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0版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2講 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練習 人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2020版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2講 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練習 人民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2講 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一、選擇題
1.(2019湖南長郡中學實驗班模擬)西漢至魏晉時期,門下省內多雜用閹人,負責“執(zhí)虎子(尿壺)、唾壺”等,做的事情非常不堪,但在官場中卻備受重視。民間諷刺侍從出身的人。往往稱之為“持虎子者”(《三國志·魏書·蘇則傳》),這種現象反映了( )
A.中央集權扭曲了官場風氣
B.君主專制的必然結果
C.士人道德淪喪的時代風氣
D.忠君愛國思想的體現
答案 B 中央集權是將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與官場風氣無關,故A項錯誤;由材料可知門下省官員主要是皇帝的近臣,做的事情非常不堪,但在官場中卻備受重視,說明皇帝重用近臣以削弱大臣的權力,這是君
2、主專制的必然結果,故B項正確;材料僅體現出門下省官員的事務及政治地位,與士人道德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忠君愛國思想,故D項錯誤。
2.(2019四川宜賓診斷)秦漢時期的“九卿”,其職務既包括了國家事務,也包括了皇家事務。唐代完成了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的分離,行政和事務的處理也進入了一個更加有序的時代。這反映了( )
A.官僚政治逐漸發(fā)展完善 B.“家國同構”形態(tài)的終結
C.政務處理的高度程式化 D.君主權力不斷得以強化
答案 A 據“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的分離,行政和事務的處理也進入了一個更加有序的時代”說明官僚政治逐漸發(fā)展完善,故A項正確;“家國同構”是宗法社會的顯著特征,即家
3、庭、家族與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的共同性,依據材料無法說明“家國同構”形態(tài)的終結,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完成了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的分離”可知只是強調九卿不再具備皇家事務的職能而不是強調行政的程序,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的分離”可知九卿從皇帝的家臣變成國家官僚,不能說明君主權力得以強化,故D項錯誤。
3.(2019山東濟南調研)唐代官吏選定后,要呈報門下省審議,稱為“過官”。如門下省認為選用不當,則駁回重選,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過。唐代的“過官”制度( )
A.削弱了皇帝權力
B.利于防范官員權力濫用
C.加強了中央集權
D.降低了決策機制的效率
答案 B “過
4、官”制度有利于糾正選官弊端,并未削弱皇帝權力,故A項錯誤;根據“如門下省認為選用不當,則駁回重選,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過”可知“過官”制度利于防范官員權力濫用,故B項正確;“過官”制度旨在防范官員濫用權力,與中央集權關系不大,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過官”制度利于防范官員權力濫用,并且門下省負責審議,故D項錯誤。
4.(2016課標Ⅰ,27,4分)明初廢行省,地方分設三司,分別掌管一地民政與財政、司法、軍事,直屬六部。明中葉以后,皇帝臨時派遣的巡撫逐漸演變?yōu)槿局系牡胤阶罡咝姓L官。這一變化有助于( )
A.擴大地方行政權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權限 D.緩解中央
5、與地方的對立
答案 B 材料表明,明朝對地方三司的管理從六部直接管理演變?yōu)橛裳矒峁芾?巡撫總括地方三司,這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項正確。A、C、D三項與題意不符。
5.(2018河北石家莊二中模擬)唐初,不僅將宰相的職權分由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共掌,而且還設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長官共議政事的制度。由此可見,政事堂的建立(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強了中央集權
C.避免了決策失誤 D.平衡了中央權力
答案 A 唐初三省分掌政務,導致議事不便的問題,建立政事堂讓三省長官共議政事可解決這一弊端,其建立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項正確;三省與政事堂屬于中央官制,題干沒有涉及
6、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故B項錯誤;三省長官共議政事只能從一定程度上防止決策失誤,并不能避免,故C項錯誤;三省分權可平衡宰相之間的權力,但題干問的是政事堂建立的影響,故D項錯誤。
6.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潔、剛直不阿,民間尊稱他為“包相爺”。他曾擔任過轉運使、兵部員外郎、開封府知府和樞密副使等職務,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轉運使 B.兵部員外郎
C.知府 D.樞密副使
答案 D 本題考查宋代的集權措施。轉運使和知府都屬于地方官員,排除A、C兩項;兵部是尚書省的下屬機構,兵部員外郎屬于六部官員,是宰相的下屬,由此排除B項。宋代為了加強皇權,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使分割宰相的
