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四 王安石變法 二 王安石變法學案 人民版選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四 王安石變法 二 王安石變法學案 人民版選修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四 王安石變法 二 王安石變法學案 人民版選修1
清單一 王安石變法的經濟措施
富國
1.均輸法
(1)內容:規(guī)定征購督運各地供應京城物資的發(fā)運使要了解生產和需求情況,就近采購,以節(jié)省國家開支。
(2)作用:減輕了納稅戶的負擔,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2.市易法
(1)內容:在開封設“市易務”,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缺貨時賣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賈對市場的控制和操縱,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3.青苗法
(1)內容:每年青黃不接時借錢或糧食給農戶,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農民免受高利貸的剝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
2、利息。
4.募役(免役)法
(1)內容:州縣出錢募人充役,按戶等征收募役費用。
(2)作用:使原來輪班充役的農民回鄉(xiāng)務農,擴大了生產。
5.農田水利法
(1)內容:規(guī)定各地興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農田水利明顯發(fā)展。
6.方田均稅法
(1)內容:清丈土地,根據(jù)土地肥瘠劃分等級,作為交納賦稅的依據(jù)。
(2)作用:納稅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內容是富國強兵。欲富國,即解決嚴重的財政危機,首先就要理財。為此,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措施,這些措施在保障農業(yè)生產,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地方官執(zhí)行不力,變質為官府放高利貸的
3、苛政,結果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清單二 王安石變法的軍事措施
強兵
1.將兵法
(1)內容:
①精簡裁并禁軍,對整編后的軍隊進行訓練,以提高軍隊的素質。
②設置專門負責操練軍隊的將官,選拔有作戰(zhàn)經驗和有才能的人擔任。
(2)作用: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
2.保甲法
(1)內容:農閑時保丁按時集合,練習技藝,夜間則輪流值班巡查,維持治安。
(2)作用:國家養(yǎng)兵費用日漸減少,北宋王朝的財政負擔有所減輕。
3.保馬法
(1)內容:由民戶代養(yǎng)官馬,同時規(guī)定了許多優(yōu)惠的政策。
(2)作用:節(jié)約了朝廷的大量開支,還降
4、低了馬匹死亡率。
4.軍器監(jiān)
(1)內容:在開封設軍器監(jiān),管理武器的制造。
(2)作用:軍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數(shù)量增加。
整頓軍隊是王安石變法中強兵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改變北宋積弱的局面,根本目的則是鞏固封建統(tǒng)治秩序?! ?
清單三 王安石變法的教育措施
育才
1.內容
(1)科舉改革:廢除原來的科舉考試,改以經義策論取士。
(2)改革學校制度:整頓太學,撰注《詩義》《書義》《周禮義》作為學生的必讀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jù)。
2.作用
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較廣泛的傳播。
清單四 王安石變法的結果
短暫的變法
5、
1.根本目的
改變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增強對外防御、對內鎮(zhèn)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北宋的統(tǒng)治。
2.顯著成效
(1)財政收入增加。
(2)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強地主的兼并勢力。
(3)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4)扭轉了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zhàn)屢敗的被動局面。
3.不足之處
(1)利用國家行政權力積累國家財富違背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
(2)新法實行過于急進。
4.終歸失敗
宋神宗去世,司馬光任宰相,新法相繼被廢除。
王安石的新法取得了重大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局面,但由于改革觸及守舊官僚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強烈反對,這是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用人不當以
6、及新法中出現(xiàn)危害百姓的現(xiàn)象是改革失敗的重要原因?!?
探究點一 王安石的理財富國之路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初,王安石欲行青苗法,條例司檢詳文字蘇轍曰:“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非為利。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非理費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違限。如此則鞭笞必用,州縣多事矣。唐劉晏掌國計,未嘗有所假貸。有尤之者,晏曰:‘使民僥幸得錢,非國之福;使州縣依法督責,非民之便。吾雖未嘗貸,而四方豐兇貴賤,知之未嘗逾時。有賤則糴,有貴必糶,以此四方無甚責賊之病,安用貸為?晏之言,則常平法耳,今推行此法
7、,晏之功可立俟也?!?
