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縣第三中學(xué)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4 宋詞五首 伶官傳序》學(xué)案 北京版必修2
-
資源ID:101776247
資源大?。?span id="aqzxxqo" class="font-tahoma">114K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22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rèn)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diǎn)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biāo)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北京市延慶縣第三中學(xué)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4 宋詞五首 伶官傳序》學(xué)案 北京版必修2
伶官傳序 一、知識要點(diǎn)1、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與柳宗元,韓愈,王安石,曾鞏,“三蘇”蘇軾,蘇洵,蘇轍合稱“唐宋八大家”。 在散文理論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張,大力提倡簡潔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fēng),他的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了“詩話”這一新的體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歐陽文忠公文集,又與宋祁等合修新唐書。2、本文是為伶官傳所作的序,是伶官傳前的序論,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論。伶官傳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傳。記伶人(古代音樂工作者和演員的稱號)景修、史彥瓊、郭門高等人的事跡。本文通過對后唐莊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闡述了國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為了告誡當(dāng)時北宋王朝執(zhí)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xùn),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應(yīng)滿足表面的虛榮。二全文翻譯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豈非:難道不是嗎? 原:推究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所以:的原因取得天下的原因,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將終:臨死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立:推立 背:背叛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歸:投靠 遺恨:未盡的心愿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未盡的心愿。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 少牢:祭品志向?!鼻f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宗莊出兵打仗,便派隨人官員,用豬羊祭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盛:用裝 負(fù):背著祖先,請出箭,用錦囊裝著,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把箭收進(jìn)宗廟。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方:正當(dāng) 以組:用繩子 函:用盒子裝當(dāng)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jìn)祖廟,把箭交還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及:等到給先王,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jīng)完成,他那神情氣慨,是多么威風(fēng)!等到仇敵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亂者:作亂的人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一人在夜里發(fā)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yīng),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jìn),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豈歟:難道是嗎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是因?yàn)槿〉锰煜码y,而失去天下容易嗎?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抑:還是還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興國:使國家興盛 亡身:使自身滅亡謙虛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莫:沒有誰 及:等到因此,當(dāng)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為:被數(shù)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憐人也哉!作伶官傳。獨(dú):僅僅,只是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聰明英勇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jié)果陷于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嗎?于是作伶官傳。三、通假字 1.及仇讎已滅 “讎”同“仇”,仇敵 2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無”通“毋” 四、詞類活用1、名詞作動詞(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裝 (2)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約:訂立盟約 (3)抑本其成敗之跡 本:探求、考察 (4)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5)泣下沾襟 下:掉下2、名詞作狀語(1)負(fù)而前驅(qū) 前:向前 (2)倉皇東出 東:向東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亂者四應(yīng) 四:在四面 3、動詞作名詞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4、形容詞作動詞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 亂:作亂5、形容詞作名詞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細(xì)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6、使動用法(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興:使興盛; 亡:使滅亡 (2)凱旋而納之 納:使收藏 (3)至于誓天斷發(fā) 使斷五、古今異義1、與其所以失之者古義:和他 今義:在比較兩件事的利害得失而決定取舍時,表示放棄或不贊成的一面 2、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古義:相當(dāng)于“以至于” 今義: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 3、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古義:官名,這里指官員 今義:干某項(xiàng)事業(yè);處理,處置;辦事,辦理事務(wù) 4、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古義:與“天命”相對,指人力 今義: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古義:代詞”所“與介詞”以“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其義為”······的原因“ 今義:常用作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6、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古義:推究今義:原來7、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古義:絲編的繩索,這里泛指繩索今義:結(jié)合,構(gòu)成六、一詞多義1、歸而皆背晉以歸梁 歸順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返回2、告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祭告具告以事 告訴告之于帝 稟告3、盛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興盛)請其矢,盛以錦囊(裝)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旺盛)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強(qiáng)盛) 