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PPT文檔下載  

安全感與心理治療.ppt

  • 資源ID:8477257       資源大小:3.18MB        全文頁數(shù):107頁
  • 資源格式: PPT        下載積分:14.9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4.9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安全感與心理治療.ppt

自我意識WhoamI WhatamI Whatdoyouthinkaboutyourself 安全感與心理治療 叢中博士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教授Email congzhong 健康在哪里 一 良好的人際關系 適應環(huán)境人際交往創(chuàng)造幸福和心理健康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心理壓力 應激與社會支持 健康在哪里 二 你以為你是誰 安全感自信 對能力的自我肯定自我效能感 對潛能的自我肯定自尊 感到自己是否可愛和重要幸福感自卑 對自我的不接納 自我憎恨 安全感的現(xiàn)象 安全感 不安全感 security insecurity 表現(xiàn) 未來的確定感和對事物的可控制感 通過利用科學 宗教 迷信 自我發(fā)明的個人迷信 思維 包括意義的理解和解釋 和行為控制等 另外 還有逃避 依賴等行為方式的表現(xiàn) 安全感的定義 安全感是可能出現(xiàn)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 以及個體在應對處置時的有力 無力感 主要表現(xiàn)為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評定維度 1 對危險的認知2 對應對危險能力的認知 安全感的重要性 1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 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系 即基本人際信任 才能積極地發(fā)掘自身的潛力 才能有人性及價值的較充分的實現(xiàn) 2 不安全感是許多心理障礙 特別是神經(jīng)癥發(fā)病的最基本的人格基礎 3 安全感是治療心理障礙的重要條件因素 心理創(chuàng)傷的作用 1 安全感2 信任3 控制感4 尊重5 親密關系 DenaRosenbloom etal LifeAfterTrauma 1999 三 安全感與神經(jīng)癥 當出現(xiàn)不安全感而找不到客體對象的時候 就是焦慮癥 對特定的事物出現(xiàn)不安全感 就是恐怖癥 在人際交往的時候出現(xiàn)不安全感 輕則是社交焦慮 重則是社交恐怖癥 當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極度沒有把握的時候 就表現(xiàn)為疑病癥 在感到極端不安全并通過這種方法控制失敗然而還沒有放棄的時候 就表現(xiàn)為強迫癥 在控制失敗并絕望的時候 就表現(xiàn)為抑郁性神經(jīng)癥 因感到不安全感而出現(xiàn)過度警覺狀態(tài)的時候 就是神經(jīng)衰弱 安全感的理論研究 1 馬斯洛 AbrahamH Maslow 關于安全感的研究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 自我實現(xiàn)需要審美需要認知需要尊重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兩大類 缺乏性需要 成長性需要 安全感的理論 馬斯洛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 編制了 安全感 不安全感問卷 又稱S I問卷 這是一個包含75道題的問卷 受測試者可以在大約10分鐘內(nèi)完成 馬斯洛認為 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義詞 缺乏安全感的人1 感到被拒絕 感到不被接受 感到受冷落 或者受到嫉恨 受到歧視 2 感到孤獨 被遺忘 被遺棄 3 經(jīng)常感到威脅 危險和焦慮4 將世界 人生理解為危險 