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課時作業(yè)7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doc
-
資源ID:6340706
資源大?。?span id="vvtzflj" class="font-tahoma">1.65MB
全文頁數: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課時作業(yè)7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doc
課時作業(yè)(七)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12018江西高三聯考下列有關物質輸入或輸出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A新生兒的小腸上皮細胞可通過胞吞的方式吸收母乳中的抗體B果脯在腌制過程中慢慢變甜,是細胞主動吸收蔗糖的結果C葡萄糖進入人體不同細胞的方式有差異,并不是都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D人成熟紅細胞中鈉離子的濃度只有血漿的六分之一,是主動運輸的結果,這一過程與線粒體有關答案:A解析: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質,以胞吞(內吞)的方式進入細胞,體現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A正確;腌制果脯時細胞外液濃度過高,細胞失水死亡,失去選擇性,之后糖分大量進入細胞才導致慢慢變甜,不是細胞主動吸收糖分的結果,B錯誤;葡萄糖進入人體不同細胞的方式是協助擴散或主動運輸,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是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協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而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既需要載體的協助,也需要消耗能量,C錯誤;人的成熟紅細胞沒有線粒體,D錯誤。2下列過程中不依賴膜蛋白的是()ACO2進出肺泡上皮細胞B靜息電位形成中K從細胞內到細胞外C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Na從細胞外到細胞內D水鹽調節(jié)過程中,腎小管上皮細胞對水的重吸收答案:A解析:CO2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不需要載體蛋白參與,A正確;神經細胞靜息電位形成中發(fā)生的K外流、受到刺激時發(fā)生的Na內流均屬于協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協助,B、C錯誤;腎小管上皮細胞對水的重吸收與水通道蛋白有關,D錯誤。32018山東日照期中下列關于“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實驗過程中用吸水紙的目的是吸去多余的液體B質壁分離過程中,有水分子運動到細胞內C在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實驗中需要用顯微鏡觀察兩次細胞形態(tài)D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液泡增大,紫色加深答案:B解析:實驗過程中用吸水紙是為了讓蔗糖溶液流到實驗材料處,A錯誤;質壁分離過程中,有水分子運動到細胞內,也有水分子運動到細胞外,B正確;在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實驗中需要用顯微鏡觀察三次細胞形態(tài),分別是實驗前、質壁分離后和質壁分離復原后,C錯誤;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液泡增大,紫色變淺,D錯誤。42018浙江寧波九校聯考如圖表示某物質跨膜運輸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示過程可以表示效應B細胞分泌抗體B膜上載體蛋白結合該物質后其形狀會發(fā)生改變C該運輸方式是細胞內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質的方式D該物質與膜上載體蛋白的結合具有專一性答案:A解析:抗體屬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運出細胞的方式屬于胞吐,A錯誤;圖中顯示,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結合該物質(黑色小方塊)后其形狀會發(fā)生改變,B正確;分析題圖可知,該物質跨膜運輸過程需要消耗ATP,因此是主動運輸,主動運輸具有選擇性,是細胞內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質的方式,C正確;從圖示可看出該物質與膜上載體蛋白的結合具有專一性,D正確。5水分子之所以能從低濃度的溶液中進入高濃度的溶液中,是因為存在滲透壓。為了證明這一滲透壓的存在,且能測定滲透壓的大小,有人設計了以下三個實驗:假設三個實驗中水分子通過半透膜進入甲的速度是v1,通過半透膜進入乙的速度是v2。下列對a到b的過程中v1的變化情況和b到c的過程中v2的變化情況描述正確的是() (a) (b) (c)Av1由快變慢,v2由慢變快Bv1和v2都是由慢變快Cv1和v2都是由快變慢 Dv1由慢變快,v2由快變慢答案:A解析:分析圖中從a到b的過程,水分子進入甲中的較多,甲中液面升高,這樣液面差產生的壓力也逐漸增大,所以水分子通過半透膜進入甲的速度v1由快變慢;在b到c的過程中,給甲施加壓力,甲中的水分子流向乙的速度v2加快,即v2由慢變快,故A正確。62018安徽1號卷某同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作實驗材料,觀察到如圖所示圖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中顏色將逐漸加深B形成于有絲分裂末期C中存在著外界溶液D水分子在與之間被動運輸答案:A解析:僅憑圖像無法判斷圖中細胞是處于質壁分離還是質壁分離復原狀態(tài),因此不能判斷中顏色是逐漸加深,還是顏色逐漸變淺,A錯誤。