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全程訓練計劃 課練16 生物的進化(含解析).doc
-
資源ID:6305845
資源大?。?span id="eti94md" class="font-tahoma">413KB
全文頁數(shù):1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全程訓練計劃 課練16 生物的進化(含解析).doc
生物的進化小題狂練 小題是基礎練小題提分快1.2019吉林省實驗中學段考下列有關物種形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因而可能導致新物種的形成B突變和基因重組可以使種群產(chǎn)生定向變異,因而可能導致新物種的形成C經(jīng)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能導致物種形成D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xiàn)生殖隔離,從而導致新物種形成答案:B解析:種群的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生物進化了,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當生殖隔離出現(xiàn)就意味著形成了新物種,A正確;突變和基因重組使種群產(chǎn)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B錯誤;物種形成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C正確;新物種形成一般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xiàn)生殖隔離,但也有的生物不經(jīng)過地理隔離直接出現(xiàn)生殖隔離,從而形成新物種,D正確。22019遼寧大連三中月考下列關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所保留的變異,都是生物與生物進行斗爭的結果B自然選擇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個體有的對人有利,有的對人不利,所以,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C在自然選擇中,人類起著主導作用D“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環(huán)境條件答案:D解析:自然選擇過程中的生存斗爭包括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斗爭、種內斗爭、種間競爭三個方面,A錯誤;在斗爭的過程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是指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生存,不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被淘汰,變異的有利與否是對個體生存來說的,而不是根據(jù)它是否具備對人有利的變異性狀決定其生存與淘汰的,B錯誤,D正確;在自然選擇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環(huán)境條件而不是人類,C錯誤。32019湖北聯(lián)考協(xié)作體模擬下列有關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的改變說明物種在不斷進化B在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之和為1C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大于a基因的頻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數(shù)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體中色盲的基因頻率大于女性群體答案:B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而不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A錯誤;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體中,A基因的頻率等于a基因的頻率,C錯誤;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表現(xiàn)患病,女性需色盲基因純合才患病,色盲基因頻率在男女群體中相同,D錯誤。42019江西九江月考水稻非糯性(Y)對糯性(y)為顯性,抗病(R)對不抗病(r)為顯性,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兩純種水稻雜交,讓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況下,基因頻率的變化是()AY逐漸增大,R逐漸增大BY逐漸減小,R逐漸減小CY基本不變,R基本不變DY基本不變,R逐漸增大答案:D解析: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兩純種水稻的基因型分別為YYRR和yyrr,雜交得F1(YyRr)。F1自交三代,由于自然選擇的作用,后代中抗病個體增加,不抗病個體逐漸被淘汰,即R的基因頻率逐漸增大;而非糯性與糯性性狀基本不受環(huán)境影響,后代中Y的基因頻率基本不變。52019江蘇高郵中學段考下列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判斷是()A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基因突變雖對多數(shù)個體不利,但基因突變的方向和生物進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D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就意味著形成了新物種答案:A解析:自然選擇通過對個體生存的選擇作用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的變化,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A正確;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B錯誤;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之間雖然能雜交形成三倍體西瓜,但三倍體西瓜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之間存在生殖隔離,C錯誤;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說明發(fā)生了進化,并不意味著形成了新物種,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D錯誤。