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學第三版答案.doc
《材料力學第三版答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材料力學第三版答案.doc(8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材料力學答案第二章2-1 試畫圖示各桿的軸力圖。題2-1圖解:各桿的軸力圖如圖2-1所示。圖2-1 2-2試畫圖示各桿的軸力圖,并指出軸力的最大值。圖a與b所示分布載荷均沿桿軸均勻分布,集度為q。題2-2圖(a)解:由圖2-2a(1)可知,軸力圖如圖2-2a(2)所示,圖2-2a(b)解:由圖2-2b(2)可知,軸力圖如圖2-2b(2)所示,圖2-2b2-3 圖示軸向受拉等截面桿,橫截面面積A=500mm2,載荷F=50kN。試求圖示斜截面m-m上的正應力與切應力,以及桿內的最大正應力與最大切應力。題2-3圖解:該拉桿橫截面上的正應力為斜截面m-m的方位角故有桿內的最大正應力與最大切應力分別為
2、2-5 某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如圖所示,圖中還同時畫出了低應變區(qū)的詳圖。試確定材料的彈性模量E、比例極限、屈服極限、強度極限與伸長率,并判斷該材料屬于何種類型(塑性或脆性材料)。題2-5解:由題圖可以近似確定所求各量。, , 該材料屬于塑性材料。2-7 一圓截面桿,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如題2-6圖所示。若桿徑d =10mm,桿長 l =200mm,桿端承受軸向拉力F = 20kN作用,試計算拉力作用時與卸去后桿的軸向變形。題2-6圖解: 查上述曲線,知此時的軸向應變?yōu)檩S向變形為拉力卸去后,有, 故殘留軸向變形為2-9 圖示含圓孔板件,承受軸向載荷F作用。已知載荷F =32kN,板寬b =100
3、mm,板厚15mm,孔徑d =20mm。試求板件橫截面上的最大拉應力(考慮應力集中)。題2-9圖解:根據(jù)查應力集中因數(shù)曲線,得根據(jù), 得2-10 圖示板件,承受軸向載荷F作用。已知載荷F=36kN,板寬b1=90mm,b2=60mm,板厚=10mm,孔徑d =10mm,圓角半徑R =12mm。試求板件橫截面上的最大拉應力(考慮應力集中)。題2-10圖解:1.在圓孔處根據(jù)查圓孔應力集中因數(shù)曲線,得故有2在圓角處根據(jù)查圓角應力集中因數(shù)曲線,得故有3. 結論(在圓孔邊緣處)2-14圖示桁架,承受鉛垂載荷F作用。設各桿的橫截面面積均為A,許用應力均為s,試確定載荷F的許用值F。題2-14圖解:先后以節(jié)
4、點C與B為研究對象,求得各桿的軸力分別為根據(jù)強度條件,要求由此得2-15 圖示桁架,承受載荷F作用,已知桿的許用應力為。若在節(jié)點B和C的位置保持不變的條件下,試確定使結構重量最輕的值(即確定節(jié)點A的最佳位置)。題2-15圖解:1.求各桿軸力設桿和的軸力分別為和,由節(jié)點B的平衡條件求得2.求重量最輕的a值由強度條件得結構的總體積為由 得由此得使結構體積最小或重量最輕的值為2-16 圖示桁架,承受載荷F作用,已知桿的許用應力為。若節(jié)點A和C間的指定距離為 l,為使結構重量最輕,試確定的最佳值。題2-16圖解:1.求各桿軸力由于結構及受載左右對稱,故有2.求的最佳值由強度條件可得結構總體積為由得由此
5、得的最佳值為2-17圖示桿件,承受軸向載荷F作用。已知許用應力s120MPa,許用切應力t90MPa,許用擠壓應力sbs240MPa,試從強度方面考慮,建立桿徑d、墩頭直徑D及其高度h間的合理比值。題2-17圖解:根據(jù)桿件拉伸、擠壓與剪切強度,得載荷F的許用值分別為(a)(b)(c)理想的情況下,在上述條件下,由式(a)與(c)以及式(a)與(b),分別得于是得由此得2-18 圖示搖臂,承受載荷F1與F2作用。已知載荷F1=50kN,F(xiàn)2=35.4kN,許用切應力=100MPa,許用擠壓應力=240MPa。試確定軸銷B的直徑d。題2-18圖解:1. 求軸銷處的支反力由平衡方程與,分別得由此得軸
6、銷處的總支反力為2.確定軸銷的直徑由軸銷的剪切強度條件(這里是雙面剪)得由軸銷的擠壓強度條件得結論:取軸銷直徑。2-19圖示木榫接頭,承受軸向載荷F = 50 kN作用,試求接頭的剪切與擠壓應力。題2-19圖 解:剪應力與擠壓應力分別為 2-20圖示鉚接接頭,鉚釘與板件的材料相同,許用應力s =160MPa,許用切應力t = 120 MPa,許用擠壓應力sbs = 340 MPa,載荷F = 230 kN。試校核接頭的強度。題2-20圖解:最大拉應力為最大擠壓與剪切應力則分別為2-21 圖示兩根矩形截面木桿,用兩塊鋼板連接在一起,承受軸向載荷F = 45kN作用。已知木桿的截面寬度b =250
