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通用版)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四模塊 專題一 第一編 第2講 文言虛詞學案(含解析).doc

  • 資源ID:6152141       資源大?。?span id="zwrb96h" class="font-tahoma">30KB        全文頁數(shù):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9.9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通用版)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四模塊 專題一 第一編 第2講 文言虛詞學案(含解析).doc

第2講文言虛詞文言虛詞是與文言實詞相對而言的,是指意義較虛,沒有實在意義的詞語。主要指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和嘆詞。虛詞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從意義上看,虛詞表示實詞之間、句子之間的意義關系、結構關系以及語氣,有的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有的不能;二從語法功能上看,有的虛詞與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詞短語,能充當狀語、補語,有的起連接詞語或句子的作用(如連詞、結構助詞),有的起標志性作用(如賓語前置的標志、定語后置的標志)。高考對文言虛詞一般不單獨考查,通常融合到斷句題和翻譯題中,隱性考查常見文言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并且對虛詞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8個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上。鑒于虛詞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掌握文言虛詞的推斷技法,學會辨析易錯虛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一、文言虛詞推斷6大技法1標志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詞,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為”表判斷,用“見”“于”“為”“為所”表被動,用“之”“是”表賓語前置。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另如2018年高考全國卷中“咸言平常持米到洛,為卒司所抄”一句,若判斷“為”“所”的意思,可聯(lián)系“為所”在文言文中是表被動的特殊句式,所以此處譯為“被”。2對稱分析法根據(jù)句子的對稱關系來推斷。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以”和“而”處于對稱位置,句中的“以”是表修飾關系的連詞,由此可推斷“而”也是表修飾關系的連詞。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中“因”和“乘”處于對應位置,“乘”是“趁著”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是“趁著”的意思。3語法分析法同一個虛詞,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會發(fā)生變化。例如“之”,如果處于謂語位置,可視為動詞,如“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處在賓語部分的兩個名詞之間,則譯為指示代詞“這樣”,如“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處在主謂之間,則為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助詞,如“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逍遙游)中的“之”。不同的句子成分決定了詞語的詞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句中有三個“為”,前兩句的主語是“人”和“我”,賓語是“刀俎”和“魚肉”,故前兩句中的“為”應為動詞作謂語,譯為“是”;第三句中的“何辭”,即“辭何”,是個動賓結構,主語承前省略,可見第三句中的“為”是表疑問的語氣助詞,因為它不表示實在意義。4詞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詞兼有實詞和虛詞兩種性質,可借助上下文的語境,推斷其詞性和用法。詞性不一樣,用法也不一樣。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兩個句子“秦伯說,與鄭人盟”和“失其所與,不知”,前一個“與”是介詞,“跟、同”;后一個“與”是動詞,“結交、親附”。5位置推斷法同一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不同。例如“其”,用在句首一般作代詞,如“今者項莊拔劍舞,其(代指項莊)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用在句首還常作語氣副詞(表反問或揣測),如“其(表揣測語氣)皆出于此乎”(師說);在句中用在動詞后一般作代詞,如“秦王恐其(代指藺相如)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用在名(代)詞后一般作語氣副詞(表商量、期望、祈使語氣),如“吾其(副詞,表商量語氣,還是)還也”(燭之武退秦師)。6句意推斷法理解句意是理解虛詞意義和用法的前提,因此,可以根據(jù)句子的大意來推斷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如2018年高考全國卷中“諸葛誕以壽春叛”與“帝以芝清忠履正”這兩句中的“以”,可分別由這兩句的大意“諸葛誕憑借壽春反叛”“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加以推斷,由句意可確定兩個“以”的意義分別為“憑借”“因為”。二、最易混淆的4個虛詞辨析(一)而“而”作為文言文中一個重要的虛詞,它的主要用法是作為兩項內容或兩個句子的連接詞,表明前后內容或上下句之間的關系,但是作為連詞,構成的關系較為復雜。以下三種情況考生最容易混淆,辨析不清,我們重點加以講解。1表修飾VS表遞進“而”表修飾關系是指“而”連接的前后兩項分別是句子的狀語和動詞謂語,其中前項一般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方式、時間等。那么,判斷“而”是不是修飾關系,只要看它是否處在狀語和謂語之間就基本上可以斷定了,此時的“而”不用翻譯。如“夜縋而出”和“吾嘗終日而思矣”中的“而”皆表修飾關系。“而”表遞進關系是指“而”連接的前后兩項分別是包含主語和謂語兩個句子,并且在語意上后面內容對前面內容來說呈現(xiàn)更進一步的遞進關系,此時的“而”要譯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中的“而”表遞進關系。