62019玉溪月考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共同進化是指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不斷進化B生物的變異為進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頻率的改變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C長期的地理隔離可能造成不同種群基因庫組成上發(fā)生顯著差異D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基因頻率的改變標志著新物種的產(chǎn)生答案:C解析: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化,A錯誤;生物的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但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B錯誤;長期的地理隔離可能造成不同種群基因庫組成發(fā)生顯著差異,有可能慢慢形成生殖隔離,C正確;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基因頻率的改變標志著生物進化,而新物種產(chǎn)生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D錯誤。72019安徽皖江名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在麥維爾角地區(qū)有一種獨特的壁虎(甲),其尾巴像葉片一樣寬大、體色較斑駁、雙眼非常巨大,還有一種較為普通的壁虎(乙),兩者在形態(tài)上有明顯的差異。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麥維爾角地區(qū)所有壁虎一定能構成一個生物種群B若兩種壁虎能夠雜交,則表明這兩種壁虎是同一個物種C這兩種壁虎種群基因庫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D兩壁虎形態(tài)的差異是在不同自然選擇下不定向進化的結果答案:C解析:若麥維爾角地區(qū)的壁虎(甲)和普通的壁虎(乙)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則兩者不是同一物種,也不能構成一個生物種群,A錯誤;若兩種壁虎能夠雜交,并且產(chǎn)生的后代是可育的,則表明這兩種壁虎是同一個物種,B錯誤;這兩種壁虎的形態(tài)不同,它們種群基因庫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C正確;兩壁虎形態(tài)的差異是在不同自然選擇下定向進化的結果,D錯誤。82019四川綿陽模擬某一小島上的野兔原種種群由于某種原因造成部分個體分別遷移到了兩個其他的小島上。如圖表示野兔原種進化的過程,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新物種1與新物種2基因庫不同B由野兔原種形成新物種顯示了物種形成的一種方式,即經(jīng)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C圖中X、Y分別表示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Z僅表示自然選擇過程D在新物種形成的過程中一定存在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答案:C解析:分析題圖可知,該圖是由地理隔離產(chǎn)生生殖隔離進而形成新物種的模式,其中X是突變和基因重組,Y是自然選擇,Z是生殖隔離。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而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是種群基因庫發(fā)生了質的改變,使兩個種群之間不再進行基因交流,即形成兩個物種。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是種群基因庫的差異,A正確;題圖是由地理隔離產(chǎn)生生殖隔離而形成新物種的模式,B正確;圖中Z是生殖隔離,C錯誤;新物種形成,一定發(fā)生生物進化,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正確。92019江蘇泰州月考下圖為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表示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不論大小如何,都屬于進化的范圍B表示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C表示自然選擇學說,其中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D表示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共同進化的結果答案:C解析:表示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不論大小如何,都屬于進化的范圍,A錯誤;表示可遺傳的變異,即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B錯誤;表示自然選擇學說,是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內容,其中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正確;表示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是共同進化的結果,D錯誤。