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地理教案 2.2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 第1課時 魯教版必修一

  • 資源ID:8895182       資源大小:159KB        全文頁數(shù):1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0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地理教案 2.2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 第1課時 魯教版必修一

111 學校 臨清一中 學科 地理 編寫人 肖玉榮 審稿人 胡玉芹 第二單元 第二節(jié)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第一課時)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大氣的受熱過程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的要求本課將重點安排在對讀圖技能的訓練,以及人地協(xié)調觀念的樹立等方面。讀圖技能的訓練主要通過氣溫垂直分布圖完成,無論是了解大氣的組成還是大氣的垂直分布,還是大氣的受熱過程都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從感性知識入手,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分析大氣各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層大氣氣溫分布特點以及大氣運動狀況、大氣的受熱過程與人類的關系等。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低層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jù)以及各層大氣的特點;能說出大氣的受熱過程及保溫作用的道理2能力目標:通過對圖表的分析,訓練學生閱讀圖表分析問題的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初步樹立人地協(xié)調的觀念。三、教學重點難點:大氣的受熱過程及保溫作用的原理四、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內容理論性較強,所以對知識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時可借助教具或電腦模擬演示,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并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五、教學方法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六、課前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教師首先提問:導入探究1:讀P36圖2-2-1回答問題;(學生回答較多的是飛機飛到了云的上面。教師設問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沒有呢?)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我們來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個問題,已經布置學生們課前預習了這部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并讓學生把預習過程中的疑惑說出來。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導入探究1:讀P36圖2-2-1回答問題;(學生回答較多的是飛機飛到了云的上面。教師設問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沒有呢?)(板書課題,以及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一)、大 氣圈的組成與結構 1、含義: 2、組成:3、低層大氣的組成及作用: 組成主要作用干潔空氣N2 O2 CO2 O3 水汽和固體雜質 4、大氣圈的結構大氣垂直分層(教師點撥,學生閱讀課文和圖2-2-2大氣的垂直分層,完成表格。)依據(jù)分層溫度變化大氣運動對人類的影響 學生回答探究1;點評略。探究2:人造衛(wèi)星為什么能安全的運行在高空大氣層?探究3:在“大氣的垂直分層”圖中,氣溫隨高度的變化為什么會呈現(xiàn)出這樣一種豎起的“W”的形狀。(由探究3引導學生理解大氣的溫度變化取決于大氣的受熱狀況。引出下文)(二)、 大氣的受熱過程 根據(jù)課本圖2-2-4,分析說出探究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極地區(qū)臭氧層空洞的出現(xiàn),對當?shù)赜泻斡绊懀?探究5:大氣的受熱過程 探究6:解釋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是如何實現(xiàn)的。 探究7:在圖“2-2-4大氣的保溫作用”上,標出長波輻射,解釋保溫作用的道理。 探究8根據(jù)活動題2-2-5溫室保溫示意圖,試解釋溫室保溫的原理 集體討論:根據(jù)所學的知識解釋自然現(xiàn)象:1、 在晚秋和寒冬,為什么霜凍出現(xiàn)在晴朗的夜晚?2、 初春的早晨,為什么農民在田埂上放煙霧驅趕昨夜的寒氣?(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五)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那么,大氣受熱后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在下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大氣的運動。這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和不同條件下風的變化。并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yè)。九、板書設計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一)大 氣圈的組成與結構1、含義:2、組成:3、大氣圈的結構大氣垂直分層4、低層大氣的組成及作用:(二)、 大氣的受熱過程 1、大氣的受熱過程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十、教學反思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jié)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探究講解18分鐘,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余環(huán)節(jié)17,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xù)研究本節(jié)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十一、學案設計(見下頁) 學校臨清一中 學科 地理 編寫人 肖玉榮 審稿人 胡玉芹第二單元 第二節(jié)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第一課時) 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大氣的受熱過程(學案)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知道低層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能說出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jù)以及各層大氣的特點;能說出大氣的受熱過程二、預習內容(1)低層大氣的組成包括: 、 、 。