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個案工作 家庭療法 理論方面

  • 資源ID:62654492       資源大?。?span id="nkvmeyl" class="font-tahoma">29.50KB        全文頁數:1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5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5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個案工作 家庭療法 理論方面

家庭療法一、 什么是家庭治療1、 個體心理治療的困惑:有心理問題的人在治療室治療的種種弊病。(1) 如何將治療室中取得的效果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去。     如精神病患者的復發(fā);吸毒者戒毒后重吸;勞改犯再犯。(2) 無法解決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因家庭環(huán)境不良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或癥狀。2、 家庭治療的含義:(1) 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問題或癥狀是由于家庭成員之間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結構引起、維持和發(fā)展的,(2) 通過改變家庭成員之間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結構來改變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問題或癥狀。3、 家庭治療分析的角度(1) 家庭結構A、 界線:用來規(guī)定哪些家庭成員可以參與到哪些家庭交往領域中去的規(guī)則。    a 界線清楚    b 界線混亂    c 界線僵硬B、 結盟:家庭成員之間結成的同盟關系。a 穩(wěn)定的同盟:無論何時何地何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家庭成員總是結成同統(tǒng)一戰(zhàn)線來反對另外一個或一些家庭成員。后果是:代際關系破壞;被反對的一方與結盟的一方關系疏遠。b 三角關系:家庭中的成員或者家庭外的成員卷入到家庭中其他兩個成員的沖突中去。如:夫妻雙方的矛盾,各自父母參與進去;又如:有的時候是小孩子參與到夫妻關系的沖突中去。后果是:代際關系破壞。c 迂回關系:矛盾或沖突不在應該發(fā)生矛盾或沖突的兩個人中直接發(fā)生,而是通過家庭中的第三人發(fā)生。C、 權力:是指夫妻之間以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權力分配。     如父母:要下放一些權力給孩子,信任孩子,讓孩子在嘗試錯誤中成長,而不能要求他從不犯錯誤。在孩子不同的發(fā)展階段,給孩子一些權力和任務。二、 家庭治療與其他心理治療流派的區(qū)別1、 癥狀成因:過去vs現在   精神分析療法:重視過去,認為過去經歷是現在問題的原因,治療方法就是分析童年的心理創(chuàng)傷。   家庭治療與行為主義:重視現在,認為過去并不要重要。2、 治療方法:解釋vs行動   精神分析:解釋、分析過去經歷是現在問題的原因。   家庭治療與行為主義:改變行為。3、 治療目的:現在問題vs成長   行為主義:強調解決現在的問題。   家庭治療和精神分析:關注成長,即一方面學會應付問題的技能,另一方面是完成與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任務。4、 治療策略:同種方法vs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精神分析:用同種方法。   家庭治療與行為主義:具體問題具體解決5、 治療對象:一個人vs多個人   精神分析與行為主義:一個人   家庭治療:多個人。至少是兩個人,要求是一個家庭,一般要求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都參與治療,要處理家庭成員中紛繁復雜的信息,抽出最主要的信息。6、 治療對象地位:平等vs等級團體治療:平等,保證團體內成員的平等家庭治療:分等級,家庭是一個從上而下的有等級的結構,父親、母親、孩子、認識家庭中誰是權威,就由誰來先講。7、 患者劃分:明確劃分vs無明確劃分個體治療:有明確的患者,誰表現問題,誰就是患者。家庭治療:無明確的患者,只是癥狀的表現者,問題的承擔者,在家庭治療中,患者并不明確。8、 癥狀的信息:精確信息vs模糊信息行為主義:精確的信息。家庭治療:模糊信息,一個癥狀代表多個含義,要看到深層的原因。9、 治療過程:直接治療vs反其道而行之   行為主義:直接治療,治療目標與治療過程一致。   家庭治療:反其道而行之10、癥狀的作用:破壞vs保護個體治療:破壞家庭治療:保護,當家庭某個成員出現問題時,有保護家庭的作用。