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后優(yōu)化訓練(一)先秦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后優(yōu)化訓練(一)先秦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后優(yōu)化訓練(一)
(時間:45分鐘 分值:85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周代實行嚴格的爵位制度,對此有人指出“讓天子與諸侯等不同等級的貴族一樣,都有相應的爵位,因此天子并非‘絕世之貴’,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這表明該制度( )
A.促成不同等級和諧相處
B.限制了周王的專制權力
C.造成周王室勢力的沒落
D.為分封制的實施創(chuàng)造條件
【答案】 B
【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周代實行的爵位制度是把諸侯分為不同的等級,并不是適用于統(tǒng)治階級內部所有貴族,不會促成不同等級和諧相處,故A項錯誤;周代實行嚴格爵位制度的目的是保證周天子的權力,
2、鞏固統(tǒng)治,而材料“天子并非‘絕世之貴’,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說明有人主張限制周王的專制權力,故B項正確;周王室勢力的沒落是由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造成,故C項錯誤;周代爵位制是對分封制下諸侯的等級規(guī)定,二者同時存在,故D項錯誤。
2.(2019·河北名校聯盟聯考) “周代分封制的實質則是周天子作為國家元首委派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統(tǒng)的政治制度?!边@說明分封制( )
A.加強了皇權專制統(tǒng)治 B.開創(chuàng)了地方分權體制
C.有利于邊疆地區(qū)開發(fā) D.強化了國家整體觀念
【答案】 D
【解析】 A項“皇權專制”的說法本身錯誤,此時中國還沒有實行皇帝制度;B項“地方分權”與
3、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項說法本身正確,但題干信息體現不出,排除;根據材料“國家元首委派”“推行天下一統(tǒng)”可知,分封制強化了國家整體觀念,故D項正確。
3.周初所封諸侯多集中于王畿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邊遠地區(qū),而在統(tǒng)治中心渭河流域則幾乎沒有封侯情況。這客觀上有利于( )
A.防范諸侯割據
B.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
C.監(jiān)督商朝殘余力量
D.促進經濟文化交流
【答案】 D
【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分封制下諸侯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分封不能防范諸侯割據,排除A項;“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到“商朝殘余力量”,排除C項;據材料“周初所封諸侯多集中于王畿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
4、邊遠地區(qū)”可知,分封到這些地方的諸侯會把周統(tǒng)治中心的經濟、文化等傳播到這些地方,客觀上促進經濟文化交流,故D項正確。
4.(2019·衡水中學調研)孔子認為周禮是理想之制度,“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
A.諸侯不滿封號,紛紛改稱“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
C.鐵農具和牛耕出現并逐步推廣
D.王室衰微的跡象開始出現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周朝的禮儀制度是在借鑒夏、商二代的基礎上演變發(fā)展而建立起來的,豐富而完備,孔子遵從周朝的制度,表現了孔子對禮樂制度的看法。孔子主張“禮”,其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春秋晚期分封制、宗法制遭
5、到破壞,故選B項。
5.據西周青銅銘文記載,周王舉行大閱一類典禮時,準備參加典禮的諸侯群臣都要覲見,覲璋是覲見時的必備物品,它的價格是貝幣十八朋,折合十田。銘文中“田”被作為計量單位,并能與貝幣進行折算,這說明當時( )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潰
C.周天子權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買賣現象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田”作為價格的計量單位,并能與貝幣進行折算,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價格的,說明當時存在土地買賣的現象,D項符合史實和題意,正確;A項題干信息沒有提及,排除;B、C兩項不符合西周時期史實,排除。
6.《國語》一書記載了西周社會的經濟狀
6、況:“公(諸侯國君)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边@表明西周時期( )
A.貴族的收入主要依賴農業(yè)生產
B.社會等級制度森嚴
C.政府嚴格限制私營工商業(yè)生產
D.社會貧富差距拉大
【答案】 A
【解析】 從材料“公(諸侯國君)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可以看出諸侯、大夫、士這些貴族收入主要來自農業(yè)生產,A項符合題意;材料中并未出現等級森嚴和貧富差距拉大,排除B、D兩項;在西周時期官府壟斷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稱為工商食官,C項錯誤,排除。
7.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魯國大夫臧文仲,因為在國內“廢六關”(毀掉阻礙商品流通的關卡)、“妾織蒲”(織蒲席出售,與民爭利)被斥為“不
7、仁”的人。孔子的學生子貢從事貨殖(商業(yè))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責。這從側面反映出春秋時期( )
A.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B.商人社會地位不高
C.新興商人日益活躍
D.儒家反對商業(yè)活動
【答案】 C
【解析】 春秋時期沒有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故A項錯誤;士大夫從商受到斥責,直接反映出商人的社會地位不高,與題意“從側面反映”不符合,故B項錯誤;盡管商業(yè)環(huán)境不佳,但仍然吸引士大夫從商,側面反映出新興商人日益活躍,故C項正確;文仲早于孔子100多年,當時儒家還未出現,D項錯誤。
8.(2018·四川永年中學期末)有學者認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現了牛耕,最能證明這項猜測的是( )
A.孔子學生
8、冉耕字伯牛
B.《詩經》里有農耕生活的描寫
C.商代遺址中出現牛骨
D.考古專家發(fā)現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牽引犁頭啟土狀
【答案】 D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最能證明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現了牛耕的史料應該是考古發(fā)現的關于牛耕的記載。故選D項。
9.中國古代,“尊君”和“重民”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一體兩翼,而儒家民本思想中的“愛民”“重民”“恤民”則常被后世引述。這說明( )
A.儒家思想能夠制約絕對君權
B.儒家思想推崇明君反對尊君論
C.民本思想可以完善皇權政治
D.民本思想順應絕對君權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儒家民本思想是為維護皇權服務的,難以制約絕對
9、君權,A項錯誤;儒家因為尊君而崇尚明君,B項錯誤;民本思想與皇權政治的極端形態(tài)(暴政思想和絕對君權論)對立,但可以完善皇權政治,從而維護統(tǒng)治秩序,D項錯誤,C項正確。
