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0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選擇題綜合訓練1
《(江蘇專版)2020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選擇題綜合訓練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2020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選擇題綜合訓練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訓練1 1.關于中國封建專制的基本特征,某史學家認為:政治上的表現(xiàn),一是有權就有一切,二是家長制,三是官僚政治;經濟上的表現(xiàn),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為經濟基礎,二是以自然經濟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產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義,即天命觀。其中“有權就有一切”“家長制”“官僚政治”“蒙昧主義”的歷史根源分別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權制、道家思想 B.皇權制、宗法制、中央集權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權制、儒家思想 D.皇權制、宗法制、中央集權制、儒家思想 答案 D “有權就有一切”,秦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主宰國家意志,體現(xiàn)的
2、是皇權制;“家長制”,作為家庭的長者掌握大權,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員都要服從,體現(xiàn)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貴族政治,體現(xiàn)的是秦代開創(chuàng)的中央集權體制;“蒙昧主義”,天命觀是一種道德教化方式,讓百姓重視禮儀,明知孝悌,體現(xiàn)的是儒家思想。D項符合題意。 2.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還存在以村社為單位統(tǒng)計土地和人口的現(xiàn)象。戰(zhàn)國后期,各國實行以家戶為單位的戶籍制度,以其作為國家社區(qū)管理的主要辦法。該變化說明( ) A.宗法血緣關系的強化 B.小農經濟在各國普遍確立 C.專制皇權向基層延伸 D.統(tǒng)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答案 B 從材料信息看,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以村社為單位統(tǒng)計土地和
3、人口;到了戰(zhàn)國后期,各國實行以家戶為單位的戶籍制度。這一變化說明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在各國普遍確立,故選B項。實行以家戶為單位的戶籍制度無法體現(xiàn)宗法血緣關系的變化,故A項錯誤;戰(zhàn)國時期并未出現(xiàn)專制皇權,故C項錯誤;材料信息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生產關系的變化,無法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故D項錯誤。 3.貞觀年間,唐太宗簽署了征收十八歲以下體壯者當兵的敕書,但魏征就是不肯屬敕。魏征只是門下省正五品的給事中,居然有權阻止最高指示的下達。這主要是因為( ) A.門下省參與決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縱朝政 C.門下省可監(jiān)察政府政令實施 D.分割相權避免君主獨裁 答案 A 唐朝實行
4、三省六部制,把決策權力分為草擬、審議、執(zhí)行三步,門下省具有審議、封駁的職能,可參與決策,故A項正確;題干體現(xiàn)的是大臣可以對君主的不當詔令加以限制,有助于減少決策的失誤,不能體現(xiàn)皇帝昏庸大臣專權的現(xiàn)象,故B項錯誤;三省六部制下的門下省具有對詔令的審議和封駁權,屬于行政權,而不是監(jiān)察權,故C項錯誤;分割相權,加強了皇權專制,故D項錯誤。 4.宋代100多位宰相,大部分出身科舉,他們中多為學者型官員,如范仲淹、司馬光、王安石、歐陽修等。這表明當時( ) A.官場門閥恩蔭的現(xiàn)象已經杜絕 B.科舉制提升了學術研究的水平 C.人才選拔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 D.科舉制造就了高素質文官群體 答案
5、D 官場門閥恩蔭的現(xiàn)象在封建時代不可能杜絕,A項錯誤;材料顯示,科舉制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養(yǎng)而非提高整個社會的學術研究水平,B項錯誤;C項所述過于絕對,排除;據(jù)“宋代100多位宰相,大部分出身科舉,他們中多為學者型官員”可知D項正確。 5.《全球通史》中說:“明朝的這些遠航,為何是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業(yè)方面的原因而進行的……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地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這種導致中西遠航反差的根源是( ) A.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 B.統(tǒng)治者治國的指導思想 C.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程度 D.經濟結構方面存在差異 答
