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練筆的各種形式.doc
關于語文課堂小練筆的探討【內容摘要】語文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fā)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在閱讀教學中,要挖掘文本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開辟練筆天地,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習作能力。寫,可在語言經典處設練,模仿文本“依樣畫葫蘆”;可在情節(jié)空白處設練,充實文本,解決“無米之炊”;可在思維發(fā)散處設練,“橫看成嶺側成峰”拓展文本;可在情感交融處設練,解讀文本,“源頭”自有“活水來”??稍谖谋旧商幵O練,開發(fā)文本,“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薄娟P鍵詞】小學語文;校本課程;文本資源;課堂練筆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fā)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必須發(fā)揮教師在使用教材時的主體地位,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留下的空間,開發(fā)校本課程。我們的語文教材都是學生學習習作的最好典范,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課本為范文,讀寫結合,加強課堂小練筆。小練筆,對廣大語文老師來說并不陌生,就是在閱讀教學中融入作文教學,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過去,它一直被認為是“讀寫結合”的最有效的載體。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大語文觀”,對小練筆的應有之義該如何來詮釋?筆者以為,語文閱讀教學應充分利用小練筆這一獨特的形式,賦予它新的功能與使命,為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奠基”??梢钥隙ǖ卣f,小練筆雖小,但認真挖掘,亦可作出“大文章”來的。 好的練筆,從中可看出學生是在語境中學習課文,以筆歸納了自己的思維、想像、情感等,他們對課文、語言的理解更加透徹,因而能比較迅捷地加以表達,學生的獨立性、積極性得到發(fā)揮,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閱讀習作能力。一、練在語言經典處,模仿文本。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不管是精讀課文、略讀課文,還是“語文天地”里的“閱讀”,每一篇總能尋找到一個小練筆的“抓手”來。對于文本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的語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復“含英咀嚼”外,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練點”,進行仿寫。指導仿寫作文是小學生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這樣的仿寫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求學生在豐富的語感積淀下,“依樣畫葫蘆”操練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1、仿句式練筆片斷的描寫,是作文的一個重點。要想寫好片斷,可以從仿筆起步。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秀片斷用了特殊句式,教學時學生完全可以仿寫。如火燒云一文,用了“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還有”的句式,贊美火燒云顏色的變化,我們可要求學生去讀讀寫火燒云形狀的變化句子,而后進行仿寫,有學生是這樣仿寫的: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像飛翔的小鳥,一會兒像活潑的小貓,一會兒仿佛奔馳的駿馬,一會兒仿佛威武的獅子。盛開的花朵、游動的小魚、叫鳴的公雞,這些形狀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形狀。教師在閱讀訓練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指導學生練筆。再如我校的一次課題活動中,一位年輕教師引導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中寫魚的優(yōu)美詞句之后,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想象一下,貝殼會有哪些顏色,哪些種類,哪些形狀呢?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還有的,”來介紹一下,讓我們更加喜歡這些貝殼好嗎?在想象中學生動筆寫下: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多樣,有的像翠綠的草帽,有的像明亮的眼睛,還有的像池塘里青青的菱角,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2、仿構段練筆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其實是學生習作的藍本,它們的構段方法和語言表達各不相同。教師要充當有心人,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各類文章的構段和表達方法,找出規(guī)律,進行形式多樣的寫段訓練。把教落實到“寫”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結構安排、材料的取舍,借此訓練學生構思成文。比如廬山云霧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登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云霧的形態(tài)、顏色的描寫,贊美了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抒發(fā)了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v觀全文的內容,可按“古人的贊美特點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為六大段。