三、 家庭治療的重要概念1、 家庭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1)家庭不斷與家庭外系統(tǒng)發(fā)生交互作用。(2)家庭內不同成員、不同亞系統(tǒng)之間不斷發(fā)生交互作用。(3)家庭可以主動發(fā)生,也可以主動停止與家庭外系統(tǒng)的交互作用,家庭成員之間、家庭亞系統(tǒng)的交互作用也是如此。2、 家庭的穩(wěn)定與開放:(1)家庭是穩(wěn)定的,其原因是家庭存在規(guī)則。      家庭規(guī)則:大部分家庭是在慢慢的過程中形成規(guī)則的,有的家庭規(guī)則是好的,有的規(guī)則存在問題。(2)家庭是變化的。A、 家庭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B、 家庭是一個逐步發(fā)展、變化的系統(tǒng),家庭要經歷幾個階段 。a、新家庭形成的階段;  女兒+妻子,兒子+丈夫 家庭界線的形成,相互適應。b、生第一個孩子;  女兒+妻子+母親,兒子+丈夫+父親 為人父母的技能,夫妻相互作用。c、青少年孩子與孩子的交互作用,家庭外系統(tǒng)的壓力。d、孩子離家獨立生活;  祖輩再適應兩人世界,與兒女和孫輩的關系。e、喪偶、鰥寡孤獨+祖輩、適應一個人生活,退休,或與兒女和孫輩的關系f、消亡,家庭消亡。 任務解釋:家庭界線:物理界線與心理界線。相互適應:夫妻的適應。成為父母親:更復雜的工作。夫妻相互作用:良好的夫妻關系是家庭幸福生活的保證。孩子到了青少年階段:孩子尋求自主,尋求獨立,孩子年齡不同有不同的發(fā)展任務,父母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父母不要總是把以前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家庭外壓力:來自學校的壓力,來自社會的壓力。3、 家庭的結構:亞系統(tǒng)、 出現時間 、主要任務夫妻亞系統(tǒng), 家庭形成, 互補與適應,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父母亞系統(tǒng), 孩子出生, 保證在孩子和夫妻之間形成清楚的界線。親子亞系統(tǒng) ,孩子出生。 父母:養(yǎng)育孩子,制定執(zhí)行規(guī)則,孩子:遵從、服從父母。兄弟姐妹亞系統(tǒng), 第二個孩子出生, 練習社會交往技能的第一個場所。夫妻亞系統(tǒng):妻子和丈夫之間是互補的,否則不會形成良好的夫妻關系。父母亞系統(tǒng):夫妻之間應該有單獨的活動和交流,但孩子必須有接觸、親近父母的時間。親子亞系統(tǒng):由孩子和父母組成,孩子出生后,孩子比事業(yè)、工作更重要,孩子的習慣是從小形成的,父母一定要制定執(zhí)行家庭規(guī)則。按天性養(yǎng)育孩子兄弟姐妹亞系統(tǒng):學會分享、合作,與別人打交道,獨生子女要更多創(chuàng)造機會和孩子接觸。4、 家庭溝通紊亂良好的夫妻關系在于良好的溝通。(1) 溝通形式:言語溝通與非言語溝通     非言語溝通更能真實地表達一個人的內心,在一個家庭,非言語溝通占60%左右。(2)、溝通紊亂的幾種形式:    沒有或者很少溝通:夫妻之間交流、溝通的時間很少,用正常的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就會用不正常的方式解決問題,如打架。   誤解:聽的人聽到說話者的另外一面,“聽歪”。   詞不達意:表達者想表達一種意思,但表達不明白。5、 個體化與家庭沖突:(1)個體化:家庭成員在認知、情緒、情感、需要、才能、性格等方面的差異。(2)個體化的作用家庭穩(wěn)定的基礎:夫妻互補家庭沖突的根源(3)家庭解決沖突的方法及后果 合作解決:a、 共同努力想一個新的解決辦法b、 輪流讓步c、 各退一步,海闊天空后果:不會對家庭產生傷害,不要翻出以前的問題。避免沖突:從長期來講,沖突不可避免,問題沒有解決。競爭解決:后果:立刻產生不良的影響,感情立刻受影響,在心里增加一份痛恨。6、 未解決的婚姻沖突:(1)婚姻沖突的幾種形式:武斷下結論:“你總是”“你經?!本唧w化:只是說一般情況,但想到的是具體的問題。泛化:本來是一個很小的事情,我們卻說到別的事情。批評時一定要就事論事,表揚時一定要對整個人進行表揚,而在平時,我們總是相反的。   (2)后果:婚姻關系中的情感距離和孤獨;一方在心理或生理的某些功能上表現失調或欠缺,另一方在相應功能上表現過度;家庭外成員介入形成三角關系;家庭內成員介入形成三角關系;7、 三角關系中的孩子和親子關系的破壞(1)由于孩子出現問題而轉移父母對自己問題的關注:孩子卷入夫妻沖突,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以孩子的自我犧牲而保全家庭;(2)孩子被作為一方反對另一方的工具:孩子處在兩難境地,讓孩子的心理難以接受。8、 功能良好的父母同盟婚姻沖突(1)堅強的父母同盟的特點:A、 彼此接納對方的個體差異:對配偶充滿感情,很高興地接納彼此的不同;B、 通過合作成功解決沖突;C、 彼此滿足對方的需要(2)具體表現:A、 彼此支持對方管理和控制孩子的權力:在面對孩子時,夫妻共同對付孩子,意見要一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不同態(tài)度,讓孩子認為有空子可鉆,出現不遵守家庭規(guī)則的行為。