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23馬說學(xué)案新版新人教版
-
資源ID:84453989
資源大小:63KB
全文頁數(shù):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rèn)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biāo)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23馬說學(xué)案新版新人教版
馬說自主預(yù)習(xí) 一目標(biāo)導(dǎo)入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和了解“說”的文體特點。2.背誦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 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重點)3.理解文中“伯樂” “千里馬”與“食馬者”的 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難點)4.體會作者寄托在文中的 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遭遇。(重點)二走近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現(xiàn)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詩人,散文尤其 著名,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 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三寫作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節(jié)度使董晉和張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馬說,發(fā)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說”是古代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說理透徹。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 等來說明事理。講究文采,跟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如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等。 課堂探究 步驟一:對照譯文原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6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G21不可得,安C22求其能 千里也?策之3不以(24其道5,食之不能盡C26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執(zhí)27策而臨Q8之,曰:“天 下無馬!”嗚呼!其真C29無馬邪?其G30真不知 馬也。注釋:1而:可是,但是。故:因此。雖:即使。名:名貴的。祗:只是。辱:辱沒。7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于:在。以:因。稱:著稱。?食,吃。?或:有時。?盡:吃盡。?其:指千里馬。?是:這樣。?雖:雖然。?能: 本領(lǐng)。?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質(zhì)。?且:猶,尚且。021等:等同,一樣。022安:怎 么,哪里。23策之:鞭打馬。024以:按照。05道:正確的方法。026盡:竭盡。07執(zhí):拿。08臨:面對。29其:難道,表反問語氣。O30其:大概,表推測語氣。031知:懂得,了解,認(rèn)識。譯文: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jīng)常有的,但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因此, 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里辱沒,(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能憑借日行千里而著稱。日行千里的馬, 有時吃一頓能吃完一石糧食, 可是喂馬的仆役不知道要根據(jù)它能日行千 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可是由于吃不飽,力氣不足, 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要求它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2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能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又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面對著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呀! ”唉,難道真的沒有 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步驟二:課文感知1.千里馬遇不到伯樂,它們有著怎樣的命運?2作者認(rèn)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步驟三:深層探究3.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文中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什么人?4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dāng)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主張怎樣對待“千里馬” 那樣的人才?5馬說的標(biāo)點符號,是現(xiàn)代人加上的。有人提出:末句應(yīng)該用問號結(jié)束, 請你細(xì)讀原文, 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說明理由。6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么?在當(dāng)今社會,你認(rèn)為伯樂和千里馬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誰更重要?請你舉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文言積累1.字音祗()粟()邪()駢死()食馬者()奴隸()執(zhí)策()外見()一石()槽櫪()2.通假字食馬者(“食”通“飼”)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 “才”,)其真無馬邪(“邪”通“耶”,)3.古今異義1是馬也(古義:/今義:判斷詞)2安能求其千里也(古義:/今義:安全;安定;安裝)3且欲常馬等 不可得(古義:/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fù)數(shù)或列舉.)34一食或 盡粟一石(古義:/今義:或者)4.一詞多義雖有千里之.能()之J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鳴之而不能通其意()5.詞類活用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形容詞用作動詞, _ )文言聯(lián)想:欲窮其林(桃花源記)2一食或盡.粟一石(形容詞用作動詞, _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數(shù)量詞用作動詞, _ )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食之不能盡其材()嚴(yán)食之不能盡其材(其j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雖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故雖有名馬(雖有千里之能(不以千里稱也(策之不以其道(44策之不以其道(名詞用作動詞, _)文言聯(lián)想: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5食之不能盡.其材(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_ )文言聯(lián)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6.文言句式(1)反問句:其真無馬邪?(2)倒裝句:1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千里”是中心詞“馬”的后置定語。譯:能日行千里的馬。)2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狀語后置,“于”相當(dāng)于“在”,“于奴隸人之手”是介詞結(jié)構(gòu)的后置。譯:只好屈辱在低賤的人的手里。)參考答案:1. zhI/su/ye/pidn/si/Ii/ce/xidn/dhn/c2a喂 表現(xiàn) 才能 表示 疑問,相當(dāng)于“嗎”3.這樣的 怎么 等同,一樣 有時 4.的/賓語后置標(biāo)志。無義/它,代指千里馬/不譯,補充音節(jié) 才能,能力/能夠 用鞭子打/馬鞭 表轉(zhuǎn)折,但是/表并列吃,動詞/通“飼” 喂養(yǎng),動詞 即使/雖然 代詞, 代千里馬的/難道,表反問,加強語氣/表推測,“恐怕” 因為/按照5.辱沒 吃完 行千里用鞭子打使盡,竭盡答案課堂探究1.千里馬的才能不被發(fā)現(xiàn),才能無法發(fā)揮,得不到應(yīng)有的待遇,遭到種種屈辱。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千里馬”:人才?!安畼贰保耗馨l(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統(tǒng)治者。食馬者:愚妄淺薄、不 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4.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處境。5.示例:可用句號,問而回答,一錘定音,也可用問號,即把最后兩句理解為:到底是真的 沒有千里馬呢,還是真的不能識別千里馬呢?發(fā)人深思,余味無窮。6.作者認(rèn)為:伯樂更重要。因為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蛘撸阂驗闆]有伯樂,千里馬也就被埋沒了。我認(rèn)為:千里馬更重要。因為社會發(fā)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馬正是推動社會 發(fā)展的巨大動力。試想如果沒有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我們尋找光明的眼睛不知還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沒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學(xué)家,我們不知能否破解DNA勺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