仔細品讀全文,我們還能領會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言簡意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議論的辦法,增強了贊美的感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氣呵成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氣勢,采用比喻、對比、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云霧之美。因此,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領會文章的語言美、感受廬山云霧的景色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我們在指導學生學完課文后,就可以引導學生仿照這一課的寫法,練習寫一些寫景的觀察日記。再如秋游景山,課文按地點的變換記敘了看到的美麗景色,對學生來說是一篇習作例文,可以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有順序地觀察、有條理地記敘,寫一篇游記或參觀記,這樣一課一得,學生的構思成文就會意到筆隨,揮灑自如。3、仿篇章練筆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課文內容,向生活實踐延伸找準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相似版塊,通過學習將課文的內容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激發(fā)學生回憶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記錄生活、描繪生活。如:學習了家鄉(xiāng)的秋白梨,可以以“家鄉(xiāng)的特產”為主題,讓學生以我愛家鄉(xiāng)的X X 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家鄉(xiāng)的特產;為家鄉(xiāng)的特產設計廣告語。 再如五彩池第三自然段對五彩池有這樣一段描述“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圈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這段語言生動優(yōu)美,句中有畫,句中含情,所以我先讓學生反復讀、悟、體會,直到熟讀成誦,然后讓學生想像一下除了這些書上介紹的形狀外,還會有其它神奇的形狀嗎?你能不能把自己想到的選擇一兩種畫下來呢?再 根據自己課上設計的五彩池寫一段話,體現其神奇的特點,這樣的練寫,學生就把文中已理解的好詞好句遷移內化運用起來。這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又是進一步內化運用語言的有效手段。同時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像能力,調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鍛煉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通過課堂上有意識的、長期的培養(yǎng),使學生得到了良好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4、仿立意練筆教材中許多文章的立意獨具匠心,是值得學生模仿學習的。如落花生這篇課文,借物喻人,語言淺顯樸素,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其子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用的人”。教學時,教師要有機地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作者確定主題和表達中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立意能力。教完這一課,就可指導學生練筆,模仿這課的寫作方法,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東西。學生分別寫了“仙人掌”、“野菊花”、“掃帚贊”、“粉筆頌”等文章。有一位學生在粉筆頌一文中寫道:“無數細細的粉末兒徐徐落下來,像簌簌的玉屑兒,像紛紛揚揚的雪花但我想這更像一種精神,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更像一種高尚的人,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著祖國花朵的老師。”小作者由粉筆聯想到教育戰(zhàn)線上耕耘的老師。掃帚贊則說掃帚更像清潔工人,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奉獻,從而說明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應像粉筆、掃帚那樣為他人無私奉獻。這些文章立意深刻,中心十分明確。二、練在情節(jié)空白處,充實文本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為學生的寫作訓練提供了極好的機會,這些文章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閱讀教學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課文言而未盡之處,依托課文找準訓練點,從而創(chuàng)設情境,那么學生就會像一顆種子的發(fā)芽生長找到了適宜的氣候,水份,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間,聯想的積極性就高漲起來了,想象的翅膀也展開了。如此讓學生植根于課文,想象于書外,進行課堂練筆,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解決學生練筆時“無米之炊”問題,更重要的是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1、抓人物刻畫入手俗話說,見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細微處,若能有心地去發(fā)掘,也能顯出“風韻”來的。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執(zhí)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抓住了“飽經滄桑”一詞,請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一張什么樣的臉。想好了,請用幾句話寫出來。生:“這位拉車的不過三十多歲,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歲。