7、軍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政權。因此,宋代的樞密副使“位同宰相”。本題選D項。
7.(2018山東濱州調研)北宋建立之后,“令諸州自今每歲受民租及管榷之課,除支度給用外,凡緡帛之類,悉輦送京師”。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轉運使、通判、主簿這樣一套地方財政管理機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這說明宋代( )
A.削弱了地方的財政權 B.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
C.使軍事權集中于皇帝 D.加強對地方全面控制
答案 A 分析材料可以得出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財政權的結論,故A項正確;依據材料宋代削弱地方的財政權可知,旨在削弱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并不代表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故B項錯誤;材料說明宋代削弱
8、了地方的財政權,把地方的財政權收歸中央,故C項錯誤;材料說明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財政權,加強對地方財政權的控制,而非“全面控制”,故D項錯誤。
8.(2018湖南長郡中學考前保溫卷)北宋建立后,中樞體制上改變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層決策與分層行政的權力運行模式,而是以中書、樞密分掌民政與軍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則進行事權分割。此變化說明( )
A.中樞機構的職能更加明確
B.中央官僚機構進一步膨脹
C.皇權獨大的局面開始形成
D.中樞制衡體制遭到了破壞
答案 D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制約,故A項錯誤;由三省六部制到兩府三司制并沒有體現中央官僚機構的進一步膨
9、脹,故B項錯誤;皇權獨大的局面是在秦朝開始形成,故C項錯誤;三省六部制體現了制衡,而兩府三司制依事系任進行事權分割,并沒有制衡體制,故D項正確。
9.(2018湖南師大附中月考)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南宋寧宗時,已快亡國,皇帝時時下手條,當時稱為“御札”,這激起群臣憤慨,大臣們說:“事不出中書,是謂亂政。”這從本質上說明( )
A.群臣對即將亡國的不滿 B.南宋末期君主專制加強
C.宋代相權仍有傳統(tǒng)地位 D.群臣對寧宗專制的不滿
答案 C 材料反映的是群臣對寧宗不經過中書而直接下詔令的不滿,不是對即將亡國的不滿,故A項錯誤;南宋末期因戰(zhàn)亂等因素影響,君主專
10、制削弱,B項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由材料中皇帝不經過中書而直接下詔令,被視為亂政,說明當時相權仍有傳統(tǒng)地位,故C項正確;D項并非材料從本質上說明的信息,故D項錯誤。
10.(2018江西南昌質檢)在元代,漢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之說??梢簿褪窃谠?施行時間并不長的科舉考試卻選用了最能體現漢儒思想精髓的《四書章句集注》作為考試內容,而且要求考生嚴格按程朱理學觀點答題。這說明元朝( )
A.民族歧視,控制思想 B.等級森嚴,制度矛盾
C.重視禮教,維護統(tǒng)治 D.重視理學,以備顧問
答案 C “科舉考試卻選用了……《四書章句集注》作為考試內容,而且
11、要求考生嚴格按程朱理學觀點答題”,說明元朝重視禮教,維護統(tǒng)治,故C項正確。A項中“民族歧視”,B項中“制度矛盾”,D項中“以備顧問”均無法從材料中體現,故A、B、D三項錯誤。
11.(2018山東青島調研)“科舉家族”“進士家族”的概念在學界頗有影響,臺灣學者黃寬重在諸多宋代家族個案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宋代家族“能否長期維持名聲,科舉仍是最關鍵的因素”。其意在說明,宋代( )
A.家庭門第制約人才選拔B.科舉制更加趨向完善
C.宗法觀念決定科舉取士D.科舉制影響家族地位
答案 D 九品中正制強調的是家庭門第制約人才選拔,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科舉制的影響而非發(fā)展情況,故B項錯誤;宗法
12、觀念決定科舉取士的表述過于絕對,故C項錯誤;由材料“能否長期維持家聲,科舉仍是最關鍵的因素”可知科舉制對于維護家族聲譽有重要作用,故D項正確。
12.(2018吉林通化調研)清代內務府是獨立于政府行政機構之外,自成體系,管理皇室、皇族一應事務的機構。內務府官員屬流官,定期更換。另外,內務府財政收入不僅來自皇帝私產,也來源于國家財政收入;內務府的財政支出,不僅用于宮廷,也用于軍費、賑濟等。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具有家國同構的特征B.皇室特權是清政府腐敗的根源
C.清朝中央權力處于分散狀態(tài)D.內務府是對國家行政機構的補充
答案 A 內務府是管理皇室事務的自成體系的機構,但是它的收入與
13、支出來源卻是既有皇帝也涉及國家財政收入,體現出家國一體的特征,故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內務府的職能與收支情況,不能反映出皇室特權是清政府腐敗的根源,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內務府的特殊性,沒有涉及其他中央機構,故C項錯誤;內務府是對國家行政機構的補充,與材料“清代內務府是獨立于政府行政機構之外,自成體系,管理皇室、皇族一應事務的機構”不符,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2018山東濰坊質檢)“郡縣制,則天下安”,自秦設縣以來,歷代統(tǒng)治者都高度重視縣治。古代縣治的實踐與思考至今仍有借鑒價值。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六典》對縣官職掌明確規(guī)定:“京畿及天下諸縣令之職,皆掌導揚風化,撫
14、黎氓……養(yǎng)鰥寡,恤孤窮,審查冤屈,躬親獄訟,務知百姓疾苦。”……縣官的職能決定了他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對于縣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規(guī)定……(如)明代規(guī)定:“外官知州、推官、知縣,由進士選?!?