(2)大氣成分作 用氧 氮 二氧化碳 臭 氧 水汽和雜質 (3)大氣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 ,空氣 顯著,天氣現(xiàn)象復雜平流層:大氣主要靠 增溫,氣溫隨高度增加而 ,大氣以 為主。 高層大氣: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具有選擇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_,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_.(5)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波長_.三、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 知道大氣不同圈層溫度變化的原因;運動狀況不同的原因;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學習重難點:大氣的受熱過程二、學習過程1、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讀P36圖2-2-1回答問題:探究1:(學生回答較多的是飛機飛到了云的上面。教師設問為什么下面有云雨而上面沒有呢? 探究2:人造衛(wèi)星為什么能安全的運行在高空大氣層?而神五、神六回收艙進入大氣層以后卻成了大火球?閱讀氣溫垂直變化圖2-2-2,說出原因。 探究3:在“大氣的垂直分層”圖中,氣溫隨高度的變化為什么會呈現(xiàn)出這樣一種豎起的“W”的形狀。(由探究3引導學生理解大氣的溫度變化取決于大氣的受熱狀況。引出下文)。當氣溫垂直分布出現(xiàn)不同變化時,大氣的運動狀況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又會形成怎樣的天氣狀況,對人類有什么影響? 2、大氣的受熱過程 根據(jù)課本圖2-2-4,分析說出探究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極地區(qū)臭氧層空洞的出現(xiàn),對當?shù)赜泻斡绊懀?探究5:大氣的受熱過程 探究6:解釋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是如何實現(xiàn)的。 探究7:在圖“2-2-4大氣的保溫作用”上,標出長波輻射,解釋保溫作用的道理。 探究8根據(jù)活動題2-2-5溫室保溫示意圖,試解釋溫室保溫的原理 三、反思總結1、低層大氣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2、各層大氣的密度、溫度、運動及天氣特點 3、說出大氣的受熱過程和大氣逆輻射的作用 四、當堂檢測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大氣是以氮氧為主的混合物,氮氧占99%B大氣中的氧是人類和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C大氣中的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對地面還有保溫作用D固體塵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2云、霧、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發(fā)生在( )A對流層 B平流層 C臭氧層 D高層大氣3下列說法真確的是( )A大氣是由干潔空氣、水氣和固體雜質組成B水氣和固體塵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條件CCO2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對地面不具有保溫作用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二、為什么霜凍多發(fā)生在冬半年晴朗的夜間和早晨? 參考答案一、13 D A D二、因為晴朗的夜晚大氣中水汽和固體雜質含量少,天空云量少,大氣透明度好,大氣逆輻射弱,地面能量損失大,氣溫下降快!所以容易造成明顯的降溫霜凍天氣.課后練習與提高一、單項選擇題1關于對流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中緯度地區(qū)高度最高 B、幾乎全部的大氣質量都集中在此C、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 D、大氣平穩(wěn),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2.下列干潔空氣的各種成分中,構成生物體基本成分的是()A、氧氣 B、氮 C、二氧化碳 D、臭氧3.在大氣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對地面有保溫作用的是()A、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氧4低層大氣中,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臭氧 B、氧和二氧化碳C、氮和一氧化碳 D、氮和氧二、雙項選擇題5有關大氣中水汽和固體雜質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汽和固體雜質含量極少B、四分之三都集中在對流層C、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原料D、固體雜質可作為水汽的凝結核6大氣對流層的特點有()A、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0.6CB、由于上部冷下部熱,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C、由于上部熱下部冷,空氣對流運動顯著D、水汽和雜質最集中的一層,天氣復雜多變三1、繪制我國北方地區(qū)冬季晴天和陰天氣溫日變化曲線,對比兩種天氣條件下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差異。參考答案一、1-4CBCD二、56 CD AD三、 要點:一天中氣溫隨時間的連續(xù)變化,稱氣溫的日變化。通常最高溫度出現(xiàn)在1415時,最低溫度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晴天氣溫日較差大于陰天的氣溫日較差,因為晴天時,云量少,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地面增溫強烈;夜晚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有效輻射強,降溫強烈。最高氣溫,晴天高于陰天;最低氣溫,晴天低于陰天 學校 臨清一中 學科 地理 編寫人 肖玉榮 審稿人 胡玉芹 第二單元 第二節(jié)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第二課時)大氣的運動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 在介紹完大氣的組成、分層及大氣的熱力狀況這些靜態(tài)的特性與人類的關系后,教材又介紹了由大氣而產生的一系列的環(huán)流系統(tǒng)及天氣系統(tǒng),這些動態(tài)的特性與人類同樣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本節(jié)內容所處的位置非常好的解決了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突然性,解釋清楚了很多問題:靜止的大氣為何會運動?運動的大氣有哪些類型?不同的條件下大氣運動方向等等,起到了很好的承轉作用。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及大氣運動的分類。使學生認識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熱力環(huán)流及產生的地理意義。