102019湖北十堰模擬下列不能體現(xiàn)生物正在進化的是()A雜合高莖豌豆通過連續(xù)自交導致后代純合子頻率越來越高B雜交育種通過不斷地自交、篩選和淘汰使得純合矮稈抗病小麥比例越來越高C在黑褐色環(huán)境背景下,黑色樺尺蠖被保留,淺色樺尺蠖被淘汰D青霉菌通過輻射誘變和選擇保留青霉素產(chǎn)量很高的菌株答案:A解析:雜合高莖豌豆通過連續(xù)自交導致后代純合子頻率越來越高,但相關的基因頻率沒有改變,不能體現(xiàn)生物正在進化,A正確;雜交育種通過不斷地自交、篩選和淘汰使得純合矮稈抗病小麥比例越來越高、青霉菌通過輻射誘變和選擇保留青霉素產(chǎn)量很高的菌株,它們在人工選擇下,都會導致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能體現(xiàn)生物正在進化,B、D錯誤;在黑褐色環(huán)境背景下,黑色樺尺蠖被保留,淺色樺尺蠖被淘汰,這是自然選擇導致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的結果,能體現(xiàn)生物正在進化,C錯誤。112019河北承德聯(lián)考調查發(fā)現(xiàn),與外界隔離的某島嶼上,居民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a,紅綠色盲的致病基因頻率為b,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c。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男性個體中患紅綠色盲的個體占的比例為bB正常個體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攜帶者所占的比例為C女性個體中同時患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占bcD不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女性個體占全部個體答案:C解析: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性個體中紅綠色盲個體所占比例即為紅綠色盲的致病基因頻率b,A正確;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a,則正?;駻的基因頻率為1a,AA的基因型頻率為(1a)2,Aa的基因型頻率為2a(1a),正常個體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攜帶者Aa所占的比例為,B正確;抗維生素D佝僂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女性個體中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占c22c(1c)2cc2,女性個體中同時患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占b2(2cc2),C錯誤;理論上男女比例相等,不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女性個體占全部個體,D正確。122019山東濟寧模擬假設果蠅種群甲中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且數(shù)量相等,果蠅種群乙中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且數(shù)量相等,現(xiàn)將兩種群果蠅混合培養(yǎn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混合前種群甲、乙中A的基因頻率相同B混合前種群甲、乙中Aa的基因型頻率不同C若混合后果蠅個體隨機交配,則子一代的A基因頻率為50%D若種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為Aa的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子一代的A基因頻率為50%答案:D解析:1個等位基因的頻率它的純合子的頻率雜合子的頻率,據(jù)此可知,混合前種群甲、乙中A的基因頻率分別為、,A錯誤;混合前種群甲、乙中Aa的基因型頻率相同,均為,B錯誤;由于兩種群中果蠅的具體數(shù)量未知,由題意無法求出兩果蠅種群混合后的各種基因型的頻率,也就無法求出混合后隨機交配所得子一代的A基因頻率,C錯誤;若種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為Aa的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則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AA:Aa:aa1:2:1,A的基因頻率為50%,D正確。132019吉林模擬果蠅長翅(V)和殘翅(v)由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蠅種群有20 000只果蠅,其中殘翅果蠅個體數(shù)量長期維持在4%,若再向該種群中引入20 000只純合長翅果蠅,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前提下,關于純合長翅果蠅引入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v基因頻率降低了50%B殘翅果蠅比例降低了50%C雜合果蠅比例降低了50%DV基因頻率增加了50%答案:D解析:某果蠅種群有20 000只果蠅,向該種群中再引入20 000只純合長翅果蠅,基因庫擴大一倍,v基因數(shù)量不變,則v基因頻率降低了50%,A正確;殘翅果蠅比例降低了50%,B正確;雜合果蠅比例降低了50%,C正確;由于增加的全為V基因,V基因頻率增加值大于50%,D錯誤。