臉黑瘦黑瘦的,布滿了一道又一道的皺紋,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滿了血絲。那亂糟糟的頭發(fā)上,蒙著一層灰??瓷先?,這張枯瘦的臉,像一個霜打的茄子。”給黃包車夫畫像,成了本課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人物的刻畫,除了外貌,還可以引導學生去揣摩人物的內心想法,動筆寫“內心獨白”。如一位年青教師執(zhí)教三顧茅廬,在引導學生理解了劉備求賢若渴,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而后問,面對劉皇叔的三請邀請,如此厚待,如果你就是諸葛亮,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請拿起筆寫下自己的內心獨白。再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的教學,一位教師在結課時設計這樣一個小練筆:請選擇一個人物寫寫內心獨白。人物的刻畫,還可以去刻畫人物的語言。如掛兩枝筆的孩子在結尾處寫王老師知道了小亮的心事,找他談了話,小亮的兩枝筆又掛了起來。王老師和小亮的談話這里沒有具體說,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寫幾個來回,把王老師耐心教育小亮和小亮重拾信心寫出來。2、抓事件敘述入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的有些內容寫得簡略,或敘述描寫留有發(fā)揮的余地,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這些空白點,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詮釋空白,放飛出自己的靈性,實現對文本的充實,讓文本更豐滿。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古代傳說,記敘了大禹治理洪水,為民造福,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贊揚了他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線索,展現了大禹為百姓謀利益的感人形象。課文緊扣“治水”,由大禹治水前后老百姓生活的變化著筆,一步步地展示了大禹是一位治水的偉大英雄。課文寫大禹治水只寫到“他帶領老百姓鑿山開渠,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在這里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大禹是怎樣治水的。學生有的寫:“酷暑,大禹帶著百姓,頂著烈日,在38攝氏度的高溫下開山,汗水浸濕了衣衫,他們顧不得擦一擦?!庇械膶憽白钜氖嵌?,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刮起來,他們的手指都凍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張著嘴巴,可是他們只哈了口氣又繼續(xù)干起來。” 學生在想象小練筆中體會到了治水的艱辛,心目中大禹的形象更豐滿更高大了,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們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啟蒙,同時他們的靈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地釋放。3、抓景色描寫入手布白是文學作品藝術化處理的一種策略,文章布白處給了讀者無窮遐想和無盡感悟的空間。教師要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悟性抓住文白之處進行讀寫創(chuàng)作,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補白”的過程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如一位教師上松坊溪的冬天一課,“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薄跋械拇笙虾托∠隙几采w著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飲水;好像有兩只白色的獅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幾只白色的熊,正準備從溪中冒雪走上溪岸”配樂朗誦把聽課的師生都帶入了那白雪皚皚 、風光奇特的北國風光,而后執(zhí)教者默立不語和學生一起在美好的情感氛圍中暢想回味。當學生回過神來,問:“同學們,聽了這精彩的朗讀,你看到了什么畫面?想到了什么問題?能寫下來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寫下:“仿佛來到茫茫的白雪世界,這么大,這么美,我迷住了,踩著白雪雕的橋,數銀浪朵朵,我掬一撮雪,感受冬的芬芳?!庇械膶懀骸拔曳路鹇牭侥倾y色的小牛吧嗒吧嗒的飲水聲,笨笨的小熊歡快的嬉笑聲,還有沉睡雄師的打酣聲?!庇械恼f:“我看到的是一條銀川,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天上的飛鳥、岸邊的蘆葦”“教學空白”中的景色描寫,使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遼闊的思維天空中自由翱翔,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達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還有如黃山奇山最后一小節(jié)對“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和看冰燈中冰雕動物園里的一些冰雕都只是一句帶過,均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去把景物寫具體。三、練在情感交融處,解讀文本語文課程資源就像一座豐富而亟待開發(fā)的“寶庫”,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我們教師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做個有心人,去努力開發(fā),就能時時處處利用它來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我們的語文教師自身應深入地細讀文本,鉆研文本,要走進文本去產生情的感動,再以“情”來觀照文本,從中尋找出能為深化文本理解“架橋鋪路”的“讀寫結合點”來。有些課文中,有不少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師的精當講解,學生的熟讀體會,都會使學生與課文的作者和課文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受到感染。