2表順承VS表并列如何判斷“而”是表順承關系還是表并列關系,主要看兩點:(1)“而”前后的詞語有無時間上或邏輯上的先后順序,如果有,則此時“而”表示順承關系,如“圖窮而匕首見”。(2)“而”前后的詞語是否地位相等,是否可以互換位置而不改變語意,如果可以,那么,“而”一般表示并列關系,如“侶魚蝦而友麋鹿”。3表修飾VS表順承前者側重“而”后面的動詞,“而”前面的詞作狀語,修飾后面的動詞;后者強調先后關系。例如:(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而”,表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后面的動詞,一般不譯。(2)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而”,表順承關系,不譯或譯為“就,接著”。應用體驗解釋下列句子中“而”的意義和用法。(1)秦王還柱而走連詞,表修飾(2)蟹六跪而二螯連詞,表并列(3)夫趙強而燕弱連詞,表并列(4)畢禮而歸之連詞,表順承(5)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連詞,表遞進(6)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順承(7)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連詞,表修飾(8)荊軻和而歌連詞,表并列(二)以“以”在文言文中是使用最廣泛的一個虛詞,在其眾多的義項中,我們重點區(qū)分最易混淆的“以”表原因時的兩類詞性。介詞表原因VS連詞表原因區(qū)分表原因的“以”是介詞還是連詞,關鍵看它后面的成分:(1)“以”為介詞:常與后面的代詞、名詞、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中的“以”均是表原因的介詞。提示“以”作介詞時,有修飾或限制作用,介賓短語后可加“而”,如上面“不以物(而)喜,不以己(而)悲”“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強秦之歡”。(2)“以”為連詞:它后面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以”的前后是被連接的兩個部分,而這兩部分中后一部分往往是前一部分的目的或結果,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中的“以”連接了前后兩個句子,因此,應該看作表原因的連詞。提示“以”作連詞時,沒有修飾和限制作用,只起關聯(lián)作用,且因果配套使用,即有因必有果,可以加“所以”或“之所以”。如上面“(之所以)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應用體驗解釋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1)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介詞,因為(2)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連詞,因為(3)臣以供養(yǎng)無主介詞,因為(4)但以劉日薄西山連詞,因為(5)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連詞,因為(6)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三)與“與”作“和、跟、同”時,既可以作介詞,又可以作連詞。在某些試題中,此類“與”屬于意義相同而用法不同,尤其注意辨別區(qū)分。另外,如何分清“與”是實詞還是虛詞,這也是個關鍵問題。1介詞表“和、跟、同”VS連詞表“和、跟、同”“與”譯為“和、跟、同”是連詞還是介詞,可以這樣辨別:(1)當“與”作介詞時,前后內容不是并列關系,二者位置不能互換,若互換,基本意思發(fā)生改變,且在句中前面可以加入狀語等其他成分,如“當與秦相較”中的“與”作介詞。(2)當“與”作連詞時,前后內容為并列關系,二者能夠互換位置而基本意思不變,且在句中作同一種成分,此時“與”前面不能增加狀語成分,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中的“與”作連詞。2實詞“與”VS虛詞“與”分不清“與”的詞性是虛是實,這是關于“與”的第二個難點。判斷“與”是實詞還是虛詞,關鍵要看“與”的前后是構成完整語句,還是構成并列短語。例如:(1)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這里的“與”和后面的“嬴”構成動賓短語,因此“與”是實詞,譯為“親附、親近”。(2)蜩與學鳩笑之。(逍遙游)這里的“與”前后都是名詞,因此“與”是連詞,譯為“和、同”。應用體驗解釋下列句子中“與”的意義和用法。(1)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見介詞,和、跟、同(2)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介詞,跟、同(3)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連詞,和、同(4)則與一生彘肩動詞,給予、授予(5)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介詞,和、同(6)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眲釉~,贊許(7)吾與徐公孰美介詞,和、跟(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連詞,和、跟(四)焉表代詞或兼詞VS表語氣助詞如何區(qū)分“焉”表代詞或兼詞還是表語氣助詞,我們只要注意辨別,就有規(guī)律可循。只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句尾的“焉”字即為語氣助詞,否則就是代詞或兼詞。(1)主語是表示處所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時,句尾的“焉”字為語氣助詞。如“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石鐘山記)中的“焉”表陳述語氣。(2)主語是代替表示處所、范圍、方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的指示代詞時,句尾的“焉”為語氣助詞,如“此之位三有禮焉”(孟子離婁下)中的“焉”為陳述語氣。(3)狀語是表示處所、范圍、對象、原因、方式的詞語或短語時,句尾的“焉”字為語氣助詞,如“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曹劌論戰(zhàn))中的“焉”表疑問語氣。應用體驗解釋下列句子中“焉”的意義和用法。(1)于是余有嘆焉表陳述語氣的助詞,啊(2)且焉置土石表疑問的代詞,哪里(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兼詞,于此,在這里(4)萬鐘于我何加焉表反問的語氣助詞,呢(5)若不闕秦,將焉取之表疑問的代詞,哪里(6)猶且從師而問焉代詞,代指老師

注意事項

本文((通用版)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四模塊 專題一 第一編 第2講 文言虛詞學案(含解析).doc)為本站會員(sh****n)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