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藝術理論課變得"有聲有色”》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使藝術理論課變得"有聲有色”(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使藝術理論課變得"有聲有色”
人們在看影視作品時往往容易感情投入,情緒激動。并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因為影視藝術屬于時空藝術它能把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融合一體,達到完美的效果。
假如,在藝術理論課上引入既符合主題的又是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和能涉及主題的畫面,充分引入課堂教學,增加音樂和繪畫形象的藝術感染力,讓學生在充滿輕松愉悅的藝術氣氛中去接受藝術理論知識,豈不是可以到達娓娓動聽,圖音并茂的理想教學效果,做到“有聲有色”。
一、藝術理論內容中的多數具體細節(jié)均涉及藝術形象,具有感情化,性格化的特點。
在藝術理論課上往往涉及到美術作品和音樂作品,而在欣賞
2、這些作品時,都會產生心理節(jié)奏的變化;情緒的波動,有時高亢激昂;有時恬靜豁達。例如:我們可以聽到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平靜舒緩;劉天華《病中吟》的苦悶求索《賽馬》的高亢激昂。我們可以看到畫家列維坦《深譚》的幽怨;《弗拉基米爾大道》的悲壯、蒼涼;齊白石的《南瓜圖》悠然自得。這說明音樂形象和繪畫形象都具有鮮明的情感化和性格化的特點,表達了思想深刻的主題。
二、音樂節(jié)奏美與繪畫的形象美相結合,從而調動和活躍了課堂氣氛。
在課上僅僅采用教者語言的講述和單調的圖片展現(xiàn),遠沒有采用音樂節(jié)律和繪畫形象兩者結合的展現(xiàn)效果好。
音樂節(jié)律和繪畫形象都來源于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有著
3、千絲萬縷密切的聯(lián)系。如:聲音的強弱變化與事物的遠近關系,運動由小到大的形狀相聯(lián)系;柔美和諧的聲音與事物的自由舒展,協(xié)調事物運動的形狀相聯(lián)系等。因此當人們聽到音樂,就能喚起對長期積累的生活形象的再現(xiàn),在頭腦中建立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產生藝術聯(lián)想,使生活的原型更加清醒、具體。如:我們欣賞意大利歌劇《威廉退爾》序曲,第一段大提琴演奏的渾厚沉雄的聲音,連綿的旋律,平靜的和音襯景,使人聯(lián)想到俄國畫家希施金的作品《造船木材的森林》那偉岸堅拔的森林和涓涓的溪流。第二段那急促轟響的低音與高音聲部快速的半音階進行,緊張強調的和聲響等,使人們心潮澎湃,想到閃電雷鳴,仿佛看到英國畫家透納的形象。第三段是管帶牧笛特式
4、的音色,回旋式的旋律進行,仿佛讓欣賞者踏上十七世紀荷蘭著名畫家霍貝瑪的《林蔭道》。第四段輕快奔馳的節(jié)奏,號角般的音調,銅管樂的音色,使人產生激昂奮進的聯(lián)想,好象凝固成了呂德的雕塑作品《馬賽曲》,形成了鼓舞人心的恢弘場面。通過教者對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具體內容詳細深入講解的前提下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兩者形象充分表現(xiàn)會取得相當好的效果,況且能給學生很強的藝術感染,久久不忘,從而調動和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藝術形象具有很強的藝術演繹性,雙方形象具有再創(chuàng)造性,能產生豐富的想象功能。
藝術形象的演繹性主要表現(xiàn)在欣賞者的思維過程中喚起藝術形象,又憑借欣賞者的閱歷和修養(yǎng)通過體驗去挖掘藝
5、術形象的內涵和延伸藝術的感召力。如果能夠將視覺上的美感和聽覺上的樂感同步時,并較好的融會時,將會產生心靈共鳴,那將是一次高層次的藝術審美活動。例如我們欣賞十九世紀俄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畫家列賓的作品《伏爾加河纖夫》時,便可以找到強有力地表現(xiàn)同一主題的俄國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作為孿生兄弟同時展現(xiàn)。上課時,首先放列賓的作品《伏爾加河纖夫》的幼燈片,然后播放音樂曲《伏爾加船夫曲》,讓學生在鏗鏘有力,曲調沉雄的樂曲當中感悟到當時沙皇俄國農奴制度殘酷統(tǒng)治下的纖夫的艱苦生活。并且由跌巖的樂曲引導學生的視線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的拉著纖繩。纖夫們的步子那樣沉重,學生真切
6、的聽到低沉的《伏爾加船夫曲》從遠處傳來。深深打動學生的內心,促使學生去細細的觀察每一位纖夫,通過他們的裝束,表情及動態(tài)去捕捉十一位纖夫的內心世界的反映。譬如:站在前列精神沮喪的老纖夫表現(xiàn)出與舊勢力無與抗爭,委從命運宰割的委靡情緒;佇立在隊伍中央的紅衣少年表現(xiàn)出想奮力擺脫困境,向往自由的希翼;最后一位猛然回頭而怒視奴隸主是倔犟纖夫原哥薩克騎兵),表現(xiàn)對奴隸主無比憎恨和充滿反抗的情緒。隨著音樂曲徐徐遠逝,畫面劃上一個休止符,卻給學生留下遐想的空間。然而,原來僅僅是美術形象,如今增加了音樂形象這個時間藝術的因素,使學生進入一個動態(tài)的感受過程,形成了由靜態(tài)向動態(tài)轉換的立體思維過程由視覺一聽覺一視覺),大大增加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達到有效地營造良好藝術氛圍的教學目的。
景竹華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雙樓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