6、案 D 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的遠洋航行和西方新航路開辟的差異,主要是由于當時鄭和下西洋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之上,而西方進行新航路開辟是建立在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因此二者的最根本區(qū)別是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故選D。 6.明清之際,從李贄“穿衣吃飯,即人倫物理”,到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從顧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論,充分說明這一時期思想界的活躍。對此“活躍”理解正確的是( ) A.代表了早期資產階級的要求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戰(zhàn)正統(tǒng)的主張 C.宣告了宋明理學地位的喪失 D.出現(xiàn)了與儒學對立的新式思想 答案 B 明清之際的這些思想家仍
7、然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故A項錯誤;明清之際的這些思想家挑戰(zhàn)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故B項正確;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對傳統(tǒng)儒學提出挑戰(zhàn),但宋明理學的正統(tǒng)地位并未喪失,故C項錯誤;明清之際這些思想家的思想仍然屬于儒學的范疇,故D項錯誤。 7.費正清在《中國:傳統(tǒng)與變革》中稱:“在中國近代史上,沒有哪一段插曲比鴉片戰(zhàn)爭為譴責‘帝國主義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它成為中國人對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幾乎整整一個世紀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滿情緒的內容。除了從這一角度看鴉片戰(zhàn)爭外,還有必要將其放到近代歷史的主要趨勢之中去觀察?!痹谠摗摆厔荨北尘跋?費正清有可能認為( ) A.鴉片戰(zhàn)爭是西方工業(yè)文明擴張引
8、起的 B.侵略者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主要力量 C.鴉片戰(zhàn)爭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D.鴉片戰(zhàn)爭是近代中華民族災難的開端 答案 A 近代歷史的主要趨勢是資本主義化,隨著工業(yè)文明的擴張,資本主義的觸角蔓延全球,故A項正確;“侵略者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主要力量”,與題干中的“趨勢”無關,故B項錯誤;按照題干中的“趨勢”來說,鴉片戰(zhàn)爭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并非“阻礙”,故C項錯誤;“鴉片戰(zhàn)爭是近代中華民族災難的開端”屬于“譴責‘帝國主義侵略’”的角度,與題干中的“趨勢”無關,故D項錯誤。 8.清末、民國時期,星期制獲得普遍推行。同時,一些人以盲目西化為由主張取締星期制,一些人試圖用十日一休的
9、“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過借助歷史來證明這一習俗在中國“古已有之”。這反映出( ) A.西學東漸促成思想自由多元化 B.大眾輿論制約社會治理成效 C.國人具有文化民族主義心態(tài) D.新式生活排斥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答案 C 根據(jù)材料信息“一些人以盲目西化為由主張取締星期制,一些人試圖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過借助歷史來證明這一習俗在中國‘古已有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的傳入對于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從另一個側面再現(xiàn)了國人具有文化民族主義心態(tài) ,故C項正確。A、B、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故排除。 9.近代,上?!渡陥蟆吩禽d了一則新聞:“東路
10、總司令部電軍事機關稱,瑞金、古城、會昌間有‘殘匪’五萬余人,經我東北兩路軍壓迫,有突圍而走贛西、退竄鄂川模樣。但我軍布置周密,不致漏網(wǎng)?!边@則新聞可以間接佐證( ) A.躍進大別山,戰(zhàn)略反攻開始 B.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 C.武漢會戰(zhàn)失利,抗日進入相持階段 D.北伐勝利進軍,成功消滅北洋軍閥 答案 B 依據(jù)題干“東路總司令部電軍事機關稱,瑞金、古城、會昌間有‘殘匪’五萬余人,經我東北兩路軍壓迫,有突圍而走贛西、退竄鄂川模樣。但我軍布置周密,不致漏網(wǎng)”可知,紅軍要離開中央蘇區(qū),進行戰(zhàn)略轉移,故B項正確。 1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設立“中國聯(lián)合準備銀行”,發(fā)行“聯(lián)銀券
11、”,流通于平、津、魯、豫等地;同時還發(fā)行了大量不具備貨幣性質的“軍用票”,流通于市場。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徑的目的是( ) A.擾亂國統(tǒng)區(qū)金融秩序 B.轉嫁戰(zhàn)爭負擔 C.封鎖抗日根據(jù)地經濟 D.強化物資管制 答案 B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平、津、魯、豫等地相繼被日軍占領,“國統(tǒng)區(qū)”與史實不符,故A項錯誤;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目的是轉嫁國內經濟危機,實行的侵華政策是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故可知其發(fā)行“聯(lián)銀券”“軍用票”是為獲得中國的物資來維持戰(zhàn)爭,故B項正確;流通“聯(lián)銀券”“軍用票”的地區(qū)是敵占區(qū),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流通的貨幣,沒有體現(xiàn)對物資的管理,故D項錯誤。 11.“在蘇維埃階段,毛澤東把全部精力