——摘編自鹿谞慧《中國縣制沿革述略》
材料二 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減萬戶為“長”。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xiāng)”,鄉(xiāng)有三老。擇鄉(xiāng)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國者,莫不皆然。夫惟于一鄉(xiāng)之中,官之備而法之詳,然后天下之治,有條而不紊。至于今日,一切蕩然無有存者。積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無與分其職者。興亡之涂,罔不由此。
—
15、—顧炎武《日知錄》
材料三 明隆慶元年,吏部按皇帝命令,“將天下府州縣大小繁簡沖僻難易細加重訪,逐一品第”,而后按品第的結果重劃三等,“量才授任各官,考語獎薦同在優(yōu)列者,先盡上等府州縣升擢行取,次及中等,次及下等”。到了清雍正年間,代之以起的是直接以沖繁疲難作為分等的標準,依照四字考語缺位的不同來對官員進行量才使用。
——據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歸納唐朝縣令的主要職責,分析隋唐以后縣官文化水平較高的原因。(10分)
(2)據材料二,概括作者贊同的地方基層治理舉措,分析其政治意圖。(5分)
(3)政區(qū)的分等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一個重要側面。結
16、合材料二、三,指出古代政區(qū)分等標準的變化趨勢。據材料三,簡述政區(qū)分等的重要作用。(4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古代地方縣域治理的歷史借鑒價值。(6分)
答案 (1)職責:教化百姓;扶弱濟貧;執(zhí)掌司法。
原因:統(tǒng)治者的高標準要求;科舉制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
(2)舉措:建立完備的鄉(xiāng)官制度;鄉(xiāng)官參與縣政。
意圖:提倡地方分權。
(3)趨勢:從戶口多少到以沖繁疲難為依據。
作用:有利于中央選賢任能,進行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
(4)價值:提高地方官員的執(zhí)政素質;重視縣下基層行政機構的建設;依據縣情科學治理。
14.(2018湖北黃岡質檢)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來了三年一度的科舉會試,朱元璋親自選定品學俱佳的士林領袖、翰林學士劉三吾為主考。
三月初發(fā)布皇榜。然而數日內,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禮部鳴冤告狀。因為中榜的51名貢生清一色地來自南方各省,竟然沒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說主考收受錢財、地域歧視……關于“科場舞弊”的傳聞沸沸揚揚。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詔成立包括飽學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內的“調查小組”進行調查,然而調查結論認為劉三吾等人的閱卷公平公正,無任何問題。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學子嘩然,朝中許多北方籍的官員要求重新復核,并嚴查所有涉案官員……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詔,認定劉三吾為“
18、反賊”,發(fā)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讀、調查小組負責人張信被凌遲處死……六月,朱元璋親自復核試卷,親自選定51名中榜貢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無一名南方人。
該事件以后,明朝的科舉錄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學子,按照其所處的地域進行排名,分別錄取出貢生后,再統(tǒng)一參加殿試。
——摘編自張嵌《不容青史盡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歷史信息。請你選擇一個角度,確定一個主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12分)
答案 示例1:科考結果體現了鮮明的君主專制特征。
(1)科考的主考官劉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選定的,充分體現了皇帝的意志。
(2)落榜考生懷疑考試的公正性時,朱元璋下詔調查,
19、調查組的人員也是朱元璋親自選定的。
(3)朱元璋突然下詔,羅織罪名,嚴厲懲處主考官和調查組的官員,一些飽學之士成為替罪羊。
(4)朱元璋親自選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來的結論,全部選擇北方人。
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選拔結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穩(wěn)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犧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員為代價來平息事端。這個事件的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皇帝決策的獨斷性和隨意性。
示例2:經濟狀況對文化教育有著巨大的影響。
(1)根據洪武三十年科舉考試結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經濟重心地位的加強。
(2)南方在南宋時期成為全國經濟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
(3)南方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反映在科考的中榜人數上,南方對北方的優(yōu)勢在不斷擴大。
(4)按照以往科考結果和此次科考及其調查結果,都證明第一次選拔是正常而且正確的。
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進步,需要有相當大的資金投入。如果經濟地位被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對)減少,都會對教育事業(yè)產生不利的影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