7、mm,沿木紋方向的許用拉應力=6MPa,許用擠壓應力=10MPa,許用切應力=1MPa。試確定鋼板的尺寸與l以及木桿的高度h。題2-21圖解:由拉伸強度條件得(a)由擠壓強度條件得(b)由剪切強度條件得取代入式(a),得結論:取 ,。2-22 圖示接頭,承受軸向載荷F作用。已知鉚釘直徑d=20mm,許用應力=160MPa,許用切應力=120MPa,許用擠壓應力=340MPa。板件與鉚釘?shù)牟牧舷嗤?。試計算接頭的許用載荷。題2-22圖解:1.考慮板件的拉伸強度由圖2-22所示之軸力圖可知,圖2-222.考慮鉚釘?shù)募羟袕姸?考慮鉚釘?shù)臄D壓強度結論:比較以上四個F值,得2-23 圖a所示鋼帶AB,用三
8、個直徑與材料均相同的鉚釘與接頭相連接,鋼帶承受軸向載荷F作用。已知載荷F=6kN,帶寬b=40mm,帶厚d=2mm,鉚釘直徑d=8mm,孔的邊距a=20mm,鋼帶材料的許用切應力t=100MPa,許用擠壓應力sbs=300MPa,許用拉應力 s=160MPa。試校核鋼帶的強度。題2-23圖解:1鋼帶受力分析分析表明,當各鉚釘?shù)牟牧吓c直徑均相同,且外力作用線在鉚釘群剪切面上的投影, 通過該面的形心時,通常即認為各鉚釘剪切面的剪力相同。鉚釘孔所受擠壓力Fb等于鉚釘剪切面上的剪力,因此,各鉚釘孔邊所受的擠壓力Fb相同,鋼帶的受力如圖b所示,擠壓力則為孔表面的最大擠壓應力為 在擠壓力作用下,鋼帶左段虛
9、線所示縱截面受剪(圖b),切應力為鋼帶的軸力圖如圖c所示。由圖b與c可以看出,截面1-1削弱最嚴重,而截面2-2的軸力最大,因此,應對此二截面進行拉伸強度校核。截面1-1與2-2的正應力分別為第三章 軸向拉壓變形3-2 一外徑D=60mm、內徑d=20mm的空心圓截面桿,桿長l = 400mm,兩端承受軸向拉力F = 200kN作用。若彈性模量E = 80GPa,泊松比=0.30。試計算該桿外徑的改變量DD及體積改變量DV。解:1. 計算DD由于故有2.計算DV變形后該桿的體積為故有3-4 圖示螺栓,擰緊時產生=0.10mm的軸向變形。已知:d1 = 8.0mm,d2 = 6.8mm,d3 =
10、 7.0mm;l1=6.0mm,l2=29mm,l3=8mm;E = 210GPa,=500MPa。試求預緊力F,并校核螺栓的強度。題3-4圖解:1.求預緊力各段軸力數(shù)值上均等于,因此,由此得2.校核螺栓的強度此值雖然超過,但超過的百分數(shù)僅為2.6,在5以內,故仍符合強度要求。3-5 圖示桁架,在節(jié)點A處承受載荷F作用。從試驗中測得桿1與桿2的縱向正應變分別為= 4.010-4與= 2.010-4。已知桿1與桿2的橫截面面積A1= A2=200mm2,彈性模量E1= E2=200GPa。試確定載荷F及其方位角之值。題3-5圖解:1.求各桿軸力2.確定及之值由節(jié)點的平衡方程和得化簡后,成為(a)
11、及(b)聯(lián)立求解方程(a)與(b),得由此得3-6圖示變寬度平板,承受軸向載荷F作用。已知板的厚度為d,長度為l,左、右端的寬度分別為b1與b2,彈性模量為E。試計算板的軸向變形。題3-6圖解:對于常軸力變截面的拉壓平板,其軸向變形的一般公式為(a)由圖可知,若自左向右取坐標,則該截面的寬度為代入式(a),于是得3-7 圖示桿件,長為l,橫截面面積為A,材料密度為,彈性模量為E,試求自重下桿端截面B的位移。題3-7圖解:自截面B向上取坐標,處的軸力為該處微段dy的軸向變形為于是得截面B的位移為 3-8 圖示為打入土中的混凝土地樁,頂端承受載荷F,并由作用于地樁的摩擦力所支持。設沿地樁單位長度的
12、摩擦力為f,且f = ky2,式中,k為常數(shù)。已知地樁的橫截面面積為A,彈性模量為E,埋入土中的長度為l。試求地樁的縮短量。題3-8圖解:1. 軸力分析摩擦力的合力為根據(jù)地樁的軸向平衡,由此得(a)截面處的軸力為2. 地樁縮短量計算截面y處微段dy的縮短量為積分得將式(a)代入上式,于是得3-9 圖示剛性橫梁AB,由鋼絲繩并經無摩擦滑輪所支持。設鋼絲繩的軸向剛度(即產生單位軸向變形所需之力)為k,試求當載荷F作用時端點B的鉛垂位移。題3-9圖解:載荷作用后,剛性梁傾斜如圖(見圖3-9)。設鋼絲繩中的軸力為,其總伸長為。圖3-9以剛性梁為研究對象,由平衡方程得由此得由圖3-9可以看出,可見,(b
13、)根據(jù)的定義,有于是得 3-10 圖示各桁架,各桿各截面的拉壓剛度均為EA,試計算節(jié)點A的水平與鉛垂位移。題3-10圖(a)解:利用截面法,求得各桿的軸力分別為于是得各桿的變形分別為如圖310(1)所示,根據(jù)變形Dl1與Dl4確定節(jié)點B的新位置B,然后,過該點作長為l+Dl2的垂線,并過其下端點作水平直線,與過A點的鉛垂線相交于A,此即結構變形后節(jié)點A的新位置。于是可以看出,節(jié)點A的水平與鉛垂位移分別為圖3-10(b)解:顯然,桿1與桿2的軸力分別為于是由圖310(2)可以看出,節(jié)點A的水平與鉛垂位移分別為3-11 圖示桁架ABC,在節(jié)點B承受集中載荷F作用。桿1與桿2的彈性模量均為E,橫截面