使學生掌握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產生的原因及風向的由來。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和判斷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且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地理事物的觀測判斷能力。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熱力環(huán)流;大氣的水平運動風教學難點:分析大氣水平運動的幾種作用力四、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內容理論性較強,所以對知識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時可借助教具或電腦模擬演示,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并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五、教學方法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探究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六、課前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熱空氣會上升,那么,冷空氣呢?(下沉)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就屬于大氣運動,顯然大氣的運動并不只有空氣簡單的上升和下沉,那么大氣到底是怎樣運動的呢?(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1、熱力環(huán)流這是第一個重點,設計以下步驟進行探究。仔細觀察第38頁14圖,探究:假如地表性質均一,且溫度一致情況下A、B、C三地空氣密度和等壓面隨高度的變化均是一致的。探究:假如地表性質均一,A地受熱,B、C兩地冷卻,A、B、C三地空氣怎樣運動?(地空氣上升,B、C兩地空氣下沉)。在同一高度的上空A、B、C空氣密度發(fā)生怎樣變化?(A密度增大,B、C密度減?。?。氣壓怎樣變化?(A形成高氣壓,B、C形成低氣壓)空氣發(fā)生怎樣的運動?(空氣從氣壓高的A流向氣壓低的B、C)。那么近地面情況呢?(A地空氣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空氣密度減小,成低氣壓;B、C兩地因有下沉氣流,近地面空氣密度增大,成高氣壓,于是近地面空氣從B、C兩地流回A地,從而形成了熱力環(huán)流。探究3產生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地面的冷熱不均)有哪些地區(qū)間會存在地面的冷熱不均呢?(高低緯間、海陸間、城鄉(xiāng)間等)探究4:大氣運動有何意義?(隨著大氣的運動,全球的熱量和水分可以得到輸送,并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一系列的天氣變化)。2、城市風探究5:城市風示意圖,城市與郊區(qū)哪個地方熱?(城市)為什么?(人口集中,工業(yè)發(fā)達,交通工具等釋放出大量人為熱)這樣在城市與郊區(qū)之間會形成簡單的熱力環(huán)流,請學生自己講述。探究6:運行運動圖標,顯示城鄉(xiāng)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城市風。探究7:二個問題:由于城市風的存在,討論對城市的大氣環(huán)境有何影響?如果你是該城市的決策者,現(xiàn)在要布局一個化工廠,從保護城市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應布局在什么地方較合適?(承接)從城市風我們可以看出,大氣運動可以分為二種最基本的類型: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垂直運動表現(xiàn)為氣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氣的水平運動就形成風。3、風大氣的水平運動。這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設計以下步驟突破。探究8:結合圖2-2-6和城市風,試解釋風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歸納:地面受熱不均空氣的上升和下沉同一水平面產生氣壓差異氣壓梯度水平氣壓梯度力風)由此得出產生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探究9: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示意圖。其方向有何特點?(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其大小受什么決定?(決定于單位距離內的氣壓差)點擊出現(xiàn)板書。探究10:,在高空(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風的形成過程。(圖2-2-9)讓學生觀察高空中的風在運動過程中的受力情況。(初始狀態(tài),空氣只受氣壓梯度力作用,垂直等壓線運動;當風一旦形成,又受地轉偏向力作用,由于地轉偏向力只改變風的方向,不改變風速,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使空氣質點在這兩個力的合力下不斷發(fā)生偏轉;當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為零時,風向平行于等壓線不再偏轉)點擊出現(xiàn)板書。探究11:近地面(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風的形成特點(根據(jù)圖2-2-10)近地面最終的風向與高空的風向有何不同?(近地面的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為什么?(摩擦力與風運動方向相反,當摩擦力與水平地轉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氣壓梯度力達到平衡時,風是斜穿等壓線吹的,且摩擦力越大,夾角度越大。)點擊出現(xiàn)板書。探究12: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和風向示意圖,實際海平面上的等壓線成一個個閉合的曲線圈,形成一個個高、低壓中心。那么高壓中心控制區(qū)與低壓中心控制區(qū)大氣的運動有哪些特點?(高壓中心控制區(qū),在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近地面的空氣按順時針旋轉輻散;低壓中心控制區(qū),近地面的空氣按逆時針旋轉輻合。)南半球呢?點擊出現(xiàn)板書。(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五)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我們已經學習了熱力環(huán)流、大氣的水平運動風,那么在地球表面,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和分布又如何呢?在下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九、板書設計1、熱力環(huán)流2、城市風 3、風大氣的水平運動 十、教學反思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十一、學案設計(見下頁) 學校 臨清一中 學科 地理 編寫人 肖玉榮 審稿人胡玉芹第二單元 第二節(jié)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第二課時)大氣的運動(學案)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1、知道空氣受冷、受熱后垂直運動方向 2、能說出高空、近地面的風受到的力二、預習內容1、地球表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分布規(guī)律:低緯度得到的太陽輻射_,氣溫較_,氣流_,近地面氣壓_,高空氣壓_;高緯度得到的太陽輻射_,氣溫較_,氣流_,近地面氣壓_,高空氣壓_。