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23 京劇趣談 人教部編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23 京劇趣談 人教部編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3 京劇趣談
【教學目標】
1. 了解京劇中一些道具的來歷和作用。
2. 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
3. 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關于京劇的知識,學會有條理性的表達。
【教學難點】
理解京劇的特點和作用,激發(fā)學生對京劇的熱愛。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內容
一、 導入課題
師:說起中國的國粹,有些同學可能會想起京劇。京劇積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每一位中國人無不為此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京劇藝術不僅深受炎黃子孫的喜愛,同時,她那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國酷愛藝術的
2、人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近京劇,了解一下京劇的藝術特色。
二、 整體感知
1. 生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兩個角度講了京劇表演的特點?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 師出示詞語,生認讀: 馳騁 尷尬 虛擬 高揚 低垂 裝飾 約定俗成 绱鞋底 酒宴 唯恐 不可開交 戛然而止 越發(fā)
3. 師出示第一部分《馬鞭》學習要求。
(1) 京劇表演騎馬時,為什么不用真馬?(舞臺方圓太小,馬無法馳騁,所以只能找一樣東西來替代,馬鞭是比較合適的。)
(2) 京劇表演中,用什么道具來表演騎馬? ( 演員手拿馬鞭,騎馬人特定和優(yōu)美的姿態(tài)能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
(3) 演員拿著馬鞭代替
3、真實的騎馬有什么好處? (演員有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隨心所欲,不受限制。)
(4) 作者為了說明虛擬的道具也是可感覺可使用的舉出了哪兩個例子? (一個是《拾玉鐲》中小姑娘绱鞋底用的線是虛的,一個是宴席上舉杯喝酒是虛的。)
(5)小組交流,明確問題答案。
(6)指名生匯報,師點撥指導:
(7)全班交流,了解用馬鞭虛擬表演的特點。
(8)生自由讀《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馬鞭說起,為的是說明京劇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9)作者說京劇中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一樣感覺可以使用時,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舉例子,一是绱鞋底,二是舉杯喝酒。)
4. 師出示學習要求,生默讀《亮相》部分,要求讀懂這部
4、分內容后,把重點講給別人聽。
(1)這一部分講了京劇表演中哪兩種奇特場面?
(2)這兩種表演有什么好處?
(3)指名生講給同學聽,要求生動、準確。
三、課文主旨
本文通過介紹京劇中“馬鞭”和“亮相”這兩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特點和獨特魅力,表達了作者對京劇的喜愛之情和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自豪感。
四、學習寫作方法
舉例子是通過列舉有代表性的,恰當?shù)氖吕齺碚f明事物特征的說明方法。本處通過用小姑娘納鞋底的例子,讓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道具的虛擬和真實。
【板書設計】
馬鞭:虛擬——約定俗成的辦法→奇特高妙
亮相:靜態(tài)和動態(tài)亮相→喜愛贊美
【教學反思】
本課的文字樸實易懂,學生理解沒有問題,難在讀懂文中體現(xiàn)出來的京劇藝術特色,并且如何把精深的藝術文化變得易于學生接受是我需要思考和提高的部分,我們應該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傳統(tǒng)藝術、愛上傳統(tǒng)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