14、面積分別為A1=320mm2與A2 =2 580mm2。試問在節(jié)點B和C的位置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為使節(jié)點B的鉛垂位移最小,應取何值(即確定節(jié)點A的最佳位置)。題3-11圖解:1.求各桿軸力由圖3-11a得圖3-112.求變形和位移由圖3-11b得及3.求的最佳值由,得由此得將的已知數(shù)據(jù)代入并化簡,得解此三次方程,舍去增根,得由此得的最佳值為3-12 圖示桁架,承受載荷F作用。設各桿的長度為l,橫截面面積均為A,材料的應力應變關系為sn=Be,其中n與B為由試驗測定的已知常數(shù)。試求節(jié)點C的鉛垂位移。題3-12圖解:兩桿的軸力均為軸向變形則均為于是得節(jié)點C的鉛垂位移為3-13 圖示結構,梁BD為剛
15、體,桿1、桿2與桿3的橫截面面積與材料均相同。在梁的中點C承受集中載荷F作用。已知載荷F = 20kN,各桿的橫截面面積均為A=100mm2,彈性模量E = 200GPa,梁長l = 1 000mm。試計算該點的水平與鉛垂位移。題3-13圖解:1.求各桿軸力由,得由,得2求各桿變形3求中點的位移由圖3-13易知,圖3-133-14 圖a所示桁架,承受載荷F作用。設各桿各截面的拉壓剛度均為EA,試求節(jié)點B與C間的相對位移DB/C。題3-14圖解:1. 內力與變形分析利用截面法,求得各桿的軸力分別為于是得各桿得變形分別為 2. 位移分析如圖b所示,過d與g分別作桿2與桿3的平行線,并分別與節(jié)點C的
16、鉛垂線相交于e與h,然后,在de與gh延長線取線段Dl3與Dl2,并在其端點m與n分別作垂線,得交點C,即為節(jié)點C的新位置??梢钥闯?,3-15 如圖所示桁架,設各桿各截面的拉壓剛度均為EA,試用能量法求載荷作用點沿載荷作用方向的位移。題3-15圖 (a)解:各桿編號示如圖3-15a,各桿軸力依次為該桁架的應變能為圖3-15依據(jù)能量守恒定律,最后得 (b)解:各桿編號示如圖b列表計算如下:1200345于是,依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可得3-16 圖示桁架,承受載荷F作用。設各桿各截面的拉壓剛度均為EA,試用能量法求節(jié)點B與C間的相對位移DB/C。題3-16圖解:依據(jù)題意,列表計算如下:12345由表中
17、結果可得依據(jù)得 3-17 圖示變寬度平板,承受軸向載荷F作用。已知板的厚度為d,長度為l,左、右端的寬度分別為b1與b2,彈性模量為E,試用能量法計算板的軸向變形。題3-17圖解:對于變截面拉壓板件,應變能的表達式為(a)由圖可知,若自左向右取坐標,則該截面的寬度為將上式代入式(a),并考慮到,于是得設板的軸向變形為Dl,則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或由此得3-19 圖示各桿,承受集中載荷F或均布載荷q作用。各桿各截面的的拉壓剛度均為EA,試求支反力與最大軸力。題3-19圖 (a)解:桿的受力如圖3-19a(1)所示,平衡方程為一個平衡方程,兩個未知支反力,故為一度靜不定。圖3-19aAC,CD與
18、DB段的軸力分別為由于桿的總長不變,故補充方程為得由此得桿的軸力圖如3-19a(2)所示,最大軸力為 (b)解:桿的受力如圖3-19b(1)所示,平衡方程為一個平衡方程,兩個未知支反力,故為一度靜不定。圖3-19bAC與CB段的軸力分別為由于桿的總長不變,故補充方程為得由此得桿的軸力圖如3-19b(2)所示,最大軸力為3-20圖示結構,桿1與桿2的橫截面面積相同,彈性模量均為E,梁BC為剛體,載荷F=20kN,許用拉應力st=160MPa, 許用壓應力sc=110MPa,試確定各桿的橫截面面積。題3-20圖解:容易看出,在載荷F作用下,桿2伸長,桿1縮短,且軸向變形相同,故FN2為拉力,F(xiàn)N1
19、為壓力,且大小相同,即以剛性梁BC為研究對象,鉸支點為矩心,由平衡方程由上述二方程,解得根據(jù)強度條件, 取3-21 圖示桁架,承受鉛垂載荷F作用。設各桿各截面的拉壓剛度相同,試求各桿軸力。題3-21圖 (a)解:此為一度靜不定桁架。設以壓為正,其余各段軸力以拉力為正。先取桿為研究對象,由,得(a)后取節(jié)點為研究對象,由和依次得到(b)及(c)在節(jié)點處有變形協(xié)調關系(節(jié)點鉛垂向下)(d)物理關系為(e)將式(e)代入式(d),化簡后得聯(lián)解方程和,得(拉), (壓), (拉)(b)解:此為一度靜不定問題??紤]小輪的平衡,由,得由此得在作用下,小輪沿剛性墻面向下有一微小位移,在小變形條件下,故有的水
20、平分量由剛性墻面提供的約束反力來平衡。3-22 圖示桁架,桿1、桿2與桿3分別用鑄鐵、銅和鋼制成,許用應力分別為=40MPa,=60MPa,=120MPa,彈性模量分別為E1=160GPa,E2=100GPa,E3=200GPa。若載荷F=160kN,A1= A2= 2A3,試確定各桿的橫截面面積。題3-22圖解:此為一度靜不定結構。節(jié)點處的受力圖和變形圖分別示如圖3-22a和b。圖3-22由圖a可得平衡方程(a)(b)由圖b得變形協(xié)調方程為(c)根據(jù)胡克定律,有將式(d)代入式(c),化簡后得補充方程為聯(lián)解方程(a),(b)和(c),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壓), (拉), (拉)根據(jù)強度要求,計算
