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著名的幼兒園課程和教育方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當代中國著名的幼兒園課程和教育方案(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二節(jié) 當代中國著名的幼兒園課程和教育方案 介紹三種課程模式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課程陶行知(18911946),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毛澤東同志稱贊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是鄉(xiāng)村幼兒園教育的開拓者、實驗者,推廣了鄉(xiāng)村幼稚園,發(fā)起了幼稚園教育平民化的運動。他先后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個鄉(xiāng)村幼兒園-燕子磯幼稚園,以及和平門幼稚園、邁皋橋幼稚園、新安幼稚園、上海勞工幼兒團;撰寫了創(chuàng)造鄉(xiāng)村幼稚園宣言書、幼稚園之新大陸、如何使幼稚園教育普及等有關幼稚園教育的著作。 1、課程目標陶行知指出,要為生活向上或向前的需要接受教育,這是說教育的目的。可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課程課程目標首先是培養(yǎng)兒童的生活力,其次,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課程課程目標還注重培養(yǎng)兒童手腦相結合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兒童的多方面素質。更多資源 2、課程內容課程內容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幼稚園周圍的人、事、物,凡是兒童感興趣的均為活生生的生活教育的材料。如石頭、泥沙、松針、棉花、松果等自然物,紙袋、木頭、貝殼、舊郵票等廢棄物,紅豆、番薯、玉蜀等土產,這些都是幼稚園課程的好素材。 課程內容的結構以年、月、周、日為時間單位,可分為全年、一月、每周、每日四種。全年綱要又稱為“幼兒生活歷”,其中包括節(jié)令、氣候、動物、植物、農事、風俗、衛(wèi)生、童玩等八項;每月綱要依據全年綱要、各幼稚園的需要來設定學習重點;每周活動要將每項活動進行的步驟加以分析,并對活動詞
3、源、上周活動情況加以修正;每日活動要根據全年綱要、每月綱要、每周活動來設定,同時,也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及具體的學習情況。 3、課程實施方法課程實施強調應以生活為中心,課程應包括人類生活的全部,全部的生活都是教育,即全部的生活也就是課程。它主張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兒童故事、兒童歌謠、兒童游戲加以收集,作為教育幼兒的教材,并以“教學做合一的方式進行課程實施。 “教學做合一”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一套教育教學方法的根本否定,是生活教育的課程實施方法。“教學做合一”的涵義是: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其中做是三者的中心,強調在做上教,在做上學,認為不做無學,不做無教。 4、評價 陶行知重
4、視幼兒教育,反對當時傳統(tǒng)的舊教育,提出的生活教育課程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和職能,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既反映了世界現代教育發(fā)展的趨向,又充分體現了本民族的特色。這一現代課程思想到現在也是有現實意義的。 二、陳鶴琴的“五指活動課程”陳鶴琴(18921982),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家,是“五四”運動以后,中國學前教育研究和實驗的典范,是開創(chuàng)我國現代兒童心理和幼兒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代表人物。陳鶴琴先生1914-1919年在美國留學,在此期間,深受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影響?;貒?,結合中國的國情,對杜威的理論進行了改造。1923年,他在南京創(chuàng)辦了鼓樓幼稚園,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幼兒教
5、育研究中心,并根據中國的國情、從課程著手,親自主持幼稚園課程的試驗改革和研究工作,探索幼兒教育改革之路。 2、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陳鶴琴指出,小孩子能夠學的與應該學的東西,本來是很多的,但是我們不能就這樣漫無限制無系統(tǒng)地去教他。總必定要有一種組織,在相當范圍內,使其成為一個系統(tǒng)并使各科目之間互相連接起來并發(fā)生關系。他主張把幼稚園的課程打成一片,成為有系統(tǒng)的組織。但這種有系統(tǒng)的組織以什么為中心呢?他認為這當然要根據兒童的環(huán)境。兒童的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動植物與自然現象)和社會環(huán)境(個人、家庭、集社等類的交往),自然和社會這兩種環(huán)境是兒童每天接觸到的,應該成為幼稚園課程的中心,“
6、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從這兩個中心出發(fā),陳鶴琴構建了他的“五指活動”課程內容:(1)健康活動:包括飲食、睡眠、早操、游戲、戶外活動、散步、健康檢查、排泄與清潔習慣的指導及安全教育等。(2)社會活動:包括朝夕會、周會、紀念會、集會、每天的談話討論、政治常識、升降旗等。(3)科學活動:包括自然觀察與研究、種植、飼養(yǎng)、計數、研究自然、填氣候圖、認識環(huán)境等。(4)藝術活動:包括音樂活動(唱歌、節(jié)奏、表演、音樂欣賞等)、工作活動(沙箱裝排、圖畫、泥工等)。(5)語文活動:包括聽說故事、歌謠、謎語、笑話、圖畫書等。 3、運用游戲法、小組教學法為課程實施的方法,強調“做中教、做中學?!?陳鶴琴深受