142019廣東佛山質檢紅綠色盲是一種常見的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假設在一個數(shù)量較大的群體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頻率為80%,Xb的基因頻率為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群體男性中的Xb的基因頻率高于20%B一對表現(xiàn)正常的夫婦,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在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頻率依次為2%、10%D如果不采取遺傳咨詢、基因診斷等措施,該群體中色盲的發(fā)病率會越來越高答案:C解析: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叫作基因頻率,基因頻率與性別無關,因此該群體男性中的Xb的基因頻率等于20%,A錯誤;一對表現(xiàn)正常的夫婦,女性可能是攜帶者,仍然可以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錯誤;按照遺傳平衡定律計算,雌性果蠅XbXb的基因型頻率為Xb的基因頻率的平方,即20%20%4%,但雌雄性比例為1:1,則XbXb的頻率為4%2%,由于雄果蠅只有一條X染色體,則雄果蠅的X基因頻率就是基因型頻率,為20%,但雌雄性比例為1:1,則XbY的頻率為20%10%,C正確;采取遺傳咨詢、基因診斷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發(fā)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遺傳咨詢、基因診斷等措施,該群體中色盲的發(fā)病率不會越來越高,D錯誤。152019山東濟南月考假設在某一個群體中,AA、Aa、aa三種基因型的個體數(shù)量相等,A和a的基因頻率均為50%。下圖表示當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自然選擇對A或a基因有利時其基因頻率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有利基因的基因頻率變化如曲線甲所示,該種群將進化成新物種B曲線甲表示當自然選擇對隱性基因不利時顯性基因頻率變化曲線C圖中甲、乙曲線變化幅度不同主要取決于生物生存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D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個體的表現(xiàn)型而不是決定表現(xiàn)型的基因答案:D解析:基因頻率改變,生物發(fā)生進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A錯誤;分析曲線可知,甲曲線基因頻率隨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的速度快,表示當自然選擇對顯性基因不利時隱性基因頻率變化曲線,B錯誤;圖中甲、乙曲線變化幅度不同主要取決于環(huán)境對不同基因型的個體的選擇作用,C錯誤;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個體的表現(xiàn)型而不是決定表現(xiàn)型的基因,D正確。162019安徽蒙城五校聯(lián)考在19世紀中葉以前,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的樺尺蠖幾乎都是淺色型(s)的。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工廠排出的煤煙逐漸將樹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紀中葉,黑色型(S)的樺尺蠖成了常見類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地區(qū)黑色樺尺蠖和灰色樺尺蠖屬于同一物種,所以該地區(qū)樺尺蠖未進化BS基因頻率的增加是由于長時間的環(huán)境污染導致的基因突變引起的C樺尺蠖的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個體的表現(xiàn)型D淺色樺尺蠖與黑色樺尺蠖同時存在體現(xiàn)了物種多樣性答案:C解析:樺尺蠖由幾乎都是淺色型(s)的到黑色型(S)的樺尺蠖成了常見類型,說明環(huán)境對樺尺蠖進行了選擇,使樺尺蠖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所以該地區(qū)樺尺蠖發(fā)生了進化,A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S基因頻率的增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錯誤;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生物個體的表現(xiàn)型,并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C正確;淺色樺尺蠖與黑色樺尺蠖沒有出現(xiàn)生殖隔離,為同一物種,二者共存不能體現(xiàn)物種的多樣性,D錯誤。172019甘肅臨夏模擬下圖表示某種小鼠的進化過程,X、Y、Z表示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X表示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BY使該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決定了進化的方向CZ表示地理隔離,能阻斷種群間基因的交流,導致新物種產(chǎn)生D小鼠原種與小鼠新種可組成一個種群答案:B解析:X表示突變和基因重組,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A錯誤;Y表示自然選擇,使該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決定了進化的方向,B正確;Z表示隔離,能阻斷種群間基因的交流,生殖隔離導致新物種產(chǎn)生,C錯誤;小鼠原種與小鼠新種屬于不同的物種,不屬于一個種群,D錯誤。182019河北五校聯(lián)盟模擬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雌虎和雄獅交配產(chǎn)下了“獅虎獸”,說明并不是所有物種間都存在生殖隔離現(xiàn)象B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黑色與灰色樺尺蠖發(fā)生了進化,表現(xiàn)為共同進化C基因型為Dd的高莖豌豆逐代自交的過程中,純種高莖的基因型頻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進化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的Abart松鼠,兩個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互不影響,而種群內的基因頻率改變在世代間具有連續(xù)性答案:D解析:不同物種間可能進行雜交,但后代不育,A錯誤;黑色和灰色樺尺蠖屬于同一物種,共同進化是指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不同物種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化,B錯誤;基因型為Dd的高莖豌豆逐代自交的過程中,基因頻率不變,沒有發(fā)生進化,C錯誤;被巨大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的Abart松鼠,由于地理隔離,兩種群的基因頻率的變化互不影響,而種群內的基因頻率改變在世代間具有連續(xù)性,D正確。