黑暗 敵意 挑戰(zhàn) 像一個充滿互相殘殺的角斗場 5 將他人視為基本上是壞的 惡的 自私的 或危險的 對于具有安全感和具有不安全感的人 馬斯洛從14個方面進行了對比 具有安全感的人 1 感到被人喜歡 被人接受 從他人處感到溫暖和熱情 2 感到歸屬 感到是群體中的一員 3 有安全感 無憂無慮 4 將世界和人生理解為愜意 溫暖 友愛 仁慈 普天之下皆兄弟 5 將他人視為基本上是好的 善的 友好的 善意的 缺乏安全感的人6 對他人抱不信任 嫉妒 傲慢 仇恨 敵視的態(tài)度 7 悲觀傾向 8 總傾向于不滿足 9 緊張的感覺以及由緊張引起的疲勞 神經(jīng)質(zhì) 惡夢等 10 表現(xiàn)出強迫性內(nèi)省傾向 病態(tài)自責 自我過敏 具有安全感的人 6 對他人抱信任 寬容 友好 熱情的態(tài)度 7 樂觀傾向 8 傾向于滿足 9 輕松 平靜的感覺 10 開朗 表現(xiàn)出客體中心 問題中心 世界中心傾向 而不是自我中心傾向 缺乏安全感的人11 罪惡和羞怯感 自我譴責傾向 甚至自殺傾向 12 被種種自我估價方面的情緒所困擾 如對權利和地位的追求 病態(tài)的理想主義 對錢和權勢的渴求 對特權的嫉恨 受虐傾向 病態(tài)的溫順 自卑等 13 不停息地為更安全而努力 表現(xiàn)出各種神經(jīng)質(zhì)傾向 自衛(wèi)傾向 自卑等 14 自私 自我中心 具有安全感的人 11 自我接受 自我寬容 12 為問題的解決而爭取必要的力量 關注問題而不是關注于對他人的統(tǒng)治 堅定 積極 有良好的自我估價 13 以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來面對現(xiàn)實 14 關心社會 合作 善意 富于同情心 2 弗洛伊德的觀點宗教行為是一種神經(jīng)癥的反映 它始于嬰兒的無助感和對有力量的保護者 父親 的渴望 這些情感 由于對命運超強能力的恐懼而永久性延續(xù)下來 弗洛伊德把宗教稱作一種集體愿望的實現(xiàn) 為保護自己不受可怕的 不可預測的世界的傷害 我們將頭腦中解除這種處境的救世主外向投射到上帝身上 因此 上帝不過是以幼稚的方式造出來為我們提供安全感的無意識的父親式人物 3 弗洛姆的觀點一旦我們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我們就必須面對大量的個人責任 我們就是隔絕的 孤獨的 自由可以是可怕的東西 弗洛姆把它描述為一種 令人不能忍受的無能的 孤獨的狀態(tài) 隨著我們意識到我們的個體性 我們也更加意識到所有我們不能控制的東西 痛苦地面對我們的無能為力 弗洛姆認為人們?yōu)榱颂颖馨殡S個體化意識而來的無能感和孤獨感 而轉(zhuǎn)向教堂強大的權威尋求幫助 人們對宗教的皈依 不是出于對他的忠誠 而是為了逃避不可忍受的懷疑 他們作出這種決定 不是出于對它的熱愛 而是為了尋求安全感 我們是單個的個人 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要找到我們?nèi)松囊饬x 正是這樣的一些觀念 使許多人感到恐懼 宗教使他們能逃避這種恐懼 弗洛姆認為出于同樣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一些人與強有力的政治和社會力量結盟 而另一些人與宗教結盟 對權威的服從給許多人帶來了力量感和安全感 同樣地 人們把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奉獻給上帝 以此獲得受到一個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保護的滿足感 但是 弗洛姆認為 專制主義宗教和人道主義宗教是不同的 前者強調(diào)我們在一個強有力的上帝控制之下 而后者則強調(diào)上帝只是我們自身力量的象征 4 沙利文 霍妮的觀點沙利文 人們可以通過同他人建立穩(wěn)固的人際關系來克服焦慮 他稱之為人際安全感 霍妮 直接或非直接的控制 漠不關心 行為古怪 不尊重兒童的個人需要 缺乏真正的指導 蔑視的態(tài)度 贊揚太多或沒有贊揚 缺乏可信賴的溫暖 不得不在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作出選擇 責任太多或太少 過度保護 與其它兒童的隔絕 不公正 歧視 不兌現(xiàn)承諾 敵意的氣氛 以及周圍環(huán)境中暗藏的虛偽 導致了嬰兒的孤立和無助感 5 