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18 送東陽馬生序習題 語文版

上傳人:xt****7 文檔編號:105245894 上傳時間:2022-06-11 格式:DOC 頁數:9 大?。?6.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22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18 送東陽馬生序習題 語文版_第1頁
第1頁 / 共9頁
2022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18 送東陽馬生序習題 語文版_第2頁
第2頁 / 共9頁
2022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18 送東陽馬生序習題 語文版_第3頁
第3頁 / 共9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22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18 送東陽馬生序習題 語文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18 送東陽馬生序習題 語文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18 送東陽馬生序習題 語文版 一.閱讀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蛴銎溥尺停?,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

2、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勤且艱若此。 1.本文作者 宋濂 ,字 景濂 ,號 潛溪 ,浙江金華人。明初 散文 家,本文是一篇贈序,贈序是指 臨別送別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 勉勵,推崇,贊許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時即嗜學(愛好,喜愛) (2)無從致書以觀( 取得,買到 ) (3)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借 )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3、 )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約( 超過 ) (7) 既加冠( 指成人 ) (8) 無碩師名人與游( 才學淵博的老師 ) (9) 嘗趨百里外( 快步走 ) (10) 門人弟子填其室( 充滿 ) (11) 未嘗稍將辭色(語言和臉色) (12) 援疑質理 ( 提出;詢問 ) (13) 或遇其叱咄(訓斥,呵責 ) (14) 俟其欣悅( 等到 ) (15) 負篋曳屣 ( 書箱;鞋 ) (16) 持湯沃灌(

4、 熱水 ) (17) 以衾擁覆 ( 被子 ) (18) 寓逆旅主人( 旅社 ) (19) 腰白玉之環(huán) ( 掛在腰間 ) (20) 燁然若神人 ( 光彩照耀 ) (21) 緼袍敝衣 ( 舊絮;破 ) (22)略無慕艷意(羨慕;欣賞) 3,找出本文中的兩個通假字: 四支僵勁不能動 通“肢”肢體 同舍生皆被綺繡 通“披”,穿著 4.根據要求默寫: 揭示作者小時侯學習就很勤奮的句子是: 余幼時即嗜學 最能表現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 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

5、學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對太學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 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求學之難和用心之艱。 6.文中從哪些方面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幼時求學的艱難;成年后求師的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 或四個方面:家境貧寒,無書可讀;無師求教難; 遠道求學,備受艱苦;艱苦的求學生活。 或讀書難,要借書,抄書; 拜師難,冒嚴寒頂風雪,到外地尋師; 求教難,常遭“叱咄”;生活難,“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7.

6、作者寫自己求學經歷艱難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勸勉馬生不要辜負良好的學習條件,要刻苦讀書,以期有所成就。 8.文章開頭的“ 嗜學 ”一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統領全文,為全文定下基調。 9.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 嗜學 ”與“  家貧   ”之間的矛盾來決定的。 10.“ 加冠”一詞是什么意思?你還能從古代漢語中找出類似的用法嗎?試舉一例。 古時男子20歲時行冠禮,戴上成人帽子,后來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 及笄”女子滿15歲把頭發(fā)綰起來,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11.本文通過典型事例全面的敘述了作者艱苦勤奮的學習生活,這與他的功

7、成名就有什么關系? 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奮艱苦的學習生活,正是以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斷的克服重重障礙,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2.從文中找出幾處形象描寫的例句,并寫出從什么角度寫的? 叩問之難:“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蛴銎溥尺停?,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旅途之艱:“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與同舍生的對比:“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8、 13.作者成人后求師的艱難,包括哪三種情況?(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 14.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強烈的求知欲,為獲得知識,學問,他不辭辛苦,不怕困難,非常虛心虔誠的求教。 15.“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作者真的愚笨嗎?他為什么這樣說?此處和文中哪句話照應? 不愚笨,是作者自謙的說法;旨在說明,即使愚笨,努力學習也是會有收獲的。和“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相照應 16.作者“緼袍敝衣”處在“披綺繡……燁然若神人”的同學之間,卻“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

9、之奉不若人也”,對此你有何評價? 他以學得知識,獲得學問為樂,不羨慕別人的衣食之憂,專心向學,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17.作者在敘述青年求學經歷時插入同舍生優(yōu)越的條件有何用意?從中你得到哪些啟示? 與同舍生對比,表現自己并不羨慕別人的優(yōu)越條件,而是以學得知識,獲得學問為樂,這種刻苦學習,專心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 18.作者寫此文,意在勉勵馬生刻苦學習。在《三國演義》中有那么一段,孫權通過自身體會勸說手下一員大將讀書的故事,后來這員大將設奇計襲荊州,大敗關羽為東吳建下奇功。那么這員大將叫什么名字?從他身上你能獲得哪些啟示? 呂蒙; 啟示:后天學習很重要

