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巔峰沖刺 專題14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突破(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巔峰沖刺 專題14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突破(含解析)(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14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考預測:本專題一直是高考的重點,命題角度多從中國近代化的出題,考查西學東漸局面下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反應;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理解思想解放的變遷。
考點一:維新思想???
高考真題回顧
1.(2018年全國Ⅲ卷文綜歷史5)5. 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煞費苦心”地將二者聯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
A. 糾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 B. 為反清革命提供理論依據
C. 傳播“中體西用”思想 D. 促進國人救亡意
2、識的覺醒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嚴復引進進化論,并提出該理論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旨在為變法圖強尋求理論依據,以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D符合題意;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本身沒有錯誤,A說法不正確;嚴復是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確;“中體西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C不正確。
2.(2018年天津文綜歷史6)6. 據學者研究,晚清成冊的小說至少在一千種以上,其中翻譯多于創(chuàng)作,翻譯的數量占總數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國翻譯的外國小說僅7部,這主要是因為當時
A. 閉關鎖國狀態(tài)剛剛被打破
B. 西方文化的傳播遭到
3、頑強抵制
C. 國人更關注西學中的器物與制度
D. 中國古典小說具有強大影響力
【答案】C
【解析】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閉關鎖國的狀態(tài)開始被打破,一般來說,這時候翻譯外國的小說應隨著閉關鎖國狀態(tài)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實際情況卻相反,1840—1899年,中國翻譯的外國小說遠遠少于晚清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在民族危機不斷加重的情況下,中國的有知之士認為中國的落后在于科學技術與制度上不如西方國家,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政治制度,故C項正確,A項排除;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D項不是主要原因,故D項排除。
6.(2015·課標全國Ⅱ,28)奕力倡洋務,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稱
4、為“鬼子六”;洋務派官員丁日昌被稱為“丁鬼奴”;郭嵩燾在一片冷嘲熱諷中出任第一任駐英公使。這反映了( )
A.洋務運動與傳統的觀念發(fā)生沖突
B.崇洋媚外行為遭到社會鄙視
C.洋務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強侵略激起國人抵制
【答案】A
【解析】材料列舉人們對洋務派的態(tài)度的事例,從語言的色彩來看,A項較為切近;B項并不符合洋務派“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實際,錯誤;材料并未提及批評C項所述內容信息,C項錯誤;D項材料沒有體現。
7.(2015·課標全國Ⅱ,29)康有為在《新學偽經考》中認為,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古文經實系偽造。1891年該書刊印后風行國內,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毀。這
5、主要是因為該書旨在( )
A.揭露歷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論
C.倡導變法維新 D.顛覆孔孟學說
【答案】A
8.(2018年天津卷文綜歷史13)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今日中國不變法則必亡是已……然則救之之道當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講西學……約而論之,西洋今日,業(yè)無論兵、農、工、商,治無論家、國、天下,蔑(無)一事焉不資于學……公等從事西學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國從來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學之后,以歸求反觀,而后有以窺其精微,而服其為不可易也。
——嚴復《救亡決論》(1895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親見七年之民國與
6、歐羅巴四年亙古未有之血戰(zhàn),覺彼族三百年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qū)。
——嚴復《與熊純如書》(1918年)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嚴復對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及其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嚴復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是否符合當時的思想潮流。
材料三
就世界觀和基本的價值觀而言,嚴復是一個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這導致他對中國的傳統進行無情的批判……籠統地把當時全部儒家學派都視為思想的廢物而不屑一顧……醫(yī)治中國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
——(美)費正清等編《劍橋中國晚清史》
(3)結合材