21、各桿橫截面面積如下:根據(jù)題意要求,最后取 3-23圖a所示支架,由剛體ABC并經由鉸鏈A、桿1與桿2固定在墻上,剛體在C點處承受鉛垂載荷F作用。桿1與桿2的長度、橫截面面積與彈性模量均相同,分別為l=100 mm,A=100 mm2,E=200 GPa。設由千分表測得C點的鉛垂位移dy=0.075 mm,試確定載荷F與各桿軸力。題3-23圖解:1. 求解靜不定在載荷F作用下,剛體ABC將繞節(jié)點A沿順時針方向作微小轉動,剛體的位移、桿件的變形與受力如圖b所示。顯然,本問題具有一度靜不定。由平衡方程,得(a)由變形圖中可以看出,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b)根據(jù)胡克定律,(c)將上述關系式代入式(b),得補
22、充方程為聯(lián)立求解平衡方程(a)與上述補充方程,得(d) 2. 由位移dy確定載荷F與各桿軸力變形后,C點位移至C(CCAC)(圖b),且直線AC與AB具有相同的角位移q,因此,C點的總位移為又由于由此得將式(c)與(d)的第一式代入上式,于是得并從而得3-24圖示鋼桿,橫截面面積A=2500mm2 ,彈性模量E=210GPa,軸向載荷F=200kN。試在下列兩種情況下確定桿端的支反力。(a) 間隙d=0.6 mm;(b) 間隙d=0.3 mm。題3-24圖 解:當桿右端不存在約束時,在載荷F作用下,桿右端截面的軸向位移為 當間隙d=0.6 mm時,由于,僅在桿C端存在支反力,其值則為 當間隙d
23、=0.3 mm時,由于,桿兩端將存在支反力,桿的受力如圖3-24所示。圖3-24桿的平衡方程為補充方程為由此得而C端的支反力則為3-25 圖示兩端固定的等截面桿AB,桿長為l。在非均勻加熱的條件下,距A端x處的溫度增量為,式中的為桿件B端的溫度增量。材料的彈性模量與線膨脹系數(shù)分別為E與。試求桿件橫截面上的應力。題3-25圖解:1.求溫度增高引起的桿件伸長此為一度靜不定問題。假如將B端約束解除掉,則在處的桿微段就會因溫升而有一個微伸長全桿伸長為2求約束反力設固定端的約束反力為,桿件因作用而引起的縮短量為由變形協(xié)調條件可得3求桿件橫截面上的應力3-26 圖示桁架,桿BC的實際長度比設計尺寸稍短,誤
24、差為D。如使桿端B與節(jié)點G強制地連接在一起,試計算各桿的軸力。設各桿各截面的拉壓剛度均為EA。題3-26圖解:此為一度靜不定問題。自左向右、自上向下將各桿編號15。由強制裝配容易判斷,桿13受拉,桿4和5受壓。裝配后節(jié)點和的受力圖分別示如圖3-26a和b。圖3-26根據(jù)平衡條件,由圖a可得(a)由圖b可得(b)變形協(xié)調關系為(參看原題圖)(c)依據(jù)胡克定律,有 (d)將式(d)代入式(c),得補充方程(e)聯(lián)立求解補充方程(e)、平衡方程(a)與(b),最后得即 (拉) (壓)3-27圖a所示鋼螺栓,其外套一長度為l的套管。已知螺栓與套管的橫截面面積分別為Ab與At,彈性模量分別為Eb與Et,
25、螺栓的螺距為p?,F(xiàn)將螺母旋緊1/5圈,試求螺栓與套管所受之力。螺帽與螺母的變形忽略不計。題3-27圖解:首先設想套管未套上,而將螺母由距螺帽l處旋轉1/5圈,即旋進d=p/5的距離。然后,再將套管套上。由于螺帽與螺母間的距離小于套管的長度,故套合后的螺栓將受拉,而套管則受壓。設螺栓所受拉力為FNb,伸長為Dlb,套管所受壓力為FNt,縮短為Dlt,則由圖b與c可知,平衡方程為(a)而變形協(xié)調方程則為利用胡克定律,得補充方程為(b)最后,聯(lián)立求解平衡方程(a)與補充方程(b),得螺栓與套管所受之力即預緊力為式中,3-28 圖示組合桿,由直徑為30mm的鋼桿套以外徑為50mm、內徑為30mm的銅管
26、組成,二者由兩個直徑為10mm的鉚釘連接在一起。鉚接后,溫度升高40,試計算鉚釘剪切面上的切應力。鋼與銅的彈性模量分別為Es = 200GPa與Ec=100GPa,線膨脹系數(shù)分別為=12.510-6-1與=1610-6-1。題3-28圖解:設溫度升高時鋼桿和銅管自由伸長量分別為和,由于二者被鉚釘連在一起,變形要一致,即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或寫成這里,伸長量和縮短量均設為正值。引入物理關系,得將靜力平衡條件代入上式,得注意到每個鉚釘有兩個剪切面,故其切應力為由此得3-29圖示結構,桿1與桿2各截面的拉壓剛度均為EA,梁BD為剛體,試在下列兩種情況下,畫變形圖,建立補充方程。(1) 若桿2的實際尺寸比設