12、用在湖南和江西的農村戰(zhàn)略方面,但他承認這是對城市無產階級運動的輔助。當毛澤東在西北樹立了精神領導權時,他的無產階級概念已經具有新的內容。”這里的“新的內容”( ) A.屬于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組成部分 B.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作了準備 C.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 D.闡述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革命理論 答案 A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共中央的統(tǒng)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紅軍順利到達“西北”,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與材料中“當毛澤東在西北樹立了精神領導權時”
13、相符,故A項正確;1949年毛澤東發(fā)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作了政治理論準備,與材料中“當毛澤東在西北樹立了精神領導權時”的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從理論和實踐上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不懈探索,與材料中“當毛澤東在西北樹立了精神領導權時”的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中“在蘇維埃階段,毛澤東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的農村戰(zhàn)略方面”,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革命理論,但與材料中“當毛澤東在西北樹立了精神領導權時”不符,故D項錯誤。 12.《十二銅表法》第八表第4條:對人施行其他侵辱的,處25阿斯的罰金。這筆錢在當時價值不菲,足以威懾膽敢以身試法者
14、。到羅馬帝國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貶值,25阿斯就輕于鴻毛了。所以有人以此條為樂,遇人就打一個耳光,然后賠償25阿斯。于是,裁判官決定廢除此條款,改由主審法官估計造成的侵辱程度決定賠償額。出現(xiàn)這種情況說明( ) A.以《十二銅表法》為代表的公民法條款過于僵化 B.羅馬帝國的擴張導致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尖銳 C.帝國時代的羅馬法官可以不按相關法律原則判案 D.法官不斷解釋法律條文從而廢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答案 A 從材料信息可知,《十二銅表法》并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有所改變,所以才出現(xiàn)了材料中的“以此條為樂”的現(xiàn)象,于是法官才決定廢除此條款。答案為A。 13.“1530年,德國出現(xiàn)
15、了世界上第一只懷表,計時器真正得以‘便攜’。在此之前,它是教會的奢侈品,只出現(xiàn)在高大教堂的塔頂……斯特拉斯堡教堂內11米高的天文鐘,每整點都有死神提著板斧出來報時,準確無誤,教堂落成之際,大主教下令將熱鉛灌入鐘表師的雙眼?!辩姳淼陌l(fā)展歷程折射出( ) A.科學的發(fā)展帶來技術的進步 B.文藝復興的影響綿長深遠 C.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層出不窮 D.教權的桎梏逐漸被掙脫 答案 D 從題中的“1530年”及關鍵詞“教堂”,可判斷它與宗教改革有關。因為宗教改革進一步沖擊了教會的統(tǒng)治,故D正確。A中的科技發(fā)展不是材料的重點,重點在于教會和教皇地位的下降,故排除。材料與文藝復興關系不大,故排除B。工
16、業(yè)革命開始于18世紀,故C錯誤。 14.1830年,英國正式啟用第一條商業(yè)鐵路,十年后公布火車時刻表。 因為火車比馬車快太多,所以各地時間的微小差異就造成了巨大困擾。1880年,英國首次立法規(guī)定全國的時刻表都須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準,這就要求人們依據(jù)人工的時鐘而非依據(jù)當?shù)厝丈章渲芷趤砩睢?這段材料重在說明( ) A.工業(yè)革命帶來社會生活的變化 B.技術發(fā)展對人類生活有所制約 C.時間的精確成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統(tǒng)一的時間有利于國家管理 答案 B 本題考查英國工業(yè)革命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題干材料表明,工業(yè)革命對人們的時間觀念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迫使人們共用一個標準時間,而不能依據(jù)本
17、地區(qū)的自然時間來安排生活。這說明技術發(fā)展對人類生活有所制約,故B項正確。A、C兩項并不是題干材料強調的重點,D項表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15.右圖是一幅關于俾斯麥的諷刺漫畫,以下《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符合漫畫含義的是( ) A.成年男子選舉產生帝國議會 B.德意志帝國宰相對皇帝負責 C.聯(lián)邦議會由各邦的代表組成 D.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權 答案 B 漫畫的主要內容是俾斯麥穿著華麗的服飾翩翩起舞,而把所謂憲法、選舉、法治、立法、新聞自由踐踏于腳底。其寓意為德意志帝國的代議制民主是不徹底的,“立憲為虛,專制是實”,其中宰相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能充分說明這一特點,B項正確。