10、;勤能補拙,學能治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19.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條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見其內心充實,志存高遠。請結合他的生活補充出所缺下聯。 負篋曳屣求師苦;俯身傾耳讀書勤。 二.閱讀題。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1.本文選自《宋學士文集》作者宋濂,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稱他為“當今文章第一

11、”。他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首;“明初四學士”之一。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 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指朝廷;國家供給的糧食)(2) 歲有裘葛之遺(夏衣; 給予) (3) 無凍餒之患矣 ( 饑餓 ;憂患 )(4)非天質之卑 (天資,人的智力;低下) 3.第2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寫太學生求學條件的優(yōu)越 4.“太學生”的優(yōu)越條件表現在哪幾個方面?請概括回答。 四個方面:衣食無憂(無凍餒之患);無需奔走(無奔走之勞);有疑能解(無求師之難)(或有良師指教);書目齊全)。 5.“太學生”沒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倍皇恰疤熨|之卑”。

12、 6.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論點)這句話要說明什么意思?(通過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得出結論:說明學業(yè),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決于主觀上是否努力。 7.文中“心不若余之專耳”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告訴后生“們,求學之道在于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人的主觀因素起決定性作用。 8.寫出本段中與上文四組對比關系的詞語。 “日有廩稍之供”與“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對比; “歲有裘葛之遺”與“緼袍敝衣”相對比;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與“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3、”對比 “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與“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對比 9.本文為更好的達到啟迪,鼓勵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學的目的,還功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種寫法的作用。 “我”與“同舍生”生活條件的對比; “我”求學經歷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對比。 作用:通過對比,自然得出結論,(或推出論點)突出主旨。 鮮明而有說服力。 10.“太學生”沒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據全文內容,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太學生”之所以沒有取得成就,就因為他們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缺少勤奮學習的恒心和毅力 11.第一段作者求學條件的艱辛和第二段太學

14、生求學條件的優(yōu)越形成對比。從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作者意在說明在艱難困苦中能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但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卻可能業(yè)不精,德不成。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專。 12.細讀第二段,談談在“口體之奉”和“中有足樂”之間你贊成怎樣的取舍? 我贊成“中有足樂”。 因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樂。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3.作者認為太學生德不成業(yè)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觀點,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專;同意這種觀點,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不一定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學業(yè),道德上的成長,取決于自己的主觀上是否努力。

15、

16、 14.“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钡暮x是什么? 學習的好壞與天資無關,只是用不用心的問題,更不能去埋怨別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17、

18、

19、

20、 15.本文最突出的寫作手法是對比,請你根據

21、文章的內容用這種手法寫一組對偶句(只允許有一個或兩個詞取自原文)。 腹餒袍敝行深谷求師;衣豐食足坐大廈讀書。 寒冬巨谷中負篋曳屣;暖春大廈下誦詩讀書。 負篋曳屣入深山求師;披綺食肥居大廈讀書。 16. 對聯(根據文章內容和下列所給的詞語屬對) 上聯:昔日宋景濂 下聯:今朝太學生 三.閱讀題。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

22、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1. 這段重點寫了什么內容? 點明了寫序的原因和意圖,贊揚馬生,勉勵他刻苦學習。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流輩甚稱其賢(同輩的人;稱道,贊揚) (2)鄉(xiāng)人子謁余( 拜見 ) (3)撰長書以為贄(寫;信;古時初見面時為表敬意送的見面禮。) (4)言和而色夷(謙和;平和) (5)自謂(說) (6)論辯 (指談論道理) (7)是可謂(是) 3,作者對馬生的評價是: 是可謂善學者矣。 這樣評價的依據是: 流輩甚稱其賢。辭甚暢達。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 4.作者寫此文的意圖

23、是什么? 贊揚馬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勉勵馬生刻苦讀書。 5.文中表明作者的寫作緣由的句子是什么? 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6.贊揚馬生善學的句子是: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7.贊揚馬生文章寫得好的句子是: 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8.贊揚馬生與長輩談論時態(tài)度虛心,謙恭的句子是: 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 9.本段都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和議論。 10.讀書要善于整體把握,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作者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求學經歷,與太學生的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進行對比,勉勵馬生刻苦讀書。 11.說說現代中學生讀書應有怎樣

24、的苦樂觀? 現代中學生,宋濂之苦,聞所未聞;諸生之福,過之不及。條件何等的優(yōu)越,應更好的珍惜,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具有遠大的理想,讀書雖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學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就會以苦為樂,且樂此不疲。 12.本文作者寫作此文是送給馬生的,你認為他讀過此文后,會明白一個什么道理? 馬生讀過此文后,一定明白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專一,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13.讀過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你寫出來。 讀過此文,思緒萬千。我為宋濂所折服。古人尚能在那種環(huán)境下苦苦求學,孜孜以求,而我們今天,學習條件是這樣優(yōu)越,無憂無慮,老師苦口婆心地諄諄教導還不聽,更談