學生完全沉浸在課文的意境之中,有許多話要說,正是練筆的好時機。把“點”選擇好了,訓練到位了,便有可能產生“四兩撥千斤”的神效來。1、于理解深入而練閱讀教學中,對于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如果僅僅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只能一知半解,而通過巧妙的練習,往往能迎刃而解,課堂練筆在這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白楊一課最后一句話是這樣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時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边@是全文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使理解得以深入?在學生經過朗讀體會,對這句話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可安排了這樣的課堂練筆:“同學們,爸爸嘴角浮起一絲微笑,是因為他聯想到自己的孩子,也將跟自己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那么,當爸爸看到這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有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時,他會怎么想,怎么說呢?請同學們以爸爸的口吻寫一段話,寫出自己當時的內心活動?!睂W生們有的借白楊樹抒發(fā)了“自己(爸爸)”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情懷;有的由小樹的成長聯想到“自己”孩子的成長,并表達了“自己”對孩子的期望通過交流,評議,學生對“爸爸”的內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對“爸爸”嘴角浮起一絲微笑的原因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不用說,對最后一句話及至全文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如魚游到了紙上一文,一位教師抓住了文中的一個“!”,設計了課堂練筆:作者在“原來,他是個聾啞人!”后面為什么用“!”?(并用紅粉筆板書:“!”)這個“!”表達了作者當時怎樣的思想感情?那么你學到這里對這位聾啞青年產生了怎樣的感情?請同學們以“我敬佩他”的格式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這位聾啞青年的敬佩之情。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在比較自然的過程中進行了課堂練筆,擴展了思維的空間。2、于認知沖突而練語文課例大多是文質精美的文學作品,里面充盈著作者豐富激蕩的個人情感。教師應積極營造誘發(fā)情感產生的情境,創(chuàng)設自由對話的平臺,生成學生情感的共鳴,激起學生心靈的震顫,喚起學生表達的欲望。使學生在寫中凈化了情感,升華了思想。教師在課堂設計的時候,別出匠心地把教材中的一部分內容隱去,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理解去解讀文本,進行課堂小練筆,如錢鋒老師執(zhí)教史鐵生的作品秋天的懷念,讓聽課的老師“是含著淚聽完這節(jié)課”。到底是一種什么力量?筆者以為錢老師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筆有著重要的作用。秋天的懷念多次寫到母親要帶我去看菊花,可失支雙腿的我一次次拒絕了母親,終于有一次我答應了母親。這時候錢老師讓學生放飛想象,動筆寫寫。許多學生勾畫了一幅春天美麗的景色,在菊花飄香中,母親推著我緩緩行進,母親的臉上洋溢著微笑。有一個學生寫到:母親因為勞累病到了,在開滿菊花的日子里,她卻無法實現她的心愿。錢老師評價:你寫得和原文有點接近。而后在大屏幕上出示原文,在音樂聲中深情地讀到: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粗嗆囘h去,我絕沒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偉大的母愛?。『⒆觽兛蘖?,聽課的老師哭了。如若單純地把全文發(fā)給學生,學習課文去體會母愛,決不達到這種效果。不難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在寫的時候,都表達一種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母親完成心愿,帶兒子去看菊花,然而正是這種認識沖突的寫,讓大家流著淚聽完這節(jié)課,讓孩子們流著淚上完這節(jié)課,久久難以磨滅。3、于內容延伸而練不少課文,具有供讀者想像的語言空間,在閱讀中引導把握語言空間,拓展語言情境,想像語言情節(jié),可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協調發(fā)展。在教學中,巧妙把握教材延伸點,引導進行內容的延伸,情感的升華。學了濫竽充數這則寓言后,一位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南郭先生后來的生活怎樣呢?他還吹竽嗎?學生紛紛發(fā)言,一個學生說:南郭先生知道自己混不下去了,于是拜請高師,刻苦學習吹竽,終于學業(yè)有成,還成了一位著名吹竽手。另一個學生說:南郭先生下崗后,實行轉崗,學習烹飪技術,成為一名高級廚師,在一家大賓館就業(yè)。還有一個學生說:南郭先生逃走后,整天無所事事,流浪成一名乞丐,沿街乞討,好不凄涼學生爭相發(fā)言,敘述著內心的想法。學生個個都想一吐為快,寫作欲望已被充分激發(fā),于是紛紛埋頭寫作 南郭先生后傳,連平時最怕寫作文的學生,也覺得寫起來十分順暢。不難看出,以課本為范文,讀寫結合,加強課堂練筆。課文內容的創(chuàng)造性延伸,課文情境的合理性推測,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了新的層,對課文中心的感受達到了新的境界。4、于主題升華而練 有許多的課文結尾意猶未盡,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或情感發(fā)展的方向發(fā)揮想象,對文本進行延伸。學生的靈性就會在這樣的想象小練筆里飛揚起來,恰到好處的課堂練筆同樣可以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凡卡是契訶夫的名作,講述了凡卡給鄉(xiāng)下爺爺寫信,訴說自己悲慘遭遇的故事。由于采用“信”的形式來描述一個孩子的非人生活,課文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尤其是結尾:凡卡寄出了一封沒有地址的信后,“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在引導學生了解了凡卡饑寒交迫、凄涼無愛的生活后,老師用緩慢、低沉的語氣說:“凡卡的美夢能實現嗎?