72018北京石景山區(qū)期末如圖表示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代表物質運輸方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所需的水分子都是以方式進出細胞的B質膜上載體蛋白結合葡萄糖后其空間結構會發(fā)生改變C乙酰膽堿受體是一種通道蛋白,乙酰膽堿以方式通過突觸后膜D神經元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的生理基礎是K以方式外流答案:B解析:水分子以自由擴散方式進出細胞,細胞吸收水分子也可能通過水通道蛋白,水分子通過水通道蛋白進出細胞是協助擴散,A錯誤;細胞膜上載體蛋白與葡萄糖結合后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從而完成運輸葡萄糖的過程,B正確;乙酰膽堿受體是一種糖蛋白,乙酰膽堿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完成興奮傳遞過程,不通過突觸后膜,C錯誤;神經元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的生理基礎是Na從細胞外以方式(協助擴散)內流進入細胞,D錯誤。8右圖容器A中含0.02 molL1蔗糖,0.03 molL1尿素;容器B中含0.01 molL1蔗糖,0.05 molL1尿素。A、B間隔一層半透膜。第一種情況: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通過;第二種情況:半透膜允許水分子和尿素分子通過。當達到動態(tài)平衡時,這兩種情況下的液面高度情況是 ()A一樣高;A高于B BB高于A;不能確定CB高于A;A高于B D一樣高;不能確定答案:C解析:第一種情況: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通過,則A溶液中總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5 molL1,B溶液中總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6 molL1,B溶液的滲透壓高于A的,故最終B液面高于A。第二種情況:半透膜允許水分子和尿素分子通過,那么最終半透膜兩側的尿素濃度相等,但是A溶液中的蔗糖濃度大于B的,故最終A液面高于B。92018東北師大附中月考將相同的洋蔥表皮細胞分別放置在不同濃度的物質M溶液中,并測定洋蔥表皮細胞吸收M的速率,結果如圖。對結果的解釋最合理的是 ()A細胞吸收M的方式為自由擴散B細胞吸收M的方式為主動運輸C細胞吸收M需載體蛋白的參與D細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應不足答案:C解析:自由擴散的影響因素是濃度差,而物質M溶液濃度增加,細胞吸收速率沒有增加,因此細胞吸收M的方式不屬于自由擴散,A不合理;主動運輸的影響因素是載體蛋白和能量,而通入空氣后物質M的吸收速率沒有增加,因此細胞吸收M的方式不屬于主動運輸,B不合理;物質M溶液濃度增加,而物質吸收速率沒有增加,說明運輸物質M需載體蛋白參與,并且其數量是有限的,C合理;通入空氣后沒有改變物質M的吸收速率,說明物質M的運輸與能量供應無關,D不合理。102018陜西西安中學檢測將同一植物的細胞分別放在0.3 mol/L的蔗糖溶液、0.5 mol/L的甘油溶液和清水中,測得細胞體積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則a、b、c依次代表 ()A蔗糖溶液、甘油溶液、清水B甘油溶液、蔗糖溶液、清水C清水、蔗糖溶液、甘油溶液D清水、甘油溶液、蔗糖溶液答案:D解析:細胞液濃度大于清水,所以植物細胞放入清水中吸水漲大,細胞體積隨時間的變化表現為曲線a;0.3 mol/L的蔗糖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放入其中會失水皺縮,細胞體積隨時間的變化表現為曲線c;0.5 mol/L的甘油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先失水皺縮,接著甘油以自由擴散的形式進入植物細胞,使得細胞液濃度上升,細胞吸水,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直到細胞內外濃度達到動態(tài)平衡,細胞體積隨時間的變化表現為曲線b。11.2018寧夏銀川大聯考圖1中的a、b、c表示幾種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圖2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細胞失水量的變化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圖1圖2A某種藥物只抑制圖1中的c而對a無影響,說明該藥物抑制了c運輸過程中載體的作用B圖2表示的植物細胞可能發(fā)生了質壁分離和復原的過程,此時植物細胞所處的溶液一定是KNO3溶液C圖2中A點細胞失水量最大,此時細胞的吸水能力最強D若溫度降低,對圖1中的a、b、c都會造成影響答案:B解析:由圖1分析a屬于自由擴散,b是主動運輸,c是協助擴散。藥物抑制載體的活動,會影響b、c的運輸,對a無影響,A正確;圖2表示該細胞發(fā)生了質壁分離后自動復原的過程,因此該細胞所處的溶液中溶質分子可以被細胞吸收,但不一定是KNO3溶液,B錯誤;圖2中A點細胞失水量最大,A點之后細胞開始吸水,因此此時細胞的吸水能力最強,C正確;溫度降低會影響細胞膜的流動性,對a、b、c三種運輸都有影響,D正確。122018江西師大附中月考用完全相同的培養(yǎng)液,在相同條件下分別培養(yǎng)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吸水速率幾乎相同的情況下,72小時后培養(yǎng)液中部分離子濃度發(fā)生了如表所示的變化(表中數據為72小時后溶液中部分離子濃度占開始時的百分比)。