18、成年男子選舉產生帝國議會,這反映的是德國代議制的進步性,A項錯誤;C、D兩項與材料信息無關,可以排除。 16.“這種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學對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那種以否定為主并最終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個更為普遍的理論,都應當將先前所應用的、并在廣大范圍內所證實的理論作為一個局部情況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論斷評論的科學理論是( ) A.相對論 B.生物進化論 C.牛頓經典力學體系 D.量子假說 答案 A 根據(jù)材料“任何一個更為普遍的理論,都應當將先前所應用的、并在廣大范圍內所證實的理論作為一個局部情況包含在本身之中”可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否定了牛頓經典力學體
19、系中的絕對時空觀,將經典力學概括在相對論中,故A正確。 17.1930年蘇聯(lián)糧食產量為835.4億千克,1931年降至694.8億千克;1930年蘇聯(lián)糧食出口483億千克,1931年增至518億千克。這表明蘇聯(lián)( ) A.人民為國家工業(yè)化建設作出貢獻 B.農業(yè)投入不足造成糧食供不應求 C.糧食減產嚴重制約工業(yè)發(fā)展速度 D.農業(yè)集體化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 答案 A 從材料可知,蘇聯(lián)糧食產量減少,糧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糧食減產的情況下增加糧食出口量,實際上這是蘇聯(lián)人民通過縮減口糧支持國家出口糧食來換取外匯以發(fā)展工業(yè),故A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糧食產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沒有涉及糧食供不應
20、求的現(xiàn)象,故B項錯誤;從糧食出口量增加體現(xiàn)不出“糧食減產嚴重制約工業(yè)發(fā)展速度”這一現(xiàn)象,故C項錯誤;農業(yè)集體化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是糧食產量下降的一個原因,但與糧食出口量增加無關,故D項錯誤。 18.小阿瑟·施萊辛格在《羅斯福時代》中指出:“‘新政’標志著公共權利和私有權益之間沖突的繼續(xù),而羅斯福將這種沖突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以前毫無限制的企業(yè)權利最終得到有效遏制,由此產生的是一個改造了的資本主義體系,其中工人、農民、消費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護。”材料內涵的實質是( ) A.調整農業(yè)生產保證農民利益 B.興辦公共工程解決就業(yè)問題 C.實行國家干預調整生產關系 D.推行福利政策緩
21、和社會矛盾 答案 C A項表述正確,但與材料中“‘新政’標志著公共權利和私有權益之間沖突的繼續(xù)”“以前毫無限制的企業(yè)權利最終得到有效遏制”“其中工人、農民、消費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護”不符,故A項錯誤;B項表述正確,但與“以前毫無限制的企業(yè)權利最終得到有效遏制”不符,故B項排除;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從而實現(xiàn)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調整和完善,符合史實,故C項正確;D項與“以前毫無限制的企業(yè)權利最終得到有效遏制”不符,排除。 19.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指出:當前,越來越多的選民要求從“全球勢力”手中“奪回控制權”(主權)。這并不是要通過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來孤立各個經濟體,而
22、是要求各國建構新的機制保障民眾利益,并對世界保持開放。這說明( ) A.逆全球化現(xiàn)象的泛起 B.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盛行 C.經濟全球化亟待深入 D.革新國內政治是全球化的前提 答案 C 從材料信息看,當前越來越多的選民要求各國建構新的機制保障民眾利益,并對世界保持開放,這從反面說明了世界并不開放,經濟全球化亟待深入,故選C項。材料中“并不是要通過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來孤立各個經濟體”說明不是逆全球化現(xiàn)象,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影響,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未涉及革新國內政治的問題,故D項錯誤。 20.近現(xiàn)代藝術史上對某一美術流派的風格描述,“不用純粹的顏色和形狀認識日常對象”“利用下意識表達猛烈的情緒和形狀”“繪畫的目的不是反映現(xiàn)實而是創(chuàng)造現(xiàn)實”。下列作品中屬于該流派的是( ) 答案 A “不用純粹的顏色和形狀認識日常對象”“利用下意識”等信息說明該風格是現(xiàn)代主義。《曼陀林和吉他》是畢加索的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作品,A項正確?!度粘觥び∠蟆穼儆谟∠笈勺髌?《最后的晚餐》屬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拾穗者》是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作品,故B、C、D三項錯誤。 - 8 -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