192019鄭州測試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B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型頻率改變說明物種在進化C基因型Aa的個體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大于a基因的頻率D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了進化的方向答案:D解析: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是通過物種之間和物種與環(huán)境的生存斗爭來實現(xiàn)的,A錯誤;基因型頻率改變,基因頻率不一定改變,生物不一定進化,B錯誤;基因型Aa的個體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體中,A基因的頻率等于a基因的頻率,C錯誤;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了進化的方向,D正確。202019江西南昌二中模擬某果蠅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依次占10%、20%、70%。改變飼養(yǎng)條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僅有50%的a精子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響。試從理論分析,個體間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下一代種群中()Aa的基因頻率為44%B雌雄個體的比例發(fā)生變化CAa基因型的個體占50%DAA、Aa、aa個體比例為1:6:8答案:D解析: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依次占10%、20%、70%,理論上產(chǎn)生的基因型為A的配子110%20%20%,產(chǎn)生的基因型為a的配子20%170%80%;改變飼養(yǎng)條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響,所以產(chǎn)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為A:a20%:50%80%1:2,產(chǎn)生的可育雌配子及其比例為A:a20%:80%1:4。綜上分析,改變飼養(yǎng)條件后,理論上該群體個體間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下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下表:雌配子Aa雄配子AAAAaaAaaa統(tǒng)計分析上表數(shù)據(jù)可知,該群體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下一代中,a的基因頻率為73%,A錯誤;果蠅是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雌雄個體的比例不會因飼養(yǎng)條件的改變而發(fā)生改變,B錯誤;Aa基因型的個體占40%,C錯誤;AA、Aa和aa基因型的個體比例為:1:6:8,D正確。課時測評 綜合提能力課時練贏高分一、選擇題12019河北滄州聯(lián)考下列有關生物變異與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定向改變B基因重組不產(chǎn)生新的基因,但也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C抗生素的使用誘導細菌產(chǎn)生了抗藥性,使細菌的抗藥基因頻率增大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答案:B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錯誤;基因重組不產(chǎn)生新的基因,但可以產(chǎn)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B正確;抗生素的使用對細菌產(chǎn)生的不同抗藥性個體進行定向選擇,使細菌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增大,C錯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錯誤。22019天津四合莊月考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A拉馬克的進化學說認為生物進化的原因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B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揭示了生物的多樣性是變異的結果C現(xiàn)代生物進化論認為生物定向進化實質是自然選擇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D生物進化理論在生物進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觀點答案:B解析:拉馬克的進化學說認為生物進化的原因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A正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揭示了生物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B錯誤;現(xiàn)代生物進化論認為生物定向進化的實質是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C正確;生物進化理論在生物進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觀點,如有學者認為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D正確。