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精準提分練 第五章 專項限時精練(十一)文言文閱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精準提分練 第五章 專項限時精練(十一)文言文閱讀(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限時精練(十一)文言文閱讀(用時:40分鐘分值:4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20分)程易田詩序清劉大櫆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時;常思以澤及斯民為任。凡世所謂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徑術,以故與縉紳之士相背而趨,終無遇合。退而強學,棲遲山隴之間,雖非有苦,而亦未嘗有樂也。年已晚暮,始為博士于黟。博士之官,卑貧無勢,最為人所賤簡。而黟、歙鄰近,歙尤多英賢,敦行誼,重交游。一時之名雋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論今時之務,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對而歌。蓋余生平之樂,無以加于此矣。程子易田,尤所稱著材宿彥,亦旦夕相從。其所為詩歌,攄詞樸直而寄興深至,嘗謂其有陶潛之風。易田固信余,余
2、亦甚重易田也。雖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將歸休于樅陽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猶困于諸生;家又貧,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將糊其口于汝陰。念欲長與諸君子游處,不可得矣。居稽也,弦誦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歡聚未幾離散隨之余于此其猶能獨樂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嘗有樂之人徒以與諸君子游處而樂今復以聚之不常而不樂生焉?;貞洩毦訒r,雖無所樂,而亦非有不樂也。則是今日之不樂,由前日之樂而來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長樂哉?因取易田之詩所謂“濠上吟”者,反復咀吟,益嘆其文章之古,與其人之心貌相稱。屬其板刻之,以與四方之知言者共讀焉,而余為序之如此。(選自劉大櫆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注博士:學官名,掌管文廟(孔廟)祭祀、教
3、育生員等。諸生:生員,俗稱秀才。濠上吟:語出莊子秋水中莊子與惠子的“濠梁之辯”。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最為人所賤簡賤簡:輕視怠慢B歙尤多英賢,敦行誼 敦:厚道,誠懇C易田固信余 固:堅決,執(zhí)意D屬其板刻之 屬:同“囑”,叮囑答案B解析敦:重視,推崇。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B.C.D.答案C解析C項均為介詞,對于。A項連詞,表承接/連詞,表修飾。B項結構助詞,的/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D項句末語氣詞;也可作代詞,它,指詩集/兼詞,于之。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的稟性和
4、志趣與世俗不同,雖然無緣于功名利祿、富貴榮華,但不認同世人的成功之道,曾隱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B作者直到年老時,才擔任卑微的博士之職,有黟、歙兩地的許多英才賢士跟從作者學習,談論時事,慮及民生,此乃平生之一大樂事。C作者既贊賞程易田所寫的詩歌語言樸實,寓意深遠;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過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貧困,為了謀生,只能離鄉(xiāng)。D本文語淡情深,構思巧妙,圍繞“樂”字展開,由“無樂”到“有樂”再到“不樂”,即寫不遇之嘆、得友之樂、離別之傷,自然流露出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思想。答案D解析“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無中生有。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歡 聚 未 幾 離 散 隨