他的爺爺會來接他嗎?凡卡未來的人生之路會怎么樣?請大家寫上三五句話?!币魂嚲o張而投入的練筆后,有的說“凡卡的美夢肯定不能實現,原因是信封上只有鄉(xiāng)下兩字,沒有具體詳細的地址,信是無法投遞的,實際上爺爺收不到信”;有的這樣寫:“課文的結尾其實在暗示我們,凡卡的夢做得越美,現實生活則越悲越苦,凡卡的命運將更為沉重”;還有的認為“爺爺即使收到信也不會來接他,如果爺爺能養(yǎng)活凡卡,又怎么舍得把九歲的孩子送出去當學徒,使他過著連狗也不如的生活”;有的學生甚至聯想到了“幾十年后,凡卡已經成為一個麻木不仁的人,也時常捉弄欺負小學徒,因為課文已經告訴我們莫斯科是一個人情冷酷的社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這一練筆,正是基于對文章獨特的解讀,才使得學生在寫中觸及到文章的靈魂,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四、練在思維發(fā)散處,拓展文本由于中心表達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總不可能“窮盡”,有些內容只得簡而言之,或略而不寫。而根據教學需要,通過練筆而化虛為實,化簡為詳,補充與課文內容對應的畫面,可以拓展內容空間,拓寬理解背景,以深化理解,強化效果。1、畫面想象練筆教材中有許多課文余味無窮,留給學生極大的想象空間。在教學這類文章時一定要發(fā)揮學生想象,讓學生思維自由馳騁,舒展個性。如萬里長城中有這么一句: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了長城無不贊嘆:“啊,確實了不起!”王崧舟老師在這里就精心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抓住“成千上萬”問:都有哪些人登上了長城?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參觀者?請展開想象,動筆寫寫。有學生寫一位白發(fā)蒼蒼老爺爺,拄著拐杖,登上了長城有學生寫一位藍眼睛、黃頭發(fā)的外國記者,登上了長城有學生寫一位胸前飄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跟著爸爸媽媽登上了長城還有學生寫一位雙腿癱瘓的殘疾人,坐著纜車,登上了長城正是在這種想象畫面練筆中,學生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不管是平民還是國家元首,不管他是健全人還是殘疾人,都會由衷、真誠地贊嘆萬里長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有一種氣魄叫雄偉,有一種形象叫莊重,有一種品格叫堅強,有一種精神叫剛毅。再如挑山工一課的教學,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插圖和我們所學的課文來寫一句座右銘。2、角度變換練筆作者寫作總有自己的角度,角度變了角色也就變了。在閱讀教學中,變換敘述角度,進行讀寫訓練,可充分挖掘課文語言因素,活化課文內容,引發(fā)寫作興趣,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使課文內容變?yōu)閷W生的語言。如于永正老師在新型玻璃一課的教學中,要學生分別以五種“新型玻璃”的身份對自己的特點和作用進行自我介紹,從而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一學生是這樣敘述的:“你們可能不認識我,我剛問世不久。我是吸熱玻璃。我在炎熱的夏天,可以阻擋強烈的陽光,使室內比室外涼爽;在嚴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氣擋在外面,使室內保持溫暖。如果你家把我買回去,安在門窗上,你家就不用買什么空調、電風扇了。因為我可以在夏天擋住陽光,冬天擋住冷空氣?,F在你知道我的用處了吧!”從學生的習作可見,學生在角度變換的訓練中,決不是簡單的內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創(chuàng)造表述,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頗為有效的。無獨有偶,在我校的一次課題活動中,一位年輕教師執(zhí)教貓,在引導學生感受貓生活的老實、貪玩、盡職、溫柔、勇猛的古怪脾氣之后,也設計了一個變換敘述角度的小練筆,要求學生以我是一只貓為題,介紹自己的生活習性。3、多元開放練筆一個好的課堂練筆,還得提倡開放性評價。練筆是學生自主讀書、思考的產物,只要是源自內心真實的感受、感想,哪怕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問題的,教師也不必求全責備,應當有民主的胸懷,大力提倡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師的精神,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同時大力發(fā)展學生的健全個性。一位老師教江雪,問:“冬雪,萬里冰封,有什么魚可釣!這位漁翁可能在釣什么,請大家寫寫?!庇械膶W生說“在釣風景,冬天的雪景是很美的”;有的認為“釣心情,漁翁在排遣自己落寞郁悶的心情”;還有的這樣寫“在釣春天,因為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教師連說“沒想到!”實際上,“沒想到”更精彩!在教材文本中,有著作者豐富的聯想,在聯想中使語言充滿情趣和豐富的內涵。在教學中,我們要挖掘出其聯想的功能, 打開學生的思路, 引領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心靈體驗中感悟語言文字的妙趣所在,讓學生頭腦中蓄滿的靈性放飛出來。 在詠柳這首古詩中,作者看到柳葉細細的、嫩嫩的、排列整整齊齊的,就想到了春風是一把剪刀,裁出了這樣美的柳葉。在教學時,一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風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葉。那么,在你眼里,春風又是什么呢?你能寫一寫嗎?” 有學生寫:“春風是一位魔術師,一吹,大地上小草探出頭來了,百花盛開了,樹上長出嫩葉了” ;有學生寫:“春風是個榔頭,把小河里的冰敲碎了”;有學生寫:“春風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把大地染花了” ;有學生寫:“春風是一封信,小燕子接到了這封信,就從南方趕來了;” 還有學生寫:“春風是一只鬧鐘,一響,冬眠的小動物都蘇醒了?!?學生 的 想象充滿了創(chuàng)造色彩,充滿了靈性。 文學作品內涵多么豐富啊!即使有相同感受或認識的學生,運用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也是迥異而富有個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