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不同植物對同種礦質元素的吸收量不同B不同植物根尖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不同C與番茄相比,水稻對SiO吸收量大,對Ca2吸收量小D植物對各種離子的吸收速率與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呈正相關答案:D解析:分析題表可知,植物種類不同,溶液中同種離子所占的百分比不同,因而不同植物對同種離子的吸收量是不同的,A正確;不同植物吸收離子的種類和數量不同,而植物吸收離子的方式主要是主動運輸,受載體蛋白和能量的影響,因此不同植物根尖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是不同的,B正確;與番茄相比,水稻培養(yǎng)液中SiO所占百分比較低,而Ca2所占百分比較高,因此水稻對SiO吸收量大,對Ca2吸收量小,C正確;植物對各種離子的吸收速率與溶液中離子的濃度關系不大,與植物的需求有關,D錯誤。132018云南一檢雙子葉植物的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如圖甲所示),保衛(wèi)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開啟?;卮鹣铝袉栴}。圖甲淀粉磷酸葡萄糖1磷酸圖乙(1)為驗證氣孔開閉是由保衛(wèi)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引起的,某興趣小組用0.3 g/mL蔗糖溶液和清水進行相關實驗。實驗宜選擇_(填“洋蔥鱗片葉”或“蠶豆葉片”)作為材料,原因是_。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當葉片表皮處于0.3 g/mL蔗糖溶液中,氣孔處于_(填“開啟”或“關閉”)狀態(tài)。(2)淀粉糖的轉化(如圖乙所示)是解釋氣孔運動機理的學說之一。在光照下,保衛(wèi)細胞內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CO2濃度_(填“升高”或“降低”),引起pH升高,使淀粉磷酸化為葡萄糖1磷酸,保衛(wèi)細胞滲透壓升高,從鄰近的表皮細胞吸水,氣孔開啟。根據該學說,夜間氣孔關閉的原因是_。答案:(1)蠶豆葉片蠶豆葉片表皮氣孔數目較多,易于觀察葉片表皮所處液體的濃度關閉(2)降低夜晚,保衛(wèi)細胞的光合作用停止,有氧呼吸產生的CO2積累,細胞pH降低,葡萄糖1磷酸轉化成淀粉,保衛(wèi)細胞滲透壓降低,細胞失水,氣孔關閉解析:(1)蠶豆是雙子葉植物,葉片下表皮的氣孔數目較多,在顯微鏡下易于觀察,因此宜選擇蠶豆葉片作為實驗材料。根據題干信息,用蔗糖溶液和清水分別處理葉片,因此實驗的自變量是葉片表皮所處液體的濃度。當用0.3 g/mL的蔗糖溶液處理葉片表皮時,由于該溶液濃度大于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關閉。(2)保衛(wèi)細胞的葉綠體利用CO2進行光合作用,導致CO2濃度降低。結會題干信息和圖乙分析,夜間植物葉片進行呼吸作用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CO2導致pH降低,從而使葡萄糖1磷酸轉化成淀粉,導致保衛(wèi)細胞的滲透壓降低,即細胞液的濃度降低,細胞失水,氣孔關閉。14如圖1為某種物質通過細胞膜的示意圖,請回答問題。圖1 圖2(1)圖1所示的物質的運輸方式是_,判斷運輸方式的理由是_,也可以用圖2中的曲線_來表示。(2)圖1中B代表的物質是細胞膜上的_,此過程還需要_。(3)你認為A可能代表下列物質中的_(多選)。AO2 B甘油CKDCa2(4)若圖1中細胞膜代表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漿細胞的細胞膜,則該細胞能夠分泌_,細胞分泌該物質的方式被稱為_。答案:(1)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運輸,需要載體乙(2)載體蛋白消耗能量(3)CD(4)抗體胞吐解析:(1)從圖1中可以看出,該物質的運輸需要載體蛋白B,且是逆濃度梯度運輸,所以其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圖2中的乙曲線表示細胞可以從細胞外逆濃度梯度吸收物質,所以也屬于主動運輸。(2)圖1中的B在運輸A前后沒有改變,與被運輸的物質A結合后又分離,所以B代表載體蛋白,主動運輸還需要消耗能量。(3)O2和甘油的跨膜運輸方式都是自由擴散,K和Ca2的跨膜運輸方式都是主動運輸。(4)漿細胞可以分泌抗體,抗體屬于大分子物質,所以其被運出細胞的方式是胞吐。15成熟的植物細胞在較高濃度的外界溶液中會發(fā)生質壁分離現象,下圖a是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圖b 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一時刻的圖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a圖b(1)圖a中細胞的質壁分離指的是細胞壁和_的分離,后者的結構包括和以及兩者之間的細胞質。(2)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所需的外界條件是_。植物細胞自身應具備的結構特點是_。(3)圖b是某同學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時拍下的顯微照片,此時細胞液濃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的關系是_。(4)將形狀、大小相同的紅心蘿卜A和紅心蘿卜B幼根各5段,分別放在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時間后,取出紅心蘿卜的幼根稱重,結果如圖c所示,據圖分析:圖c紅心蘿卜A比紅心蘿卜B的細胞液濃度_。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清水,一段時間后紅心蘿卜A的細胞液濃度會_。答案:(1)原生質層24(2)外界溶液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的伸縮性(3)細胞液的濃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4)高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