埃里克森的觀點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或后來的歲月中 新生兒完全處于周圍人的慈愛中 嬰兒是否得到了充滿愛的照料 他們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 他們的涕哭是否得到了注意 這都是他們?nèi)烁癜l(fā)展中的第一個轉(zhuǎn)折點 需要得到了滿足的兒童 會產(chǎn)生基本的信任感 基本信任感是 對自己和世界的一般態(tài)度 對他人的根本信任感 以及對自己的基本可信賴感 嬰兒的心理發(fā)展 胎兒的表情 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形成 出生時的狀態(tài)先天條件反射視覺 味覺 聽覺 觸覺等第一個條件反射的建立 15 17天更早 共生期 出生后至3或6個月內(nèi) 共生 出生至4個月感覺為本內(nèi)射 吃 媽媽 自我存在 來自個體的感受 跟著感覺走 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形成 共生期特點 體驗是第一位的 快樂還是痛苦 四種基本情緒 興趣 痛苦 厭惡 反射 微笑無法區(qū)分我與非我 無具體對象幸福感 無所不能感 欲望的概念 欲望 適應的主動性 對象喪失時 內(nèi)心出現(xiàn)的 對象物 幻想與渴望 是保持適應的內(nèi)在需要 客體 力比多投注的對象 與心理需要滿足與否有密切關系的人或事物 原始自戀 自娛自樂 自給自足 原始自戀 繼發(fā)自戀 吮指 吮指 吮指 思想者 我應該吃那個指頭呢 依戀關系 依戀與控制 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形成 依戀 分離 個體化 階段 出生后6個月至18或36個月聽覺系統(tǒng) 6個月視崖 6 7個月物體恒常性 8 9個月 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形成 依戀 分離 個體化 階段 分離焦慮0 3個月 任何人無差別反應4 6個月 偏愛母親6個月 3歲 明顯依戀母親問題 依戀是天生的還是后天的 與本能需要的關系 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形成 依戀類型 安斯沃斯 陌生情景 法安全型依戀 比較快樂自信 對外界積極反應 回避型依戀 缺乏依戀 與母親沒有建立親密聯(lián)系 反抗型依戀 離開母親后焦慮 母親出現(xiàn)后反對母親的愛撫 親附學說 Bowlby Ainsworth等 在Bowlby親附關系理論的基礎上 Ainsworthetal 1978 他們界定了親子關系的三種基本類型 安全型關系 媽媽在這種關系中 對孩子關心 負責 體驗到這種依附的嬰兒 知道媽媽的責任與親切 甚至媽媽不在時也這么想 安全型嬰兒一般比較快樂和自信 焦慮 矛盾型關系 媽媽對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別關心的和敏感 嬰兒在媽媽離開后很焦慮 一分離就大哭 別的大人不易讓他安靜下來 這些孩子還害怕陌生環(huán)境 回避型關系 媽媽對也不很負責 孩子則對媽媽疏遠 冷漠 當媽媽離開時孩子不焦慮 母親回來時也不特別高興 親附理論就不同的親附類型做了進一步的觀察 和對象關系理論家一樣 他們支出 這些不同的親子關心從長遠看影響到孩子以后人際關系的建立 人際關系的早期經(jīng)驗就成為我們處理以后的人際關系的基礎 如果父母從小對我們關心 注意和敏感 我們就會把同他人的關系視為愛和支持的源泉 如果我們的親附和被關注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我們就會變得懷疑和不信任 對象關系和親附關系的心理模式主要是無意識的 Bartholomew等描述了依戀類型的兩個維度自我模式和他人模式 1 安全信任型 對自己和他人都持信任態(tài)度 2 沉溺依賴型 不相信自己 但肯定他人 3 拒絕排斥型 相信和肯定自己 不相信他人 4 恐懼和不安全型 對人 對己均否定和不信任 治療者為來訪者提供一個恒定的可心理依附的環(huán)境 使來訪者減少分離焦慮 獲得安全感和對人的基本信任 發(fā)展其對外部環(huán)境的探究行為及其社交行為 以促進人格的發(fā)展 遺傳與環(huán)境 猴是猴它媽生的 人是人他媽生的 人孩子由狼媽媽養(yǎng)大 狼孩 人媽媽養(yǎng)豬孩子 會怎么樣 生物的人 是必要條件 但不是充分條件 母嬰依戀關系 出生后4個月 