5、之 余 于 此 其 猶 能 獨 樂 焉 否 耶 夫 以 生 平 未 嘗 有 樂 之 人 徒 以 與 諸 君 子 游 處 而 樂 今 復 以 聚 之 不 常 而 不 樂 生 焉答案歡聚未幾/離散隨之/余于此其猶能獨樂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嘗有樂之人/徒以與諸君子游處而樂/今復以聚之不常/而不樂生焉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凡世所謂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徑術,以故與縉紳之士相背而趨,終無遇合。譯文:_(2)因取易田之詩所謂“濠上吟”者,反復咀吟,益嘆其文章之古,與其人之心貌相稱。譯文:_答案(1)凡是世人所謂投機取巧、行走捷徑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們?nèi)〉贸晒Φ穆窂胶头椒?,?/p>
6、此我與達官貴人相背而行,最終沒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賞識自己的人”)。(2)于是,拿來易田的題名為“濠上吟”的詩集,反復咀嚼吟誦其詩,更加贊嘆他文章的古樸,與他的心靈、容貌相符合。參考譯文我生性愚昧無知,知道篤信古道,卻不知道迎合時俗;時常惦記著把施恩于百姓作為自己的重任。凡是世人所謂投機取巧、行走捷徑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們?nèi)〉贸晒Φ穆窂胶头椒ǎ虼宋遗c達官貴人相背而行,最終沒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賞識自己的人”)。隱退而努力學習,游息山野之間,雖然不是有過痛苦,但也不曾有過快樂。我年齡已進入暮年,才開始在黟縣擔任博士。博士的官位卑下,生活貧窮而沒有權勢,最為人所輕視怠慢。而
7、黟、歙鄰近,歙縣多有英才賢士,推崇品行和道義,重視結交朋友。一時的俊杰大多依傍我而相互切磋砥礪,有時高談當今的事務,掛念生民的憂樂,不禁感慨嘆息,面對面歌詠。大概我平生的快樂,沒有什么可以超過這個了。程君易田,尤其被人稱贊為德才兼?zhèn)渲浚苍缤砀S著我。他所寫的詩歌,措辭樸實而寄寓深遠,我曾說他有陶潛的遺風。易田執(zhí)意尊奉我,我也非常器重易田。雖然這樣,我畢竟老了,今年我年齡已七十三歲了,將歸鄉(xiāng)隱居在樅陽江邊。而易田年齡已過四十,卻仍然被困在生員(秀才)之列;且家里又貧困,在家鄉(xiāng)不足以養(yǎng)活自己,也將到汝陰謀生。心想長期與諸位君子相處,是不可獲得的。共同居住共同研討,一邊弦歌一邊誦讀,欣欣然而忘記
8、了疲倦。歡聚不久,離散隨之而來,我在此還能獨自快樂嗎?不能嗎?由于平生未曾有過相處快樂的人,只是因為與諸君子相處而快樂,如今卻又因為相聚不能恒久而心生不快樂?;貞洩氉陨畹臅r候,雖然沒有什么快樂,但也沒有什么不快樂。然而今日的不快樂,是由昔日的快樂而招致的。那造物主對于人,又怎么能使他長期快樂呢?于是,拿來易田的題名為“濠上吟”的詩集,反復咀嚼吟誦其詩,更加贊嘆他文章的古樸,與他的心靈、容貌相符合。我叮囑他將其詩作板刻成集,用來與四方的知音一起誦讀(或“而與四方的知音一起誦讀它”),而我為他的詩集作這樣的序。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20分)答喬適書宋穆修蓋古道息絕,不行于時已久,今世
9、士子,習尚淺近,非章句聲偶之辭,不置耳目。浮軌濫轍,相跡而奔,靡有異途焉。其間獨取以古文語者,則與語怪者同也。眾又排詬之,罪毀之,不目以為迂,則指以為惑,謂之背時遠名,闊于富貴。先進則莫有譽之者,同儕則莫有附之者。其人茍無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堅,則莫不懼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復去此而即彼矣。噫!仁義忠正之士,豈獨多出于古,而鮮出于今哉?亦由時風眾勢,使不得從乎道也。觀足下十篇之文,信有志于古矣,來書問曰:“將學于今,則慮成淺陋;將學于古,則懼不得取名于世,學宜何旨?”引韓先生師說之說以求解惑。足下當少秀之年懷進取之心又學古于仁義不勝之時與之者寡非之者眾不得無惑于中焉是以枉書見問。某不才
10、而棄于時者也,何足為人質其是非?徒以退拙無所用心,因得從事于不急之學,或謂之為好古焉。故足下厚相期待,蓋感其聲而求其類乎!試為足下言之:夫學乎古者,所以為道;學乎今者,所以為名,道者,仁義之謂也;名者,爵祿之謂也。然則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無以兼乎道,何者?行夫道者,雖國有窮達耳,然達于上也,則為賢公卿;窮于下也,則為君子,其在上,則禮成乎君,而治加乎人;其在下,則順悅乎親,修乎身。窮也達也,皆本于善焉。守夫名者,亦固有窮達耳,而皆反于是也。達于上也,何賢公卿乎?窮于下也,何君子乎?其在上,則無所成乎君而加乎人;其在下,則無所順悅乎親而修乎身。窮也達也,皆離于善焉。故曰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無
11、以兼乎道。足下有志乎道而未忘乎名,樂聞于古,而喜求于今,二者之心茍交存而無擇,將懼純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氣驟勝矣。足下心叨仁義,又學識淵博,應固守而弗離,堅持而弗奪,力行而弗止,則必立乎名之大者矣。學之正偽有分,文之指用自得,何惑?不宜,某白。(有刪改)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謂之背時遠名,闊于富貴闊:空泛,不切實際B信有志于古矣 信:確實,的確C窮也達也 窮:困頓,不得志D堅持而弗奪 奪:爭奪,奪答案D解析奪:喪失。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B.C.D.答案A解析A項均為用在并列復句中表示并列對舉,可不譯。B項介詞,在/介