25、不上 刻苦了。對比之下,慚愧不已。我們今后要以宋濂為榜樣,以讀書為樂,刻苦學習。將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14.認為讀書苦,幾乎是所有中學生的同感,宋濂之苦,聞所未聞;諸生之福,過之不及。當你深諳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時,你對讀書之苦想必會有新的認識。結合課文,說一說你的認識。 現在的中學生,認為“讀書苦,”幾乎成了口頭禪。深諳了宋濂之苦與累后,我認為我們所謂的苦,簡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書,抄書,而我們的書應有盡有,卻不曾用心讀過;宋濂百里之外求師,行深山巨谷中,還常“遇其叱咄”,而我們坐在明亮溫暖的教室里,卻不一定“有所聞”;宋濂受凍餒之苦,而我們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26、,還用心不專。這么優(yōu)越的條件,卻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15.讀完此文后,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求學之路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勤奮學習是取得成績的根源。 16.《送東陽馬生序》是傳誦了幾百年的名篇,勉勵后人學習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讀并不比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更動人,卻能流傳至今。請從對現實的學習生活有借鑒意義的角度,談談本文為人稱頌的原因是什么? 我認為至少有兩種原因: 作者求學時的可貴品質,他勤奮,刻苦,專一的精神,達到了更好的啟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 是使人們懂得了學習的好壞與環(huán)境關系不大,關鍵取決于主觀是否努力。 讀完此

27、文后,請用一組不少于五言的對偶句,概括你對本文的理解。 如:勤學不畏寒苦,苦讀豈懼艱難。 學士名從勤艱得,梅花香自苦寒來。 B級:擴展題 一、基礎部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燁(huá)然若神人 B.余則缊(yùn)袍敝衣 C.無凍餒(něi)之患矣 D.生以鄉(xiāng)人子謁(yè)余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不敢稍逾約: (2)弗之怠: (3)俟其欣悅: (4)負篋: 3.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走送之(跑) B.未嘗稍降辭色(顏色) C.嘗趨百里外(曾經) D.

28、無從致書以觀(得到) 4.宋濂,字景濂,號潛溪,_____(朝代)文學家。他的散文清新簡潔,行文善于變化,思想也比較深刻。朱元璋稱他是“__________________”,劉基贊許他“_________________”,四方學者稱他“____________”。宋濂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本文節(jié)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文,完成5~8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

29、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

30、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5.全文從幾個方面講述了自己刻苦求學的經歷? 6.從文中可以看出,明代太學生有哪些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7.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8.作者寫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認為作者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翻譯“寓逆旅”至結尾句。 二、提高部分 閱讀下文,完成10~14題。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31、!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韓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0.解釋加點的字。 11.概括各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12.寫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13.本文與《馬說》相比,體裁上有什么異同? 14.本文與《馬說》相比,語言上有什么不同? ★試一試 15.根據語境填寫課外名句。 面對堆積如山的書籍,我們只有“勤讀”,才能走向成功;面對無邊的知識海洋,我們只有駕著“苦學”的小舟,才有可能到達勝利的彼岸。這段話正好驗證了這樣一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海無涯苦作舟。

32、 B級:擴展題標準答案 一、1.A yè 2.(1)超過 (2)懈怠 (3)等待 (4)書箱 3.B(臉色) 4.明初 開國文臣之首 當今文章第一 太史公 劉基 高啟 宋學士文集 贈序 5.讀書之難,求教之難,行路之難,衣食之難。 6.日有廩稍之供,歲有裘葛之遺;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 7.對比。進一步突出太學生學習條件之優(yōu)越,從而告誡他們要精其業(yè),成其德。 8.進一步勉勵馬生更加刻苦向學?!吧w余之勤且艱若此”概括了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9.略 二、10.(1)其:代詞,他(董生)/那里 (2)易:改變/容易 11.首段慰勉董生,說此去必有機遇。第二段筆鋒一轉,說此去是否有好機遇還不一定。第三段借臨別囑托表明:有才能之士應出來為“天子”效力而不應歸依藩鎮(zhèn)。 12.勸董郡南不要北去,但又不便明說。 13.兩篇短文的內容都是議論性的,但體裁不一,《馬說》是議論文,跟現代的雜文大致相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贈別文章,重在敘述。 14.《馬說》語言奇巧而言辯,文氣暢達而波瀾回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語言懇切而意味深長,言外傳意,委婉含蓄。 15.書山有路勤為徑。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