18個月 母親的關注 是孩子的存在 感 母親的表情 是孩子的心情 孩子 是母親 他人或社會 的期望 欲望 欲望 欲望 你們想讓我說什么 公眾他人說 你一定要做得最好 不過 你這樣站著 也挺累的 社會符號 象征 塑料警察上崗值勤 每個自我 都是社會關系中的一個符號 克萊因 客體關系理論 克萊因 1882 1960 內(nèi)部客體 體驗 媽媽mamma快樂 好的客體 好媽媽痛苦 壞的客體 壞媽媽自體 self 無所不能 無能 弱小感依戀獨立 控制割裂 splitting 的部分客體整體客體 超我的形成 3 6個月至18 36個月 嚴厲懲罰的媽媽理想化的自我無情的客觀現(xiàn)實被內(nèi)化 超我的功能 超我的功能 極端 理想化我是好的 我不是壞的 內(nèi)射 評價 我要好的 我不要壞的 期望 發(fā)展階段 瑪格麗 瑪勒 MargaretS Mahler 正常的孤獨性 Autism 出生后1個月內(nèi) 正常的共生 Symbiosis 1 3個月 分離 個體化 Separation Individuation 4 18 36個月 1 分化與軀體意象 4 8個月 2 實踐 8 18個月 通過身體活動 獲得全能感 3 和解 1歲半 3歲 獨立與依戀 處理分離焦慮 4 情感客體恒定與個體化 統(tǒng)一好 壞客體 內(nèi)化 穩(wěn)定 心理發(fā)展過程 安全感自信 自尊對他人的基本信任出生1個月6個月18個月 36個月 弱小感 是否可愛 不安全感依戀 分離焦慮 恐懼控制 仇恨 幸福感無所不能 自主感自信 自尊 理想化 他人 自我 良好的母嬰兒關系 形成嬰兒的心理功能 安全感幸福感自信自尊對他人的基本信任 內(nèi)化 Otto F Kernberg 內(nèi)化 internalization 從環(huán)境中攝取關系 包括 內(nèi)射 introjection 認同 identification 自我同一性 identity 內(nèi)射1歲以內(nèi) 內(nèi)射 客體被吸收同化為自我 客體表象被吸收同化為自體表象 如 攝入 媽媽的乳頭 吃媽媽 吃什么 補什么 特點 自體表象與客體表象是融合在一起的 認同1 2歲 認同 Identification 攝入社會角色 變得像某人 或具有某人的特征 如 給玩具 孩子 打針 給玩具孩子喂飯 學爸爸 媽媽的樣子穿著打扮 說話 模仿 追星 內(nèi)化一個人 就表現(xiàn)出這個人的特征 如 腎移植的病人 認同的常見形式 向競爭者認同 以其人之道 還至其人之身 以血還血 以牙還牙 針鋒相對向喪失的客體認同 山中無老虎 猴子稱大王 出生后6至18個月 認同 自我鏡像 以人為鏡 認同 鏡映自我 又一種自戀 引起他人關注 2006年9月8日 超女全國六強誕生韓真真Reborn遺憾出局 八戒豬照鏡子 Kohut 自體心理學 自體心理學 kohut自戀的兩種形式 夸大性自體理想化的雙親意象 把力比多自戀性地投向他人 自戀者有一種對別人的幻想性控制 對他人的強求 自戀性移情 其方式類似于成人對自身的控制 堤內(nèi)損失堤外補 實質(zhì)是自尊的缺乏 對別人的強烈依戀 以理想化的他人來映射自己 把理想化的雙親意象內(nèi)射為自己的超我 對自身的強求 二軸發(fā)展 這個二元論 軸 包含有無所不能的自體和理想化的父母印象 一個全能的客體 這兩條線的任何一條的創(chuàng)傷體驗都可導致扭曲的轉(zhuǎn)形內(nèi)化和有缺陷的自身結構的產(chǎn)生 第一條線 2 5月 共生期 無所不能期Grandiosephase 第二條線 嬰兒期始 6歲 理想化與價值 Kohut sdoubleaxistheory 1971 1 Theclassicallineofdevelopmentleadingtoobjectlove2 Thenarcissisticlineofdevelopment Objectlove Kohut 自體心理學 自戀性移情 可以是反映性移情 也可以是理想化移情 反映性移情 把夸大性自體 夸展到他人身上 自體 客體 合并 一個人 相似 孿生狀態(tài) 治療師是唯一最重要的 你是我最好的治療師 理想化移情 認為他人是有力量 有能力 優(yōu)秀的人 治療師 自戀性憤怒 對于不符合自戀著期望的自體或客體所作出的反應 體驗到強烈的羞愧和憤怒 惱羞成怒 攻擊 破壞 貶低 自傷 自殺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 identity 總是同一個獨特的自己的感覺 自我結構的整體統(tǒng)一主體感 獨特性自體感知的連續(xù)性內(nèi)心世界近似地代表外部世界 