7、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對嚴復的評價是否準確并說明理由。
(4)綜上,結合當今時代,你認為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答案】(1)材料一批判中國傳統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學習價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張回歸中國傳統文化。
維新變法時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張向西方學習,進行變法:新文化運動時期,對社會現狀不滿,一戰(zhàn)又使其對西方文明失望。
(2)與當時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運動時期全面向西方學習成為時代潮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以俄為師”成為新的救亡選擇,嚴復的態(tài)度相對保守。
(3)不準確。
維新變法時期,嚴復對中國傳統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戰(zhàn)后,嚴復反思西方文明,對傳
8、統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答案示例:中國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既要繼承,也要反思;要增強文化自信;對于傳統文化如何揚棄,既要放到具體時空予以具體分析,也要在一個長時段內加以總體評判。
論證過程,史料與題目、論點一致性。
【解析】
【詳解】
1.1895年以前的中國,“公理”一詞用于表達自然科學定律,偶爾用于經濟事務之中。甲午戰(zhàn)后,“公理”頻頻出現在上諭和大臣奏折中,主要指中西公共之理。1900年至1915年間,“公理”的內涵進一步具體化為進化論和個人權利。該變化反映出當時
A.國人對“公理”的理解存在偏差
B.救亡圖存成為思想主流
C.知識分子越來越重視民主和
9、科學
D.儒學傳統觀念受到挑戰(zhàn)
【答案】D
【解析】
【詳解】
由材料可知,“公理”的含義由“自然科學定律”到“具體化為進化論和個人權利”,反映了當時社會思潮急遽變遷,傳統的儒家觀念受到挑戰(zhàn),故D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國人對“公理”認識的深化,不是偏差,故A錯誤;材料未體現救亡圖存,故B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公理”含義的變化,C項不是材料主旨。
2.下圖為新教教會在華設辦的最大文化機構廣學會的譯書收入變化表。據此可知
A.西方教會加強對華文化侵略
B.中國文化轉型借力西方文化
C.清末新政促使國人崇拜西方
D.廣東地區(qū)民眾心態(tài)更為開放
【答案】B
【解析】材料數據表明,1
10、898-1911年新教教會在華設辦的最大文化機構廣學會的譯書收入大幅增長,說明西方文化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中國人的思想解放,促進中國文化的轉型,故B正確;材料反映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無法體現西方教會加強對華文化侵略,排除A;1901年清末新政,無法說明1893-1898年譯書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排除C;廣學會是英﹑美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和外交人員﹑商人等在中國上海創(chuàng)立的出版機構,和廣東地區(qū)民眾心態(tài)更為開放無關,排除D。 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蓖粫r期的《南開日刊》宣稱:“只要有干涉政治的決心,不怕政府不順從民
11、意?!边@表明當時
A.知識階層具有參與政府管理的意識 B.廣大民眾開始擁有決定國家政策的權力
C.進步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認識 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深入的傳播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材料信息體現不出參與政府管理,故A項錯誤;B項說法錯誤,故排除;材料信息體現的不是馬克思主義,故D項錯誤;“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薄爸灰懈缮嬲蔚臎Q心,不怕政府不順從民意。”等體現出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所以本題答案為C項。
7.(2011·江蘇單科卷第5題)某
12、思想家在20世紀初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削滅也。??其不能善變而與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huán)境之爭存,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從中可見,該思想家主張(?)?
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
B.剔除傳統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
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
【答案】A
8.(2016年江蘇單科卷歷史22)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先驅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尖銳地批評了傳統儒學的有關內容,但是他們并未全盤否定儒
孔子是個保守主義政治
13、思想家、活動家、教育家、文化學者,因為保守性,與時代需求不符,所以孔子在當時政治上處處碰壁。
示例二:
論題:孔子形象對近代文化運動具有推動作用。
論述:近代康有為借助孔子進行變法,把孔子描繪成改革的先師。新文化運動中,孔子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借助批判孔子否定封建專制制度的思想基礎,孔子形象大損。
無論是貶低孔子還是提升孔子形象,都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文化運動的發(fā)展。
示例三:
論題:新中國孔子形象由封建統治象征逐步恢復到真實的孔子和文化象征的孔子。
論述:改革開放前,孔子形象很低,主要是新中國初期“左”的思想的影響。改革開放后,孔子的正面形象恢復并逐步上升,是因為改革開放后國家實力上升,且借助傳統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借助孔子加速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塑造大國地位與形象。
【解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