4、困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 (圍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擾)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fèi),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困難)5、微禍患常積于忽微 (微小的事)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 (悄悄地)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 (為隱藏身份而改裝)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6、其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副詞,表祈使語氣,一定)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語氣詞 多么)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代詞,他)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測語氣副詞)7、而而皆背晉以歸梁 但,表轉(zhuǎn)折及凱旋而納之 表順接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 表遞進(jìn)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 表順接8、以與其所以失之者 介詞,與“所”組成固定詞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 介詞,憑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介詞,用 而皆背晉以歸梁 相當(dāng)于“而”,表順接盛以錦囊 用,介詞9、與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跟,介詞與爾三矢 給,動詞七:文言句式1、判斷句 (1)“者,也”此三者,吾遺恨也 (2)“也”式A、梁,吾仇也 B、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無標(biāo)志式燕王,吾所立2、被動句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倒裝句(1)定語后置其意氣之盛(2)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A、請其失,盛以錦囊 B、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C、而告以成功 D、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E、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4、省略句 A、還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B、以三矢賜(于)莊宗而告之曰 C、請其矢,盛(之)以錦囊 D、豈獨(dú)(莊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E、(莊宗)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于)廟 5、.固定句式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啊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難道嗎八、課文簡析(一)論證方法1、例證法 本文屬于史論。寫史論一般都要使用例證法,以論帶史,以史證論。運(yùn)用這種方法,關(guān)鍵在于準(zhǔn)確地選擇典型事例。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實(shí)為論據(jù),但在具體選材上,卻以“晉王三矢”這一不能確定為史實(shí)的傳說作為事例,并加以詳述,體現(xiàn)了作者精于選材的匠心。文章并沒有寫莊宗如何“逸豫”,但通過“晉王三矢”這一典型的、生動的事例,充分地體現(xiàn)了莊宗的“憂勞”,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輔之以評論莊宗盛衰時所涉及的點(diǎn)滴史實(shí),就使人對于莊宗的由“盛”而“衰”、由“憂勞”到“逸豫”不言而明,達(dá)到了以材料論證觀點(diǎn)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鑒今、舉一反三的作用。 2、對比論證法 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這一論點(diǎn)本身就是一個既正反對立又合而為一的命題。全文以“盛衰”二字貫穿始終,從“盛”“衰”兩個方面,圍繞著“人事”進(jìn)行層層深入的對比論述。本文的對比論證在總體上著眼于“盛”“衰”與“憂勞”“逸豫”的因果關(guān)系,從中心論點(diǎn)到論據(jù),從論證過程到結(jié)論,不論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實(shí),還是作者抒發(fā)的感慨和議論,都是對比性的。通過正反兩方面的鮮明對比,既突出了中心論點(diǎn),使說理深刻、透徹,也使文章一氣貫通,前后呼應(yīng),脈絡(luò)清晰,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 (二)語言特色1、語言委婉,氣勢充沛 本文作為一篇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鑒的史論,毫無生硬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婉轉(zhuǎn)動人。即使是在慨嘆莊宗敗亡時,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無責(zé)難之詞,可謂意正言婉。全文從“嗚呼”起筆,到“豈獨(dú)伶人也哉”收尾,一嘆再嘆,以嘆始終,于反復(fù)嘆詠之中顯現(xiàn)委婉的韻致。在議論的文字中,多用反問句、疑問句,使說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對稱語句,特別是在關(guān)鍵的地方,采用語言凝練、對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駢句,造成鮮明的對比感和節(jié)奏感;適當(dāng)運(yùn)用長句,調(diào)節(jié)語勢,有張有弛。疑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駢句與散句,長句與短句,錯綜有致,讀起來抑揚(yáng)頓挫,一唱三嘆,感情飽滿,氣勢充沛。清代文學(xué)家沈德潛認(rèn)為伶官傳序:“抑揚(yáng)頓挫,得史記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后來做史論的人往往學(xué)這種抑揚(yáng)頓挫的筆法。 2、文筆酣暢,波瀾起伏 文章開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論點(diǎn),馬上落到立論根據(jù)上,再落入“晉王三矢”的敘事,又語勢猛然一升,發(fā)出對莊宗之“盛”贊嘆,而后語勢陡然一降,發(fā)出對莊宗之“衰”的悲嘆,繼而步步緊逼,設(shè)疑問、引古語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評論莊宗盛衰,語勢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發(fā)人深省的教訓(xùn),戛然而止,將全文的語勢穩(wěn)穩(wěn)地落在結(jié)尾上。篇幅雖短小,卻寫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氣呵成,淋漓酣暢。 3、平易自然,簡約凝練 文中沒有佶屈聱牙的措辭,也不堆砌詞藻,用平實(shí)的語言生動地敘說事例,深入地說明道理,語言平易近人,自然曉暢。九、解題1、“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反問句,強(qiáng)調(diào)人事的作用,意思是盛衰之理,不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這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diǎn):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這句話,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即全文都圍繞它進(jìn)行論證: (1)緊接著這句話點(diǎn)出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說明提出“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這一認(rèn)識的歷史根據(jù)。 (2)第二段敘述莊宗和執(zhí)行其父遺命的事例,第三段從莊宗極盛和極衰兩種情形的對比中,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jié)論。這就對“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進(jìn)行了有力的論證,揭示了所謂“人事”的內(nèi)涵。 (3)第四段承上文進(jìn)一步議論,引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歷史教訓(xùn),強(qiáng)調(diào)可以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絕不僅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們對“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理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