32019湖南聯(lián)考果蠅的紅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某果蠅種群足夠大,個體間自由交配,自然選擇對果蠅眼色沒有影響,不發(fā)生基因突變,沒有遷入和遷出;其中白眼雄果蠅(XaY)占5%,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可以估算該種群中白眼雌果蠅約占2.5%B若以上條件不變,該種群將不會發(fā)生進化C該種群Xa基因頻率是0.05D該種群下一代,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可能都不會發(fā)生改變答案:A解析:白眼雄果蠅(XaY)占5%,說明Xa的基因頻率為5%,則可以估算該種群中白眼雌果蠅約占5%5%0.25%,A錯誤、C正確;若以上條件不變,則種群基因頻率不變,因此該種群將不會發(fā)生進化,B正確;該種群下一代,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可能都不會發(fā)生改變,D正確。42019湖北咸寧重點中學聯(lián)考某種田鼠,已知等位基因T(長尾)和t(短尾)位于X染色體上,且?guī)в蠿t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后使受精卵致死。將長尾雄鼠與雜合長尾雌鼠雜交得到F1,再讓F1相互交配得到F2。在理論上,下列推斷錯誤的是()AF2中雌雄的數(shù)量比為1:2BF2中長尾與短尾的數(shù)量比為5:1CF2雌性個體中,T基因頻率:t基因頻率為3:1DF2雄性個體中,T基因頻率:t基因頻率為3:1答案:C解析:據(jù)題意可知,長尾雄鼠的基因型為XTY,雜合長尾雌鼠的基因型為XTXt,雜交得到F1中,雌鼠為XTXT、XTXt,雄鼠為XTY、XtY,產(chǎn)生的雌配子有XT、Xt,雄配子有XT、Xt、Y,因帶有Xt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后使受精卵致死,導致有XTXt和XtXt的受精卵死亡,故F2中雄鼠只有存活,雌雄的數(shù)量比為1:2,A正確;因F2中雌鼠的基因型及概率為XTXT:XTXt,均為長尾,F(xiàn)2中雄鼠的基因型及概率為XTY(長尾):XtY(短尾),故長尾與短尾之比為:5:1,B正確;F2中雌性個體中T基因頻率t基因頻率為(321):17:1,C錯誤;F2中雄性個體中T基因頻率:t基因頻率為3:1,D正確。52019山東濟寧模擬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變異都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環(huán)境條件保持穩(wěn)定,種群基因頻率就不會發(fā)生變化C同一環(huán)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種,它們之間在相互影響中共同進化D隔離的實質是阻斷基因交流,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意味著新物種形成答案:C解析:單純由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不會導致遺傳物質的改變,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A錯誤;環(huán)境條件保持穩(wěn)定,選擇作用較弱,但種群基因頻率會由于基因突變等因素發(fā)生變化,B錯誤;同一環(huán)境的不同物種之間在進化過程中相互影響,共同進化,C正確;地理隔離可以阻斷基因交流,但不一定意味著新物種形成,D錯誤。62019山東煙臺模擬鼠尾草的雄蕊高度?;?,成為活動的杠桿系統(tǒng),并與蜜蜂的大小相適應。當蜜蜂前來采蜜時,根據(jù)杠桿原理,上部的長臂向下彎曲,使頂端的花藥接觸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無法推斷出()A雄蕊高度?;氖笪膊輰⒆陨淼倪z傳物質傳遞給后代的概率更高B在鼠尾草進化的過程中導致雄蕊?;幕蝾l率升高C鼠尾草不可以在沒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態(tài)特征與傳粉昆蟲的某些形態(tài)特征相適應,屬于共同進化答案:C解析:雄蕊高度專化有利于蜜蜂幫助其完成傳粉,從而產(chǎn)生更多的后代,可見,雄蕊高度?;氖笪膊輰⒆陨淼倪z傳物質傳遞給后代的概率更高,A正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鼠尾草雄蕊的形態(tài)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使鼠尾草的雄蕊高度?;幕蝾l率升高,B正確;蜜蜂可以幫助鼠尾草完成傳粉,但由題意信息不能得出“鼠尾草不可以在沒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的結論,C錯誤;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態(tài)特征與傳粉昆蟲的某些形態(tài)特征相適應,體現(xiàn)了不同的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屬于共同進化,D正確。72015安徽卷現(xiàn)有兩個非常大的某昆蟲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無突變,自然選擇對A和a基因控制的性狀沒有作用。種群1的A基因頻率為80%,a基因頻率為20%;種群2的A基因頻率為60%,a基因頻率為40%。假設這兩個種群大小相等,地理隔離不再存在,兩個種群完全合并為一個可隨機交配的種群,則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是()A75% B50%C42% D21%答案:C解析:依題意,當兩個大小相等的種群合并成一個種群后,A基因頻率為(80%60%)/270%,a基因頻率為(20%40%)/230%,因此,隨機交配,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270%30%42%。8如圖為四個物種的進化關系樹(圖中百分數(shù)表示各物種與人類的DNA相似度)。