27、計尺寸稍短,誤差為d;(2) 若桿1的溫度升高DT,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為al。題3-29圖(1)解:如圖3-29(1)a所示,當桿2未與剛性桿BD連接時,下端點位于,即。當桿2與剛性桿BD連接后,下端點鉛垂位移至,同時,桿1的下端點則鉛垂位移至。過作直線Ce垂直于桿1的軸線,顯然,即代表桿1的彈性變形,同時,即代表桿2的彈性變形。與上述變形相應,桿1受壓,桿2受拉,剛性桿BD的受力如圖3-29(1)b所示。圖3-29(1)可以看出,即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而補充方程則為或 (2)解:如圖3-29(2)a所示,當桿1未與剛性桿BD連接時,由于其溫度升高,下端點位于,即。當桿1與剛性桿BD連接后,下端點C鉛
28、垂位移至,而桿2的下端點D則鉛垂位移至。過作直線Ce垂直于直線,顯然,即代表桿1的彈性變形,同時,代表桿2的彈性變形。與上述變形相應,桿1受壓,桿2受拉,剛性桿BD的受力如圖3-29(2)b所示。圖3-29(2)可以看出,故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而補充方程則為或3-30 圖示桁架,三桿的橫截面面積、彈性模量與許用應力均相同,并分別為A,E與,試確定該桁架的許用載荷F。為了提高許用載荷之值,現(xiàn)將桿3的設計長度l變?yōu)椤T噯柈擠為何值時許用載荷最大,其值Fmax為何。題3-30圖解:此為一度靜不定問題。節(jié)點處的受力及變形示如圖3-30a和b。圖3-30由圖a得平衡方程為(a)由圖b得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b)依據(jù)
29、胡克定律,有 (c)將式(c)代入式(b),化簡后得補充方程為(b)將方程(b)與方程(a)聯(lián)解,得由此得 為了提高值,可將桿3做長D,由圖b得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式中,均為受載后的伸長,依題意,有了D后,應使三根桿同時達到,即由此得此時,各桿的強度均充分發(fā)揮出來,故有第四章 扭 轉4-5 一受扭薄壁圓管,外徑D = 42mm,內徑d = 40mm,扭力偶矩M = 500Nm,切變模量G=75GPa。試計算圓管橫截面與縱截面上的扭轉切應力,并計算管表面縱線的傾斜角。解:該薄壁圓管的平均半徑和壁厚依次為于是,該圓管橫截面上的扭轉切應力為依據(jù)切應力互等定理,縱截面上的扭轉切應力為該圓管表面縱線的傾斜角為
30、4-7 試證明,在線彈性范圍內,且當R0/d10時,薄壁圓管的扭轉切應力公式的最大誤差不超過4.53%。解:薄壁圓管的扭轉切應力公式為設,按上述公式計算的扭轉切應力為(a)按照一般空心圓軸考慮,軸的內、外直徑分別為極慣性矩為由此得(b)比較式(a)與式(b),得當時,可見,當時,按薄壁圓管的扭轉切應力公式計算的最大誤差不超過4.53。4-8 圖a所示受扭圓截面軸,材料的曲線如圖b所示,并可用表示,式中的C與m為由試驗測定的已知常數(shù)。試建立扭轉切應力公式,并畫橫截面上的切應力分布圖。題4-8圖解:所研究的軸是圓截面軸,平面假設仍然成立。據(jù)此,從幾何方面可以得到(a)根據(jù)題設,軸橫截面上距圓心為處
31、的切應力為(b)由靜力學可知,(c)取徑向寬度為的環(huán)形微面積作為,即(d)將式(d)代入式(c),得由此得(e)將式(e)代入式(b),并注意到T=M ,最后得扭轉切應力公式為橫截面上的切應力的徑向分布圖示如圖4-8。圖4-84-9 在圖a所示受扭圓截面軸內,用橫截面ABC和DEF與徑向縱截面ADFC切出單元體ABCDEF(圖b)。試繪各截面上的應力分布圖,并說明該單元體是如何平衡的。題4-9圖解:單元體ABCDEF各截面上的應力分布圖如圖4-9a所示。圖4-9根據(jù)圖a,不難算出截面上分布內力的合力為同理,得截面上分布內力的合力為方向示如圖c。設作用線到軸線的距離為,容易求出根據(jù)圖b,可算出單
32、元體右端面上水平分布內力的合力為同理,左端面上的合力為方向亦示如圖c。設作用線到水平直徑的距離為(見圖b),由得同理,作用線到水平直徑的距離也同此值。根據(jù)圖b,還可算出半個右端面上豎向分布內力的合力為設作用線到豎向半徑的距離為(見圖b),由得同理,可算出另半個右端面以及左端面上的豎向分布內力的合力為方向均示如圖c。它們的作用線到所在面豎向半徑的距離均為。由圖c可以看得很清楚,該單元體在四對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四對力構成四個力偶,顯然,這是一個空間力偶系的平衡問題。既然是力偶系,力的平衡方程(共三個)自然滿足,這是不言而喻的。上述討論中,所有的在數(shù)值上均等于。4-11 如圖所示,圓軸AB與
