。
二、選擇題
1、在以接地電流入地點為圓心, D m為半徑范圍內(nèi)行走的人,兩腳之間承受跨步電壓。
A、1000 B、100
C、50 D、20
2、50mA電流屬于 C 。
A、感知電流 B
3、、擺脫電流
C、致命電流
3、在下列電流路徑中,最危險的是 A 。
A、左手—前胸 B、左手—雙腳
C、右手—雙腳 D、左手—右手
4、人體電阻一般情況下取 C 考慮。
A、1-10Ω B、10-100Ω
C、1kΩ-2kΩ D、10kΩ-20kΩ
5、電氣滅火在斷電前不可選擇下列哪些滅火器滅火 B 。
A、CO2 滅火器 B、泡沫滅火器
C、1211滅火器 D、干粉滅火器
6、下列圖示,三孔插座(正向面對)安裝接線
4、正確的是 D 。
N
E
A、 B、
L
E
N
L
E
L
C、 D、
N
L
E
N
7、下列導體色標,表示接地線的顏色是 D 。
A、黃色 B、綠色
C、淡藍 D、綠/黃雙色
三、判斷題(此題共16小題,每題1分,共16分)
1、安全用電是衡量一個國家用電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
2、觸電事故的發(fā)生具有季節(jié)性。( √ )
3、由于城市用電頻繁,所以觸電事故城市多于
5、農(nóng)村。( × )
4、電灼傷、電烙印和皮膚金屬化屬于電傷。(√ )
5、跨步電壓觸電屬于直接接觸觸電。( × )
6、兩相觸電比單相觸電更危險。(√ )
7、0.1A電流很小,不足以致命。(× )
8、交流電比同等強度的直流電更危險。( √ )
9、在任何環(huán)境下,36V都是安全電壓。( × )
10、因為零線比火線安全,所以開關(guān)大都安裝在零線上。( × )
11、為使觸電者氣道暢通,可在觸電者頭部下面墊枕頭。( × )
12、如果救護過程經(jīng)歷了5小時,觸電者仍然未醒,應該繼續(xù)進行。(√ )
13、觸電者昏迷后,可以猛烈搖晃其身體,使之盡快復蘇。(×
6、)
14、電氣設備必須具有一定的絕緣電阻。(√ )
15、胸部按壓的正確位置在人體胸部左側(cè),即心臟處。(× )
16、當觸電者牙關(guān)緊閉時,可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法。(√ )
四、案例分析(共2題,14分)
根據(jù)學過的安全知識,試分析此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有哪些?
1、某市電機廠停電整修廠房,并懸掛了“禁止合閘!”的標示牌。但組長甲為移動行車便擅自合閘,此時在行架上的乙正扶住行車的硬母排導線,引起觸電。當組長甲發(fā)現(xiàn)并立即切斷電源時,乙雙手也隨即脫離母線并從3.4m高處摔下,經(jīng)搶救無效于當夜死亡。
原因分析:1、組長甲嚴重違反操作規(guī)程,擅自合閘通電,是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2、職工乙在高處作業(yè)未系安全帶,違反高處作業(yè)安全操作規(guī)定,是導致事故嚴重的另一原因。
2、某供電局配電修理工甲和乙去用戶家檢修低壓進戶線。乙在監(jiān)護人甲不在現(xiàn)場的情況下,獨自登上9m高的水泥桿頂,作業(yè)時未扎腰繩,也沒戴手套,甲發(fā)現(xiàn)后也未加阻止。當乙將帶電側(cè)的銅綁線破開時,突然右手觸電,右腳脫離腳扣,左腳帶著腳扣順桿滑下,當滑到地面4m左右時,人體脫離電桿墜落在地,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
原因分析:1、修理工乙違反了《電業(yè)安全工作規(guī)程》關(guān)于“高空作業(yè)必須使用安全帶”的規(guī)定;2、帶電作業(yè)未戴絕緣手套;3、監(jiān)護人甲不曾阻止乙的違章行為,嚴重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