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shù)學 三角形分類訓練二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魯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數(shù)學 三角形分類訓練二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魯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中考數(shù)學 三角形分類訓練二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魯教版
典例詮釋:
考點一 等腰三角形中的多解問題
例1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4和7,則三角形的周長為 .
【答案】 15或18
【名師點評】 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已知沒有明確腰和底邊的題目一定要想到兩種情況,分類進行討論,還應驗證各種情況是否能構成三角形進行解答,這點非常重要,也是解題的關鍵.
例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另一腰的夾角為30°,則頂角的度數(shù)為( )
A.60° B.120°
C.60°或150° D.60°或120°
【答案】
2、 D
【名師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熟記三角形的高相對于三角形的三種位置關系是解題的關鍵,本題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只求出120°一種情況,把三角形簡單的認為是銳角三角形.
考點二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
例3 (xx·門頭溝一模)如圖1-10-13,直線m∥n,點A在直線m上,點B,C在直線n上,AB=BC,∠1=70°,CD⊥AB于D,那么∠2等于( )
圖1-10-13
A.20° B.30° C.32° D.25°
【答案】 A
【名師點評】通過平行線的知識可知∠1=∠ACB=70°,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直角三角形的兩
3、個銳角互余即可解決.
例4 (xx·海淀一模)如圖1-10-14,在△ABC中,∠BAC=90°,AD⊥BC于點D,DE為AC邊上的中線.求證:∠BAD=∠EDC.
圖1-10-14
【證明】 如圖1-10-15.
圖1-10-15
∵ ∠BAC=90°,
∴ ∠BAD+∠DAC=90°.
∵ AD⊥BC,∴ ∠ADC=90°,
∴ ∠DAC+∠C=90°,∴ ∠BAD=∠C.
∵ DE為AC邊上的中線,∴ DE=EC.
∴ ∠EDC=∠C,∴ ∠BAD=∠EDC.
【名師點評】 此題考查了“雙垂直”的基本圖形,易知∠BAD=∠C,再利用
4、“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得到等腰△EDC,從而問題得解.
例5 (xx·海淀一模)如圖1-10-16,在△ABC中,AB=AC,AD是BC邊上的中線,AE⊥BE于點E,且BE=BC.求證:AB平分∠EAD.
圖1-10-16
【證明】 ∵ AB=AC,AD是BC邊上的中線,∴ BD=BC,AD⊥BC.
∵ BE=BC,∴ BD=BE.
∵ AE⊥BE于點E,
∴ 點B在∠EAD的平分線上,∴ AB平分∠EAD.
【名師點評】 此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性質,可得到BD=BE=BC,再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即可.
基礎精練:
5、1.(xx·豐臺一模)如圖1-10-17,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高線,BE⊥AC于點E, ∠BAD =∠CBE.求證:AB=AC.
圖1-10-17
【證明】 ∵ 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高線,BE⊥AC于點E,
∴ ∠ADB=∠BEC=90°.
∴ ∠ABD+∠BAD=∠C+∠CBE=90°.
又∵ ∠BAD=∠CBE,∴ ∠ABD=∠C.
∴ AB=AC.
2.(xx·懷柔一模)如圖1-10-18,在△ABC中,AB=4,AC=3,AD,AE分別是其角平分線和中線,過點C作CG⊥AD于F,交AB于G,連接EF,則線段EF的長為( )
6、
圖1-10-18
A. B.1 C. D.7
【答案】 A
3.(xx·懷柔一模)如圖1-10-19,在Rt△ABC中,∠C=90°,AB邊的垂直平分線DE交BC于點E,垂足為D.求證:∠CAB=∠AED.
圖1-10-19
【證明】 ∵ DE是AB邊的垂直平分線,
∴ AE=BE,∠ADE=90°,∴ ∠EAB=∠B.
在Rt△ABC中,∠C=90°,∴ ∠CAB+∠B=90°.
在Rt△ADE中,∠ADE=90°,
∴ ∠AED+∠EAB=90°,∴ ∠CAB=∠AED.
4.(xx·門頭溝一模)如圖1-10-20,△ABC是等邊三角形,B
7、D平分∠ABC,延長BC到E,使得CE=CD.求證:BD=DE.
圖1-10-20
【證明】 ∵ △ABC是等邊三角形,∴ ∠ABC=∠ACB=60°.
∵ BD平分∠ABC,∴ ∠DBC=∠ABC=30°.
∵ CE=CD,∴ ∠CDE=∠CED.
又∵ ∠ACB=60°,∠DCB=∠CDE+∠CED,
∴ ∠DEC=∠ACB=30°.∴ ∠DBC=∠DEC,∴ BD=DE.
