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50 1A1基因IleVal多態(tài)性與子宮頸癌的相關性研究4700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P450 1A1基因IleVal多態(tài)性與子宮頸癌的相關性研究4700字(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P450 1A1基因IleVal多態(tài)性與子宮頸癌的相關性研究4700字
摘 要:目的:研究P450 1A1基因IleVal位點多態(tài)性與子宮內膜癌發(fā)生的關系。方法:用PCR-RFLP法檢測32例子宮頸癌患者和114例對照者P450 1A1基因IleVal位點多態(tài)性。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的CYPlAl基因IleVal多態(tài)野生型、雜合型和突變型基因型頻率分別為42.5%、39.2%、8.2%和30.2%、44.5%、15.2%,觀察組雜合型和突變型基因型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合并雜合型和突變型與野生型相比,觀察組和對照
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P450 1A1基因IleVal多態(tài)中突變等位基因可顯著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病風險,同時表達不同反映了不同類型的子宮頸癌組織雌激素調節(jié)水平不同,可能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制找到了理論依據。 /html/zongjie/
關鍵詞:子宮頸癌;P450 1A1基因;IleVal多態(tài)性;PCR-RFLP
子宮頸癌發(fā)病率高,病因和發(fā)病機理仍不十分明確。對子宮頸癌的家族及環(huán)境影響因素的研究表明子宮頸癌是由遺傳基因的易感性和環(huán)境影響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子宮頸癌有一定的遺傳基礎和家族聚集傾向。最近,研究表明子宮頸癌患者異位內膜組織不只有
3、P450 1A1基因的表達,而且子宮頸癌患者血漿及腹腔液中的P450 1A1水平也比正常非子宮頸癌婦女有明顯提高[1]。當某一特定的基因突變或缺失被固定在某一人群中并呈現高發(fā)時,這一基因就被稱為具有多態(tài)性[2]。正常人群對某一類藥物的代謝一般表現為強代謝。弱代謝者則與特定藥物在體內不能代謝而造成堆積有關,往往是由常染色體的隱性遺傳引起的,主要是兩個等位基因的突變和(或)缺失引起表型的改變[3]。對于某些治療藥物或環(huán)境及職業(yè)致癌物,藥物代謝酶的遺傳多態(tài)性在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和與接觸相關的的癌癥發(fā)生率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測定這些基因的遺傳多態(tài)性在預測對某一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或療效,以及
4、預測環(huán)境或職業(yè)相關疾病的發(fā)病危險性方面是有非常可行的臨床意義。本試驗為此通過PCR方法研究了P450 1A1基因IleVal多態(tài)性與子宮頸癌的相關性。 /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隨機選擇自2008年10月~2010年2月在我院經開腹或腹腔鏡手術切除的,并經大體及病理檢查確診為Ⅳ期卵巢子宮頸癌32例(據AFS修訂的子宮頸癌分期法進行評分,均>40分)為觀察組,年齡26~45歲,平均36.5歲。對照組:選擇同期有正常生育史,在我院行輸卵管復通術或漿膜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32例,術中排除子宮頸癌。兩組術前均經超聲檢查排除乳腺癌及其他婦科疾病,排除家族性遺傳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兩組年齡
5、、疾病發(fā)生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 PCR檢驗1.2.1 組織總RNA提?。悍謩e取兩組離體癌組織、正常組織各約100 mg在液氮環(huán)境下,搗碎并研磨成粉,迅速置于1.5 ml eppendof管中,加1 ml Trizol RNA提取液,4℃離心12 000 r/min15 min,吸取上清到另一eppendof管中,加入O.5 ml異丙醇混勻,冰浴沉淀lO min,離心12 000 r/min10 min,棄上清,沉淀加75%乙醇1 ml洗滌1次,沉淀溶于O.1% DEPC水中,待用。1.2.2 cDNA的合成:取RNA 1 μg,用SUPER SCRIPTI逆轉
6、錄試劑盒l(wèi)進行逆轉錄,所得cDNA用于PCR擴增。①引物設計:P450 1A1引物(理論擴增片段為182 bp)。上游引物:5’>ATTGAATGAAAACATCAGGATTG<3’;下游引物:5’>GAG GGT TGT TGATGT CCATC<3’。內參照βactin引物(理論擴增片段為250bp)。上游引物:5’>TTC CAG CCTTCCTTC CTGGG<3’;下游引物:5’>TTG CGC TCAGGAGGAGCAAT<3’。②半定量檢測:取20 μl PCR產物經1.5%瓊脂糖電泳,溴化乙錠染色,然后應用相關軟件進行定量分析。 /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文所有數據用SPSS
7、 13.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之間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頻率比較用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結果 對照組中的CYPlAl基因IleVal多態(tài)位點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對照組和觀察組的CYPlAl基因IleVal多態(tài)野生型、雜合型和突變型基因型頻率分別為42.5%、39.2%、8.2%和30.2%、44.5%、15.2%,觀察組雜合型和突變型基因型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合并雜合型和突變型與野生型相比,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圖1。圖1 CYPlAl基因IleVal多態(tài)位點的基因型分布P
8、CR注:M:marker;1、3:突變型;2、6:野生型;4、5:雜合型;7:βactin3 討論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之一,其發(fā)生機制至今尚不清楚。HPV特別是HPV 16、18等高危型別感染是引起宮頸癌變的首要因素。但HPV感染并非誘發(fā)宮頸癌的唯一因素,尚需與其他因素協(xié)同作用,才能導致宮頸惡性病變的發(fā)生[4]。臨床資料提示,HPV感染與雌激素及其受體在宮頸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存在某些協(xié)同作用[5]。 /html/zongjie/
細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是細胞色素P450的一種,是細胞色素P450產物中唯一有單基因編碼的酶,是雌激素合成過程中的最后一步限速酶,主要作
9、用是將雄烯二酮和睪酮轉化為雌酮和雌二醇。調節(jié)芳香化酶表達的啟動因子具有組織特異性,正常子宮內膜存在抑制轉錄因子,連接到P450的啟動基因,使子宮內膜無該酶的表達。腫瘤上皮細胞可通過自分泌芳香化酶合成雌激素,其周圍的間質細胞通過增加合成或釋放生長因子以旁分泌方式產生雌激素,促進腫瘤的生長。P450 1A1基因定位于第15號染色體,有7個外顯子。目前,發(fā)現P450 1A1基因有4個多態(tài)性位點。這些多態(tài)性在不同人群的分布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如IleVal多態(tài)突變型C/C基因型頻率中國人為25%,而拉丁美洲人為95%[6]。已有研究表明,芳香酶表達的調控主要是在轉錄水平,由啟動因子調節(jié)的[7]。多種啟動
10、因子在芳香酶在位和異位子宮內膜中的表達、轉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某些染色體基因的關鍵區(qū)、某些抑癌基因可以抑制子宮頸癌患者在位及異位的子宮內膜中芳香酶啟動因子的活性[8]?! ”狙芯堪l(fā)現,P450 1A1基因在子宮頸癌患者在位子宮內膜腺細胞胞質中強表達,在正常內膜中弱表達或不表達,與國外研究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芳P450 1A1基因可能對正常子宮內膜的生理功能影響不大,而P450 1A1基因的陽性表達與促進子宮內膜局部雌激素的轉化作用有關,可能是導致子宮內膜異癥發(fā)生的因素。在IleVal多態(tài)性與子宮頸癌的相關性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P450 1A1基因密碼子119、432多態(tài)位點的基因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