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語文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生活中的語文 (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生活中的語文 “生活處處皆語文。
只要做個有心人,你可以隨時隨地學到很多東西。
1、關于從生活中學習識字。 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日益新鮮,媒體日益豐富,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起來。走在大街上,處處可見精美的大條幅、圖文并茂的燈箱廣告等等,上面的漢字無一不是小學生或渴望識字的人的學習資源。當領著可愛的孩子逛街、散步時,你可以隨機交給孩子這些生字;當坐在家里陪孩子看電視,讀報紙的時候,也會有很多需要你適時教給孩子的文字,還有去商場、超市購物,去山南海北旅游,坐汽車、火車或輪船時.....處處都可以變成孩子學習的環(huán)境和識字資源。這樣,慢慢地,孩子不但會擴大識字量,還會養(yǎng)成一個注意隨時學習的習慣。我小時候
2、,就是一個渴望識字的孩子,那時沒有條幅和廣告,但每逢過年或別人家有喜事的時候,門上貼的對聯,我都會很認真地去讀;跟爸爸串門時,別人家里的四扇屏,也被我利用,變成識字的資源。所以,當你和你的孩子在一起時,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你細心,有足夠的耐心,你能和孩子一起豐富、充實自己。
2、關于從生活中學習表達。 這里我有兩個教學案例:一則是關于造句。教師讓學生用“發(fā)現”一詞說一句話。一個學生迫不及待地舉手發(fā)言:“我發(fā)現母雞圍著草垛轉?!崩蠋煼穸诉@個句子:這是什么話?母雞圍著草垛轉?于是示意他坐下。第二個學生也發(fā)言:“我發(fā)現地球圍著太陽轉?!崩蠋煷蠹淤潛P,稱贊這位學生的句子具有科學性。很顯然,這個學生
3、所描述的現象,并不是自己觀察到的,況且還有模仿第一個學生的嫌疑。可是對于第一個真正用眼睛觀察過生活,實實在在描述生活的學生,老師卻沒有任何的肯定和鼓勵。試想,這個學生以后還會去認真地觀察生活,去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嗎? 第二則是關于作文。這是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一個案例。老師出了作文題目:《上學路上》。要求寫發(fā)生在自己上學路上的真人真事。大部分學生寫了在上學路上幫助老人等等做好事的內容,都得了高分。有一個學生卻寫了自己在路上看見一群螞蟻忙忙碌碌地搬一條大青蟲的過程,寫的內容詳細,描述很精彩,但是卻得了低分。老師這樣評價他的文章:你的作文沒有思想性,沒有體現助人為樂的好品質,更何況,上學路上,你居然還這樣貪玩。問:什么是作文的思想性?難道非得上綱上線?再說了,上學路上,哪有那么多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小孩呢?我們一貫提倡讓學生說自己想說,想自己所想,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寫自己眼睛親自看到的,耳朵親自聽到的,為什么要否定孩子說真話的行為,扼殺他們對生活的好奇心呢?所以,正確的導向是,要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善于發(fā)現生活,描述生活,才能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讓孩子在以后去感受生后,甚至去改造生活,創(chuàng)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