5.(xx·平谷一模)如圖1-10-21,在△ABC中,AB=AC,點D是BC上一點,DE⊥AB于E,F(xiàn)D⊥BC于D,G是FC的中點,連接GD.求證:GD⊥DE.
圖1-10-21
8、
【證明】 如圖1-10-22.
圖1-10-22
∵ AB=AC,∴ ∠B=∠C.
∵ DE⊥AB,F(xiàn)D⊥BC,∴ ∠BED=∠FDC=90°.∴ ∠1=∠3.
∵ G是直角三角形FDC的斜邊中點,∴ GD=GF.∴ ∠2=∠3.∴ ∠1=∠2.
∵ ∠FDC=∠2+∠4=90°,∴ ∠1+∠4=90°.∴ ∠2+∠FDE=90°.∴ GD⊥DE.
6.(xx·石景山一模)如圖1-10-23,在Rt△ABC中,∠ACB=90°,CD是AB邊上的中線,DE⊥AB于點D,交AC于點E.求證:∠AED=∠DCB.
圖1-10-23
【證明】 ∵ 在Rt△A
9、BC中,∠ACB=90°,CD是AB邊上的中線,
∴ CD=AB=DB,∴ ∠B=∠DCB.
∵ DE⊥AB于點D,∴ ∠A+∠AED=90°.
∵ ∠A+∠B=90°,∴ ∠B=∠AED.∴ ∠AED=∠DCB.
7.(xx·東城二模)如圖1-10-24,在等腰△ABC中,AB=AC,BD⊥AC,∠ABC=72°,則∠ABD等于( )
圖1-10-24
A.18° B.36° C.54° D.64°
【答案】 C
8.某等腰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為3 cm和6 cm,則它的周長為( )
A.9 cm B.12 cm C.15 cm D
10、.12 cm或15 cm
【答案】 C
9.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個角等于50°,則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度數(shù)為( )
A.50° B.80° C.65°或50° D.50°或80°
【答案】 D
10.已知:如圖1-10-2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線相交于F,過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那么下列結論: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DB+CE;③AD+DE+AE=AB+AC;④BF=CF.正確的有( )
圖1-10-25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答案】 C
11.(xx·順義
11、一模)我們把過三角形的一個頂點,且能將這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的線段稱為該三角形的“等腰線段”.
例如:如圖1-10-26,在Rt△ABC中,取AB邊的中點D,線段CD就是△ABC的“等腰線段”.
(1) 請分別畫出如圖1-10-27所示三角形的“等腰線段”;
圖1-10-26 圖1-10-27
(2)如圖1-10-28,在△EFG中,∠G=2∠F,若△EFG有“等腰線段”,請直接寫出∠F的取值.
圖1-10-28
【解】 (1)如圖1-10-29所示.
12、
圖1-10-29
(2)36°和45°.
12.如圖1-10-30,在△ABC中,AC=BC,∠ACB=90°,將線段CB繞點C旋轉60°得到CB′, ∠ACB的平分線CD交直線AB′于點D,連接DB,在射線DB′上截取DM=DC.
(1)在圖1-10-30①中證明:MB′=DB;
(2)若AC=,分別在圖1-10-30①和②中,求出AB′的長(直接寫出結果).
① ②
圖1-10-30
(1)【證明】 如圖1-10-31,連接CM.
圖1-10-31
由旋轉可知:CB′=CB,∠BCB′=60°.
∵
13、AC=BC,∠ACB=90°,
∴ AC=CB′,∠ACB′=150°.∴ ∠CAB′=∠CB′A=15°.
∵ CD平分∠ACB,
∴ ∠ACD=∠BCD=45°.∴ ∠CDM=∠ACD+∠CAD=60°.
∵ DM=DC,∴ △CDM是等邊三角形,
∴ CM=CD,∠DCM=60°.
∴ ∠B′CM=∠ACB′-∠ACD-∠DCM=45°.
∴ ∠B′CM=∠BCD.
在△CMB′和△CDB中,
∴ △CMB′≌△CDB(SAS),∴ MB′=DB.
(2)【解】 在圖1-10-30①中,AB′=3+,在圖1-10-30②中,AB′=3-.
真題演練
(xx·北京)如圖1-10-31,在△ABC中,AB=AC,AD是BC邊上的中線,BE⊥AC于點E.求證:∠CBE=∠BAD.
圖1-10-31
【證明】 ∵ AB=AC,∴ ∠ABC=∠C.
又∵ AD是BC邊上的中線,∴ AD⊥BC,
∴ ∠BAD+∠ABC=90°.
∵ BE⊥AC,∴ ∠CBE+∠C=90°,∴ ∠CBE=∠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