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經(jīng)典名句原文與譯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二十四史》中的經(jīng)典名句原文與譯文(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二十四史》中的經(jīng)典名句原文與譯文
《二十四史》中的經(jīng)典名句(原文與譯文)
一般來說, “經(jīng)”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 “十三經(jīng) ”。是科舉考試的基礎(chǔ)內(nèi)容。
如果說經(jīng)書用于立論,史書則是進(jìn)行佐證,提供思路。也正是史學(xué)先驅(qū)司馬遷 所說 “究天
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的用處。
1.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 —— 《晉書符登傳》
譯文: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2.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 《晉書周豈頁》
譯文:過于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3. 為國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質(zhì)后文。 —— 《宋書江夷傳》
譯文:治理國家的道理是給民以食物不如給民以信義,做
2、人首先要講誠 信,才可以 飾之以文。
4.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 《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 考慮中,總
會有一次收獲。
5.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史記滑稽列傳》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 也是善良
的。
6. 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
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 《后漢書劉般傳》
譯文: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 子,這都是
不可能的。
7.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后漢書楊震傳》
3、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
8.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 《漢書董仲舒?zhèn)鳌?
譯文: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里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jié)網(wǎng)。
9. 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栗栗,日慎一日。 —— 《后漢書光武帝 紀(jì)上》
譯文:應(yīng)該像面臨著深淵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提心吊膽,害怕得發(fā)抖, 一天比一天 更加謹(jǐn)慎。
10.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 天下攘攘, 都是為利而往。
11.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 《漢書高帝紀(jì)上》
譯文:順應(yīng)道德的人才會
4、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
12. 農(nóng),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 《漢書文帝紀(jì)》
譯文:農(nóng)業(yè)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賴以生存的衣食來源。
13.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漢書成帝紀(jì)》
譯文: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14. 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 ——
《漢書食貨志》
譯文:在寒冷的天氣,人們不會去等待狐裘或絲綿做的輕暖的冬衣(寒 不擇衣);
人在饑餓的時候,不會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饑不擇食);人在饑寒 交迫之時,也就不會考慮
到廉恥之心了。
15. 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漢書項籍傳》
譯文: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
5、后應(yīng)戰(zhàn)只會被控制
16.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鐘會傳》
譯文: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yù)見到,智慧的人在災(zāi)禍還未發(fā) 生時就會有 所覺察。
17. 患人知進(jìn)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國志魏書二十
七王昶傳》
譯文:擔(dān)心的是人們知道前進(jìn)卻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卻不知道滿足,
所以才會有受困窘侮辱的過錯,才會有產(chǎn)生悔恨的過失。
18. 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 —— 《三國志》《吳書三三嗣主 傳》
譯文:對于讀書這件事,擔(dān)心的是人們不喜歡它,喜歡它是沒有什么傷 害的。
19. 成敗相因,理不常泰。 —— 《南史宋
6、本紀(jì)》 譯文: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guān)
系,世事不會永遠(yuǎn)太平安寧
20. 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 《南史徐勉傳》 譯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
質(zhì)留給后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
21. 負(fù)薪救火,揚(yáng)湯止沸,以暴易暴,與亂同道,莫可測也,后嗣何觀! ——
《舊唐書魏征傳》
譯文 :背著木柴去救火,揚(yáng)起沸水來止沸,用殘暴來代替殘暴,與原來的 混亂同出
代還有什么可顯示的
呢?
22.居官當(dāng)廉正自守,毋黷貨以喪身敗家。
元史劉斌傳》
譯文:當(dāng)官的人應(yīng)該廉潔公正,堅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為貪財而喪身 敗家。
23. 成遠(yuǎn)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xì)謹(jǐn)。 —— 《明史湯和傳
7、》
譯文 :有長遠(yuǎn)打算的人不應(yīng)為眼前的一點(diǎn)怨言而擔(dān)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 及一些細(xì) 微瑣事。
24. 聚如丘山,散如風(fēng)雨,迅如
雷電,捷如鷹鶻。 —— 《元史郝經(jīng)傳》
譯文 :(用兵之道在出奇制勝):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如同山丘一樣不可震 撼,分散的
時候又如風(fēng)雨一樣無處不在,行動可以像閃電一樣迅速,動作可以 像鷹鶻一樣兇猛。
25. 朝廷行事茍不自正,何以正天下? —— 《金史世宗上》
譯文 :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為端正呢?
26. 馨南山之竹,書罪無
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 《舊唐書李密
傳》
譯文 :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筆)也寫不完罪惡;放
8、盡東海之水也無法流完 惡行! (罪大惡極)
27.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 得失。
—— 《舊唐書魏征傳》
譯文 :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 和更替;
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28. 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 —— 《北史后妃列傳》
譯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
后漢書王符傳》
29.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
譯文:聰明人舍棄短處,發(fā)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30. 君子立身,雖云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 —— 《隋書文帝紀(jì)》
有誠和孝才
譯文: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盡管需要修養(yǎng)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
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