——《文獻通考·市糴考》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蘇轍反對推行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 青苗法放貸過程中,容易產生官吏借機盤剝百姓的現(xiàn)象;錢一旦放貸出去,難以收回;官府追索,增加行政執(zhí)法困難;用常平法即可解決青苗法所要解決的問題。
材料二 政事所以理財,理財乃所謂義也。一部《周禮》,理財居其半,周公豈為利哉!……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貸之,貸之不若與之。然不與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為其來日之不可繼也。不可繼則是惠而不知為政,非惠而不費之道也,故必貸,然而有官吏之俸,輦運之費,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廣之以待其饑不足而直與之也,則無二分息可乎?則二分
8、者亦常平之中正也,豈可易哉。
——王安石《答曾公立書》
(2)根據(jù)材料二,說明王安石針對其他一些大臣所反對的“以錢貸民”,提出了怎樣的反駁理由。
[答案] 青苗法是政府的理財舉措,合于義理;貸錢取息是為了補償在放貸過程中的損
耗、費用及水旱之災可能帶來的損失,否則,青苗法無以為繼。
[結論形成]
王安石變法的經濟措施及作用
措施
作用
青苗法
增加政府加入;限制地主和高利貸者對農民的盤剝,給農民提供短缺的種糧,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增加農作物產量
農田
水利法
各地興修水利,使耕地面積增加,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政府稅收增加
募役法
增加政府收入;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權;減輕
9、了農民的差役負擔,有利于保證農業(yè)的生產時間
市易法
限制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國家收入也有所增加
方田
均稅法
清丈出官僚、大地主隱瞞的土地,增加政府賦稅收入;部分農民免除賦稅,得到實惠
均輸法
使物資需求和供應得到較好調節(jié),使政府收入有所增加
探究點二 王安石變法的特點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北<琢?,則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則奸宄固宜少。今所以為保甲,足以除盜;然非特除盜也,固可漸習其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與募兵相參,則可以消募兵驕志,省養(yǎng)兵財費。
——王安石
(1)材料一涉及了哪
10、項改革措施?當時推行這項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保甲法。維護地方治安,逐步實現(xiàn)與募兵制的有機結合,促進軍隊紀律的改進和戰(zhàn)斗力的提高,并節(jié)省軍費開支。
材料二 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yǎng)成之法;以科名資歷敘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試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2)據(jù)材料二,概括說明當時北宋在人才選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答案] 弊端:人才選拔重詩賦記誦;官吏任用重科名資歷。
材料三 茍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則不教也;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者,則無不在于學。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3)材料三體現(xiàn)了王安石怎樣的教育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王安石是
11、如何改革科舉考試的?
[答案] 教育思想:注重實用。措施:改革科舉考試內容,廢除詩賦取士,注重經義策論(應從“破除舊制”和“采用新法”兩個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結論形成]
王安石變法的特點
1.理財措施的特點
(1)實現(xiàn)“民(老百姓)不加賦而國用饒”,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主要來自有產者階層,如官僚地主、高利貸者和大商人。
(2)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權。
(3)興修水利促進農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2.整軍措施的特點
(1)用類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頓社會秩序,重在防范農民起義。
(2)改革軍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財政支出。
(3)對更戍法進行適當調整。
3.取士之法的特點:關
12、注人才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實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1.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貸盤剝,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稅法 D.農田水利法
解析:選A 在變法以前,對農民進行高利貸盤剝的主要是大地主,而青苗法規(guī)定由政府向農民借貸,從而限制了高利貸盤剝。
2.王安石變法“以理財為方今先急”,其“理財”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調整封建國家與大官僚大地主之間的關系
B.調整地主階級中士族與庶族的關系
C.調整官僚大地主與中小地主之間的關系
D.調整封建國家與自耕農之間的關系
解析
13、:選A 王安石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均輸法,是其“理財”的主要措施,這些措施都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
3.葉坦的《大變法》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司馬光:眼下國用不足,災害頻頻發(fā)生,應當減節(jié)冗費。王安石則認為:國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財之人故也……民不益賦而國用饒。從中可以看出王安石認為改革的關鍵在于( )
A.減節(jié)冗費 B.合理用人