33、套管CD用剛性突緣E焊接成一體,并在截面A承受扭力偶矩M作用。圓軸的直徑d = 56mm,許用切應力=80MPa,套管的外徑D = 80mm,壁厚= 6mm,許用切應力= 40MPa。試求扭力偶矩M的許用值。題4-11圖解:由題圖知,圓軸與套管的扭矩均等于M。1.由圓軸求的許用值由此得的許用值為2由套管求的許用值此管不是薄壁圓管。由此得的許用值為可見,扭力偶矩M的許用值為4-13 圖示階梯形軸,由AB與BC兩段等截面圓軸組成,并承受集度為m的均勻分布的扭力偶矩作用。為使軸的重量最輕,試確定AB與BC段的長度l1與l2以及直徑d1與d2。已知軸總長為l,許用切應力為。題4-13圖解:1.軸的強度
34、條件在截面處的扭矩最大,其值為由該截面的扭轉強度條件得(a)段上的最大扭矩在截面處,其值為由該截面的扭轉強度條件得2最輕重量設計軸的總體積為根據(jù)極值條件得由此得(b)從而得(c)(d)該軸取式(a)(d)所給尺寸,可使軸的體積最小,重量自然也最輕。4-14 一圓柱形密圈螺旋彈簧,承受軸向壓縮載荷F = 1kN作用。設彈簧的平均直徑D = 40mm,彈簧絲的直徑d = 7mm,許用切應力= 480MPa,試校核彈簧的強度。解:由于故需考慮曲率的影響,此時,結論:,該彈簧滿足強度要求。4-20 圖示圓錐形薄壁軸AB,兩端承受扭力偶矩M作用。設壁厚為d,橫截面A與B的平均直徑分別為dA與dB,軸長為
35、l,切變模量為G。試證明截面A和B間的扭轉角為題4-20圖證明:自左端向右取坐標,軸在處的平均半徑為式中,截面的極慣性矩為依據(jù)得截面和間的扭轉角為4-21 圖示兩端固定的圓截面軸,承受扭力偶矩作用。試求支反力偶矩。設扭轉剛度為已知常數(shù)。題4-21圖 (a)解:此為靜不定軸,但有對稱條件可以利用。設A與B端的支反力偶矩分別為,它們的轉向與扭力偶矩相反。由于左右對稱,故知由可得即(b)解:此為靜不定軸,可解除右端約束,代之以支反力偶矩,示如圖4-21b。圖4-21b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a)利用疊加法,得(b)將式(b)代入式(a),可得進而求得(轉向與相反)(c)解:此為靜不定軸,與(a)類似,利用左
36、右對稱條件,容易得到的轉向與相反。(d)解:此為靜不定軸,可解除右端約束,代之以支反力偶矩,從變形趨勢不難判斷,的轉向與相反。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c)利用疊加法,得到(從左端向右?。?d)將式(d)代入式(c),可得進而求得的轉向亦與相反。4-22 圖示軸,承受扭力偶矩M1=400Nm與M2=600Nm作用。已知許用切應力=40MPa,單位長度的許用扭轉角=0.25() / m,切變模量G = 80GPa。試確定軸徑。題4-22圖解:1.內力分析此為靜不定軸,設端支反力偶矩為,該軸的相當系統(tǒng)示如圖4-22a。圖4-22利用疊加法,得將其代入變形協(xié)調條件,得該軸的扭矩圖示如圖4-22b。2.由扭轉強
37、度條件求d由扭矩圖易見,將其代入扭轉強度條件,由此得3.由扭轉剛度條件求d將最大扭矩值代入得結論:最后確定該軸的直徑。4-23 圖示兩端固定階梯形圓軸AB,承受扭力偶矩M作用。已知許用切應力為t,為使軸的重量最輕,試確定軸徑d1與d2。題4-23圖解:1. 求解靜不定設A與B端的支反力偶矩分別為MA與MB,則軸的平衡方程為 (a)AC與CB段的扭矩分別為, 代入式(a),得(b) 設AC與CB段的扭轉角分別為jAC與jCB,則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c)利用扭轉角與扭矩間的物理關系,分別有, 代入式(c),得補充方程為(d) 最后,聯(lián)立求解平衡方程(b)與補充方程(d),得, (e)2. 最輕重量設計
38、從強度方面考慮,要使軸的重量最輕,應使AC與CB段的最大扭轉切應力的數(shù)值相等,且當扭力偶矩M作用時,最大扭轉切應力均等于許用切應力,即要求由此得將式(e)代入上式,得并從而得, 根據(jù)圓軸扭轉強度條件,于是得軸的直徑為4-24 圖示二平行圓軸,通過剛性搖臂承受載荷F作用。已知載荷F=750N,軸1和軸2的直徑分別為d1=12mm和d2=15mm,軸長均為l=500mm,搖臂長度a =300mm,切變模量G = 80GPa,試求軸端的扭轉角。題4-24圖解:這是一度靜不定問題。變形協(xié)調條件為 或 (a)這里,D1和D2分別為剛性搖臂1和2在接觸點處的豎向位移。設二搖臂間的接觸力為,則軸1和2承受的
39、扭矩分別為(b)物理關系為(c)將式(c)代入式(a),并注意到式(b),得由此得4-26 如圖所示,圓軸AB與套管CD借剛性突緣E焊接成一體,并在突緣E承受扭力偶矩M作用。圓軸的直徑d=38mm,許用切應力=80MPa,切變模量G1=80GPa;套管的外徑D = 76mm,壁厚= 6mm,許用切應力= 40MPa,切變模量G2 = 40GPa。試求扭力偶矩M的許用值。題4-26圖解:1. 解靜不定此為靜不定問題。靜力學關系和變形協(xié)調條件分別為(a)(b)物理關系為(c)將式(c)代入式(b),并注意到得(d)將方程(a)與(d)聯(lián)解,得2由圓軸的強度條件定的許用值由此得扭力偶據(jù)的許用值為3.