12、詞,向。C項介詞,用來的(辦法)/介詞,憑身份。D項連詞,并且/連詞,卻。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文不被當時接受,古文學習也被大家抵觸。學習古文者被大家認為是奇談怪論的人,被大家嘲笑,怪罪,詆毀。B喬適想學習當下文章又擔心淺薄鄙陋,想從事古文學習又擔心功名難以獲取,所以向作者寫信來尋求該怎么辦。C作者告訴喬適,學習古文可以兼顧道與名,學習當下文章只可以追求到名聲,所以學習古文可成為賢能的公卿,學習當下文章就成為小人。D本文用對比的說理方式,解決了喬適心中的困惑,最后指出喬適應堅持學習古文,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答案C解析“學習古文可成為賢能的公卿,學習當下文
13、章就成為小人”錯,應為“行道者能成為賢能的公卿,而只追求名聲者會成為小人”。學習古文是行道的一種途徑。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足 下 當 少 秀 之 年 懷 進 取 之 心 又 學 古 于 仁 義 不 勝 之 時 與 之 者 寡 非 之 者 眾 不 得 無 惑 于 中 焉 是 以 枉 書 見 問答案足下當少秀之年/懷進取之心/又學古于仁義不勝之時/與之者寡/非之者眾/不得無惑于中焉/是以枉書見問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某不才而棄于時者也,何足為人質其是非?譯文:_(2)二者之心茍交存而無擇,將懼純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氣驟勝矣。譯文:_答案(1)我是一個
14、沒有什么才學又被時俗拋棄的人,哪里值得給人指出那是對的還是錯的呢?(2)如果這兩種心理交織并存而不加選擇,那么(我)擔心(你)純潔的本性會逐漸衰退,浮躁的意氣就會迅速占據(jù)上風。參考譯文古代為文之道中斷而不被推行,在時間上已經(jīng)很久了,當今的讀書人,文風習慣崇尚淺薄鄙陋,如果不是句式整齊、聲韻對偶的文章,他們就不會聽不會讀。浮夸、粗制濫造的寫作方法,相互追隨且四處流行,沒有其他不同的方式。在這之間,(如果有人)只拿古文交談的話,那么(別人就把他)與奇談怪論者一樣看待。大家又排斥、辱罵他,怪罪、詆毀他,不是把他看作迂腐,就是指責為糊涂,說他背離時代、遠離名聲,在追求富貴方面迂闊、不切實際。前輩中沒有
15、贊譽他的人,同輩中也沒有附和他的人。他如果沒有自知之明,不用堅決的精神來堅守(古文之道),不用堅韌的意志來堅持(古文之道),那么沒有人不害怕和懷疑的,后悔并且想(改變)的,突然之間就會又離開這條道路而走向那條道路了。唉!仁義、忠正的君子,難道單單多出現(xiàn)在古代,卻在當今很少出現(xiàn)嗎?這也是由于世俗的風氣,眾人形成的勢頭,使(讀書人)不能夠崇尚古文之道罷了。閱讀你的十篇文章,(你)的確在古文方面有追求。(你)來信詢問我說:“想要向當今的文章學習,卻擔心變得淺薄鄙陋;想要向古文學習,卻害怕在世上不能夠取得功名,學習應該以什么為要旨?”(我)引用韓愈先生的師說的觀點來為你解惑。你正值青春年華,懷著進取的
16、志向,在仁義不興盛的時候學習古文,贊同學古文的人少,批評學古文的人多,(你)在心中能沒有困惑嗎?因此寫信問我。我是一個沒有什么才學又被時俗拋棄的人,哪里值得給人指出那是對的還是錯的呢?(我)只是因為退隱、無能,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干,因此能夠從事于不急功近利的古文,有人稱我是喜歡古文。所以你對我充滿了深深地期待,大概是被我的言論感動,于是尋求自己的同類吧!(于是我)試著為你說說:向古文學習,是用來追求大道的方法;向今文學習,是用來追求名聲的方法,大道,說的就是仁義;名聲,說的就是官位俸祿。既然這樣,那么追求大道的人能兼顧到名聲,追求名聲的人就沒有兼顧大道的辦法,為什么呢?踐行大道的人,雖然確實有困
17、頓與通達的境遇,然而(當他)在上層做官時,就成為賢能的公卿;(當他)困頓處在下層時,就成為品格高尚的人。當他處于上層時,給君王建成禮制,給人民帶來安定;當他處于下層時,就孝順和愉悅親人,修養(yǎng)身心。無論是困頓還是通達,都源于善。守望名聲的人,確實也有困頓通達的境遇,然而和上面的情況都相反。在上層做官,哪有什么賢能公卿呢?在下層困頓的時候,哪有什么君子呢?他在上為官時,對君王和人民沒有什么幫助;在下層時,不能孝順愉悅親人,也不能修養(yǎng)身心。無論是困頓還是通達,都離開了善。所以說踐行大道的人,對名聲能兼顧;守望名聲的人,沒有對大道兼顧的辦法。你有志于大道又對名聲不忘懷,對古文喜歡學習,對當下的文章也喜歡學習。如果這兩種心理交織并存而不加選擇,那么(我)擔心(你)純潔的本性會逐漸衰退,浮躁的意氣就會迅速占據(jù)上風。你心里明白仁義大道,又學識淵博,應該堅守,不要離開(大道),堅持住,不要喪失(大道);盡力而為,不要停止,那么必將會得到大的名聲了。學習的真假有別,文章的意圖和功用自有收獲,有什么好困惑的呢?說得不恰當,但這正是我想說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