B、 在夫妻關系或做決定的過程中,擁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權力。9、 移情與投射:(1)移情:將對一個人的感情移到另一個人身上;(2)投射:將自我中被壓抑或不被認可的沖動投射到其他家庭成員身上;(3)被作為移情或投射對象的家庭成員逐漸表現出與移情或投射相同或相似的想法或行為。 10、 與原生家庭的交往:要保持平衡狀態(tài)。11、 情感表達:允許家庭成員公開、自由地表達情緒、情感,我們不要成為“套中人”,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12、 未充分表達的哀痛會造成家庭成員的焦慮情緒。四、 家庭治療的發(fā)展歷史1、 早期發(fā)展階段(20世紀40、50年代)(1)主要成績A、 精神分析治療者認識到家庭的重要性,把家庭作為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環(huán)境,但在治療時將精神病患者與家庭隔離進行治療。B、 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大量的研究和治療。  (2)重要任務及其貢獻:A、 弗羅依德:認為癥狀與患者在兒童期與父母的不良交往有關系;在治療時,將患者與家庭分開。B、 Theodore:1941年在約翰。霍布金斯大學研究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C、 Bateston:1952年,對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溝通研究,稱雙重束縛研究。      雙重束縛:精神分裂患者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常向患者提出兩種相反的研究,使患者無所適從,從而作出奇怪的反應。D、 lyman  wynne: 1952年,美國國家心理健康所研究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提出假親密,假敵意,彈性界線等概念。E、 Ivan boszormenyi-nagy:1957年在費城建立了東濱洲精神病研究所;提出家庭代際之間的問題;無形的忠誠:對原生家庭的忠誠;首先采用協同治療技術;著家庭治療精要。F、 Nathan Ackerman:1958年,著家庭生活中的動力學:“盡管分析治療者能熟練探討和解釋家庭歷史在心理疾病中的作用,卻很少對現在家庭作用進行探討和解釋?!?G、 1966年,問題家庭的治療:“應把家庭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治療?!盚、 Don  Jackson:1959年建立第一個心理研究所。I、 Murray Bowen:1960年提出一個精神分裂患者經過三代才逐漸形成。J、 Laing:提出蒙蔽(mystification):就是一個人試圖控制他人的手段和方法,試圖取得控制的人并不使用直接的方式去表達,相反卻把自己以為正確的某些觀點感受強加到別人身上。2、 發(fā)展時期:20世紀60年代(1)主要成績:兩個理論:結構性家庭治療和策略性家庭治療;研究與治療領域不再局限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其家庭。(2)、主要人物A、 Jay Haley :策略性家庭治療的倡導者,1963年著心理治療的策略B、 Sawador   Minuchin::結構性家庭治療的提出者,第一個倡導使用單向玻璃對治療過程進行觀察的人,1974年著家庭與家庭治療、家庭治療的技術C、 Jackson:提出“行為過度和溝通過度”的概念。 溝通過度:嘮叨不停打不住話;行為過度:很小的事情引發(fā)過度的行為反應。 D、 Murray  Bowen:提出“未分化的自我團體”的概念和“三角關系”的概念。未分化的自我團體:離開誰就活不下去,影響到個體的獨立性。E、 Ackerman  與Jackson一道創(chuàng)辦家庭過程雜志F、 Statir:1952年著聯合家庭治療;提出五種溝通模式:討好型,責備型,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提出治療目標是形成直接而且清楚的溝通,通過經驗分享促進家庭成員和家庭的成長。3、 20世紀70年代:(1) 主要成績:A、 家庭治療中心和診所大量建立B、 治療的領域進一步擴大,對精神分裂患者及其家庭的關注越來越少;C、 擴展到世界其他國家如意大利、英國。(2) 主要人物:A、 Peggy Papp:1977年主編家庭治療:案例詳解,記錄當時12位著名的家庭治療者的治療案例。B、 費城兒童指導中心和費城兒童醫(yī)院C、 Haley:與妻子建立華盛頓特區(qū)家庭治療研究所D、 Murr;建立喬治敦家庭中心,將“未分化的自我團體” 概念改為“核心家庭情緒系統(tǒng)”。