DNA堿基進化速率按1%/百萬年計算,下列相關論述合理的是()A四個物種都由共同祖先通過基因突變而形成B生殖隔離是物種朝不同方向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C人類與黑猩猩的DNA差異經(jīng)歷了約99萬年的累積D大猩猩和人類的親緣關系,與大猩猩和非洲猴的親緣關系的遠近相同答案:C解析:圖示可見,四個物種是由共同祖先經(jīng)過長期的進化而形成的,進化的原材料由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A項錯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項錯誤;比較圖示可知人類與黑猩猩DNA的差異為0.99%,DNA堿基進化速率按1%/百萬年計算,則人類與黑猩猩的DNA差異經(jīng)歷了約99萬年的累積,C項正確;比較圖示中數(shù)據(jù)可知,大猩猩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比大猩猩與非洲猴的親緣關系要近,D項錯誤。9安第斯山區(qū)有數(shù)十種蝙蝠以花蜜為食。其中,長舌蝠的舌長為體長的1.5倍。只有這種蝙蝠能從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為該植物的唯一傳粉者。由此無法推斷出()長舌蝠從長筒花中取食花蜜A長舌有助于長舌蝠避開與其他蝙蝠的競爭B長筒花可以在沒有長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長舌蝠和長筒花相互適應,共同(協(xié)同)進化答案:B解析:長舌蝠與其他蝙蝠都以花蜜為食,它們之間是競爭關系,其長舌能從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從而可以避開與其他蝙蝠的競爭,A項正確;在沒有長舌蝠的地方,長筒花不能完成傳粉受精的過程,故不能繁衍后代,B項錯誤;長舌蝠和長筒花之間相互適應,共同進化,D項正確。102019四川涼山州模擬如圖表示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種群密度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A點種群中存在很多種變異類型,原因是變異具有不定向性B圖中顯示在使用農藥前害蟲中并不存在抗藥性變異CBC是抗藥性逐代積累的結果D農藥對害蟲的抗藥性變異進行定向選擇,從而保留了抗藥性強的類型,并逐代積累答案:B解析:生物變異是不定向的,生物繁殖產(chǎn)生的大量變異類型是自然選擇的原材料,A正確;在使用農藥前,害蟲存在多種變異類型,有抗藥性強的個體,也有抗藥性弱的個體,B錯誤;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使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類型保留下來,圖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蟲沒有抗藥性或抗藥性弱,從而被淘汰;BC段上升的原因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生存斗爭中存活下來并大量繁殖,C、D正確。112019石家莊市模擬下圖為某一區(qū)域M、N兩個物種種群的資源利用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b越大表明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越弱BM、N兩個種群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化Cd越大,M、N種群增長的環(huán)境阻力越大D該曲線表明M、N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答案:A解析:b越大說明生物攝取的食物種類越多,表明該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越強,A錯誤;M、N兩個種群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化,B正確;d越大說明M、N兩種生物攝取食物的種類重疊越多,表明M與N的競爭越激烈,其增長的環(huán)境阻力越大,C正確;根據(jù)曲線圖分析,M、N兩種生物攝取食物的種類有重疊,則存在競爭關系,D正確。122019合肥質檢人類的活動導致豹棲息地片段化,形成較狹小的甲區(qū)域和較寬闊的乙區(qū)域,研究發(fā)現(xiàn)若干年后,甲區(qū)域豹的數(shù)量急劇減少,且出現(xiàn)諸多疾病。為避免種群消亡,由乙區(qū)域引入了一些成年雌豹,甲區(qū)域豹的數(shù)量在隨后的7年間出現(xiàn)增長。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兩區(qū)域豹種群之間存在生殖隔離B甲區(qū)域引入雌豹后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降低C乙區(qū)域雌豹遷出后物種豐富度下降D甲區(qū)域容易發(fā)生近親交配,導致有害基因純合的概率增加答案:D解析: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chǎn)生可育后代,根據(jù)題干信息“由乙區(qū)域引入了一些成年雌豹,甲區(qū)域豹的數(shù)量在隨后的7年間出現(xiàn)增長”,說明甲、乙區(qū)域的豹種群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甲區(qū)域引入雌豹后種群的遺傳多樣性上升,B錯誤;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故乙區(qū)域雌豹的遷出不會導致物種豐富度下降,C錯誤;甲區(qū)域較狹小,故甲區(qū)域容易發(fā)生近親交配,導致有害基因純合的概率增加,從而使其數(shù)量急劇減少,D正確。13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質量考評如圖表示某群島上蟬的物種演化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別代表不同種的蟬。