40、由套管的強度條件定的許用值由此得扭力偶據(jù)的許用值為結論:扭力偶矩的許用值為4-27 圖示組合軸,由圓截面鋼軸與銅圓管并借兩端剛性平板連接成一體,并承受扭力偶矩M=100Nm作用。試校核其強度。設鋼與銅的許用切應力分別為ts=80MPa與tc=20MPa,切變模量分別為Gs=80GPa與Gc=40GPa,試校核組合軸強度。題4-27圖解:1. 求解靜不定如圖b所示,在鋼軸與剛性平板交接處(即橫截面B),假想地將組合軸切開,并設鋼軸與銅管的扭矩分別為Ts與Tc,則由平衡方程可知,(a)兩個未知扭力矩,一個平衡方程,故為一度靜不定問題。在橫截面B處,鋼軸與銅管的角位移相同,即(b)設軸段AB的長度為
41、l,則將上述關系式代入式(b),并注意到Gs/Gc=2,得補充方程為(c)聯(lián)立求解平衡方程(a)與補充方程(c),于是得(d)2強度校核將相關數(shù)據(jù)代入式(d),得對于鋼軸,對于銅管,4-28 將截面尺寸分別為100mm90mm與90mm80mm的兩鋼管相套合,并在內管兩端施加扭力偶矩M0=2kNm后,將其兩端與外管相焊接。試問在去掉扭力偶矩M0后,內、外管橫截面上的最大扭轉切應力。解:1. 求解靜不定此為靜不定問題。在內管兩端施加后,產生的扭轉角為(a)去掉后,有靜力學關系(b)幾何關系為(c)物理關系為(d)將式(d)和式(a)代入式(c),得或寫成由此得(e)聯(lián)立求解方程(e)與(b),得
42、2. 計算最大扭轉切應力內、外管橫截面上的最大扭轉切應力分別為4-29 圖示二軸,用突緣與螺栓相連接,各螺栓的材料、直徑相同,并均勻地排列在直徑為D = 100mm的圓周上,突緣的厚度為d=10mm,軸所承受的扭力偶矩為M = 5.0kNm,螺栓的許用切應力t=100MPa,許用擠壓應力sbs=300MPa。試確定螺栓的直徑d。題4-29圖解:1. 求每個螺栓所受的剪力由得 2.由螺栓的剪切強度條件求由此得3.由螺栓的擠壓強度條件求由此得結論:最后確定螺栓的直徑。4-30圖示二軸,用突緣與螺栓相連接,其中六個螺栓均勻排列在直徑為D1的圓周上,另外四個螺栓則均勻排列在直徑為D2的圓周上。設扭力偶
43、矩為M,各螺栓的材料相同、直徑均為d,試計算螺栓剪切面上的切應力。題4-30圖 解:突緣剛度遠大于螺栓剛度,因而可將突緣視為剛體。于是可以認為:螺栓i剪切面上的平均切應變gi與該截面的形心至旋轉中心O的距離ri 成正比,即式中,k為比例常數(shù)。利用剪切胡克定律,得螺栓i剪切面上的切應力為而剪力則為最后,根據(jù)平衡方程得于是得外圈與內圈螺栓剪切面上得切應力分別為4-31圖a所示托架,承受鉛垂載荷F=9kN作用。鉚釘材料均相同,許用切應力t=140MPa,直徑均為d=10mm。試校核鉚釘?shù)募羟袕姸?。題4-31圖解:由于鉚釘均勻排列,而且直徑相同,所以,鉚釘群剪切面的形心C,位于鉚釘2與鉚釘3間的中點處
44、(圖b)。將載荷平移至形心C,得集中力F與矩為Fl的附加力偶。在通過形心C的集中力F作用下,各鉚釘剪切面上的切應力相等,其值均為在附加力偶作用下,鉚釘1與4剪切面上的切應力最大,其值均為(a)由圖中可以看出, 所以,代入式(a),得 將上述兩種切應力疊加,即得鉚釘1與4的總切應力即最大切應力為4-34 圖示半橢圓形閉口薄壁桿,a=200mm,b=160mm,=3mm,= 4mm,T=6 kNm,試求最大扭轉切應力。題4-34圖解:截面中心線所圍面積為由此得于是得最大扭轉切應力為4-35 一長度為l的薄壁管,兩端承受矩為M的扭力偶作用。薄壁管的橫截面如圖所示,平均半徑為R0,上、下半部由兩種不同
45、材料制成,切變模量分別為G1與G2,厚度分別為d1與d2,且d1d2,試計算管內的最大扭轉切應力,以及管端兩橫截面間的扭轉角j。題4-35圖解:1. 扭轉切應力計算閉口薄壁管扭轉切應力的一般公式為現(xiàn)在所以,最大扭轉切應力為 2. 扭轉變形計算用相距dx的兩個橫截面,與夾角為dq的兩個徑向縱截面,從管的上部切取一微體,其應變能為由此得整個上半圓管的應變能為同理得整個下半圓管的應變能為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于是得4-36 圖示三種截面形狀的閉口薄壁桿,若截面中心線的長度、壁厚、桿長、材料以及所受扭矩均相同,試計算最大扭轉切應力之比和扭轉角之比。題4-36圖解:由于三者中心線的長度相同,故有由此得據(jù)此可
46、求得長方形、正方形及圓形薄壁截面的,其值依次為依據(jù)可得三種截面薄壁桿的最大扭轉切應力之比為依據(jù)可得三種截面薄壁桿的扭轉角之比為結果表明:在題設條件下,圓形截面薄壁桿的扭轉強度及扭轉剛度均最佳,正方形截面薄壁桿的次之,長方形截面薄壁桿的最差。一般說來,在制造閉口薄壁桿時,應盡可能加大其中心線所圍的面積,這樣對強度和剛度均有利。4-37 圖示閉口薄壁桿,承受扭力偶矩M作用,試計算扭力偶矩的許用值。已知許用切應力t=60MPa,單位長度的許用扭轉角q=0.5() / m,切變模量G = 80GPa。若在桿上沿桿件母線開一槽,則許用扭力偶矩將減少至何值。題4-37圖解:1.計算閉口薄壁桿扭力偶矩的許用