E、 意大利米蘭小組:   提出“患精神分裂交往方式的家庭”的概念;1978年反其道而行之與反反其道而行之;發(fā)展“循環(huán)提問”技術和“第三人提問”技術;將治療分為五個階段:治療前討論階段(提出假設),訪談階段(收集資料),治療中的討論階段(設計治療方法),干預階段(實施治療方法),治療后討論階段(檢查效果及方法的得失)。4、 20世紀80 年代:關注家庭的環(huán)境(1)主要成績:A、 不同理論流派和觀點的整合;B、 提出更多的理念、觀點和方法,如,跨代、溝通、結構、交往模式等。(2)主要觀點:A、 Kramer,1985年,跨代模式觀點B、 Fisch,1982年,短期治療觀點C、 Imber black,儀式化任務的使用D、 Kagcm  Schlosberg,1989,危機不斷的家庭。什么是薩提亞治療模式?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首席心理治療大師,被美國著名的人類行為雜志譽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是美國家庭治療發(fā)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向來被視為家庭治療的先驅,甚至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一九七零年,美國精神醫(yī)學會發(fā)表了一篇全美家族專題報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響力的治療師,薩提亞是名單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因為她的建樹良多,她的兩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曾分別向她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及“對人類杰出的貢獻”金質獎章。 薩提亞一九六四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聯合家族治療,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圣經”,至今仍是美國各大相關科系的教科書。薩提亞女士生前一直熱衷于將心理學中豐富而有效的觀念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大眾。薩提亞模式,又叫聯合家庭治療。家庭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新方法,是從家庭、社會等系統(tǒng)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所背負的問題。薩提亞建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最大特點是著重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癥狀”,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致“身心整合,內外一致”。薩提亞模式不強調病態(tài),而將心理治療擴大為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只要是關心自我成長與潛能開發(fā)的人,都可在這個模式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案例:小麗,女,15歲,初二學生,因半年多來自覺情緒低落,學習生活都提不起勁來,有時候認為生活沒有意義,有時有消極念頭甚至嘗試過用煙頭燙自己的手臂等行為來“減輕心理的痛苦”。在家人的陪伴下,她走入了心理門診向醫(yī)生講述自己的“心病”。      小麗的父母是商人,從小她的父母為了忙于生計常年在外奔波。在她上小學的時候,其家庭環(huán)境慢慢發(fā)生了變化,生活漸變得寬裕。父親從小家境坎坷,自幼父母雙亡,一直靠自己在外面拼命做事賺錢,脾氣急躁,不善言辭。因為生意的原因常年不在家。雖然很愛自己的女兒但卻不知道怎樣表達,自認為給她豐富的物質生活就可以。母親常年在家里主持家政,既要管自己店內的生意又要照顧孩子,不免顧此失彼。      小麗自幼就感覺父母很忽視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關愛,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是家庭內唯一多余的人。性格漸變得倔強,親近母親而敵視父親,認為父親脾氣不好,對自己關心不夠,有時候覺得自己不如死了算了。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該家庭進行了家庭治療。      首先我們邀請到小麗的一家三口,入座后我們觀察到小麗進門后與母親緊緊坐在一起,而父親則找了角落里一個位置坐下來,顯得有一些尷尬。      治療師首先打破僵局,向他們表示了友好和歡迎。隨后,在征得家人的同意下開始對小麗進行了一些提問。針對她自述的一些家庭狀況進行了提問并現場詢問父母的補充看法和不同看法。      