Goodobject Goodself Badobject Badself splitting ObjectSelf ObjectSelf good bad merger goodbad object goodbad self health integration 6 現(xiàn)代精神分析的理論 自體心理學 self psychology 和客體關系心理學 object relationspsychology 自體是對我自己來講 我是一個人 一個活躍的實體 或一個存在于自我 ego 中的我自己的形象 客體是一個技術性的術語 涉及的是主體與之相聯(lián)系的人或事物 客體關系的探討 通常集中于兒童與父母 尤其是母親 的早期關系 集中于這種早期關系怎樣塑造兒童的內(nèi)部心理世界和以后的成人關系 基本觀點 因此 安全感的產(chǎn)生 父母 尤其母親 在孩子幼小的時候 如果能夠給與孩子足夠的愛 孩子就會體驗的安全感 并延伸出對自身 對他人及世界的信任 并且感覺到自信 自尊 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及自身的強大有力感 自尊研究的最新進展 心理學家貝蒂 B 楊斯 在總結了NathanielBranden博士 Reasoner以及Coopersmith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認為自尊的心理結構有六個方面 生理上的安全感 情感上的可靠感 安全感 自我認同感 歸屬感 勝任感 意義感 自尊研究的最新進展 1 生理上的安全感 感受生理上的安全意味著你沒有被傷害或傷害的恐懼 2 情感上的可靠感 安全感 你知道你不會被拋棄 或者不會意識到無價值感 或者不會被情緒性的諷刺挖苦或傷害性的言辭所 擊中 以及你感覺到你能面對和處理你的恐懼和不安 你感覺到情感上的可靠安全 自尊研究的最新進展 3 自我認同感 自我了解允許你去發(fā)展一個現(xiàn)實的自我感和一個健康的個人感 4 歸屬感 當你感到被接受 你就會感到與別人有一種心理連接 感受到被欣賞和有價值感 你就會對他人尊重合作和表現(xiàn)出接受 自尊研究的最新進展 5 勝任感 因為意識到你的力量 你能夠接受那些你少有能力的領域 6 意義感 使命感歸功于感到生命有意義 自尊研究的最新進展 斯坦利 庫珀史密斯的劃時代巨著 自尊的前提 庫珀史密斯發(fā)現(xiàn) 在家庭財富 教育程度 居住地點 社會等級 父親的職業(yè) 母親操持家務之間并沒有特別重要的關系 最重要的是孩子與他 她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成人的關系 父母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養(yǎng)育子女 影響了孩子對于自我的認識和態(tài)度 請你選擇 擁有美貌與良好的身材擁有更多金錢財富可愛 受到很多親朋好友的喜愛擁有很高的能力和智商 事業(yè)成功擁有健康 健壯的身體 長命百歲擁有快樂幸福的心情 崔永元 患抑郁癥的人基本上都是天才 強迫思維 懷疑 回憶 對立思維 窮思竭慮強迫情感 恐懼 焦慮強迫意向 強迫動作和行為 順從性 反復洗滌 強迫檢查 強迫詢問對抗性 把自己的手綁住等 反向形成自知力 明知沒有必要 心理 現(xiàn)實意義 強迫現(xiàn)象 病人在強迫癥狀出現(xiàn)之前可能有一定的個性素質(zhì)基礎或人格障礙的存在 如具有強迫型人格障礙 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某些特點等 強迫型人格 不確定感 安全感 不完善感強迫檢查 沒有安全感 穩(wěn)定的客體表象 自信心強迫洗滌 臟 性 病 死 道德感 強迫現(xiàn)象 強迫的核心癥狀 焦慮焦慮的分類 弗洛伊德 現(xiàn)實焦慮神經(jīng)過敏性焦慮 分離焦慮 閹割焦慮道德焦慮 違反道德的性欲沖動 攻擊等 強迫現(xiàn)象 心理機制 壓抑 替代 隔離 反向形成 合理化過度控制俄底浦斯期 性欲 攻擊肛欲期 控制 反權威口欲期 喪失客體或客體的愛 自我弱小感 依戀 控制依戀的對象 強迫現(xiàn)象 焦慮癥 內(nèi)心感受臨床表現(xiàn)我怕我失去控制恐懼焦慮 仇恨憤怒 我怕你們離開我你要救我 分離焦慮 我感到無力弱小你陪我看醫(yī)生 控制 我失敗了我有病 合理化 心理機制 壓抑 退行 認同 替代 分離焦慮病前可能的人格特征 自戀型人格 依賴型人格 強迫型人格等 疑病癥 疑病癥與軀體化障礙 