47、值由扭轉強度條件得由扭轉剛度條件得其中用到比較可知,2.計算開口薄壁桿扭力偶矩的許用值由扭轉強度條件得由扭轉剛度條件得比較可知,第六章 彎曲應力6-2 如圖所示,直徑為d、彈性模量為E的金屬絲,環(huán)繞在直徑為D的輪緣上,試求金屬絲內的最大彎曲正應變、最大彎曲正應力與彎矩。題6-2圖解:金屬絲的曲率半徑為所以,金屬絲的最大彎曲正應變?yōu)樽畲髲澢龖槎鴱澗貏t為6-3 圖示帶傳動裝置,膠帶的橫截面為梯形,截面形心至上、下邊緣的距離分別為y1與y2,材料的彈性模量為E。試求膠帶內的最大彎曲拉應力與最大彎曲壓應力。題6-3圖解:由題圖可見,膠帶中性層的最小曲率半徑為依據(jù)可得膠帶內的最大彎曲拉應力和最大彎
48、曲壓應力分別為6-6 圖a所示正六邊形截面,邊長為a,試計算抗彎截面系數(shù)Wz與Wy。題6-6圖解:1. Wz計算由圖b可以看出,所以,DADB對z軸的慣性矩為中部矩形截面對z軸的的慣性矩為于是得整個六邊形截面對z軸的慣性矩為而對z軸的抗彎截面系數(shù)則為2. Wy計算DADB對y軸的慣性矩為中部矩形截面對y軸的的慣性矩為于是得整個六邊形截面對y軸的慣性矩為而對z軸的抗彎截面系數(shù)則為6-7 圖示直徑為d的圓木,現(xiàn)需從中切取一矩形截面梁。試問:(1) 如欲使所切矩形梁的彎曲強度最高,h和b應分別為何值;(2) 如欲使所切矩形梁的彎曲剛度最高,h和b又應分別為何值。題6-7圖解:(1) 為使彎曲強度最高
49、,應使值最大。由此得(2) 為使彎曲剛度最高,應使值最大。由此得6-8 圖a所示簡支梁,由18工字鋼制成,彈性模量E = 200 GPa, a=1m。在均布載荷q作用下,測得截面C底邊的縱向正應變e = 3.010-4,試計算梁內的最大彎曲正應力。題6-8圖解:1. 內力分析梁的彎矩圖如圖b所示,橫截面C的彎矩為梁內的最大彎矩則為(a)2. 應力計算(解法一)橫截面C底部的彎曲正應力為由此得 代入式(a),得于是得梁的最大彎曲正應力為3. 應力計算(解法二)橫截面C底部的彎曲正應力為由于應力與內力成正比,所以,梁內的最大彎曲正應力為計算結果相同。6-9 圖示簡支梁,承受均布載荷q作用。已知抗彎
50、截面系數(shù)為Wz,彈性模量為E,試計算梁底邊AB的軸向變形。題6-9圖解:梁的彎矩方程為橫截面x處底邊微長dx的軸向變形為所以,梁底邊AB的軸向變形為6-10 圖示截面梁,由18工字鋼制成,截面上的彎矩M = 20kNm,材料的彈性模量E = 200GPa,泊松比= 0.29。試求截面頂邊AB與上半腹板CD的長度改變量。題6-10圖解:1.截面幾何性質工字鋼截面大致形狀及尺寸符號示如圖6-10。圖6-10由附錄表4查得并從而得2計算頂邊的長度改變量頂邊處有由此可得邊的伸長量為3計算上半腹板的長度改變量距中性軸為的點,彎曲正應力的絕對值為 (以向上為正)該處的橫向應變?yōu)橛纱丝傻镁€段的伸長量為6-1
51、2 圖a所示矩形截面懸臂梁,桿端截面承受剪切載荷F作用?,F(xiàn)用縱截面AC與橫截面AB將梁的下部切出,試繪單元體ABCD各切開截面上的應力分布圖,并說明該部分是如何平衡的。題6-12圖解: 1. 單元體的應力分析 梁內各橫截面的剪力相同,其值均為F;在固定端處,橫截面上的彎矩則為 與上述內力相對應,單元體各截面的應力如圖b所示。在橫截面AB上,彎曲切應力按拋物線分布,最大切應力為在該截面上,彎曲正應力線性分布,最大彎曲壓應力則為在縱截面AC上,作用有均勻分布的切應力t,其值為在橫截面CD上,作用有合力為F1=F/2的剪切分布力。2. 單元體的受力分析 根據(jù)上述分析,畫單元體的受力如圖c所示。圖中,
52、F2代表橫截面AB上由切應力構成的剪切力,F(xiàn)3代表該截面上由彎曲正應力構成的軸向合力,F(xiàn)4則代表縱截面AC上由切應力構成的剪切合力。顯然,3. 單元體的平衡根據(jù)上述計算結果,得說明單元體滿足平衡條件。6-13 圖示矩形截面簡支梁,承受矩為Me=Fa的集中力偶作用。截面的寬度為b,高度為h。試繪單元體ABCD的應力分布圖(注明應力大?。⒄f明該單元體是如何平衡的。題6-13圖解:1.畫剪力、彎矩圖左、右支座的支反力大小均為,方向是左向上、右向下。據(jù)此可畫剪力、彎矩圖示如圖6-13a與b。圖6-132求單元體兩端面上的應力及其合力單元體兩端面及縱截面上的應力分布情況示如圖c,最大彎曲正應力和剪應
53、力值分別為由切應力互等定理可知,縱截面上的切應力與數(shù)值相等。左、右端面上彎曲正應力構成的軸向合力分別為左、右端面上彎曲切應力構成的豎向合力大小相等,其值為縱截面上彎曲切應力構成的軸向合力為3檢查單元體的平衡方程是否滿足由此可見,單元體的全部平衡方程均能滿足(另三個平衡方程是恒等滿足,無需寫出)。6-14 梁截面如圖所示,剪力F s = 200kN,并位于x-y平面內。試計算腹板上的最大彎曲切應力,以及腹板與翼緣(或蓋板)交界處的彎曲切應力。題6-14圖(a)解:截面形心至其頂邊的距離為慣性矩和截面靜矩分別為于是得腹板上的最大彎曲切應力為腹板與翼緣交界處的彎曲切應力則為(b)解:采用負面積法,得截面形心至其頂邊得距離為慣性矩(采用負面積法)和截面靜矩分別為 于是得腹板上的最大彎曲切應力為腹板與上蓋板交界處的彎曲切應力為腹板與下蓋板交界處的彎曲切應力為6-17 圖示鑄鐵梁,載荷F可沿梁AC水平移動,其活動范圍為0h3l/2。已知許用拉應力st=35MPa,許用壓應力sc=140MPa, l=1m,試確定載荷F的許用值。題6-17圖解:1.截面幾何性質計算由圖6-17可得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