在一種逐漸放松的氣氛中,我們的談話比較順利的進行了下去。其中運用到了一些技巧如循環(huán)提問、澄清、角色扮演、角色互換等。使得他們能夠比較直觀、客觀的看到家庭之間的人際互動關系。在角色互換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們要求家庭成員仔細體驗治療過程中個人感受到的特殊情感,并描述這種感受和自己心理產生的某種觸動和變化。在家庭成員的共鳴中體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關愛,切實享受到良好的溝通所帶來的樂趣。使得家庭成員能夠換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找到自身可以尋找到的資源并且運用到治療過程中。      面對一些比較嚴峻和矛盾比較突出的問題我們采取了暗示法,鼓勵成員求同存異,尋找家庭共同的價值觀,打破個體成員舊有的價值體系,重新樹立新的價值體系。鼓勵他們用一個整體的觀念和態(tài)度面對家庭的問題。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治療,使家庭成員都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認識。最后,治療師為家庭布置了家庭作業(yè),鼓勵家庭成員在共同協作下完成。具體家庭作業(yè)一般視具體情況制定。此次我們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包括我們規(guī)定小麗必須在每天晚上從8點到8點半宣布此時是“恨爸爸時間”,要求每天都必須找到爸爸的缺點和問題并“深刻”的恨他。在這樣的作業(yè)條件下,很可能小麗會發(fā)現這種對父親的恨是有其荒謬之處的,從而轉變對父親的某些看法。同時規(guī)定父母把每天對小麗說的話尤其是爸爸說的話用本子記下來,一周檢查一次,看有沒有關心的話,如果數量和“質量”都沒能達到標準,就要接受事先協商好的懲罰。一個月至少要全家出門玩一次,不論玩什么怎么玩都必須全家一起出動。兩個月后再來向治療師報告作業(yè)情況。      經過兩個月的作業(yè)實施后,小麗一家笑瞇瞇的來到了治療室,表示上次治療很有效果,要求再次進行,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效果。這一次我們的治療就顯得輕松許多,就上次未談完的話題進行了一些補充,最后仍舊布置了一些家庭作業(yè),并要求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切實的遵照執(zhí)行。在這樣的治療后,他們的家庭關系和家庭氛圍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變得更為融洽和更易溝通。小麗也不再整天愁眉苦臉了,又恢復了純真美麗的笑容!      理論框架:通常認為家庭是一個自調節(jié)的自穩(wěn)態(tài)系統(tǒng),他有能力對外界和內部的改變適時的做出調整以保持自身的穩(wěn)定。家庭治療師對社會文化環(huán)境持開放的態(tài)度。強調自我調節(jié)、共同發(fā)展。在家庭治療中間,家庭被看作為一個與所處環(huán)境相一致的動力系統(tǒng),受到外部環(huán)境、文化、社區(qū)和其它系統(tǒng)的影響,并且隨時發(fā)生著變化。因此在家庭的發(fā)展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波動的狀態(tài)。治療師認為不夠靈活的家庭結構、不夠靈活的互動方式、過于陳舊的家庭信仰導致的失調的人際互動模式,是造成家庭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治療目標:改變家庭結構,驅除癥狀,同時建立個人的歸屬感和自治感。把家庭中的某些惡性循環(huán)轉變成良性循環(huán)。改變家庭的信仰系統(tǒng),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參與治療的系統(tǒng):整個家庭;某個特殊的亞系統(tǒng);參加到會談中的成員。      家庭治療所包含的部分技術及治療方法:依據不同的家庭情況制定不同的治療過程。治療師要加入到家庭中來,評價其結構和行為,使舊有的系統(tǒng)失去平衡,幫助建立新的結構。包括為成員標定界限,升級應激機制,布置家庭作業(yè),利用原有癥狀操縱患者家庭的情緒,提供足夠的支持。治療師應該盡量保持中立,運用策略如暗示、提出困境等改變家庭的信仰。循環(huán)提問、開放式提問、質疑、角色互換、角色扮演、空椅子技術等。 治療的其他問題:治療師應該是一個直接的領導者和指導者,部分是一個人類學家,部分是家庭的一分子參與到家庭中去。通過會談獲得關于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的一些改變。

注意事項

本文(個案工作 家庭療法 理論方面)為本站會員(細水****9)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