內(nèi)心感受臨床表現(xiàn)我要得到關愛我有病我怕死你們要救我我無力你們要幫助我我不可愛看你們是否真的愛我我有罪我有病 合理化 自虐 親人得病去世我也同樣地病了 雅各布森的理論 一 抑郁 喪失愛的客體 導致 弱小感 痛苦感 自尊喪失 比如 媽媽說 再哭 我走了 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是 我不是一個可愛的孩子 媽媽不是一個可愛的媽媽 雅各布森的理論 二 雅各布森的理論 理想化 自身與他人攻擊 貶低自身與他人攻擊失敗 更喪失自尊 更理想化自殺的含義 你就是我 我就是你 我不好 就是你不好 恨你就是恨我自己 自殺 殺死我 也就是殺死你 理想自我與實際自我 理想自我的形成與實際自我的沖突自我幻想 陶醉危害 精神毒品處理 立足現(xiàn)實 面向理想 從零做起 Bibring 1953 抑郁傾向的三類自我理想 self ideals 1 過分要求被愛 被欣賞 被贊美 被尊重 2 過分要求強壯 有能力 成功以及獨立 3 過分要求優(yōu)秀 有愛心 有道德 貞潔 具有這些高理想的人 一旦認為現(xiàn)在和將來無法達到這些標準時 抑郁就會產(chǎn)生 他們從根本上放棄了希望 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實現(xiàn)理想 五 精神分析治療關系 不同醫(yī)患關系模式對設置的要求 經(jīng)典心理治療模式 精神分析師作為移情的釋義者 由于病人對醫(yī)生的移情可以使病人被壓抑的內(nèi)心愿望得以展現(xiàn) 同時避免醫(yī)生個人的潛意識投射給病人 所以在治療過程中 醫(yī)生對病人的表現(xiàn)或言行不加任何評論 治療師是病人潛意識心理投射的屏幕 弗洛伊德的理論 五 精神分析治療關系 治療師如同情感投射之容器 治療者無條件的接受病人的一切情感 與病人討論后 形成修正了的想法 然后使病人重新內(nèi)化 W R Bion 太極柔力球 五 精神分析治療關系 治療師作為病人內(nèi)化的客體 醫(yī)生作為病人可利用的客體 治療師如同病人的母親一樣 使病人在醫(yī)生那里重新成長一遍 此時 醫(yī)生應是病人良好的內(nèi)化對象 Winnicott 六 精神分析治療的精髓與機制 1 精神分析的精髓就在于 在精神分析醫(yī)生真愛前提下的重視 接納 反映和理解的氛圍中 讓患者有安全感 并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在情感和潛意識層面 借助強迫性重復的力量 退行到人格發(fā)育出現(xiàn)障礙的階段 使人格缺陷得以在生命本能的推動下自行修復 六 精神分析治療的精髓與機制 2 精神分析產(chǎn)生療效的機制真愛與信任安全感移情充分和退行在退行中重新體驗創(chuàng)傷 放棄神經(jīng)癥性的防御機制 逐步建立健康的適應性行為 在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中 感受到被愛 被關注 被尊重 感受到自己的安全存在 七 心理治療中的安全感 醫(yī)生在治療中如何幫助病人建立安全感1 關注 關懷2 接納3 肯定 認同4 穩(wěn)定的態(tài)度 一致性5 坦誠6 尊重 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來形容我自己所發(fā)生的變化 在我職業(yè)生涯的早期 我在問 我怎樣治療 幫助或改變這個人 現(xiàn)在 我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這個問題 我該怎樣來提供一種關系 使這個人可以用它來進行個人成長 羅杰斯 論人的成長 八 安全感量表 馬斯洛 安全感 不安全感量表75個條目 未經(jīng)過標準漢化 參見 謝小慶 等 心理測量學 山東教育出版社 濟南 1992 193 199 八 安全感量表 叢中安莉娟 安全感量表16個條目 標準化 兩個因子 確定 控制感 人際安全感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 18 2 97 99 謝謝 叢中博士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教授Email congzhong

注意事項

本文(安全感與心理治療.ppt)為本站會員(tian****1990)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