7、“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科學與民主精神的陶冶,他認為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而是有其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主張教師應尊重兒童,做兒童的朋友,同游同樂去玩去教。兒童喜歡游戲,是以游戲的方法來生活的,幼兒還不能把學習和游戲嚴格分開,“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痹谟螒蛑?,兒童的身體能得到充分鍛煉,展開豐富的想象,緩解緊張的情緒,體驗活動的愉悅。所以游戲方法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最有效的課程實施方法,在游戲中,兒童學得快,學得好,印象深刻,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由于兒童的年齡不同,存在興趣、智力等方面的差異,采用小組教學法有利于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使處于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兒童在相互作用中都得到發(fā)展,使不
8、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都有所長進。陳鶴琴把兒童看成是教育的主體,為此,他特別強調兒童的“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就應該讓兒童自己做”;“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教師的責任是提供給兒童各種應用材料,并指導兒童操作所需要的材料。 4、陳鶴琴的“五指活動”課程評價陳鶴琴受到美國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的影響,對國內的教育進行了反思,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并創(chuàng)編了“五指活動”的幼稚園課程模式?!拔逯富顒印闭n程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當時的幼稚園課程理論與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導了我國20年代到40年代的幼兒教育,使課程趨向中國化和科學化。因為傳統(tǒng)幼兒教育的課程,教
9、育內容僅僅只是一些單調的、零星的知識、技能,而陳鶴琴提出的“五指活動”課程則是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的,包含的課程內容相對比較全面、組織實施方法符合幼兒身心方法特點的課程體系。 1、課程目標做人是課程的首要目標陳鶴琴主持鼓樓幼稚園課程試驗之初就將缺乏具體的課程目標作為當時中國幼稚園的四大弊病之一提了出來。他說:“我們辦幼稚園究竟為了什么?我們教養(yǎng)兒童究竟要教到什么地步?什么技能、什么習慣兒童應該養(yǎng)成的?什么知識、什么做人態(tài)度兒童應當學得的?” 陳鶴琴認為學前教育的目標首先就是做人,其“五指活動課程”模式的目標是讓幼兒學會“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三、張雪門的“行為課程”1、幼稚園課程的編制
10、原則 整體性原則 幼兒生活經驗是一個整體,幼兒心目中并沒有學科分類的觀念,一切引起幼兒注意的事物,幼兒都把它作為自己的生活看待。所以,幼稚園的課程不能像小學以致大學那樣分成國文、數學、地理、生物等學科,各有各的時間,各有各的統(tǒng)整;而應打破學科的界限,讓各種科目都變成幼兒整體生活的一面,構成一種有意義的整個活動,完整表現幼兒的生活。 2、偏重直接經驗的原則 經驗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張雪門認為,直接經驗就是兒童和環(huán)境直接接觸耳生的經驗,“兒童自己直接的生活,發(fā)現學習的動機,是非凡的自然。其學習也,不論嘗試,不論直接參與,不論模仿,都有切實的內容。” 幼稚園要偏重直接經驗,讓兒童通過親身活動
11、來獲得經驗,對兒童具有更大的發(fā)展價值。因為間接知識的傳授一般要借助文字和語言,幼兒一般不具備文字能力,也不具備成熟的語言能力,因此不可能接受大量的間接經驗。更重要的是,直接經驗是間接經驗的基礎,幼兒階段掌握豐富的正確、切實的直接經驗,也是突破直接經驗,進一步擴充兒童生活學習范圍的前提。 3、偏重個體發(fā)展的原則教育在某個體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教育者成為符合特定社會要求,具備特定社會觀念的一分子。張雪門稱前者為個體的需要,后者為社會的需要,但他認為在幼稚園階段教育偏重個體身心發(fā)展的目標。 2、課程內容來源于兒童直接的活動張雪門認為,幼稚園課程應來源于兒童直接的活動,即從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中搜集
12、、選擇和組織材料。更多資源 可以構成幼稚園課程內容的兒童直接活動有:(1)兒童的自發(fā)活動;(2)兒童與自然界接觸而產生的活動;(3)兒童與人事接觸而產生的活動;(4)人類智慧活動而產生的合乎兒童需要的經驗。 3、課程實施強調兒童通過行為進行學習幼兒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兒童在這一時期以獲得直接經驗為主,而直接經驗是個體與環(huán)境直接接觸而生的經驗,兒童也只有親自去行為,去做,才能和環(huán)境真正接觸。所以,課程實施以行為為中心,強調的是讓幼兒通過行為進行學習,在“做中學”。 他要求教師一定要注意兒童的實際行為,要常常運用自然和社會的環(huán)境,以喚起其生活的需要,擴充其生活的經驗,培養(yǎng)其生活的能力。課程實施采取單元教學的方法,徹底打破各學科的界限。教師在各科教材中選擇與學習單元有關的材料加以運用,配合幼兒實際行為的發(fā)展,使各科教材自然融會在幼兒生活中。課程進行中,教師要隨時巡視指導,不重講解,而著重指導幼兒行為的實踐,使幼兒在活動中養(yǎng)成基本習慣。 4、評價張雪門依據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論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創(chuàng)編了行為課程,強調讓兒童在親身的行動和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同時要求根據兒童的能力、興趣和需要組織教學,主張采用單元教學的方法,打破學科的界限,這些對30年代我國幼兒園課程的改革和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