10.(2019·陜西五校聯考)我們將系列的一類書分為上冊和下冊,或稱為上卷、下卷。該分類方式與下列記錄文字信息材料相關的是( )
A.甲骨 B.絲帛
C.竹木簡 D.石碑
【答案】 C
【解析】 根據題干“上冊和下冊,或稱為上卷、下卷”,結合所學可知,“冊”“典”“卷”指的是用竹木簡做成的書,故C項正確。
11.(2019·湖南株洲聯考)《春秋》書法體系的五個命題:“天人有序”“中外有別”“褒貶
10、有道”“隱諱有法”和“修辭有術”。這里“書法”的含義是( )
A.寫字的筆法藝術
B.古人的治史態(tài)度
C.中國傳統(tǒng)的人生態(tài)度
D.古人的書法創(chuàng)作要求
【答案】 B
【解析】 “天人有序”“中外有別”“褒貶有道”“隱諱有法”“修辭有術”反映的是中國史官治史的態(tài)度,總結性地否定了中國史官文化產生客觀性意識的任何可能,故選B項。
12.(2019·浙江平陽期末)《論語·為政》中記載:“《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想純正)!”這說明( )
A.《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B.《詩經》具有社會教化的功能
C.《詩經》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典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
D.《詩經》反
11、映了宏大進取的大一統(tǒng)時代風貌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強調《詩經》“思想純正”,思想屬于社會教化的一個方面,故B項表述正確。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负我再F?母貴也。
——摘編自《春
12、秋·公羊傳》
材料二 如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春秋時猶宴會賦詩,而七國則不聞矣。春秋時猶有赴告策書,而七國則無有矣。邦無定交,士無定主,此皆變于一百三十三年間,史之閥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盡矣。
——摘編自顧炎武《日知錄》
材料三 呂思勉認為:“封建者,統(tǒng)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廢,則統(tǒng)一之業(yè)成矣。然后世又有為統(tǒng)一之梗者,則叛民、叛將之割據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謂秦有叛民,而無叛吏;漢有叛國,而無叛郡;唐有叛將,而無叛州。蓋
13、郡縣之設,既無世襲,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勢固無從叛。”
——摘編自呂思勉《中國制度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周“大一統(tǒng)”思想的內涵。(1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周“大一統(tǒng)”國家形式在戰(zhàn)國時期面臨的困境。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以后維護“大一統(tǒng)”的制度保障。(13分)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一“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得出遵從西周宗法制確立的封建秩序及尊奉周天子為天下共主;根據材料一“公將平國而反之桓”可得出以周禮為行為總則;根據材料一“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得出遵從西
14、周的嫡長子繼承制。第(2)問中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等,可得出宗法體系和周禮的崩潰;根據材料二“春秋時猶宴會賦詩,而七國則不聞矣”,可得出西周貴族群體淪喪。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三“封建之制廢,則統(tǒng)一之業(yè)成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廢分封制,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根據材料三“蓋郡縣之設,既無世襲,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秦朝實行郡縣制和官僚體制。
【答案】 (1)內涵:遵從西周宗法制確立的封建秩序;尊奉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以周禮為行為總則;遵從西周的嫡長子繼承制。
(2)困境:宗法體系和周禮的
15、崩潰;西周貴族群體淪喪。
保障: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官僚體制。
14.(12分)“歷史解釋”是高中歷史新課標提出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tài)度、能力與方法。
材料
伏爾泰
“孔夫子不做受神啟者,也不做先知,他是傳授古代法律的賢明官員……他所說的只是極純粹的道德,既不談奇跡,也不涉及玄虛,在道德上歐洲人應該成為中國人的徒弟,信奉儒學的中國人沒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毛澤東
“秦始皇比孔子偉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講空話的。儒家滿口仁義道德……單就這獨霸中國,使我們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隸,也
16、是不能不反對孔子的?!?
《論語》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薄懊徽齽t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根據以上材料,選定孔子思想的一個角度,確定主題,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評判。(要求:史論結合,邏輯順暢)
【解析】 根據材料任選主題來對孔子的思想進行論述,孔子的道德觀、法制觀是兩個最為準確和標準的主題定位(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需要注意的是《論語》只是對孔子思想的闡述,不能作為論述依據,而主要需通過伏爾泰和毛澤東兩人來對孔子的道德觀或法制觀來進行評判;此外,還要注意結論的客觀和全面
17、性,即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客觀地看待孔子思想的進步和局限性。
【答案】 示例一:
主題:孔子的道德觀
分析:①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統(tǒng)治者的道德是引導百姓道德的風向標。
②伏爾泰認為孔子的道德是純粹的道德,沒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順應自然。
③毛澤東認為孔子倡導的道德具有虛偽性。
評判:孔子主張以德治國,但孔子道德經過歷代學者改造是封建倫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對維護專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價值,與西方的宗教神學相比具有明顯進步性,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示例二:
主題:孔子的法治思想。
分析:①孔子認為執(zhí)法要得當,刑罰不當百姓就會手足無措。
②伏爾泰認為孔子對古代法律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③毛澤東認為孔子不重視法律,忽視法律的作用。
評判:孔子看到了法治對社會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禮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對啟蒙運動傳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