這樣,在高空和近地面,空氣從_氣壓流向_氣壓區(qū),形成熱力環(huán)流2、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總是_于等壓線由_指向_.3、在高空,空氣受到_力_、_力的作用,風向在南北半球分別發(fā)生_偏、_偏,最后和等壓線_;在近地面空氣受到_力、_力、_力的作用,最后和等壓線_三、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 會說出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過程;能熟練畫出高空、近地面的風受到的力及風的方向學習重難點: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過程,高空、近地面的風受到的力及風的方向二、學習過程1、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熱氣球和孔明燈是怎樣升空的,又是如何降落的?仔細觀察第38頁14圖探究:假如地表性質均一,且溫度一致情況下A、B、C三地空氣密度和等壓面隨高度的變化均是一致的。 探究:假如地表性質均一,A地受熱,B、C兩地冷卻,A、B、C三地空氣怎樣運動?。在同一高度的上空A、B、C空氣密度發(fā)生怎樣變化?氣壓怎樣變化?空氣發(fā)生怎樣的運動?。那么近地面情況呢? 探究3產生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地區(qū)間會存在地面的冷熱不均呢? 探究4:大氣運動有何意義? 2、“城市風”探究5:城市風示意圖,城市與郊區(qū)哪個地方熱?為什么?這樣在城市與郊區(qū)之間會形成簡單的熱力環(huán)流,請學生自己講述。探究6:,顯示城鄉(xiāng)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城市風。探究7:二個問題:由于城市風的存在,討論對城市的大氣環(huán)境有何影響?如果你是該城市的決策者,現(xiàn)在要布局一個化工廠,從保護城市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應布局在什么地方較合適?3、風大氣的水平運動探究8:結合圖2-2-6和城市風,試解釋風到底是怎樣產生的?由此得出產生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探究9: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示意圖。其方向有何特點?其大小受什么決定?探究10:,在高空風的形成過程。(圖2-2-9)讓學生觀察高空中的風在運動過程中的受力情況。探究11:近地面;風的形成特點(根據(jù)圖2-2-10)近地面最終的風向與高空的風向有何不同?為什么?。探究12: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和風向示意圖,實際海平面上的等壓線成一個個閉合的曲線圈,形成一個個高、低壓中心。那么高壓中心控制區(qū)與低壓中心控制區(qū)大氣的運動有哪些特點?南半球呢?三、反思總結1、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 2、城鄉(xiāng)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城市風。3、風大氣的水平運動四、當堂檢測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緯度間的溫度差異B海陸之間的水分差異C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差異D地球自轉引起的偏向力2、有關風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氣的運動即是風B地面的冷熱不均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C風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D風向就是風的來向3、近地面風向是:A垂直于等壓線并指向高壓B垂直于等壓線并指向低壓C與等壓線平行D指向低壓并與等壓線斜交二、綜合題讀“大氣熱力環(huán)流模式圖”(圖中A地熱,B地冷),完成下列各題: (1)用箭頭表示出氣流的運動方向。(2)A、B兩地中, 地氣壓高, 地氣壓低,原因是 .(3)在A、B、C、D四地中, 地和 地之間的氣流運動是熱力原因直接形成的; 地和 地之間的運動是氣壓差異形成的。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A 2、D 3、D二、綜合題(1)順時針(2)B A A地熱,大氣膨脹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B地冷 大氣收縮下降,近地面氣壓升高(3)AC BD CD AB課后練習與提高一、 單項選擇題、產生風的直接原因是()、地轉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離心力2、北半球高空一架飛機向西飛,飛行員左側是高氣壓,右側是低氣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飛機逆風飛行B飛機順風飛行 C風從南側吹來D風從北側吹來3、人在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他的() A右前方B左前方C右后方D左后方4、在無風的地方點燃蚊香,只見煙霧總是先上升,但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這是因為() A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氣遇冷收縮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氣壓改變導致空氣向四周分散流動 D空氣遇冷收縮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氣壓改變導致空氣向四周分散流動右圖1示意某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卮?7題。5若此圖表示北半球,PMPN,則O點風向為A或 B或 C或 D或6若此圖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則O點風向為A或 B或C或 D或7近地面,空氣作水平運動時,所受摩擦力與地轉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與空氣運動方向成180角 B與空氣運動方向成90角C與氣壓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與氣壓梯度力方向成180角二、綜合題1、問:在沿海地區(qū),由于海洋和陸地的熱力性質不同,在白天和晚上,海洋和陸地的近地面及高空風向不同,形成“海陸風”。試用大氣運動的知識,解釋其成因及過程。參考答案:一、 單項選擇題1、C 2、A 3、D 4、 C 5、A 6、C 7、D 二、綜合題海陸風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形成的一種小范圍的熱力環(huán)流。白晝陸面增溫比海面快,根據(jù)熱力環(huán)流原理,在低層形成由海洋指向陸地的水平氣壓梯度力,于是出現(xiàn)海風;夜間陸面冷卻比海面快,在低層形成由陸地指向海洋的水平氣壓梯度力,于是出現(xiàn)了陸風。111

注意事項

本文(地理教案 2.2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 第1課時 魯教版必修一)為本站會員(青****)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