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由乙形成丙和丁的過程說明變異是不定向的B物種戊的形成是基因頻率發(fā)生不定向改變的結果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過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群島上各種蟬的進化與無機環(huán)境的變化相互影響答案:B解析:根據(jù)圖解可知本來生活在某一島上的甲因為某些原因分別生活在A、B兩島,由于兩島環(huán)境不同,所以自然選擇不同,使甲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分別形成乙和戊,C項正確;在B島上甲形成戊是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的結果,B項錯誤;在A島上由乙形成丙和丁的過程說明變異是不定向的,A項正確;由此可知,群島上各種蟬的進化是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相互影響的結果,D項正確。142019廣東汕頭質檢如圖表示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后某個種群中A和a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后,使生物產(chǎn)生適應性的變異BP點時兩曲線相交,此時A和a的基因頻率均為50%CQ點表示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A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huán)境D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答案:A解析:變異本身是自發(fā)產(chǎn)生的,變異發(fā)生后,在自然(環(huán)境條件)選擇下,適應性的變異被選擇保留下來,導致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A錯誤,D正確;P點時兩曲線相交,此時A和a的基因頻率相等,均為50%,B正確;Q點以后,A基因頻率增大,表示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A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huán)境,C正確。152019山東德州模擬玉米的白化基因a純合時出現(xiàn)白化苗,白化苗在幼苗期死亡。在一個非常大的、處于成熟期的玉米種群中,AA占1/3,隨機交配2代,發(fā)現(xiàn)兩代中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論值。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親代中,a的基因頻率為1/3B理論上,子一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基因型頻率相等C理論上,a的基因頻率逐代下降,AA所占比例不變D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論值的原因可能是Aa具有雜種優(yōu)勢答案:C解析:由題意可知在親代成熟的種群中AA占1/3,Aa占2/3,此時a的基因頻率為1/3,A正確;因為是隨機交配,理論上子一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都占1/2,它們的基因型頻率相等,B正確;理論上a基因頻率逐代下降,AA所占比例升高,C錯誤;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論值的原因可能是Aa具有雜種優(yōu)勢,D正確。二、非選擇題162019廣東茂名五大聯(lián)盟學校聯(lián)考2013年3月,澳大利亞詹姆士庫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麥維爾角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一種獨特的壁虎(壁虎甲)。它們有一條像葉片一樣寬大的尾巴,修長的身形和四肢,還有一雙巨大的眼睛,而這些特征利于該壁虎很好地適應叢林環(huán)境。請回答下列問題:(1)麥維爾角地區(qū)還有一種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與壁虎甲能交配且能產(chǎn)生后代,則普通壁虎與壁虎甲_(填“一定”或“不一定”)屬于同一物種,理由是_。(2)與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態(tài)發(fā)生較大變化,按照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如何解釋?_。(3)壁虎甲的某一相對性狀由位于X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樣調查得知當年雌雄個體的比例為11,雌性個體中XAXA、XAXa、XaXa三種基因型個體所占比例依次為60%、30%和10%,雄性個體中XAY、XaY兩種基因型各占50%。該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約為_(用分數(shù)表示)。由于不含A基因的個體易被天敵捕食,致使該種群中這對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是_,由此說明該壁虎種群在不斷地發(fā)生進化。(4)若壁虎甲的某一條染色體發(fā)生了倒位。如圖僅繪出相應區(qū)段的堿基序列,請在空白虛線框內寫出原虛線框內倒位后的堿基序列。答案:(1)不一定若后代可育,則普通壁虎與壁虎甲屬于同一物種,否則,屬于不同物種(2)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3)A基因頻率逐漸變大,a基因頻率逐漸減小(4)如圖所示:解析:(1)根據(jù)題意分析,普通壁虎與壁虎甲能交配且能產(chǎn)生后代,但是不清楚該后代是否可育,因此不能判斷兩者是否屬于同一個物種,若后代可育,則普通壁虎與壁虎甲屬于同一物種,否則,屬于不同物種。(2)與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態(tài)發(fā)生較大變化,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3)假設該種群中雌雄個體各有100個,則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為(6023050)(200100)。由于不含A基因的個體易被天敵捕食,則A基因頻率逐漸變大,a基因頻率逐漸變小,說明該壁虎種群在不斷地發(fā)生進化。(4)倒位片段的堿基序列發(fā)生了180度的旋轉,因此倒位后的堿基序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