C.增加稅賦 D.增加生產
解析:選D 王安石認為改革的癥結在于“民不益賦而國用饒”,意思是國家貧困的癥結,不在于開支過多,而在于生產過少,生產少則民不富,民不富則國不強。
4.王安石變法期間,“盜賊比之昔
14、時,十減七八”。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主要得益于實施了( )
A.保馬法 B.將兵法
C.保甲法 D.軍隊精簡
解析:選C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能力。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實施一年后,地方治安便有了好轉,出現(xiàn)了題干中的情況。
5.王安石對科舉制度進行改革,規(guī)定學問和品行最優(yōu)者,可以不經科舉考試直接出任官職。這說明他( )
A.看到了科舉制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辦學的發(fā)展
C.產生了反對科舉制的思想
D.認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解析:選A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王安石之所以要對科舉制度進行改革,說明他已發(fā)現(xiàn)科舉制存在弊端,故A項正確。
6.21世紀各國的競爭,歸根結底是
15、人才的競爭,北宋時王安石為變法培養(yǎng)人才進行了教育改革。下列對王安石變革教育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廢除了死記硬背的明經諸科
B.太學教科書的內容是儒家經典
C.學校教育成為變法的推動因素
D.廢除了科舉考試的制度
解析:選D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再認再現(xiàn)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王安石在教育方面的變革是為變法服務的,教育內容更加務實,但選拔官吏的主要方式還是科舉制度。
二、非選擇題(第7題14分,第8題12分,共26分)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神宗)詔曰:“天下商旅物貨至京,多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閱(減價出售)失業(yè)。至于行鋪稗販,亦為取利,致多窮窘,宜出內藏
16、庫錢帛,選官于京師置市易務?!?
材料二 中書奏:“……遇有客人物貨出賣不行,愿賣入官者,許至務中投賣,勾行人牙人與客人平其價。據(jù)行人所要物數(shù),先支官錢賣之……以抵當物力多少,許令均分賒清,相度立一限或兩限,逆納價錢;若半年納,限出息一分;一年納,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 魏繼忠上言:“宜假錢別置……不至傷商;貴則少損價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取余息以給公上,則市場不至于騰踴,而開闔斂散之權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國用以足矣。”
——以上三則材料摘自《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商品交易中的什么社會現(xiàn)象?(6分)
(2)為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北宋
17、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根據(jù)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說明,這些措施有什么影響?(6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問從材料一中“多為兼并之家所困……折閱失業(yè)……”可知大商人囤積居奇,操縱市場、牟取暴利。第(2)問從材料一最后一句話和材料二可知政府設置市易務,平抑物價。第(3)問從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可知市易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囤積居奇現(xiàn)象,控制了市場物價,增加了政府收入,但結果失敗了。
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積居奇、操縱市場、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販、阻礙商品交換。
(2)設置市易務,即由政府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
18、
(3)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和商品交換,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這些措施最終被廢除。
8.王安石是一位理論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條不同于歷史的道路。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證任用熟于“理財”的人就能確?!懊癫患淤x而國用饒”。司馬光……認為,“理財”非古代的政府所為。政府應該確保它的政策不會妨礙人民使自己富裕起來。稅收只是為了讓政府能維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
材料二 王安石變法……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他更多地重視商品貨幣的作用……想盡量用經濟的辦法管理國家財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貨幣在社會生活中的活
19、躍,也證明王安石的變法思想和變法舉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馬光爭論的焦點。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王安石為實現(xiàn)“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而推行的措施。(6分)
(2)據(jù)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重視商品貨幣作用的原因。(6分)
解析:第(1)問,二人分歧在于要不要“理財”;其措施,依據(jù)教材歸納王安石變法富國之法的內容。第(2)問,從材料二中關鍵信息“宋代商品貨幣在社會生活中的活躍”“王安石的變法思想和變法舉措有很大的前瞻性”,概括即得。
答案:(1)焦點:要不要“理財”。
措施:市易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
(2)原因:宋代商品經濟活躍;王安石的思想有前瞻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