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六單元 21《孟子》二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導(dǎo)學(xué)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六單元 21《孟子》二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導(dǎo)學(xué)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一、 【應(yīng)戰(zhàn)-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疏通文意,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觀點和思路;
2.反復(fù)誦讀,體會孟子說理的特點和方法;
3.引導(dǎo)學(xué)生結(jié)合實際,領(lǐng)會文章論點蘊(yùn)涵的深刻哲理。
第一課時
二、【備戰(zhàn)—招兵買馬】
【作家作品】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元前372-前289), ,字 。戰(zhàn)國時期鄒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戰(zhàn)國時期_______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rèn)為是 。孟子繼承并發(fā)揚(yáng)了孔子的思想,主張“ ”
2、,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 ”之稱,與孔子合稱為“ ”。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四書包括:《 》、《 》、《 》、《 》
2、朗讀課文
⑴把不會讀的字詞注音,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得通順,讀音準(zhǔn)確,停頓正確。
⑵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畎畝( ) 傅說( ) 膠鬲( ) 百里奚(
3、 )
曾益其所不能( ) 行拂亂其所為( ) 入則無法家拂士( )
3、在語文書上用紅筆圈畫出下列加點的重點詞語并在文中相應(yīng)位置解釋詞義,并在試卷的橫線上翻譯下列句子
①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4、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5、
④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⑤人恒過,然后能改;
⑥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6、
⑦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⑧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第二課時
三、【智戰(zhàn)-三軍亮劍】
1.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段:列舉歷史上由卑微到顯貴的人物為例,說明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
7、
第一層(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百里奚舉于市): (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
從________層面論證
“______”的道理(正面論證)
列舉六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 (修辭: )
第二層(故天將……曾益其所不能):
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造就人才的作用。 (論證方法: 、 )
第二段 :由個人身世浮沉的角度上升到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自然點出題旨。
第一層(人恒過……,而后喻。):
對比論證
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造就人才的
8、作用。 (論證方法: 、 )
從________層面論證
“______”的道理(反面論證)
第二層(入則無……國恒亡。):
寫如果國內(nèi)沒有“_________________”、國外沒有“_________________”,
國家就會在安逸享樂中滅亡。 (論證方法: 、 )
第三層(最后一句):點明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jié)】全文圍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論述了______
9、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兩方面的問題。本文使用大量的排比句,氣勢非凡,雄辯滔滔。
2.重點探究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論述逆境對造就人才的作用?(結(jié)合課文原句分析)
(2)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對“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理解,并舉一兩個事例來證
10、明這一觀點。
第三課時
四、檢測反饋
(一)字詞解釋(劃橫線的整個詞解釋,橫線中有加點詞的還要單獨解釋加點詞)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 )( ) 2.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 ) 3.管夷吾舉于士
11、 ( ) 4.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 ) 5.餓其體膚 ( ) 6.空乏其身( )7.行拂亂其所為 ( )8.動心忍性 ( )( ) 9曾益其所不能( ) ( ) 10.人恒過然后能改 ( )( )1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 〕 12.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 ) ( ) ( ) 13
12、.入則無法家拂士 ( )( )14.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 ) 15.國恒亡( )
(二)重點句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為。
13、
3.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5.入則
14、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6.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三)選擇題
1.選出下列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15、 )
A.作者認(rèn)為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干,必須先經(jīng)受艱苦磨練。
B.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qiáng)調(diào)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選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
A第一段用六位名人的事例,引出人才必須經(jīng)歷磨難,暗示艱苦的外部環(huán)境是個人成才的重要條件。
B“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寫出的經(jīng)歷艱苦磨練的目的。
C本文善用排比句,而且句式靈活,形式多樣,有極強(qiáng)的說服力、感召力。
D本文的論證結(jié)構(gòu)是總分總,文章題目就提出了論點,然后展示論述,最后總結(jié)觀點。
3.選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
A.孟子認(rèn)為,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yùn),必須內(nèi)有法家拂士外有敵國外患。
B.文章開頭列舉的留個人物事例是按時間順序,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出身貧賤,歷經(jīng)磨難,最終有所作為。?
C.遭受宮刑而著《史記》的司馬遷,幼年喪父奮發(fā)讀書的歐陽修,身殘志堅的張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證明“生于憂患”的道理。
D.《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苦難是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